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23章 安羌策

三国武将修改器 第23章 安羌策

作者:大汉之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1:58 来源:笔趣阁

汉阳郡,冀城。

数日前,征讨句就羌的南营士卒就押着俘虏回到了冀县。

这几日,抚恤伤亡士卒的事情已经安排妥当,但封赏南营的事情却还在商讨之中。

此战,除去盖勋这个主将之外,功劳最大的无疑是马应。原本耿鄙想要直接提拔他为南营军司马,暂统一营事务,但却被盖勋给劝止了。

按照盖勋的说法,此次征讨句就羌只是一场小战,纵使马应功劳不小,但也不足以连升三级,直接越过军候、军假司马升为军司马。

况且马应年纪尚幼,升迁太快恐助长其傲慢之心,对他未来不利。不如压一压,只和其他军假候一样,转为军候,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曲之长。

耿鄙赞同他一部分想法,但却不肯让马应只担任军候之职,最多退一步,让他担任军假司马。

军假司马虽是军司马副贰,但南营并没有军司马,更没有都尉,所以马应成为军假司马后,统领一营的权力依旧会落在他的身上。

之所以执意如此,是因为耿鄙看上了他的练兵之能,希望他能够将整个南营的士卒都练成那种对上两倍于己的敌人,都能轻易将其击溃的锐士!

没办法,马应统领的那曲士卒所表现出来的战斗力太强悍了,只听盖勋的描述耿鄙就兴奋的不能自已。当时他就在想,若是南营士卒都能做到这种程度,何愁凉州不平?

有这么一份期望在,别说马应立下了不小的军功,就算没有军功,他也会考虑将整个南营的练兵之权交给他!

听了他的解释,想要劝说他的盖勋反而被他给说服了,马应的封赏自然也就这么定下了:迁任南营军假司马,外加一些钱财布帛。

原本两人都以为这个封赏不会再有变动,可今日早上,两人却又犹豫了起来。

因为马应早上递上了一封帛书,帛书顶端写着三个触动人心的字:安羌策!

这篇《安羌策》不仅详细分析了凉州羌人反复叛乱的原因,而且还陈述了解决这个问题、将羌人化为诸夏的策略。

这可不是马应一拍脑袋写出来的东西。

若论对羌人的了解,朝堂上的那些公卿士大夫还真没几个能比得上他。毕竟他这一支从祖父开始就在凉州定居,与羌人为邻数十年,还有着一帮羌人亲戚,对于这些羌人的诉求,他非常清楚。

除此之外,他还结合了南北朝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一些政策,这才写出了这篇安羌策。

虽然里面依旧有一些幼稚的、想当然的地方,但对于现在的凉州来说,还是有不小的参考价值。真按照上面的方法来执行的话,也许真能将凉州的羌人问题彻底解决!

但是,难就难在执行上!

例如,马应在安羌策上说,想要化羌胡为诸夏,最快的方法就是编户齐民,先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然后再教之以汉言、汉文、汉礼。若是有条件,还需要开办免费村学,强制要求适龄学童每月都要去村学学习旬日以上……

且不说开办村学什么的,想要对羌人编户齐民就是个大问题,毕竟,授田从何而来?

若是开垦荒地,人吃马嚼,期间消耗的粮食又要从何而来?凉州的羌人比编户民都多,难道指望用凉州的税赋就办成这件事?那是痴人说梦!

想要办成这件事情,必须得到整个大汉的供给和支持!

可这么一来,要损害多少人的利益,朝堂上的公卿士大夫能答应吗?也不看看他们现在的主论调是什么:凉州荒凉之地,徒耗钱粮,必须舍弃!

在这种情况下,还指望他们加大对凉州的资源倾斜?

就算朝廷答应了,真正落实下来,凉州的官吏就能照办?就不说贪污什么的,信不信这些官吏敢给你拖个十年二十年?

就算让盖勋这样的贤臣来主持也很难办成,因为站在对立面的是整个凉州的世家豪强阶级!

那些世家豪强可不希望增加什么编户民,他们只希望增加自己的奴隶和佃户。你把羌人都弄成自耕农了,他们到哪里去弄奴隶和佃户?再去花大力气把这些自耕农弄破产吗,那还不如一开始就阻止这件事情实行,反正凉州官吏大部分都被他们把持,扯后腿什么的不要太轻松。

总之,安羌策上的内容很难实行,至少是现在已经病入膏肓的汉朝实行不了的。

不过,虽然大范围实行很难,但在少数羌人身上尝试一下还是可以的。新归附的那些羌部就是最好的实验对象!

马应在安羌策上写的很清楚,此次归附的羌人共有四千余落,大概两万五千人左右。可以将他们安置在汉阳郡辖下荒地较多的一个县中,授予他们种子和农具,并让县中田官带领他们开荒。

虽然现在已是六月初,但开垦速度快一些的话,应该能赶上宿麦(冬麦)的播种时间。

当然,前提是不要在那些又是山又是树的地方死磕,需要找一些靠近河流的草地。这种地方比较好开垦,再加上这个时代也不讲究什么精耕细作,播种速度还是很快的。

至于靠近河流的草地难不难找,这倒不用担心,凉州羌人游牧的地方不少都符合要求。

一切顺利的话,最晚明年六月上旬就能收获,正好一年时间。

而在这一年之中,这些归附羌人需要的口粮大概在四十万石左右。

这个数值很庞大,好在,他们自己就能解决一大部分——这些部落加起来尚有十多万牲畜!

把这些牲畜全部吃光或者换取五谷的话,这一年的粮食也就不差多少了。只是这么一来,这些羌人在明年收获之前,就真的一点储蓄都没有了。

马应这几天已经找滇吾详细谈过,滇吾也给出了自己的底线——最少也要给他们调拨十万石粮食,他们才肯接受编户。除此之外,还要免他们三年税赋!

讲道理,这些条件马应是可以接受的,不过为了让耿鄙、盖勋等人也接受,他要求,每户需出一人服兵役三年。不是义从兵,是真正的郡兵!

其实也就是正式收编那些俘虏的意思。

对于这个,滇吾倒没有太过抵触,在答应归降的时候,他就已经做好了和汉人一起征讨其他羌胡的准备。郡兵也好,义从兵也好,只不过是换了个叫法罢了。

当然,之所以答应得这么痛快,是因为马应向他承诺,会说服耿鄙和盖勋让他在军中担任一个职位。不是带有蛮夷色彩的羌长,而是真正的汉军官职!

有了这个承诺,滇吾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他或许信不过耿鄙,但却信任盖勋,如果马应真能让盖勋点头,自己的未来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不过,他也隐晦地向马应表示,给他安排的官职不能太低,最少也要是军候一级。而且以后若是立下了功勋,也要和其他将领一样升迁……

马应将滇吾提出的这些要求都写在了《安羌策》的末尾,耿鄙和盖勋二人看后,都陷入了沉思。

“此事关系重大,还是将马应叫过来亲自询问一下吧。”盖勋提议道。

“正有此意。”耿鄙没有迟疑,当即命小吏去将马应唤来。

只半刻钟时间,马应就出现在了二人面前。

耿鄙有些心急,直接问道:“又是十万石粮草,又是免税赋三年,如此厚待这些羌人,真能对我凉州有利?”

马应还是第一次和耿鄙这样问答,但他心中却没有一丝紧张,“有利。我只问使君一句,用十万石粮草换取三千可完全信任的精锐士卒,值否?义从兵不可尽信,因为归附的羌胡随时可以反叛,或隐匿深山,或远遁千里,惩之不易。可编户授田之后,其父母妻子皆在我大汉治下耕作,岂敢再叛?此乃义从和郡兵之别也。”

听到这,耿鄙眼睛一亮,“若能得三千弓马娴熟的精锐郡兵,十万石粮草确实不算什么。”

“不只如此,”马应继续说道,“使君当知千金市马骨的典故。如今我们这般厚待汉阳诸羌,授予田宅口粮,传扬出去,凉州羌胡必闻风而动,率众归附者自不会少。是时,平定凉州叛乱又将容易许多。”

听到这,耿鄙不再犹豫,大笑道:“很好,这件事就这么定了,十万石粮草我刺史府还出得起。免三年税赋的事情我也会详细凑报天子,想来不会有什么问题。”

得到肯定答复,马应就欲告辞,可这时,一名小吏捧着一份帛书走了进来。

“使君,太守,大喜!马从事在陇西招降作乱羌胡,已有两千余落重新归附我大汉!”小吏兴奋地说道。

耿鄙惊喜不已,不等那名小吏继续汇报,直接夺过他手中的帛书浏览起来。

好半天,他才将帛书放下,欣慰道:“寿成果然不负我重托,真能臣也!”

其实马腾之所以能够顺利招降这么多羌人,虽有他在陇西扎根数十年,与羌人有姻亲,且与许多豪酋交情匪浅的缘故。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此次句就羌的溃败。

此次盖勋征讨句就羌,给汉阳郡周边的羌胡部落带去了极大的危机感,若非如此,那些羌人绝不可能归降得这么干脆。

不管怎样,这次马腾都算立了功。原本耿鄙就打算迁他为军司马,现在正好有了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