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261章 归降之心

三国武将修改器 第261章 归降之心

作者:大汉之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1:58 来源:笔趣阁

交州,南海郡,龙川县。

士燮亲率两万大军抵挡孙坚的进攻,如今已有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来,两军交战十数次,纵使占有地利,交州兵依旧出现了不小的损失。

好在,孙坚一直没能将龙川攻克,多少让他感到有些安慰。能够挡住江东猛虎的进攻,也可以算是一个难得的功绩了。

“兄长,再过一两个月,孙坚应该就会退兵。此次多亏了兄长及时出兵救援,否则南海郡只怕已经落入孙坚之手。”士武笑着对士燮说道。

士燮已经年过六十,但却精神抖擞,看上去只有五十岁。他没有士武那么乐观,忧心道:“虽然挡住了孙坚的进攻,但总感觉他没有尽全力,也不知是不是还有其他谋算……”

“兄长,你多心了,孙坚还能有什么谋算?他不过四郡之地,比我们强不了多少,勿要太过忧心。对了,马伯龙派过来的那个使者,也该让他回去了。马伯龙有问鼎天下之心,还是早点绝了他入主交州的念头为好。”

听了他的话,士燮叹息道:“你也说他有问鼎天下之心,又岂会轻易放弃交州?这几日我一直在考虑,是否该直接归降于他……”

“兄长,这是为何?交州已经快要成为我们士家的囊中之物,岂能白白送人?”士武明显有些激动。

士燮摇了摇头,“交州地处南越,文化不昌,兵卒不强,没有问鼎天下的可能。割据一方以对抗中原诸侯,最多也不过是一个赵佗。一个不慎,甚至会遭来灭族之祸。与其如此,还不如归附马应。马应已具有天下共主之相,以他的行事风格,若我等现在归降,必少不了一个县侯之位。”

“可凉公国之县侯,富贵不过三代……”士武皱眉道。

“大汉开过功勋,又有多少富贵超过三代的?算了,此事暂且不提,若能击退孙坚,再从长计议。”

见他松了口,士武立马高兴道:“该当如此!”

可就在这时,一名士卒忽然来报,“府君,大事不好,孙坚之子孙策,亲率两万水师,突袭揭阳县(广东揭阳市市),揭阳已被其攻克!”

“什么!”

士燮脸色顿时一变,赶忙下令道:“不能再逗留在龙川了,传令下去,准备退守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

继续留在龙川的话,孙策统领的那两万水师极有可能绕到后面,截断粮道。如此,三万交州兵必然保不住。所以,只能后撤。

士武知道这个道理,没有提出反对意见,赶忙下去准备。

五日之后,狼狈的交州兵终于抵达了番禺。只是,三万大军却只剩下了两万不到,而且士气低迷,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毫无疑问,在撤退的时候遭到了孙坚的追击,若非士燮应对得当,恐怕已经直接被击溃。饶是如此,现在的形势依旧不乐观。四万多吴军就快抵达番禺,士燮已经没有多少信心能够挡住他们了。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他了,就连士武也生出了归降马应之心。归降马应后,马应必然会出兵救援,至少还能混到一个列侯之位。可若是不归降,却极有可能被孙坚吞并,变得一无所有。

当然,他们也可以考虑主动向孙坚投降。可一来孙坚势力不大,且偏局江东,难以问鼎中原,一艘无法登岸的船,没多少人愿意上去;二来,孙坚是直接导致他们陷入当前这种境地的罪魁祸首,别说还有更好的选择,就算没有更好的选择,也不一定会向他投降。

关中,长安城。

为了更快了解关东诸侯的动向,自从得知袁绍攻打高句骊以后,马应便来到了这里,并在长安城处理政务。为此,他甚至都在考虑,是不是该将凉公府从凉州迁过来了。

以前之所以将凉公府设立在凉州,一是因为那里是他的起家之地,是基本盘;二则是为了快速应对西域的战事。

可是现在,西域已经变成了大汉的商州和乌州,再加上四周都有险要可守,已经不会再发生什么大战。

至于基本盘什么的,也不是理由,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中州、并州甚至是湟州,都可以算作是他的基本盘。和凉州一样,在这几州,拥护他的民众都非常多。

况且,接下来的战略重心必然会放在关东,将凉公府迁往关中,已经是很必要的事情。

只是,长安城太杂乱了,里面的格局一点也不规范。马应很想效仿隋文帝,在现长安城东南方向的龙首原上,建立一座新的长安城,让它成为一座整齐的、宏伟的、能够容纳百万人口的大都市!然而……没钱。

其实,钱还是有的,丝绸之路上的商人越来越多,每天都能为他带来许多财富。可是,赚到的钱多,花钱的地方也多,除了军事费用外,还有修缮驰道、兴修水利、安置移民、教育经费等等,算都算不过来。在这个时候他如果说要建一座新长安城的话,估计荀攸、尹奉这些人都会极力劝谏,甚至被贴上贪图享乐、劳民伤财的标签。

所以,在没有统一天下之前,这种事他也就只能想想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大量财政用在地方发展上,许多州郡都大变了模样。凉州和商州依托丝绸之路,变得很是繁华,路上商旅往来不绝。

湟州也改变了不少,主要驰道都已经修好,向西可直接进入商州鄯善县,向南可进入唐州,向西南可进入蜀州和益州。尤其是刺史府所在的河湟郡,繁华程度不下中原各郡。

至于中州、蜀州和荆州,本就是富庶之地,没什么好说的。

并州发展的也还不错,因为这些年没有受到北方游牧民族骚扰的缘故,人口增长得非常快。

发展最快的其实还要属益州,短短数年时间,就有好几条驰道贯通,与大汉其他州郡的往来变得更加密切。尤其是在凿穿通往身毒(印度)的道路后,发展的更加迅猛,商旅渐渐多了起来。相信用不了几年,就能赶上凉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