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徒 > 五十七章 彭城高会日置酒(四)

唐徒 五十七章 彭城高会日置酒(四)

作者:此而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2:21 来源:笔趣阁

”大使,您果欲几日后便行事?是否操之过急了?虽是赵景有意投效,但其人不可信。还有陈度之那处该是如何?莫不是就这么瞒下了“?黄讷苦苦的劝说着,方才安顿好,田牟便召了黄讷进来议事。可所议之事却是让黄讷大吃一惊,这怎么又改了?原本不是说要在彭城经略些时日再寻机行事的吗?

”唉,我亦是无奈的。今日我劝陈度之领军马入城,可你该知他搪塞了过去。四处寻那险要之处,虽是未得,可终究也只领了五百人。方才唤他领兵入驻节度使府,他也推脱了。呵呵。此人已是不可信,此间行事怕是难以依仗他了。那赵景自也不可信,可现时兵马不足除他还能用谁?还有他是给我送信示好,可怎知他未曾送信与其他人?就说那仇师约吧,这位仇士良的堂弟性如虿尾,这几日看似未有所动,可这些个内官什么秉性你是知道的。所以此事却是不可拖延了,时间久了恐生变故“。田牟无奈的挠着头,疲惫的瘫软在椅子上,心下满是苦涩,这事情确实难办了,可又不得不办。

”大使,唉,就算如此,可亦是不该如此仓促而行啊!属下跟随大使自不会惜命,可如是事有不成激起军乱朝廷那也是无从交待的,属下恳请大使再做斟酌“。黄讷听言沉默了一番,可还是觉得田牟是在弄险。这和过往田牟的行径大不相同,虽说田牟一贯以行事果决狠辣闻名,可哪次不是深思熟虑之后方才为之?此番确实表现得异常得急躁。黄讷有心想问问缘由,可他毕竟只是个幕僚,这田牟历来又是个刚强有主见的,话说多了恐会适得其反。

”罢了,唉,那便与你说个明白吧。康季荣那里已是将妥,三州归国与武宁何事为重?我欲求功便需赶在三州事了之前给天子交待。如是等三州事毕之后再行事,那这武宁便就只是锦上添花了“。

”今天子心思深沉,得位也颇为侥幸,故而其继位后孜孜求治以图功业,可于军事一途却少有建树,特别是武宗天子军威尚存,咱们这位天子可是有些不快的。大中元年张仲武北击诸山奚,禽酋渠大获全胜,这才让天子心有所解。可张仲武虽忠,却是位出幽州。这三镇与朝廷的关系错综复杂,这份功业也就有些莫名了。所以谁来立下大中朝的”首“功这却是紧要的很”。

“我自是没有异心,可你是知天子和公卿皆见疑于我的,为保田氏家小,我怎能不争个首业?还有那国舅郑光,啧啧,已是迫不及待欲接任武宁了,天子亦是急切的很。若非如此又怎会把我遣来的。这满朝谁人不知我行事酷烈“?

”唉,这是逼我作刀杀伐一番的,我怎能不做呢“?田牟仰天长叹道。

”这~~~~,罢了,既然大使已有决断,属下自当领命,唉,这世事何其难也!那陈度之那里该是如何?或是干脆夺了他的兵马,他那三千人虽是稚嫩,可终归于此时也算强助了。最重要是赵景,此人阴险,我恐他另有异念”。黄讷思量着田牟的话,顿时有些泄气,也于这仕途生了厌倦。这天下事怎会如此艰难?沉默了好一会才提起了精神重新商议起将行之事。这中间太过凶险了,必要算计周全才是。

“不需理会陈度之,听闻其与国舅有怨,天子亦是不喜,那便一并诛杀了。至于赵景,呵呵,那个小人怎会不生妄念呢?不过对他而言只有挑动我与各都征伐才能火中取栗,所以这事他必不会袖手的,我也只需借力即可”。

“你稍后遣人盯紧了仇师约,他才是我最担心的,武宁监军兵马不多,上任监军所留不过五百人,仇师约更是孤身前来。但这人实在是不好想与。滕县时据报他曾夜会银枪都齐悦,还曾收过信笺,我是忧心那信是为赵景所书,再加上那齐悦之事,唉,谁知道这仇师约会不会出来生事的“?

”是“。

——

陈权未作乔装,就这么大摇大摆的入了武府,反正他已经决定稍后还会去拜会其他人的,没必要搞的鬼鬼祟祟,万一被人抓到更会生疑。

武府不小,不过一路上看到的下人却是不算多,陈权觉得这武家定是秘密比较多的。才会这般低调。

跟着下人将入了正房之时陈权心中有些忐忑,但更多的是激动,来大唐三年了,老道的故事总是要揭开了吗?自己心里的结可否放下了呢?

进了房间,只有武隽一人站在那里等着,看着陈权进来忙上前迎了两步,后又觉得有些冒失,轻咳了一声缓了步子招呼着陈权入座。

两人坐下后也都是未开口,武隽一直打量着陈权,而陈权则是四周观望着,他怀里除了那把短刀还揣了个小皮囊,里面装着石蜡水,以防外一。陈权可不敢保证这位八成就是老道的亲人会不会害了自己,所以此次他挑了五十个身手最好的士卒同行。

”咳,陈长史,可否说一下那道人“?武隽越看陈权越像自己被害了的侄子,见陈权就那么环顾也不说话,总是忍不住开了口。

”他叫武髦,将军可识得”?陈权想了想,用最简短的话道出了心中的隐秘。

“我不知长史所言之人是否为我旧识,长史可有信物“?武隽听言一下子就激动的欲站起来,可还是心有所警,便颤抖的问道。

陈权想了想,站起身来寻了个远一些的椅子,伸手入怀掏出了短刀放在桌上轻推了过去,然后便坐了过去。

”正是,正是大兄的刀,这刀上有铭文“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这是大兄上次离家时炼的,哦,我这也有”。说罢武隽同样时伸手入怀掏出一把短刀,刚想递过去,可看着陈权一脸的警惕,这才明白自己是失态了,摇头轻笑了笑,把刀放在桌上,学着陈权的模样推了过去。

“穷不失义,故士得已焉”。陈权接过了刀,仔细的看了下确是一个模样的,那把刀自己佩了三年了,刀上每一处的纹饰都已是熟悉的,拔出来刀看向脊处,果然也有处铭文。好在这些年陈权也是看了些书,所以略想了一番便想到了出处,这是《孟子》里的话。

原文是:“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恩,大兄字士义,我字士焉。不过此后大兄出仕,自改了“义”为“宜“。见陈权在那琢磨着,武隽忙说道。

陈权仔细又翻看了一番,才放回来刀,稍想了一番,也未等武隽询问,便把与老道之事刨除自己的来历余下的尽说了。而武隽也把老道的过往一一向他道来。

彭城武家是则天皇后族人,李唐复辟后因祖上只是武氏远亲倒也未如何受牵连。老道是武家庶长子,母亲只是个婢女,因而不算得重,代宗大历十四年老道十五岁便离家闯荡,并在四年后的“奉天之难”时投身军伍,也是建立了些功业。此后虽是娶妻生子可也一直于边镇效力,直到贞元十七年吐蕃攻陷麟州之时,老道遭遇了人生最大的打击。当时老道守着河滨关,正赶上妻子探访,结果河滨关被围得水泄不通。物资绝尽,亦无援军之时,老道郁闷之下酒后说了当效仿张巡死战之言。等他酒醒后却见妻子已是留了书信自尽了。而就在当日,大唐援军便来了。

此后老道便离了军中,把幼子托送回了彭城交予母亲就入了道门。武隽是幼子,虽是继室所出,可也是嫡子。其与武髦差了二十三岁,原本对这位名义上的兄长并不熟悉,只当一陌生人。世家亲情淡薄,便是武髦之母和幼子后来都被武家逐至乡下庄中,等武母过世后武髦之子同样选择了离家从军,后被仇士良害死。

宝历元年王智兴诛杀堂兄武芳并欲尽诛武氏一族之时却是老道回转打着从军之时所结识的魏博节度使何进滔之名解了武家之难。总算是留下了武氏血脉。这也让武隽感激不已并认下了这个长兄。也于此才念起了那个未见过几面已死的侄子。人很奇怪,有时天天见却是未必记得,可有时哪怕只是略见了几次却总也不能忘。武隽便是如此,已过了三十多年了,他竟愈发清晰的记住了侄子的模样,也是因此才与陈权有了这一番会面。

听了老道过往之事,陈权却一点未觉轻松,反倒是眼鼻发酸心里为之一堵。

就这么的沉默了一阵,武隽打算留下陈权好好聊上一番,不过陈权却是未敢多待,怕惹了怀疑,整理下心情言语了几句便告辞了。

这次陈权收获很大,不仅仅是因为获知了老道的过往,还有就是他现在才知道自己忽略了赵景,竟没有想到赵景书信给了武隽,既然如此怕是其他人也该是得了信的,只是不清楚这里有没有胡庆方。

——

“那高丽奴如何说的”?赵景关上了门,迫不及待的向自己派出的信使发问。

“回将军,他说身为臣子自该忠诚朝廷,效忠天子。恩,没了,就这些。”信使有些害怕,他在李见那里没得到好脸色,带回来的话也都是些无用的套话,生怕近来喜怒无常的赵景拿他撒气。

“哦??哈哈哈哈,好,果真是个反复无常的高丽奴,此事成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