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纵横天唐 > 第四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

纵横天唐 第四百五十六章 沉默是金!

作者:陈叔挚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9:56 来源:笔趣阁

空蒲和韦什方,就是天生就是给人扎筏子用的,谁让他们俩贪心不足蛇吞象,勾结内侍省的小吏,织造神迹假象,蒙到长生殿的头上了。

是,他们看上的是,太皇太后为天下养,所需的用度不受限制,再加上人老好糊弄,能捞一笔也就是一笔了。

而且,这两年,干的都挺顺,钱也没少分。可今年,流年不利,武三思那混账,竟然把太尉引来了,而且还让他们上了这么大的当。

一怒之下的武后,当时就下了懿旨,命守卫长生殿的武士,将二人,及带来的徒子徒孙,一律枭首,传送关中、河内诸寺院、道观。

而皇帝李重润,也借着这股子风儿,在朝中宣布,以户部、鸿胪寺为主,加大对寺庙、道观等教派的管制力度,增派官员,设官分制各州的僧道,并收回寺院、道观的所有土地。

皇帝的这一举动,犹如旱天的响了炸雷,班中的官员窃窃私语,议论纷纷。以往前朝,不是没有禁佛、道等宗教的事例,搞到最后也皆是无功而返。

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僧道等的教派,不用交赋税,不用服兵役、劳役,霸占着大批的良田,享受百姓的供奉,真成活神仙了。

以佛教为例,南北朝对峙期间,不仅拥有数百寺院,其僧兵数量更是达到了十万之众,教徒百万。这对于国家来说,不仅是动摇了统治基础,更是窃取了大量的财富。

皇帝这一手,直接就掐断了他们对土地的染指,削弱了他们敛财之道。更是限制了他们的扩充道场的途径,算是一招绝户计了。

更为主要的,僧、道等教派,对大唐的皇室,从未放弃过渗透,太宗皇帝生前就是因为服用了妖僧的丹药暴毙的。高宗皇帝,太皇太后,也饱受其等期满。

“诸位,爱卿,朕的意思很简单,并不是灭绝宗教,而是再归着那些有碍朝廷和百姓,借着宗教为幌子的利益熏心之徒。”

“朕与太宗,高宗,以及其他的坐朝之君不同。朕不求长生,亦不求神佛护佑,有病吃药,人生百年,这就足够了。”

“在朕这,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的劝人向善,指着香火钱,安生度日,否则朕麾下的百万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李重润这话说的很明白,坐朝之君就是把皇位,帝国都送出了,那算这些妖僧什么的有本事。可他不信这套,神鬼之说,亦不会让他们炼什么长生不老药。

他们要是愿意接受朝廷的监督,就好好的替朝廷教化百姓。要是不愿意,那也可以,他手里的兵有的是,谁要是活的不耐烦可以试试,反正长枪在他手中。

“妖尼-空蒲,与嵩山人韦什方等以妖妄惑众。其行刁毒,其心不忠。”

“如此之辈,放任自流,早晚荼毒苍生,为天下害。臣附议,增设官吏,没收土地,”

尚书右仆射-杜审言,面色肃然,举着笏板高声附议皇帝的决策。一些看不惯神神鬼鬼的官员,也随着杜相的表态,纷纷出班附议。

朝廷的税收,都是百姓一滴汗掉地上砸八瓣,辛辛苦苦的挣来的;内府的财帛,也是皇庄的产物,是皇室的私有财产。

没用在国计民生上,反而便宜这些装神弄鬼之徒,凭什么啊?就凭他们的嘴,会说花哨?大爷的。

但,应该表态的尚书左仆射-唐休璟,侍中-姚涛,吏部尚书李峤等人却是缄口不言,显得颇为忌讳。这倒不是说,他们与皇帝二心,也不是私底下与宗教有什么交易。

而是担心,宗教蛊惑人心的手段各异,万一激起民变来,引起天下震动来,像黄巾之乱一般。那得到的这点便宜,与付出代价相比,就得不偿失,显得因小失大了。

限制,没问题,可要有度,一下子绝了他们建立庙宇的土地,以及限制度牒法规,人家一定是有意见的。皇帝还年轻,将来的日子长着呢,犯不着急于与那些神棍计较,一点点来呗。

众臣的缄默,李重润也是看在眼里,他心里很是清楚,这些臣工或累世为宦,或为勋贵功臣,他们做官做事,都是有自己的一套的。

李重润刚刚亲政,威信还没有竖立,他的冒险行为在臣工们眼里,就是小孩子摆龙门阵。这些敢与太尉三辅臣梗脖子的家伙,自然不会轻易表态的。

没人给递台阶,自己找台阶下吧!正当李重润要开口之际,含元殿响起了几声咳嗽声,只见秦睿揣着袖子,从班中走了出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是天子,口衔天命,我等身为人臣,职责就是查缺补漏,为主分忧。”

“不说话,就行了吗?”,重重哼了一声后,秦睿转身对李重润拱了拱手。

“陛下,自古以来,官逼民反者,无非就是胁迫太甚。......”

耕者有其田,只要继续保证土地的政策,舒缓狭乡、宽乡之间的问题,百姓自然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跟朝廷作对。

天下诸宗教,占用的土地不知凡几,且朝廷从未收到过一文赋税。那些可都是上等的良田,而起到的作用却与荒田别无二致。

与其让他们租出去,继续对百姓盘剥,敲骨吸髓,莫不如分给百姓,让他们种。

“诸位同僚,别小看一亩三分地,那可是一家人的指望。”

“给宗教种田,和给自己家种,能一样么?朝廷收获的,不仅是一条新的赋税,更是一份民心。”

“太宗皇帝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老百姓是不能得罪的。而两权其害取其轻,朝廷也只能选择得罪那些人。”

秦睿的态度,对于今日的廷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凭借自己在朝中多年的威望,硬是把可堪斟酌之事,帮皇帝一锤定音。

见诸臣摄于太尉的威严,不敢多言,李重润微微一笑,户部尚书岑義为主,鸿胪寺卿-薛通为副,着手整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