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27章 实战练兵

三国武将修改器 第27章 实战练兵

作者:大汉之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1:58 来源:笔趣阁

六月中旬,庞德顶替阳络,成为南营六名军候之一。阳络则被笞一百,卧床不起,行刑时鲜血将整条裤子都染红。

看到阳络的下场,南营士卒对马应又多了一些敬畏之心。

六月下旬,马应以训练有方为由,将庞恭、胡虎和赵炳提拔为军假候,分别为施恬、田博、庞德三人的副贰。

将庞恭和胡虎调为施恬、田博二人的军假候,是存了以后顶替他们的心思。至于赵炳,则只是想让他跟随庞德学些本事而已,马应着重培养的下属中,也就只有他还没步入三流武将行列。

当然,其实赵炳现在的能力并不会比施恬、田博之流差,只是马应觉得他还不足以统御一曲罢了。

“赵炳——统率61(潜力白银级)、勇武67(极限白银级)、智谋56(极限不入流)、政治30(潜力不入流)、健康99(满值100)。”

希望他在庞德的言传身教下,统率值能够增加一些。

七月,新任汉阳太守范津到任。

相比于已经离开冀城大半个月的盖勋来说,范津的能力要差不少,不管是在军事方面还是在处理政务方面,都比较平庸。

不过此人也有优点,那就是不争权,也不会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瞎指挥。这可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品质。

因此,不管是耿鄙还是马应,和他相处的都还算融洽。

南营士卒被马应操练了一个月,精神面貌再次焕然一新,令行禁止、恪守军纪几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本能。

最重要的是,通过打马球、骑射等比试,这些士卒大部分都培养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了一什一屯一曲甚至整个南营的荣耀,在血冲脑的情况下,应该有不少人能够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当然,现在这种集体荣誉感只是处在初始阶段,还需要通过一场场胜利去强化巩固。

马应心中已经有了计划,打算等再赢下一两场类似征讨句就羌那样的战争后,就请耿鄙给南营取一个荣誉番号,例如猛虎营、虎豹营什么的,反正怎么威武怎么来。

有了正式番号,就能将集体荣誉感具现化。若是可以做到在战场上喊一句部队番号,就能让集体荣誉感充斥所有士卒的胸膛,那这支部队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绝对能让这个时代的将领吃惊!

这是精神武器!

在马应看来,只有这样的军队才可以称之为精锐。

在战场上,身体素质强不强只是其次,战斗意志强不强才是关键!

就像征讨句就羌的那场战争,占据人数优势的羌人是怎么输的,身体素质差?将领指挥差?都不是,是战斗意志薄弱,仅仅只是被马应冲溃了两支千人队,整体伤亡甚至都没有达到一成五,就有许多羌人开始投降,岂能不败?

如果他们的战斗意志再强一些,滇吾是有可能胜利的,哪怕是晚两分钟再出现投降的情况,都有可能反败为胜。

可惜没有如果,没有用精神武装起来的军队,超过一成的伤亡多半就会崩溃,这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其实这个时代的军队也有精神武器,最普遍的莫过于忠义和国仇家恨。

尤其是国仇家恨,在对付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这是天然存在的。当年汉武帝吊打匈奴的时候,公羊学派所宣扬的大复仇主义其实做了不少贡献。

相比于这些,马应最想给士卒灌输的还是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毕竟后世拥有这种信念的人民解放军所展现出来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的。

可惜,就目前而言,想要在南营普及这种信念非常困难,怎么着也要先把人民子弟兵这个概念树立起来才行,否则我们这些拿命博名利的兵大爷,为什么要全心全意为屁民服务?说不通啊。

好在这些事情可以一步一步来,不着急。

南营的操练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论道理也该拉出去真刀真枪的打几仗了,毕竟不多上几次战场,称之为精锐还是有些勉强。

可是让马应无奈的是,根据这段时间传回来的消息,汉阳及汉阳周边已经看不到什么羌胡部落了,几乎都已经迁徙。如果想要讨伐叛羌的话只能去更远的郡县,例如位于凉州东北部的北地郡、位于西北部的河西四郡,以及位于西部的金城郡。

金城郡肯定是不能去的,那里现在是羌胡叛军的大本营,这么点兵马过去只能给别人塞牙缝;北地郡的话距离冀县太远,而且盘踞在那里的先零羌人数众多,远非句就羌能比,很难啃下;至于河西四郡,那就更远了,根本不用考虑。

思来想去,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历练对象!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凉州的情况已经有所好转。”马应自嘲一笑。他非常清楚,虽然这些羌胡现在龟缩了起来,但隐患依旧在,等他们舔舐好伤口之后,肯定会再次席卷整个凉州。而现在,就像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

不能等了,必须抓紧时间将麾下的三千士卒练成真正的精锐!

马应暗暗握紧了拳头。

其实想要让士卒多经历一些厮杀的话,还有一个地方可以选择,那就是武都郡。

虽然这次叛乱武都郡的羌氐部落没有参与其中,但他们早有不稳的迹象,也该去敲打敲打了。

相比于凉州其他郡,武都郡算是比较特殊的,因为这里没有多少狭义上的汉人,九成五以上都是羌人和氐人!

汉武帝时期,这里的羌人和氐人绝大部分都接受了编户。到了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武都郡有51376户,235560人,达到巅峰。(数据来源《汉书·地理志》)

不过后来因为朝局震荡、羌胡叛乱等情况,武都郡的户口开始急剧减少,到了顺帝永和五年(公元140年),武都郡只剩下了20102户,81728人,只有巅峰时期的四成!(数据来源《后汉书·郡国志》)

而到了现在,记录在册的编户民更少,也不知道有没有一万户。反正一百年后的西晋,似乎只剩下了三千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