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大考开始,孔明现身

由于现在的太学考试不像后面的科举,有着完善的层层筛选的流程。

所以,在太学考试之前,考生们必须要先经过一番初步的筛选才行。

首先,考生肯定得要身家清白,籍贯必须清楚,且不能是作奸犯科之辈;

而后,还会有对应科目的初始测验,若是连初始测验都过不了,那后面的考试也就不用参加了。

这两轮下来,便淘汰了一大群心存侥幸和滥竽充数的人,也大大减轻了正式考试时,考生和考官们的压力。

通过了这些前置筛选后,留下来的学生们,终于可以参加正式的太学入学考试了。

考试的当日,考官们的身份也终于揭晓。

儒学经科,由前太尉杨彪,及现尚书令荀彧和现御史中丞程昱,一起监考。

杨彪是大儒,德高望重,基本上就是用来镇场子用的那种。

他只需要往考场上一坐,绝大部分考生便会老老实实,乖乖的就范,哦不,是答题。

荀彧代表着世家,而程昱则代表寒门,

至于平民出身且有资格与他们同列考场的,目前看来恐怕就只有一个陆彦了。

可是陆彦还要监考工科,他只是最开始来露了个脸,后来便由天子一党的代表,车骑将军董承,代陆彦来监考。

这样的盛事,是不可能完全撇开天子的。

否则天下人必将诟病曹操,甚至会戳着曹操的脊梁骨,骂他包藏祸心,不为人臣,不当人子。

陆彦一直称呼曹操为曹公,而且他从不掩饰自己帮助的是大汉百姓而非曹操一人的理念。并且陆彦从来没有参与过朝堂的斗争,因此,他也被天子视为最值得拉拢的中立党。

明里暗里,天子对陆彦的笼络也从未断过,只是陆彦的回应并不积极。

陆彦与杨彪等人一起监考儒学经科的考试,便是来自天子提议,但陆彦因为更在意工科和数学,所以就婉拒了。

但天子一党不能没有人去监考。

在没了杨彪后,他们已经没有拿得出手的大儒,于是只能矮子里面拔高个儿,把现车骑将军董承,给拎了出来。

儒学经科考试的人最多,足有三百多名;数学一科来考试的人最少,只有二十来个。

至于工科,因为曹操治下百姓都知道陆彦重视工匠,所以也有近百人前来考试。

这些考生都是经过了数轮筛选的。

别看工科只有不到一百人来考试,这并不是因为工匠或者他们的后辈不愿来考,只是因为他们大多不识字,没法考而已。

等到下一代经过了书院的教导,以后工科绝对会是非常热门的一个学科,最终是由陆彦和毛玠两人一起监考。

只是可怜数学一科了,喜欢专研算术的人本来就少,这一次只有二十来人考试,可能想让大家意识到数学的重要还需要一段时间吧。于是最后数学一科只有一个普通官员前来监考。

如今天下人最为重视的还是儒学经典,陆彦对学科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远。

建安二年,四月初。

春耕火热开启之时,陈留城以南,太学院里最先建好的考场中,也开始了热火朝天、紧张刺激的大考。

陆彦站在太学院大门内,看着人潮涌动却秩序井然的考生们,忍不住自言自语道:“有高考时候的感觉了!”

但现在这规模,比起后世的高考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过现场肃穆、紧张的气氛,却已经丝毫不输后世的考场了。

考场之内,除了监考官外,还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凡作弊者,一经发现,其所报参考的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且永不录用。

帮助他人作弊者......”

考场之中,主考官杨彪,开始念起了考场的规矩。

考试监考之严格,作弊处罚之严重,大汉子民尚属首次见到,因此在场的所有考生心中虽然发紧,却反而也多了几分踏实。

大家都是凭自身的真才实学考试,who怕who啊?

儒学经科考试,先有杂文再有论,最后是帖经和策论。至于诗词歌赋,至少现在没有人把它们当成正式的考试内容。

数学考的就是算术题,工科则更多的是实用技巧,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之类的。

儒学考试要考够足足三天,而数学和工科,只需要两天便完成了。

等到最后一日,也就是策论开考的时候,陆彦也来到了考场监考。

偌大的考场中,坐着三百多位考生。

陆彦在荀彧和程昱的陪伴下,站在考场最前方的角落中。

此时此刻,荀彧和程昱正在用极为小声的声音,为陆彦指出某些他们之前看到的可造之才。

指着坐在考场中央偏右的杨修,荀彧轻声道:“杨修之才,不用多说了...”

杨修心有所感,抬头看向了陆彦等人的方向。

见陆彦和荀彧、程昱正看着自己,杨修连忙放下手中笔,挺直了跪坐的身子,遥遥拱手行了一礼。

陆彦压了压手,示意他低调点,于是杨修再次提起笔,开始埋头奋笔疾书起来。

程昱也轻声说道:“还有杨修左前方的那位年轻人,其才也堪称上佳!”

陆彦看去,原来却是法正,于是点点头,道:“我之前偶然间见过他,他的才能不在儒学,而在谋略!”

荀彧和程昱相视一眼,能够清楚的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异,“如此,倒是可以着重培养一番!”

乱世之中,谋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陆彦却摇头说道,“无需特殊照拂,年轻人总要经历些挫折才能成长。”

“没错,还是长生你想的周到。”

陆彦的眼光还在考生里四处游弋,看他那样子,似乎还在寻找更好的人才。

程昱见状,于是轻声说道:“长生,我们还发现了一个超越杨修和法正的人才...不,应该说是奇才!”

陆彦眼前一亮,心中忽然升起一种奇特的预感,问道:“他在哪?”

“左九,倒数第三位。”荀彧轻声说道。

陆彦放眼望去,只见那人年纪不大,生的唇红齿白,面如冠玉;举手投足之间,似乎也遵照着某种自我约束,显得极为严谨,但看起来却又颇为赏心悦目。

“诸葛亮!!!”这是陆彦看到他后,脑子里猛然蹦出来的名字。

程昱接着便说出了他的姓名和来历,“他复姓诸葛,单名一个亮字,来自徐州琅琊郡诸葛家族。”

果然就是他,诸葛亮!

介绍完后,程昱甚至忍不住轻轻叹息一声,道:“像诸葛亮这样的世之奇才,寒门恐怕百年也难以出现一个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