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武将修改器 > 第55章 整军和识字

三国武将修改器 第55章 整军和识字

作者:大汉之鞭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1:58 来源:笔趣阁

中低层军官确定了下来,但军候和军假候的人选却还没有确定。

这个级别的将领肯定不能只以武力来评判,最后两人决定,各推举六名自己看好的人,然后让他们两两对决,胜者为军候,负者为军假候。

然而一轮比试下来,滇吾很是无奈。最终成为军候的六个人,有五个是马应推举的,只有一个是他推举的。

这六人分别是张绣、庞恭、胡虎、田博、雷定和当羊。其中有汉人,有氐人,也有羌人。不过前五个都是马应的支持者,滇吾能够影响的也就只有一个当羊了。

而且,当羊还并非他句就部落的人,而是以前汉阳郡的一个小部落首领。

好在,军假候之中有不少是他的心腹,多少能有些安慰。

虽然本部三千人马已经整合完毕,但想要真正让他们认可彼此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马应按照以前的经验,开始对他们进行信任背摔、分组对抗等训练。同时培养他们的团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除此之外,他还要求那些羌人学习汉语和汉字。汉字还好一些,没有硬性要求,但汉语一定要学会。

好在凉州羌胡经常和汉人打交道,许多人都会说一些简单的日常用语,就算不会说也能听得懂。再加上每个营帐之中都有汉人同泽,学习起来并不困难。

只一个月的时间,几乎人人都能用简单的汉语交流。

见此,马应立即颁布一道军令:在军中只能用汉语交流,违者笞十五。与当初的虎骑营一般。

笞十五倒是不会伤筋动骨,最多也就是痛两天罢了。饶是如此,依旧取得了不错的震慑效果。

在强制要求这些人说汉语的同时,学汉字的事情也没有落下,不仅羌人士卒要学,汉人士卒也要学。没办法,军中的识字率太低了,他实在有些看不下去。

而且,若是这些人能够学会识字,以后年纪大了或者因伤退役,马应还能将他们安插进乡县成为官吏。比如县尉、兵曹、贼曹、乡游徼等等。

可是,在没有书本的年代,想要教会他们识字太难了,哪怕马应每天都会抽时间亲自教导他们,但效果依旧不好。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依旧每天在坚持,因为他发现军中有不少人都很渴望识字,甚至他还撞到过好几个用树枝在地上练字的士卒。

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知识是神圣的,许多人都对知识怀揣着敬畏之心,而敬畏的背后就是渴望。这是马应这种随便就能汲取到知识的人理解不了的。

或许等造纸术成熟以后,书本开始泛滥了,他们的敬畏之心才会慢慢消退,甚至将书籍随手乱丢,觉得反正也就是几十文钱的东西,能神圣到哪去?

当然,马应坚持教导他们可不仅仅只是因为感受到了部分人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是因为,纵使效果再差也总有效果。如果坚持一年以后,十个人里面能够培养出一个可以识文断字的,那都是血赚!

“司马,我已经探查清楚了,麴胜此时正领兵驻扎在勇士县!”张绣走到马应面前,激动地禀报道。

虽然升为了军候,但他依旧没有忘记为刘隽报仇的事情。

“勇士县?”马应皱起了眉头。

勇士县原本隶属于汉阳郡,不过离郡治所冀城非常远,足有四百里,是汉阳郡最西边的一个县。而且,因为这个县离羌胡叛军的大本营金城郡榆中城只有六十里的缘故,这里也一直被羌胡占据着,两年前就脱离了大汉的掌控。

也就是说,这里是羌胡叛军的势力范围。再加上此地距离榆中县非常近,若是在这里袭击麴胜部曲,很有可能会捅到马蜂窝!

只是,想到自己曾经答应过张绣,十日内必定斩杀麴胜,如今都已经一个多月了,若是再推诿,必然会被降低张绣对自己的评价。如此,却是不好拒绝。

沉吟了片刻,他终究还是点头道:“既然找到了此人的踪迹,自然不能放过。你挑选几个机灵的士卒去勇士县打探一下详细情况,看下那里是否还有其他部曲或者羌胡部落驻扎。”

“诺!”张绣当即领命而去。

去敌方探查情报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不过张绣身手了得,想来也不会出什么意外。

在祖厉城的这一个多月,凉州倒是没有发生什么大事,唯一能够引起马应注意的,也就只有汉阳太守范津卸任的事情了。

范津自上任以来还不足三个月,就被天子给替换掉了。不过新任汉阳太守确实要比他强不少,此人名叫傅燮,亦是在史书上留下列传的东汉名臣,能力不在上上任汉阳太守盖勋之下。

以前看史书的时候,马应就很欣赏此人,而且此人死的也悲壮。

当羌胡叛军卷土重来,击杀耿鄙,并包围冀城时,哪怕城中兵少粮缺他也拒不投降。

叛军中曾经受过他恩惠的数千羌胡齐齐跪倒在城下,不停叩头,请求他不要负死顽抗,愿平安送他返回家乡北地郡。可是他已心存死志,依旧率领城中仅有的士卒冲击对方数万大军,以身殉国。

当然,那都是明年的事情,还不知道会不会再发生。而此时,傅燮最出名的事迹乃是在朝堂上硬怼司徒崔烈。

司徒是什么官职?三公之一,可以说是位极人臣。可他见崔烈一直在朝堂上鼓吹放弃凉州,便厉声道:“斩司徒,天下乃安!”

他当时只是一个议郎,就敢这样怼司徒,而且摆事实讲道理,最后还怼赢了。从此一“战”成名。

而他之所以被调离朝堂,则是因为怼了十常侍之一的赵忠。赵忠恨他却不敢害他,最后和嫉妒他的权贵一起发力,将他外放做了汉阳太守。

值得一说的是,卸任的范津和傅燮以前就认识,而且范津还是傅燮的举主。当年就是他举傅燮为孝廉,这才让傅燮步入了朝堂。

不得不承认,范津其他能力平平,但这看人的眼光还是不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