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187章 刘焉要称帝

三国武将修改器 第187章 刘焉要称帝

作者:大汉之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1:58 来源:笔趣阁

虎骑军扩充到了四万,再加上准备招募的四万新军,未来野战军人数将会超过八万。为此,马应不得不对麾下武将做出人事调整。

首先,拜庞德、张绣、麴义和杨阜四人为虎骑军裨将军,暂时负责四万虎骑军的训练。

而后,拜典伍、姜叙、雷定和梁宽为陷阵军中郎将;徐荣、张辽、高顺、成公英、阎行、董越等人为校尉,负责招募新兵。而陷阵军就是马应为这支新军取的名字。

陷阵军不打算招募太多汉人,将会以西域人和武都氐人为主体,这也是为什么马应会将雷定调任过来的原因。

武都郡素来是马应的一块心病,因为汉人占比太少了,哪怕将白马氐、沮水氐这几个大部族迁去了居延、北地等地,又特意让武都军镇守西域。可是,空出来的土地移民至今,汉人依旧只占了三分之一左右。

其他郡县马应都有信心用二三十年的时间全部完成汉化,唯独这里他心里没底。哪怕现在这些氐人对他非常敬畏,他也不放心。毕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同化不了的话,未来必然会生出许多乱子。

当然,事情还没有严重到那种程度,他现在一直在努力诱使武都氐人迁出去,或迁往治下其他州郡,或迁往西域,以减少武都郡的氐人比例,如此才能加快同化速度。

而让武都氐人从军,也算是一个办法。

凉、中、并三州的军务和政务都已走上正轨,再加上近期没有战事,马应准备过完年后再去一趟西域。

根据贾诩和马超二人的奏报,马应了解到,西域发展得还算不错。尤其是车师后、焉耆、莎车和疏勒四国,汉户已经超过了一半!

不过,真正的汉人其实并不多,也就占四国总人口十分之一的样子。毕竟,现在所谓的汉户,也就只有户主一人是汉人罢了。剩下的要么是西域女子,要么是跟着西域女子一起过来的孩童。

好在,这样的人口结构对汉人非常有利。汉人和西域女子的后代,自然也是汉人,如此,只需一代人,这些汉户就会成为真正的汉户。而汉人的比例也能超过总人口的一半,甚至更多。

而那些土户的人口结构却恰恰相反。因为大部分青壮男子都被马应弄去凉州劳改的缘故,土户的户主大多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或者还没有嫁给汉人的寡居女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会慢慢死去,寡居的女子也会嫁掉一部分,土户的数量将会越来越少。

再加上政策对汉人的倾斜,愿意嫁进土户的女子也会越来越少,甚至会出现情愿嫁给汉人为妾、也不嫁给土户为妻的情况。然后土著男子单身,然后消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土著男子多半会奋起反抗。为了避免大规模动乱,马应已经给他们准备好了两条出路,读书和从军。读书的话只要能中童生,便可以授予汉籍;而从军的话,则需要立下足够的军功才能抬籍……

从军可入汉籍的事情,贾诩已经在四国展开了宣传你是不是羡慕汉人在西域享有的一系列特权?甚至嫉妒他们、憎恨他们?来吧,参军吧,你也能够获得汉籍,变成你曾经嫉妒、憎恨的人!

一番宣传之后,那些侥幸没有被抓去凉州劳改的青壮男子,不少都动了心思。

当然,只这四国的话,肯定无法募够两万人,毕竟这四国的青壮男子没剩下多少了。不过,以马应现在的威望,若是要从西域其他国家募兵,只要不做的太过分的话,也没人敢反对。

除了单身男之外,还以户为单位,迁了不少汉人过去。这些汉人大多被安置在了伊吾城、蒲类城、柳中城和高昌城。

值得一提的是,蒲类海周边的三个国家:蒲类国、蒲类后国和移支国,已经完全投靠了马应,并且主动要求并入大汉,成为大汉之民……

对于这三个国家主动依附的行为,马应倒也不觉得意外,毕竟,他们说是说国家,但事实上只是三个中等部落而已,弱点的只有一千余落,强点的也只有三千落,加起来还比不上一个白马氐。

他们之所以会主动投靠,乃是因为羡慕汉人在西域的特权,故而也想获得汉籍。

为了获得汉籍,他们甚至发动政变,杀害了阻挠他们成为上等人的“国王”,这才成功并入大汉。

别人或许不知道,但马应却知道,这件事其实是贾诩一手主导的,没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以及一系列的谋算,事情绝不会演变成这样。

不过,他做的很隐秘,几乎没什么人知道。在外人看来,蒲类海周边三国并入大汉,乃是他们自发的行为。

在这种情况,贾诩也没有客气,立即请示马应,欲设立伊吾郡,所辖范围包括原蒲类地三国以及伊吾城、蒲类城。

犹豫了一下,马应最终还是同意了这个提议。这样做虽然会让西域诸国担忧,但因为是蒲类地三国“自发”依附的缘故,他们根本挑不出什么毛病。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太过激的反应。

如此,大汉在西域的第一个郡便建立了起来,所辖范围相当于后世的哈密地区。

虽然伊吾郡地方不小,但因为充斥着戈壁沙漠的原因,其实养不了多少人,只要一开始能够安置下五万人,马应就心满意足了。

作为西域第一个郡,为了将它治理好,马应直接将李参迁调了过去,担任伊吾郡令之职。作为自己治下最早的几个郡令之一,马应相信他的能力和经验,定然能将伊吾治理好。

眼看岁首临近,马应准备返回武威与家人团聚。可就在这时,刘焉的使者忽然到来,并且送来了二十万石粮草和不少钱帛,亲善之意非常明显。

马应也想与刘焉保持这种友善的关系,因此没有让那名使者久等,很快就召见了他。

“拜见右将军足下!”见到马应之后,那名使者当即行了一礼。

马应摆了摆手道:“毋须多礼。说起来还要感谢使者押送这么多钱粮过来,回去后当替我好好谢谢刘使君。”

“微末钱粮,无足挂齿,若非交通不便,我家主公原本还想命人运送更多的钱粮过来……”

他的话音还未落下,马应便忍不住问道:“为何会交通不便,莫非是张鲁占据汉中阻断栈道之故?若如此,我愿和刘使君一起出兵,南北夹击汉中,剿灭张鲁!”

那名使者的脸色顿时变得不自然起来,敷衍道:“张鲁之事岂敢劳驾右将军?我家主公自会处理妥当。”

马应笑了笑,没有再继续这个话题,“对了,使者此次前来,不知所为何事?”

使者道:“此次前来,一是为了维系凉、益之好,二则是受我家主公之托,前来与右将军商讨一下天子被袁术挟持到汝南郡之事。”

“挟持?”

马应似乎有些猜到他的意图了,继续问道:“那依刘使君之意,我等该如何行事?”

使者郑重道:“天子年幼,且被袁术控制,已经无力统御大汉,代天牧民。于此为难之际,我家主公身为汉室宗亲,欲扫除奸邪,中兴大汉。右将军乃大汉驸马,可愿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

马应愣住了。他倒不是惊讶刘焉想要自己做皇帝,只是惊讶这名使者也太直白了一些。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也是能够随便说的吗?

因此,他的脸顿时沉了下来,冷声道:“天子尚在,即使需要中兴汉室,也当辅佐天子。而刘使君却要我助他,莫非想要陷我于不忠乎?”

使者下意识地想要翻个白眼,好在忍住了。不过心下却已经骂开了:你一个叛贼还好意思说什么忠不忠的,骗鬼呢?

不过,他还是解释道:“若能将天子从汝南救出,我家主公自然也会辅佐天子。可现在君不君臣不臣,我家主公若是再不挺身而出,大汉就要完了!”

马应皱着眉头,假装思考。

使者见此,知道该许诺好处了,当即说道:“若将军愿助我家主公一臂之力,待登基为帝后,我家主公将会册封将军为凉王,永镇西北!

“真的?”马应露出了激动的神情,不过很快他又将之隐藏了起来,淡淡道:“中兴汉室,扫除奸邪,本将军义不容辞。不过,只我一人支持,怕是力有不逮。”

“右将军过谦了,只要右将军鼎力支持,再加上我益州二十万精兵,足以扫平天下,复光武中兴大汉之事!”

“那……刘使君欲先称帝,还是欲先扫平天下?”马应忽然问道。

使者笑着问道:“右将军觉得当如何?”

马应摇头道:“此事我无法替刘使君做主。不过,若刘使君能够先册封我为凉王的话,我必会鼎力支持!”

使者心中有些不屑,但依旧笑着说道:“看来右将军是希望我家主公先称帝。”

马应只微微一笑,并未接话。

见此,使者拜道:“右将军之意,我已知晓,必然会回去告知主公。还望右将军记住今日之诺,告辞。”

说完,他就退了出去。

在他离开之后,不远处一直未做声的李优笑着说道:“主公是想要骗刘焉称帝吧?只怕他没有那么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