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偷看我日记,曹操制霸三国 > 第四百三十三章 给孔明做个示范吧

意识到自己今天可能栽了一个大跟头的祢衡,在孔融面前开始“今日是我自取其辱,不关文举兄的事...”祢衡说完后,又看了一眼自己身上残破的衣服。

今日的举动现在回想起来,竟然显得是那么的可笑和幼稚。

祢衡沉吟片刻,而后干脆将身上的衣物脱了下来,对孔融说道:“文举兄,我决定要前往大汉各处游历,去亲眼看看曹操治下与其他诸侯治下的百姓,到底有什么不同。”

孔融对祢衡突然的变化,感到又惊又喜,就像是看到一个一向叛逆的后辈突然变得成熟起来了一样。

翌日一早,祢衡舍弃了所有孔融赠予他的金银财物,只穿着一件寻常百姓穿的布衣,走出了孔融的府邸,渐渐消失在了人群之中。

祢衡有才吗?

毋庸置疑,肯定是有的。

历史上,老曹要祢衡击鼓,以此来羞辱他。

但祢衡演奏《渔阳》鼓曲时,其容貌姿态与众不同,鼓曲声音节奏悲壮,听到的人无不感慨万分。以至于让曹操都说出了一句:“我本想羞辱祢衡,没想祢衡反而羞辱了我。”

后来因为祢衡坐在大营门口,用大杖捶着地的大骂曹操,曹操气恼之下把祢衡送到了荆州,送到了刘表手里。

刘表被称为“八俊”之一,名声和才气俱佳,因此刚开始时刘表和祢衡还是非常相互爱慕的。

但时间一长,祢衡的怪脾气又上来了。

有一次,祢衡正好外出,回来时看了他们拟的奏章,觉得刘表等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奏章扔在地上。刘表感到奇怪而且害怕,祢衡于是要来笔纸,立刻写成,言辞、语义可观。

后来祢衡又侮辱、轻慢刘表,刘表觉得羞耻,不能容忍,认为江夏太守黄祖性情急躁,所以把祢衡又送给黄祖,想治治祢衡,让他收敛一下自己的性格。

刚到江夏之时,祢衡替黄祖做着文书方面的工作。孰轻孰重、孰疏孰亲,一样样的他都处理得很恰当,这让黄祖非常的尊重和器重他。

后来,黄祖的儿子章陵太守黄射举行宴会,有人送来一只鹦鹉,便希望祢衡以鹦鹉作一篇赋,想以此来让嘉宾高兴高兴。祢衡提笔就写,中间没有任何改动,一气呵成,文辞色彩也很华美,这让黄射对祢衡敬重有加。

可是,没过多久祢衡的性格又显现出来了。

一次黄祖在船上举行宴会时,祢衡出言不逊,黄祖斥责了他。

而祢衡竟然当众反骂了回去,骂了黄祖一句:“死公(死老头)!”

黄祖被当众羞辱,一时间气愤到极点下令斩了祢衡;同时黄祖的主簿一向深恨祢衡,于是就立马执行了命令,杀了祢衡。黄射得知消息后光着脚来救,但却没赶上。黄祖事后也非常后悔,就厚葬了祢衡。

祢衡死的时候,才年仅二十六岁。

祢衡的一生,可以说是才华横溢,但却由于自己过于放荡不羁,恃才傲物的性格,导致了自己短暂而悲剧的一生。

祢衡的个性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但就他本身而言,实际上不过是个敏感、脆弱的年轻人罢了。

丞相府上的遭遇,让祢衡刹那间有了些许明悟,这才让他生出了外出游历,亲身去感受普通百姓生活的想法。

今日不同往昔,时代在变,思想也得与时俱进了。

......

建安八年,四月。

造船厂二十座船坞已经全部建成,工匠们日夜不停的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经造好了近四十艘三桅战舰。

在此之间,造船厂还建造了一些小型的战船,譬如艨艟,走舸之类的,便于进入一些小河道里执行任务。

水师方面,十万人已经全部到齐。

在司马懿的努力下,水师的后勤保障系统已经完全建立了起来。

各种人才分工合作,配合渐入佳境,整个水师也算是井井有条了。

陆彦带着百忙之中抽出了一点时间的诸葛亮,来到了水师驻地。

今天,陆彦的目的就是想让诸葛亮看一看,即便不用亲力亲为,一个部门也能非常顺畅而高效的运转。

治国之道,务在举贤。

这是诸葛亮和司马懿,或者是大部分人都清楚明白的道理。

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人,在选拔人才的方式和标准上面,却又极为的不同。

诸葛亮选拔人才,需得德才并重。相比于才,他更加着重于德。这一点,和曹魏集团的做法就很不相同。

曹操当年施行的是唯才是举,“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

所以他招纳人才,哪怕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而诸葛亮本人就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过人的才能,因此他在用人时候的标准,就是在德才并重的前提下,更着重于德。

然而放眼整个天下,又有几人能做到诸葛亮这种德才兼备的?

蒋琬、费祎、董允还算不错,可在他们之后,蜀国便出现了一大段的人才真空地带。

没有足够的人才,诸葛亮就算想不事必躬亲都不行了,更何况他本就是个亲力亲为,什么事情都要完全掌握才会放心的谨慎性格。作为蜀汉集团的丞相,诸葛亮每日要处理的事务都颇为繁重,常年的积劳成疾,使他的身体每况日下,进食更是少得可怜,最终心力交瘁之下,早早便被累死了。

而司马懿则大不同,他知人善任,在掌握大权之后大胆地提拔人才,郭淮、王双、钟会和邓艾等一干人才相继涌现,而且他们都对司马懿死心塌地。

有了许多优秀人才的出现,司马懿也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中抽出身来。他只需要把握好大的方向,其余的具体事务则完全由其他人来负责。从这一点来讲,他司马懿与陆彦更加的相像。

与其说上千百遍,不如亲自来看一眼。

陆彦想改变诸葛亮这种过于谨慎和事必躬亲的性格,就需要足以说服他的真人真事才行。

用陆彦自己来做例子可能不太适合,但用司马懿这位校友兼同僚来做榜样,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