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纵横天唐 > 第二百五十六章 原来我一直不了解他!

纵横天唐 第二百五十六章 原来我一直不了解他!

作者:陈叔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9:56 来源:笔趣阁

随着武皇颁旨追谥秦玉道的旨意下发,与秦家有交情的官员、勋贵之家,甚至早以退役的老卒,都赶到长安的府邸吊唁。

从到府的人数就能看出来,什么叫交友满天下,秦玉道顶着老实人的帽子平庸了一辈子,但有这些多人怀念他,也不算白活。

有不少人因为过度悲痛,甚至哭晕了过去,他们都是上年纪的人,万一因为此事有个好歹,秦家承担不起,也过意不去。

所以,寿成公主不得不请在西京的御医,住在府中,一天十二个时辰守着,不管谁倒下了,都要尽全力去救治。

在诸多来吊唁的人中,程务挺和娄师德是最镇定,两个老头儿不哭,也不闹,反而帮着迎来送往,安顿到府吊唁者。

出了这样的事,秦睿实在是没有精力管其他,连李重润的事也统统交给寿成,就只是跪在灵堂,默默地回忆着他与老爷子的一点一滴。

在秦睿看来,中人之资的老爷子虽然没有骄人的功绩,但经风历雨,这辈子活的也算充实,可以说比大多数人都成功,也顺顺当当的把爵位传承了下来。

唯一的缺憾就是寿元有些短,秦睿还没来得急孝敬,也没有来得急了却他心中的憾事,人就这么没了,而且这么快,让人都反应不过来。

“贤侄,聊一聊?”,娄师德在后面拍了拍秦睿的肩膀,随即与程务挺一起坐了下来。

哥俩之所以联袂而来,就是因为看到秦睿日渐消瘦,身上的那股子精气神也没了。这可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偌大的国公府,秦氏一脉,还要靠他的肩膀去抗呢!

更何况,还有那两卫的人马,武皇压根就没想给别人,否则不会让翟锋、程齐之监管,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位置就是给他留的,丁忧守制期满,这大将军还是他的。

秦家三代为将,苦巴巴熬了这么多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位能御万兵的统帅,他们俩作为秦家的故交,有责任,也有义务来开解这位世侄。

“利见,人的寿元是注定的,强求不来,也无力去改变,否则诸葛武侯也不会陨落五丈原。”

“我们的兄弟,你的父亲,他是老夫一生所见的人中,最固执,最信守承诺的人。”

程务挺的意思是,秦玉道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咬定青松,绝不放松的人,执拗的让程务挺、娄师德二人,实在是无地自容。

在他们那一带的勋贵子弟中,不管智谋、功夫、韬略,秦玉道都是最出类拔萃的存在,也是他们之中当之无愧的领袖。

引用贞观朝名将-侯君集的话说:秦玉道,有雅量,沉着稳重,国朝勋贵子弟中,最有望成就大功者,唯此人也。

可结果呢,资质远不如他的程务挺,娄师德都成为大将军,而秦玉道却仍然是踟蹰不前,在禁卫军中,当那么个不大,不小的官儿。

是伤仲永,秦玉道江郎才尽吗?不,完全不是,仅仅是因为太宗皇帝的一句话,他老人家希望,秦玉道终此一生守在先帝身边,保卫先帝的安全。

别看皇宫大内戒备森严,可这里暗藏的杀机多了,历朝历代的皇权衰落,都是从宫闱之乱开始,所以太宗皇帝未雨绸缪,选择了三名帅才,镇守皇宫。

而这三位分别是苏定方、薛仁贵和秦玉道,前两位不用说了,都在永徽一朝,大放光彩,成为一代名将,成就一番耀眼的功业,直至今日,军中的将校无不敬佩。

而秦玉道却异常执拗,他不想建立太多的功业,也不想给秦家的子弟,留下多少本钱供其挥霍,他只记得太宗皇帝说,天子无恙,则天下无恙。

所以,宁可被人说平庸,宁可被别人踩着,他也牢牢地守着宫禁,几十年如一日,丝毫没有动摇。这种舍己为人,对于国家、君主如此忠诚的品质,让程、娄等人汗颜。

自武德皇帝晋阳起兵以来,唐军之中有惊艳之才的将帅层出不穷,能建立功业的人,也不止苏定方、薛仁贵,他们只不过是被时势选中了而已,这没什么可奇怪的。

再比如说秦睿,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也是如此,只要君主们肯给机会,再大的功业也能建立。这就像史书中,总是会提到,是汉武帝用大汉的国力,造就了卫、霍的功绩一样。

程务挺、娄师德都做过大将军,可为了坐上大将军的宝座,他们放弃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如今年纪大了,再回首往事,不由得发现,不忘初衷,朝着自己坚守的承诺活着的人,远比他们要幸福的多。

“利见,在你的眼中,他是中人之资,是个慈祥,不失严厉的父亲。但在老夫们看来,其实他平凡的功业,要比苏、薛,或者我们强多了。”

“没错,老程说的对。我们是建立了一些功业,子孙也能得到蒙荫,但魂归长夜之后,到了九泉之下,更羞于去见先人。”

娄师德叹了一口,继续说:“利见,你呢,已经建立了功业,在军中也有了一批生死之交。不管是为了他们,还是替你父亲缺憾的人生,多挣回来几分,你都要振作精神。”

点了点头,秦睿又向看了一眼灵位,沉声说了一句:“我从来没真正了解过他。”

是的,在秦睿的认知中,父亲是立过不少战功,可与苏定方、薛仁贵这样帅才,无论如何都是比不了。

可他没有想到,老爷子的表现竟然是藏拙,而且这一藏就是一辈子,这得是什么样的忍耐力,什么样的心机。

太宗皇帝确实是千古一帝,“知人善任”如此,让人不得不钦佩,他就看准了先帝耳根子软,所以特意留下棋子,帮着守卫大唐的江山。

可他老人家太狠了,看准了秦家一诺,千金不易的脾气,硬生生的把老爷子的一辈子都套牢了。所以那枚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鱼符,才会出现在父亲的手中。

不,这么说,也许并不准确,如果非要下个定义的话,是太宗皇帝把秦家的子子孙孙都牢牢地拴在李氏的战车之上。秦睿与庐陵王,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