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纵横天唐 > 第三百六十九章 《时政记》

纵横天唐 第三百六十九章 《时政记》

作者:陈叔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9:56 来源:笔趣阁

黑齿俊还不错,到了兵部之后,身上的浮躁沉淀了不少,整天带着兵部的一众校书郎,以务实求真的态度,游走于各军卫中,忙的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

不过,黑齿常之并不在乎,相比于饶膝之乐,他更在乎长子是否能在他身后,扛起整个燕国公府,让黑齿家以绝对的实力,继续屹立于将门而不倒。

为此,他特意提前跟秦睿打了招呼,现在事态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他当然要到中书省,跟秦睿说说话,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

可他来的不巧,他来的时候,秦睿正与桂州都督府长史-姚璹等返京大员议事。看到秦睿起身要过来,黑齿常之抬手制止了他,自己随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各位,三省对你们考核,我已经看过了!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好。你们为陛下维持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政局,都是我大唐的功臣。”

“秦某与诸位,大多并不相识,也是第一次打交道,但召开这次廷议前,特意请教了狄、岑二相,方知道,诸位皆是高宗朝的进士,都是顶顶有学问的人。”

“秦某虽说是个打仗的丘八,可对于那些真正有学问的人,从来都是佩服的。这次请诸位进京述职,一是熟悉一下,二嘛,就是想听听诸位的建议。”

秦睿的态度,虚怀若谷的很,有道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他就是再有能耐,也不可能比这些沉积官场几十年的老把式看的明白。

而且,这些人常年于地方任职,经验,眼力,都是极为难得的,他们的建议,对于秦睿整饬朝纲,是绝好的参考意见,所以才会如此的折节,礼贤下士。

“太尉客气了,我等世受李氏之恩,多年来虽身处天涯海角,却依然心系李氏社稷。太尉公忠体国,相忍为国之事,下官等钦佩不已。”

“既然太尉问起了,那下官也就知无不言了。朝廷今日下发的文牍中,重点强调吏治问题,下官以此维稳,远远不够!”

说话的这位,叫姚璹,出身寒门,年幼时既父母双亡,因独自一人照顾弟弟妹妹被时人称道。博览群书,且善于用人,很有才能。

永徽年间参加经科考试中选。多次晋升后任太子宫门郎。与司议郎孟利贞等人奉名撰写《瑶山玉彩》一书,书成后,升任秘书郎。

调露年间,姚璹升任中书舍人,被封吴兴县男。武后专政,姚璹升任夏官侍郎。因堂弟姚敬节参与徐敬业之乱,姚璹被贬为桂州都督府长史。

这个姚璹是个典型的读书人,立身,立功,立言,才是他们这样人追求的目标,而这最难的三样,这家伙在四十岁之前,都已以落定,不可不说是人才。

而今儿他对朝廷整饬吏治,还真有些想法!历朝历代,记史,记时的事,多数都由下一个朝代完成,比如《隋书》,就是在贞观朝修订的。

可话说回来,隋朝短命,很多事儿都能找到当事人,或者旁证,《隋书》写起来方便不少,也算相对可靠。

再回头看看《史记》,漏洞太多,事实也不清,好多都是道听途书的之事,或者是迎奉上意。司马迁,也敢自称一派大家?还不是他外孙为了拍宣帝的马屁,才出的书。

什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有这事?烽火台是那年代有的么?还有汉宫的那些秘事,他一个外臣,是钻到汉武帝的榻下,记录那些史实的!

众所周知,记史实要实事求是的,大唐自然是万万年,可这万世的功过是非,怎么记,就靠那些史官么?那每一代的贤政,德行,就跟前代一样,只言片语就过去了?

“姚公所言甚是,时事造英雄,在历史的长河中,淹没的英雄太多了,淹没的事实也太多了。”

“不过,自汉之后,历朝历代都以《史记》纪传体的记史,我朝亦是如此。不知道该如何去做,才算是准确无误,且与吏治有用呢!”

老头儿这岔儿提的不错,最起码引起了秦睿的兴趣,纪传体不满意,那您这是想再近一步了!可这关吏治什么事呢,秦睿没想明白!

而姚璹则出口惊人,提出修撰一本《时政记》,按照年代,记叙历史,本朝的事,本朝记,皇位更迭,则开始下一轮。

上至君王,下至臣工,皆与吏部的官档挂钩,当代下结论,当代定英雄。于吏治而言,谁要不想子孙后代,都背着黑锅过日子,那就得掂量着为朝廷办差。

这年头,人都是以家族口碑过活,有了《时政记》,就相当于在他们的头顶悬上一柄削铁如泥的利剑,可定生死,可定子孙后代。

“编年体?”

“太尉的命名的这个好,下官思虑很久了,就是说不出所以然来,太尉果然妙人也!”

“姚公,你这是打趣睿呢,顺口胡说,顺手胡说而已。”

话间,秦睿又招呼了诸人:“姚公开了好头,秦某以为可行!来,诸位还有什么高见,尽可倾言!”

有了姚璹开头,秦睿的虚心接纳,弘文殿中,这些回京述职的,心里拿不准主意的大员们,心思都定了,放开了话匣子,将自己胸中之策,一一进言。

一朝有一朝的作派,以前太皇太后在位的时候,喜欢把武氏子弟及北门学士叫到一起讨论国事,人家直接就内定好了,根本不听下面的意见。

现在太尉主政了,喜欢集思广益,也喜欢听取别人的意见,可谓从善如流,合他们这些地方官员的脾气,也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比起从前,在吏部领个阁单,上个请安本子,候着能不能觐见圣驾。或者低三下四的找门路,撬三省宰相的大门,那不是强多了。

而就在秦睿与诸位封疆大臣,讨论的热火朝天的时候,不远处的黑齿常之,将和谐的一幕看在眼中。反正在他加入唐军以来,这样的纵论,还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心里也不由的跟着感叹:秦睿天生就是做官的,比他家黑齿俊,强太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