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纵横天唐 > 第三百章 欧阳通之死!

纵横天唐 第三百章 欧阳通之死!

作者:陈叔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9:56 来源:笔趣阁

秦睿本来是想找明珪分担一下刑务,让自己身上的担子轻一些。可谁能想到,一进门没等张嘴,就碰上了这样的事。

明珪是个滑头,老油条没错,但他与秦睿交往,却是真情实意,从来都不讲条件的,这一点,秦睿心知肚明。

在他碰到难事之际,断然是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所以也就提出秋官和司刑寺,共同审理此案,一人计短,二人计长嘛!

这话一出,感动的明珪是热泪盈眶,在官场混了半辈子,从来都是锦上添花;雪中送炭的事,却并不常见。

秦睿此举,正是说明,他明珪,真是把驸马爷交下来了,欧阳家在三法司,影响极大,三法司内不是真朋友,谁愿意趟这浑水。

“好了,明兄,咱们是弟兄,那些客气话,你还是憋回去。来,让书吏进来,说说目前是什么情况!”

这话说的没错,既然是朋友,就没有必要客气;明珪要是真想谢他,那就拿出朋友的劲头,结案后,好好请他喝一顿,不比虚头巴脑强多了。

而明珪听了秦睿这话,也放下了客气劲儿,叫来了司刑寺的书吏,让其向秦尚书,汇报一下司刑寺,目前掌握的案情,及分析情况。

曰:欧阳通,字通师,汉族,爵渤海县公,潭州临湘人,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渤海县男欧阳询之子。

初拜兰台郎,凤仪中迁中书舍人,因其母徐氏病故,通居丧尽哀,时论称有唐六十余年来,朝官中居丧最严谨者。

后迁怀州刺史,卫尉卿。累迁殿中丞、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嗣圣元年,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复兼司刑卿、判纳言事。

因对武皇对李显行废立之事,常有怨言,仅为相月余,即被罢官。天授元年,复起为春官尚书,但因其反对立魏王为嗣,仅在位三个月,就被迫致仕。

欧阳通有三子,分别是欧阳幼明,欧阳幼让,欧阳幼咸,皆为国子监博士,是典型的儒生,从不参与政事,也不未与人结怨。

欧阳通这辈子,当过地方官,也主政过夏官、秋官;在这个位置上,帮过不少人,得罪过的人,数也数不清。

在位的时候,没人什么敢招惹他,人家都怕被权柄过重的他,挟私报复,不能报不了仇,更是让自己落个鸡飞蛋打。

可不在位了,别说被其得罪很的魏王,就算是江湖势力,也有的是办法,弄死他。

而且,司刑寺一上来,就把他仇人中势力罪大的魏王-武承嗣给排除了。因为欧阳通不过是上了个本章而已,狄仁杰和岑长倩二相,都在金殿的表现更是招人恨。

毫不客气的说,魏王争储的最大障碍,最恨的人,就是狄岑二相。如果到了非要杀人的地步,要杀也杀他们俩。

更何况,魏王就算德行不怎样,也不至于在闹街之上,暗箭射杀。他要干,也是构陷欧阳通谋逆,最后来个赤三族之罪。

当然了,司刑寺也不一点发现都没有,这么庞大的邢司衙门,养了这么多眼线,要是什么都查不到,那倒不如关门大吉了。

欧阳通,不仅承袭了其父在书法上的衣钵,更在另辟蹊径,通过改良器具,提升书法能力,其以狸毛为笔,覆以兔毫,犀象骨为管。

司刑寺的发现,正是在其书法之道,早在龙朔三年时,其为益州-多宝寺的道因法师,撰写碑文,其书法笔力遒健,险峻瘦怯,以为名声大做。

也就事因事,欧阳通被佛教徒们奉为上宾,不管走到哪里的寺院,法师们都对其趋之若鹜。慢慢的,他也就同化成了虔诚的佛教徒。

尤其是致仕之后,没有心灵寄托,对官场心灰意冷的他,更是变本加厉的笃信佛教,整日与和尚们一起参禅论法。

而说到佛教,却是在现今这个时期,进入了“黄金时代”,武皇笃信佛教,又要依赖佛教为其在思想和大义上张目,所以对佛教的态度,与太宗、先帝大大不同。

不仅开禁了度牒,更是支持佛教大兴土木。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与楚王好细腰的道理一样,欧阳通也不过是赶时髦而已,自然没什么可受指责的。

李家以道家始祖-李耳为祖先,以道教为国教;而到了武皇手中,也就有些不合时宜了,所以佛教就成了首选。

可道教毕竟为国教之日久远,实力依然不可小觑,所以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地方,与佛教对抗,企图延缓佛教成为国教的步伐,从而另辟蹊径的解决地位下降的问题。

这其中就包括,牢笼一些各自信徒中一些官员,尤其是欧阳通这样,在士子和百姓中,官箴较好的现任官和致仕官。

而欧阳通本人,最近两年,又为佛教能取代道教,而四处奔走,可是把道教得罪的不轻。所以司刑寺的差官们认为,道教中的一些人,或者一些亲近道教的人,看不惯其作为,是以痛下杀手。

但是,道教的人,和亲近道教的官儿,太多了;想要抓出真凶来,那无异于大海捞针。

况且,这些人中,有些是世家,有些是大员,无凭无据的,司刑寺也得罪不起啊!

“驸马爷,您也清楚,道教是国教,自武德年间起就把持钦天监,出入皇宫和勋贵府邸,跟自家后院一样。”

“人际关系盘根错节就不说了,而且很多道教人员,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高人,咱们司刑寺抓犯人还行,找他们,真是有点费劲。”

书吏说这话的时候,脸色不是一般的难看,要让他们抓鸡鸣狗盗,贪官污吏,那是手拿把掐的,只要想就没有抓不到的。

可让他们去抓,那些背着宝剑的道士,那可是比登天都难,能不能保住小命,就是未知之数。更何况抓住了又怎么样,这些天,被保出去的道士还少么?

来保他们的,都是朝廷大员,或者是世家的话事人,无论哪个都是手眼通天的人物,只要他们那不出证据,那立马就得放人,否则面对的结果就是被上书弹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