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纵横天唐 > 第三章 初见武后!

纵横天唐 第三章 初见武后!

作者:陈叔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9:56 来源:笔趣阁

自显庆五年,武媚娘代天子处理朝政以来,臣子们对她的敬畏就超过以往的文德皇后及王皇后而二人。虽然对女人俯首帖耳心情复杂,可他们不得不承认,武后的能力要比历史上宣、赵、吕那六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强多了,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在现今的大唐,皇帝诏命比不过太后,同样拿传旨来说,官员们在用膳的时候接到皇帝的圣旨,会把嘴里的东西吃完,整理一番服饰后再去接旨迎差。可如果是太后的旨意到府,那保准没一个人敢把嘴里的东西咽下去,连滚带爬的出来恭请圣安。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反差,是因为大伙对于显庆四年的发生的事心有余悸,连长孙无忌这元舅都不能幸免,他们这些人又算得了什么呢!

“奸佞、谄媚”这四个字用形容,秦玉道现在的嘴脸,那是再贴切不过了,一边弯腰拱手向来传旨的内侍说尽了好话,一边用袖子为遮掩往人家手里递金子。

宰相的门房七品官,那太后身边的奴才是“几品”就有待商權了,这样的人得罪不得,有时候往往就因为他们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彻底断送了官场的前途。

看着老爹此时的嘴脸,秦睿对他的敬仰之情,那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一发而不可收拾!能屈能伸大丈夫,看来老爹这几十年宦海沉浮果然是历练出来了,这脸皮比洛阳城墙还厚。

旨意的内容很简单,太后娘娘在大明宫宣召胡国公父子,“叙叙旧”,难怪老爹高兴成这样呢,看来是太后娘娘不计较“自己”打那小胖子的罪过了,要不然上门的就是禁卫军了。......

洛阳宫是前隋尚书令杨素担任大监、匠作大监宇文恺为副监所营造的,所以在编撰《隋书》的时候,魏征在里面写道:“始建东都,炀帝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迁都是大事,所以杨广还特意做了一番解释:国都应出于中原的核心,西控突厥、东抚齐鲁、北定辽东、南接淮扬的地方,可以显示大隋天下独尊地位的地方,“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遍观天下地势唯有洛阳符合这一特点。

其富丽堂皇的程度,贞观年间的大儒张玄素这样形容过其中一座宫殿说:乾元殿初造时,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其下施毂,皆以生铁为之,中间若用木轮,动即火出。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

当然了,这只是日常处理朝政的地方,洛阳皇宫的显仁宫、西苑更是苑囿连接,北至新安,南及飞山,西至渑池,周围数百里。其内为海,周十馀里,为方丈、蓬莱、瀛洲诸山,高出水百馀尺,台观宫殿,罗络山上,向背如神。

北有龙鳞渠,萦纡注海内,缘渠作十六院,门皆临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楼观,穷极华丽。宫树秋冬凋落,则剪彩为华叶,缀于枝条,色渝则易以新者,常如阳春。沼内亦剪彩为荷芰菱芡,乘舆游幸,则去冰而布之。

到了显庆二年,李治颁布《建东都诏》,称洛阳“中兹宇宙,通赋贡於四方,交乎风雨,均朝宗於万国”,于是改洛阳宫为东都,洛州官吏员品并如雍州,自此大唐正式实行两京制。......

跟在父亲身后,秦睿如同痴儿见奇一般张望着周围的建筑,在梁柱和屋檐之间,巨大的斗拱层层叠加,错落有序,在这些斗拱的支撑下,屋檐向外伸展,像巨鸟的翅膀一样高挑上扬。庞大而不失轻灵,威严中显露活泼。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气魄雄浑、格调高迈,这么富丽堂皇的宫殿绝对是他两世为人仅见,不多看几眼,那可太亏了,鬼知道那天老爹坐失官爵,自己那还有机会再观赏这么巍峨的宫殿呢。

一想到着,秦睿赶紧呸了两口,好的不灵,坏的灵,老头儿老当益壮,这富贵饭一准能长远地吃下去。察觉到儿子在搞怪,惊怒的秦玉道赶紧放慢了脚步,不漏声色的掐了他一把,随即给这无法无天的小混蛋一个眼神:你小子最好放规矩点,否则,仔细着一身的皮肉!

稍时,在内侍的引领下,秦玉道父子来到乾元殿,进了大殿之后,就看一个身着凤袍的妇人批阅着御案的奏本,一个身形窈窕,且样貌俏丽的女官,躬身侍立在一旁。

“老臣秦玉道,携子秦睿,见过太后娘娘,娘娘万福金安!”,在行礼之时,秦玉道还不漏声色的踢了儿子小腿一下,以给这逆子提个醒。太失礼了!这是皇宫不是自己家,在这稍有差池就是掉脑袋的事,这混账东西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恩,抬头看了一样秦家父子后,武照放下手中的笔,吩咐旁边的上官婉儿上茶、看座后,雍容华贵的她露出了笑意,赶紧说道:“秦将军来了,来,快坐,先帝新丧,皇帝又少不更事,幸亏有了你们这些老臣帮衬,要不然朕一介妇人怎么能压得住局面呢!”

秦玉道这辈子可谓是一事无成,最难能可贵的就是老实,官儿虽然不大,权柄不重,可就凭着本分和难得糊涂,成为袭爵诸勋贵子弟中最稳当的存在。

没能力,也就没有野心,这样的人用起来才放心,这就是武照提拔他的原因。谁说自己排斥旧勋贵了,朕就让你们看看,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在唐朝,皇太后的自称也是用“朕”)

太后这说的绝对是客气话,明眼人一听就明白,因为这话用在三省宰相,或者是诸卫大将军的身上,那绝对没问题,可像秦玉道区区左卫将军,就又些过分抬举了,即使他是先帝贴身将领出身。

“太后娘娘谬赞了,老臣何德何能,所作所为不过尽人臣之事,今番得了娘娘如此厚赏和擢拔,这心里真是诚惶诚恐,生怕做不好,辜负了娘娘的期许。

而今这逆子又冲撞了武将军的公子,真是无法无天,幸在太后大度,武将军同情,不以降罪,臣阖府上下皆感谢娘娘的恩德啊!”

看到秦玉道又要施礼,武照摆了摆手,示意他坐下来,然后十分大方的地说:“年轻人嘛,难免年轻气盛,压不住火气也属于正常,这个是不作数,将军切不可以此挂怀。

做父母难呐,推干就湿、耗尽心血,且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所以将军之难,朕也感同身受。看着他们平平安安成人难,教他们堂堂正正做人难,指望他们克绍箕裘,光大祖业,那就更难了。”

“至于说官职嘛,将军戍卫宫禁几十年忠肝义胆,忠谨沉稳,这些都是应得的。如今圣人初登大宝,总得用一些靠得住的老臣。

胡壮公是太宗皇帝的爱将,将军又是先帝的心腹,依着朕看,那不如就让秦睿留在御前做个千牛卫吧!祖孙三代,守卫三代君王,岂不是一段君臣相得的佳话,不知道将军以为如何!”

啊?太后这一话音刚落,秦玉道父子的脸上都泛起惊诧之色,秦玉道是没有想到太后为了稳固局势和老勋贵们的心,竟然一再加恩给自己这么个“废物”来向大伙示好。而秦睿则是没有想到,他就什么都没干竟然混了个御林军干干,老子这样的都能当官了?太神奇了。

太后的旨意是不容违背的,父子赶紧起身拜谢天恩,而与此同时,武照的目光也转移到秦睿的身上。

见他脸上没有慌张的神色,好奇的问道:“秦睿,选常的勋贵子弟见到朕,那个不是战战兢兢,汗流浃背,即使是多年的老吏,比如你的父亲亦是如此,可你为什么一点异样都没有呢?”

秦玉道一脸紧张的看着儿子,他知道这小子就是个愣头青,而且说话的时候也口无遮拦,这要是在君臣奏对的时候说了什么大逆不道之言,那可怎么办啊!

可他没想到,到了真章的时候,这混球竟然争气了,十分规矩的答道:“见了太后,战战兢兢,汗不敢出来。”,看到太后满意的笑了,秦玉道长长了出了一口气,后背都被汗水打湿了。

待秦家父子退出去后,武照搓着手腕上的玉镯,意味深长的问道:“婉儿,对于秦氏父子的印象如何?”

“回娘娘,依臣愚见,秦玉道忠厚诚恳,而秦睿要么、要么就是不晓世事,要么就是胆大包天,从他殴打武将军的义子就可以看出来。

前一种自然无所谓,如果是后一种的话,娘娘选他也算是一个合适的人选。秦家虽然自贞观中期就没落了,但在军中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和许多武勋世家依然保持的密切的关系。虽然势力不怎么大,但笼络在手里,总比被别人拉去要强的多。”

听完了上官婉儿的话,武照的嘴角微微上扬,撇了她一眼后,继续提笔批阅奏本,半晌后才淡淡地说:“婉儿,秦睿刚才那句话很有趣,就凭他这句话就比三思的那些义子强多了。

呵呵,好,很好,朕很久没有见过这么有趣的年轻人了。明日他来宫中上值,你亲自去安排一下,和那些人打招呼,不要为难他!”

呵呵......,“娘娘很久没有这么夸过一个人了,能得娘娘如此看重,看来这位少年的前途注定的是无量的了,秦家有福气啊!请娘娘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上官婉儿在武后身边多年,她当然知道太后说的是什么意思,确实,那位爷是该收敛一些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