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神武三国 > 第二百一十九章 朝堂之争,段颎获封【求月票推荐票】

洛阳北宫,崇德殿。

“启禀陛下,太后,老臣杨赐有本奏。”

“杨司徒,有何事但讲无妨。”

“谢陛下,太后,老臣要为护羌将军段颎请功,段颎戎马一生,前不久刚平定了羌人之祸,彻底覆灭东羌,使我大汉西部安稳无忧。且,据太尉府记载,段颎经历大小战役共一百八十场,共斩首三万八千六百余人,缴获牛马羊牲畜四十二万余头,而自身仅损失四百余人。如此爱国良将却仅仅只是一名杂号将军,岂不太过屈才,故,老臣为护羌将军段颎向陛下请功。”

“哦,大汉竟还有这样的勇猛的良将,母后你怎么看?”

“哀家一介女流,哪里懂得这些,不过听杨司徒说的这些,到却是一员良将,就是不知与武安侯相比,谁更胜一筹。”

“嗯,朕认为....”

这时,几名年长的老臣站了出来,大声喝道。

“陛下不可呀,段颎此人杀戮过剩,有伤天和,若是另其登临高位,必损我大汉气运!”

“是呀,陛下不可呀,段颎屠夫之名,早就传遍西凉,甚至达到了可止小儿夜啼的地步,如此血腥屠夫,怎能封赏!”

“陛下,老臣认为,段颎此人不可封赏,甚至不配与武安侯相比,武安侯是驱除番邦,护我河山,而段颎则是无故入侵,屠杀友邻,实在是有损我上国之风,更有违我大汉仁义之德,老臣认为应该严惩段颎。”

“是呀,应该严惩段颎。”

“老臣也认为应该严惩段颎。”

.........

就在整个崇德殿乱糟糟的时候。

“大胆,无智老朽,竟敢出此祸国谣言,实在该杀,陛下,臣蔡邕奏请陛下,太后,斩此七名祸国贼子,以正国法君威。”

蔡邕的一声大喝,让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紧接着,那几名反对请封段颎的老臣,就怒指蔡邕,大声呵斥道:“大胆蔡邕,你不过小小的议郎,竟敢羞辱老夫等人,还敢请斩老夫,简直藐视王法,你的礼数呢,你的儒法呢!”

“大胆蔡邕...”

........

这时,蔡邕看了那几人一眼,一股威严从蔡邕身上流露出,压迫着几名老臣不敢开口说话。

蔡邕开口呵斥道:“尔等蛀虫,久居洛阳,丝毫不知边疆百姓疾苦,更不知番邦屠戮成性,若是没有护羌将军段颎,度辽将军皇甫规,大司农张奂,武安侯袁基等人守护边疆,保我大汉,莫不是要尔等腐儒去宿卫边疆!尔等文不可安邦,武不可定国,却还敢在这朝堂之上大放厥词,辱我大汉将士,实在该杀,我蔡邕从未见过尔等这般厚颜无耻之人,与尔等同居与朝堂之上,实在有辱我蔡邕一生所学!”

一番振聋发聩的呵斥响彻崇德殿。

几名站出来的老臣气的浑身颤抖,脸色一阵青,一阵白,紧接着其中一人,一口鲜血喷出,当场昏了过去。

“王大人,王大人...”

看到那名老臣被蔡邕气到吐血昏了过去,董太后连忙说道:“来人呀,快送王大人回府,另外再派太医令去为王大人诊治。”

又是一阵杂乱过后,朝堂恢复了平静,不过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场中那个中年儒者蔡邕的身上,包括袁逢也不由得微眯双眼看向蔡邕。

这时,董太后开口说道:“袁太傅,你身为太傅,对于杨司徒请封段颎之事有何看法?”

袁逢站出来,轻声说道:“老臣同意杨司徒所言,边疆战士为国尽忠,理应封赏。”

说完,袁逢就退了回去。

董太后思虑再三过后,对着杨赐说道:“准杨司徒所奏,令尚书台讨论一个奖赏方案,呈递给陛下和哀家。”

“陛下太后圣明!”

“陛下太后圣明!”

.............

晋阳,并州刺史府。

“启禀主公,虽然朝堂之上发生了一些意外,与我们预料的有所偏差,但是总体并不影响大局。”

贾诩和程昱正在一旁轻声说道。

袁基也是无奈的摸了摸头,说道:“我这老师到是会选时间,怎么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幸好于大局无碍。”

“蔡公,直言怒斥,将王御史气到吐血,威震朝堂,这下天下皆知蔡伯喈之名了。”

程昱在一旁轻声说道,说完看了一眼贾诩。

贾诩收到程昱的目光,一阵无奈,只得开口说道:“主公,这王御史出身于太原王氏,主公还需早做打算.......”

贾诩只说了一半,就不在继续说了。

“太原王氏?”袁基突然回头看向两人,问道。

程昱点了点头说道:“没错,王御史出身太原王氏,王家累世官宦,虽然只是州郡之官,并没有进入中枢,但是王氏盘踞太原百年,势力盘根错节颇为复杂。”

“如今,王氏唯一个进入中枢的王御史,被蔡公当朝呵斥气到吐血,想来王氏绝不会善罢甘休的,若是让王氏知晓主公与蔡公的关系,而我晋阳又刚好处在王氏的势力范围内,虽然对我们没有威胁,但是想来也是一阵麻烦。”

袁基点了点头,心中想到的却是另一件事,“杀害老师的王允也是出身太原王氏,如今老师竟与王氏起了冲突,这莫非就是老师的天命!”

想到这里,袁基眼神微眯,轻声对着两人说道:“文和,你继续负责我们的计划,确保万无一失,仲德,你安排烟雨楼给我全力调查王氏,帮我查一下王氏中有没有一个叫王允的人,年岁大概三十一岁左右,帮我查查他和王御史的关系。”

“诺,属下明白。”

..........

凉州,金城郡令居,段颎大营。

“建宁元年,封护羌将军段颎为凉州刺史,安西将军,赐新丰县候之位。诏曰:朕听闻,段颎文韬武略无一不精,自从军以来,大破羌贼,平定东郭窦、公孙举反叛,戍边征战十余年,与羌人作战一百八十余次,斩杀近四万人,平定西羌、覆灭东羌,扬我大汉国威。故而,封段颎为凉州刺史,望,段卿能继续为国尽忠,保我大汉西部安稳。”

“末将段颎,谢陛下太后隆恩!”

“太好了,将军终于升官了。”

“将军,您现在也是侯爷了,太好了将军。”

段颎看着手中这道圣旨,心中冷笑一声,“呵,这大汉果然是没救了,若是不依附袁家,老夫同样的功绩,甚至会被那些腐儒定为刽子手而被惩处,这就是老夫守护一生的大汉,呵呵,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