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徒 > 一百四十七章 贴马赏年华 (二十一)

唐徒 一百四十七章 贴马赏年华 (二十一)

作者:此而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2:21 来源:笔趣阁

大中三年已经进入了最后一个月,在迎接新一年的来临时,陈权则越发的忙碌起来。不过好在至少到今日战事仍是未起,他这个徐王还可以再享上几日的太平。

今年武宁动乱频频,战乱带来的社会问题凸显,特别是徐州早时因为缺少治理的官吏,地方乱象更重。作奸犯科之事屡禁不止,更有一些盗贼汇合了败亡的乱军隐藏于山林河流,劫掠商旅谋害性命。几番剿伐后虽是几近销声匿迹,但是这乱事所带来的创伤却是不知要多少时日方能抚平了。

——

陈权翻看着递上来厚厚的一册死刑名单,每一例都仔细的审视了数遍,欲要提笔勾决,却一时犹豫了起来。

大唐自太宗时起“三复奏”与“五复奏”并行,地方死刑案件按“三复”,京师则“五复”。如今武宁自立,是不指望呈交天子勾决了,何况司法权也是绝对不能出让的。大唐律二百三十二种判死的条文,绞刑一百四十三,斩八十九。还有些法外之刑,如腰斩等。虽是不少,可慎刑恤杀也历来便是大唐执法的基本观念之一。陈权自是算不得善人,但在法律面前也不得不格外的严谨些。

“大王,此册中所有案例皆已细审了,除了刘二郎之案其父请大王怜悯复议,其愿以铜赎死。还有几个胡人事外,并无其他了”。韦康上前一步轻声说到。

“恩,郑鲁还未就职吗?余下二人呢”?陈权并未接话,而是又一次问起了京中的三刺史。

“呵呵,三人都抱病呢,如今刑,工,礼三部职司也只能是我等暂担着了,大王,如此非长远之策啊,还有姜元佑,哎,那就是个糙人,大理寺刑名之事一概不知,而今也大体只是个摆设,今日递交行文他也告病了,大概是怕大王责罚吧”。韦康瞟了一眼身旁的郑畋和刘邺,缓缓的说到,如今三人关系很是奇妙,表面上都是一片和善,可私下却几无什么交流。特别是韦康才干本就不如二人,心中紧迫感更盛。

“恩,告诉他们,既然存了惜身之念接下官职,那便好生理事,做这模样与谁看呢?天子远在数千里外,怕是看不到的,我爱惜三人才干不欲惩戒,可凡事适可而止。至于姜元佑,嗨,他是怕我忌惮,这样吧,明日我去探望一番,他如是不愿领军出战,那就做个都水使者吧,马上大中四年了,不知战事何日将起,不过水利之事还是要放上心的,楚州所以繁华多赖水利,今年钱粮不足无法征用民夫修堤拓堰,明年~,如果明年可得太平这事也要抓紧办呢”。

“至于那刘二郎,因其父与邻人争执,故而私害了邻家幼子,哼,九岁吗?大唐律言七岁下方为不刑,此案孤不予怜悯”。

“胡人,这有何可言说的?非本族事皆依律法不是唐律明言的吗?不过唐律所书同类相犯依其本俗,我以为,此律可再议,化外之人亦该按今时刑名议定,其俗可尊,但法不可违”。

陈权对大唐的未成年刑名还是颇为满意的,后世有不少恶魔一般的所谓未成年犯下天下的罪过也是法不能追。而大唐是七岁下不罪,十岁下犯死则由天子议定,这点在陈权看来很是妥当,当然也需要更加谨慎些。至于化外人刑名,这倒是有些让他有些异议的,入乡随俗,在何地便奉何法,不能因其为藩人便可允其依俗而定。

“我所以不提笔勾议,是那王娘子事,哎,她害人性命自是死罪,可其为人所拐方入乐籍,略买人之刑该要重些呢,再重些,非是我刻寡,而是当今百姓贫寒,盗贼四起,略买人口已成平常,不知多少家庭因此破亡,我心不忍”。

“早时说过销贱籍,乐籍本就在其中的。还有乐营该要废止了,其虽为官办,但~,勿论何等罪名,便是牵连家小也不该取妻女供人淫乐,再议议呢。那王娘子~,哎,依律吧”。陈权艰难的提起笔勾下,神思有些黯然,这个时代百姓存活不易,女子就更是难了,为奴为婢还算好的,为娼妓者命运更是不堪。

就这般沉默了好一会陈权才打起精神复又说到:“还有妓馆等处也要好生探查,看看有多少是为人所迫方入风尘的,别的地方管不到,孤治下不允奸人诱拐女子为娼,遣人叫王康来,锦衣卫也该派人手去查”。

——

刑名事了,几人开始谈起了三教讲论和求策一事,法海也被唤了来一并听言。

“对了,先说件旁的事情,前两日我和汉藩说要建小儿坊,听闻薛蒙妻颇具才学,不妨使其打理,小儿坊,既都是稚童,女子却也要妥切些。还有,这小儿坊不妨做的大些,平常百姓家的孩童也可入内,便做蒙学,恩,每一州县皆要建,就这样,唤各州县主官,必要让家家户户孩童皆入蒙学,钱粮,不需百姓支付,皆由官府承担,尔等以为如何”?陈权很是兴奋的站了起来在屋内踱起了步,他并没有忘记滕县时说过的话,事实上当下在争权夺利的路上已经走了太远了,早时仅存的那一丝虚伪的慈悲也所剩不多。陈权从不幻想什么工业化,甚至他都不认为即便有朝一日他坐上了哪个位置就会比现在好多少,但是正如中学时课本中学过的那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恶,陈权做的多了,而善,似还未有。这让他常是沮丧,而今已是拥有五州之地,尽管根基还是不稳,可有些事情不妨先做着,这样即便有一日败亡了,面对阎王时或也能刻上一笔良善之行。

“咳,大王,如您只许官吏子弟入小儿坊,那倒无妨,然百姓~,一来这钱粮可是海量之数,当下根本无力承担,二来,蒙学谁人为师?大王,您矜恤童稚堪为仁德,但~,实是无力啊,且百姓操持生计,便是孩童也要一并操使的,如何能尽取之?况且~,读书识字是好的,但是又能如何?莫不是识字便不用耕种了吗?莫不是大王能尽与其官职?读书识字明理,但这天下最大的道理便是能有饭食果腹,可得衣物遮羞取暖,可得茅屋庇身求安,大王,这才是正理啊”。郑畋见韦康等人只做沉默,只好出言规劝,他很清楚为何旁人不说,只因这事说起来是为美谈,传出去后亦会得些声望,可又是极不现实,故而总要有人做那恶人打碎幻想,恶人自是无人愿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