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254章 铸币

三国武将修改器 第254章 铸币

作者:大汉之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1:58 来源:笔趣阁

马应对荆州同样做出了一些调整,将七郡重新划分成了十郡。

原南阳郡、南郡和江夏郡之地划为四郡,分别是南阳郡、襄阳郡、南郡和江夏郡;

原长沙郡、零陵郡和桂阳郡之地也划为四郡,分别是长沙郡、衡阳郡、零陵郡和桂阳郡;

原武陵郡之地划分为两郡,北依旧为武陵郡,南为沅陵郡。

为了保证荆州的安全,除了挑选降卒编成的郡兵之外,三万朱雀军也会长期驻扎在这里,由严颜、甘宁、张任和吴懿等将领各统一些人马,分驻在南阳、江夏、长沙和桂阳四郡。

除此之外,其他野战军也各有安排,四万龙骧军继续驻扎在并州,以防备袁绍;两万陷阵军也继续驻扎在中州,以防备曹操。

三万无当军则返回了益州,以威慑缅甸之地的掸国和骠国。而两万高原军,也回到了唐州。

虎骑军和玄武军却没有固定的防区,马应在哪,他们就在哪。

荆州之战结束之后,袁术和孙坚之间的战斗很快也结束了。袁术突破不了长江这条防线,只能罢兵。一时间,整个大汉出现了短暂的安宁,再无战事。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因为打了这么多年,各大诸侯都快把家底打空了,需要休养生息几年。二则是因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已经没剩下多少,开战的机率大为降低。

撇开交州不谈,活跃的诸侯还剩下五家,河北袁绍、河南曹操、淮南袁术、江东孙坚以及马应自己。

袁绍、曹操和孙坚的同盟关系依旧维系着,以对抗马应。而袁术,却比较惨,既没有马应那样的实力,又没有和其他人同盟,俨然成了一个“小受”,既要面对曹操的威胁,又要面对孙坚的威胁。

面对这些威胁,刚开始的时候袁术还有着极强的危机感,差点被逼成了一个励精图治的明主。然而没过多久,这股劲就泄了,因为他发现曹操和孙坚都老实了,似乎没有了攻打自己的**,只一直在发展内政。

这让他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再次恢复了世家纨绔的本性,安与享乐,行事张狂,对刘协那个皇帝也越来越不敬。因为其他诸侯都没空理会他的缘故,更加助涨了他的气焰,甚至都露出了想让刘协禅位的风声……

马应听闻这个消息后,只感觉有些好笑,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因为今时今日,刘协也好,袁绍立的那个伪帝刘和也好,其实都已经没有了什么存在感。

“主公,蜀州南通益州、西通唐州的驰道皆已修好,唐州通往葱岭三郡和湟州的驰道也快要竣工。如此,主公在益州、唐州、湟州和商州的统治将变得更加稳固,乃是大喜之事。”荀攸笑着说道。

马应接过奏报看了一下,平静道:“也只是修通了主干道而已,若是能将那些支道也修好,我才能够真正放心。如此,大军便可在这些州郡驰骋,粮草运输的压力也将大大降低。”

荀攸苦笑道:“若是想要将那些支道也全部修好,怕是还需三五年的时间。”

“不着急,我等得起。对了,铸造新币的事情筹备的怎么样了?”

荀攸不仅是军机省的参谋军务,同时还是马应亲自任命的少府卿。少府乃是马应的钱袋子,铸币的事情自然也划归其管辖。

“已经在筹备了,不过主公说的防伪技术,工匠还在探讨,只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不过,攸以为,只要新钱制作得足够精良,且份量不减,想要得到民众的认同非常容易。可若是想要用新钱替换掉五铢钱,怕是有不小的难度,至少要等平定天下以后才能开始实施。”

马应笑了笑,“我没打算一蹴而就,先用新钱抢占流通市场就行。这些年在凉州祖厉一带、河东郡中条山一带以及云南郡一带,都发现了诸多铜矿,我只是想要将它们转化为国力。”

“主公放心,我会将此事作为少府的第一要务,必会让主公满意。”

“公达做事,我素来放心。”

荀攸退出去后,马应又将礼部少卿薛夏唤了过来。

薛夏乃是寒门出身的儒学宗师,很早就在马应治下出仕。只是一直都没有太大的功劳,故而没有直接任命他为礼部卿,而是暂命为礼部少卿。

虽然是礼部少卿,但因为礼部卿空缺的缘故,他行使的其实一直是礼部卿的权力。

“宣声,国子监和各地的州学当下如何了?”马应非常重视教育,故而对这些事情一向很上心,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将薛夏传唤过来询问一下。

薛夏行了一礼,回答道:“国子监已经开设了儒学院、律法院和工学院。奉主公之命,医学院也在筹建之中。虽然医学院还未建好,但医学院长张机(张仲景)已经开始授课。只是,愿意听他讲课的国子监生并不多,只有二三十人……”

张仲景是马应好不容易忽悠过来的,想要他为大汉培养一些中医人才。可是,开局似乎有些不利啊。

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毕竟国子监的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英才,大部分都是奔着当官去的,有二三十个人愿意跟随张仲景学医,其实已经很难得了。

当然,他不会让这样的事情继续下去。在医学院建好以后,他将针对性地招收一批医学院的学生,并让他们系统性地学习和发展医学。

除了国子监之外,下级学府也很重要。国子监往下便是州学。州学共有九座,不仅新占领的荆州设立了州学,唐州、湟州这样的地方也都设立了州学。只是,因为生源不足的原因,唐州州学和湟州州学的规模,都要比其他地方的州学小得多,甚至比不上一些郡学。

郡学是一郡最高之学府,再往下则是县学、乡学和村学。

村学又称蒙学,乃是马应最重视的一级学院,甚至要求适龄孩童都需要进去学习一段时间。马应也不要求孩童在村学学会太多的东西,只要能够学会说汉语并认识一些常用字就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