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徒 > 五十一章 间隙须防燕解窥

唐徒 五十一章 间隙须防燕解窥

作者:此而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2:21 来源:笔趣阁

”王公公,圣人召你“。一个小宦官挪着步子走来轻声唤道。

王居方到宣徽北院五日了,这五日来皆是陪着小心仔细的看着众人行事,一时也根本插不上手,想了想狠心凑了些财物打点了院中同僚才算是得了些自在。

宣徽一词出自北齐世祖,武成皇帝高湛,《北史》所记:河清新令:‘宣徽、凝晖、宣明、顺华、凝华、光训为下嫔、比六卿。这只是个后宫名号。而在大唐,则是因大明宫内宣徽殿得名,从唐代宗大历年起设了宣徽院,这宣徽院历经近百年,又分成了南北两院,也渐渐的成了内诸司之首,而宣徽南北两院的院使也成了几可比肩左右神策中尉和两枢密使的内官四贵的存在。当然了,也仅仅是几可比肩。

宣徽院在大唐诸司之中是非常特殊的存在。其职权复杂的如同一团乱麻,所掌亦多是琐碎,却又格外重要。比如说北衙所有内官名籍皆掌于宣徽院。还有宫内的乐工,各类技工也俱由宣徽院所掌。几十年下来,到如今其职权已经包括了朝廷的郊祀,朝会,宴会,典礼,四方进贡之物以及大朝贺及圣节上寿之时负责宣达诏命。

因宣徽院理事繁杂,职官亦是众多。除了南北院使,副使,还有宣徽承旨,宣徽内库使,宣徽含光使等等,而此前王居方的鸡坊也曾隶属过宣徽院。

在大唐,左右神策中尉掌握禁军,两枢密使参掌政事,那宣徽院便是这北衙诸司的大管家。可这个管家并不好做,且还很危险。

武宗天子曾经杖死了宣徽院使仇从广,便是糊涂的敬宗皇帝都曾随意的杖打过当时的宣徽使阎弘约和刘弘逸。所以这宣徽院是个重要但却容易为人所轻视的衙司。特别是仇从广十分憋屈的被武宗皇帝杖杀之后,宣徽院在宫内便很难抬起头来。

王居方也并不大想来宣徽院,他更想做牛羊使,可却无从选择。现今在宣徽北院做了含光副使,负责打理含光殿,他实在想不通为何天子要召见自己这个无足轻重的小小副使。

“王公公,朕问询了众人,俱言你行事稳重,此前于鸡坊使职上亦是得力,故朕欲任你为宣徽北院副使,加宣徽供奉官,望你尽忠竭节,莫负了朕意”。王居方在紫宸殿外等了好一会才被召见,天子一直忙着批阅奏书,只是叫他站到一旁便不再理会。一直到天色渐暗,殿内的灯烛都燃起来时李忱才放下手中的笔,仔细的盯了王居方好一会才开口说道。

宣徽副使?供奉官??王居方心下一惊,怎么可能?

如果说副使还只是让王居方有些诧异,那这供奉官就无法不让他心下一凛了。

供奉官,所谓“供奉乘舆”,为“陛下侍臣”。早先是为中书门下两省自侍中、中书令已下,尽名供奉官。

而玄宗朝后,内官也可加供奉官之名,虽然这只是个临时差遣性质的职务,无具体职权。可在整个宣徽院,甚至是整个北衙,供奉官一职的尊崇都是让人无法抗拒的。

凡是加了供奉官之名便意味着成了天子的亲信,就如同仇士良的神道碑所记:“侍娱游,则三领五坊;承顾问,则八加供奉”。而供奉官于外更是”除宰相外,无所回避“。这等尊崇之职怎么会轮到王居方这个二十年默默无闻的前鸡坊使?

——

”王公公?怎么,你不欲为之“?见王居方呆呆傻傻的站着未作声,李忱有些不耐的低声问道。

”不,不是,奴婢该死,方才只是,只是不曾想得圣人如此厚爱,一时欣喜忘形恼了圣人,奴婢万死,奴婢万死~~“。王居方扑通一下跪了下来,狠狠的磕着头连声告罪。

”起来吧,莫拜了,朕还需用你的,头若是撞坏了岂不是要误了朕?’李忱看着王居方头上渐已肿了并渗出血来方缓缓的开口唤住了。

“嗯,现今的北院使刘遵礼朕会下诏令他掌南院,而北院使一职朕是打算暂时留存,已观后事再行决断。好了,你先下去处理下伤势,然后速回北院接管职司,传奉官历来是为肘腋,将来朕还会时常传召于你,你自该好生理事,莫让朕选错了人”。

王居方千恩万谢的出了紫宸殿,抹了一把头上的血,呆呆的看了一会手掌上的血迹,心下一阵阵的发凉,后背也早就湿透了。

天子这是把自己架到火堆上烤啊,传奉官需要时常伴驾为天子顾问,而现今伴驾的马元贽和杨钦义哪一个是自己惹得起的?还有刘遵礼,这位要调往南院的老宦官同样是个传奉官,王居方一点都不认为刘遵礼会喜欢身旁多站一人的。或许他惹不起马元贽和杨钦义,但是想要为难自己实在不要太容易了。

还有那殿内的一个小宦官看着怎么那么奇怪呢?

不行,这事必须要回报叔父王守琦,趁他还活着,还是要多学些生存之道。

——

“大郎,这王居方你怎么看”?李温鹌鹑似的站在一旁,今日是难得的被召见进宫,起初他还以为是自己前些天在鸡坊的事发了,今日进宫是要受责罚的,却不料进宫之后便被这个一点都不待见自己的父皇下令换了身内官的服饰站立一旁候着。他站的可比稍后来的王居方久的多,早就双腿发麻几欲瘫倒,又不敢惹了不知喜怒的父皇生厌,只好强忍着酸痛支撑着,可头上的汗水却是止不住的滑了下来。

“咳,那王居方看着是个老实的,且阿爷既有意令他入内参知政事,阿爷圣人之见,王居方其人德行操守必是上乘的,才干自也不缺~~~“。

”就这些,可还有其他?“李忱有些粗鲁的打断了李温的话,全是废话和奉承之言。这并不是他想要听到的。

李忱已经四十岁了,从顺宗起,大唐的天子无一人能活到五十岁。虽然李忱格外喜爱四子李滋,对这个长子李温更是横竖看不上眼,可不管怎样都要想的远一些。万一哪一天因故熬不到四子成年,那么已经十六岁的李温便是最无可奈何的选择了。

”嗯,那个,阿爷,我,容我再想想~~“。李温吓的磕磕巴巴的支吾着,而这副模样却更惹得李忱不喜。

”罢了,你去吧,平日安生些,若再敢去鸡坊戏耍,我便打折你的腿“。

——

李忱摆手赶走了李温,心下有些无奈,他也不清楚这小时候也是伶俐的长子怎么越大越是庸碌了。除了玩耍便是一门心思求佛,便是求佛之举也不知是不是存了逢迎之意的。唉,看来这长生药还是要炼的,不求长生,只望能活到四子成年便可。

——

”大使,您是不是对那陈长史太过亲厚了?这恐失了体面的“。黄讷一边帮着田牟收拾着行囊一边问道。

田牟见了陈权之后也未逗留太久,他知道陈权定还会有些安排,自己留下必会引的不便,聊了会并且约了后日一同赴彭城便返回了滕县县城安顿下来,现今就住在了原来的郑氏府上。

”亲厚吗?哈哈,那又能如何呢?我这个节度使可不好做的,无兵无人,若不借了陈权之兵怎能成事?至于体面?呵呵,生死为重,体面算的何物?“田牟笑容里多是苦涩,忠臣难做,特别是他这个出身田氏的忠臣。

”大使,我跟着您已快二十年了,恕属下直言,天子也好,朝中公卿也罢,对大使猜忌日深。既如此何不夺了这银枪都的几千军马,凭大使之能以这数千人取下武宁并非难事。干脆就在武宁效仿三镇自立罢了“。黄讷凑上前一步轻声的劝道,这不是他第一次说这话了,作为田牟最亲信之人他并不需要顾忌太多。

”自立?若我再早上二十年怕真的会如此的。可现今~~~。唉,田氏经略魏博六十年,如说我无意恢复田氏荣光那是假的,可却做不得的“。

”我可有兵?你随我也是历任数藩了,我这节度使历来只掌的千余人。会昌元年我任了天德军,两年后调任鄜坊,不到一年便又迁了武宁,三年再迁天平军,这刚一年又回了武宁。虽说大唐的节镇也多是三年便须改任。可有几人如我这般八年五任?“

”如我自立第一个要杀我的不是朝廷,不是天子,而是魏博的何弘敬。他近来发疯似的攻讦于我。武宁可抵得住魏博十万军马吗?“

”朝廷无事,天下也大体安稳,这时候如何自立?罢了,我这忠臣便做一辈子吧,起码不必连累家中儿郎”。

田牟疲惫的揉了揉额头,打发了还是心有不甘的黄讷出去歇息,长叹一声闭上了眼睛,心里想着自己定要多活几年,这个忠臣多做上些时日,自家的儿郎便不会如自家这般的操劳。

——

“仇监军,仇县令,不知这么晚了寻我何事”?齐悦有些好奇,也有些不安,陈权派他领了些人马护送田牟回滕县,并且让他这两日便留在城里随扈。所以安顿好了田牟一行齐悦便在原银刀都徐成的宅邸住了下来。

“哈哈,咱家和二郎只是来拜会齐都尉的,此番武宁之行必要仰仗都尉的,啧啧。都尉年不过四十便能统领银枪都数千人马,前程自是不可限量,咱家功利了些,倒是要凑上来讨个好才是的“。仇师约满脸堆笑的恭维着,仇亢宗也把背着的长匣推了过来。

”哦?恐叫仇监军二位错爱了,银枪都却是陈长史所领,且人数不过八百而已。于我倒是没什么干系的“。齐悦听言心下恍然,悄悄的把匣子又推了回去。

”哈哈,是了是了,咱家失言,银枪都自是只有八百人。亦是为陈长史所领。只是齐都尉应该也知道的,陈长史此番徐州任后必得迁报的。而这银枪都,咱家不欲虚言,却也不知会是如何了。那时齐都尉何去何从?“

”陈长史于地方政事所知不多,想来下一任必不会放为州县主官,咱家仔细算过,大概只有个都水使者既能表其功又不过难其责。大概熬上个三五年便该放任下州刺史了。如无意外,陈长史告老之前定能穿了紫袍的。你瞧,这陈长史的前程已定,可齐都尉的前程却是未知啊“。能在宫中熬下来的人自有过人之处,仇师约亦是如此,此时这个老友一般坦诚相言的仇师约很难让人心生厌恶,哪怕是明知他别有用心。

”不知监军何以教我“?齐悦低头不知琢磨着什么,好一会才有些低沉的问道。

”呵呵,咱家本不欲轻言是非,只是胸中有一言不吐不快:银枪都不姓陈”。

送走了仇家二人,齐悦打开了长匣,里面是一把镔铁长刀,刀上的花纹流水般荡漾,齐悦的心也不免的随着泛起了波澜。

——

“大兄,怎么了,这信上究竟写了何事”?杜方实在忍不住好奇开口问道。

这一日忙完,陈权又拿出了杜牧临走前留下来那封灵佑禅师的书信看了起来,然后便又陷入了沉默之中。

“你看看吧”。陈权又看了一会,稍一犹豫,可还是递给了杜方。

“禅师这是何意?”杜方有些坐不住了,惊呼道。

“呵呵,师傅不想我牵连了佛门,也不愿佛门牵连与我”。陈权无奈的苦笑道。

这信上内容很简单,虽说陈权已经还俗了,可于灵佑师徒之名却又未断。所以信中灵佑说已经书信知会了各地佛门庙宇,陈权已是被逐。此后其与佛门,与沩山再无半点瓜葛。

“呼,无事呢,这信已是一个多月前的了,想来徐州诸寺,包括释迦院大至和尚那里已是知晓,可却无半点异样。呵呵,我现在是对十三郎的话再无半点怀疑了。这样也好,这份香火情去了,日后再无顾忌了“。陈权狠狠的揪了一下又长了一点的头发,长呼了一口气,缓缓的说道。

”大郎,明日随我去灵芝寺,我便把此间之事了结了再去彭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