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神武三国 >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返回洛阳,推举蔡邕

真神武三国 第二百九十五章 返回洛阳,推举蔡邕

作者:水长东x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2:41 来源:笔趣阁

汝南,袁氏祖宅。

“礼毕!”

“来客上前,吊唁逝者,家属答礼。”

.......

袁氏的门生故吏,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丧事持续了整整一天。

入夜后,袁基身着孝服,坐在主座上,望着场下众人说道:“今日辛苦诸位了。”

“家主哪里的话,此乃我等职责。”

“嗯,汝南乃是我袁氏根基所在,今后,术弟将会坐镇汝南郡祖地,大族老你要好好教导术弟。”

“诺,老夫一定会好好教导三少爷。”

“嗯,三族老,今后影卫就全权交给绍弟掌管了,你要好好帮他,直到他完全掌控影卫为止。”

“诺,老朽谨遵家主令。”

“行了,我今晚会连夜赶回洛阳,你们各司其职吧。”

“我等谨遵家主令。”

说完,袁基深深的看了袁绍和袁术一眼,对他们点了点头,就大步离开议事厅。

袁氏祖宅外。

沮授,颜良等人早已在门口等候多时了,见到袁基出来,连忙迎了上去。

沮授开口说道:“主公,你此时孤身返回洛阳,是否太过危险,不如让黄忠或者鞠义统领,陪你一同上路?”

袁基对着他们笑了一下,说道:“行了,此事我心里有数,无需多言,你们按照计划准备吧,我此次返回洛阳,不会待太久,等我回汝南后,我要看到一切准备就绪。”

听到袁基这样说,所有人连忙躬身应道:“诺,属下遵命。”

袁基看着身旁的蔡琰,对她说道:“琰儿上车吧。”

随后,袁基带着上百名镇北军护卫,架着马车就离开了汝南。

看着马车离去的背影,众人相互告辞过后,只留下田丰和沮授还待在原地。

田丰沉声对沮授问道:“公与,此事我做的是对,还是错呀?”

沮授听后,看着这段时间,无比憔悴的田丰,摇了摇头说道:“元皓,你说的是,你对主公以死相逼,不让他回汝南,导致主公没有见到太尉和四爷最后一面,这件事吗?”

田丰沉默的点了点头。

沮授对田丰说道:“元皓,那你可有后悔?”

田丰听后,摇了摇头说道:“从未后悔过,假如当时主公在场,也不会对结果起到什么改变,甚至主公还有可能身陨!”

“元皓,那主公事后可有斥责过你,可有因此事迁怒于你?”

田丰又摇了摇头,说道:“不曾,主公一如往常,甚至对我更加信任,倚重。”

沮授拍了拍田丰的肩膀,说道:“既如此,那你还有什么好纠结的呢?主公要做的事,是翻天覆地的大事,他的心胸不是常人能明白的。更何况此事,你并没有做错,只是元皓呀,你须知刚过易折这个道理。如今,主公的身份不同了,他是大汉士族领袖汝南袁氏的家主,权势之大,不同于往昔了,所以,有些时候,你还是不要太过执着的好。”

田丰听后,仔细思索了良久,摇了摇头说道:“公与,我不认同你说的,正因主公如今权势滔天,我等下属,就更应该时时规劝主公,以防主公行差踏错,走向万劫不复之地。”

田丰说完,强横的文道晋级波动,从他周身四溢而出,沮授看着他笑了笑,说道:“也是,你要是这么容易改变,你就不是田元皓了,走吧,今后我俩有的忙了。”

“嗯,这也是我等本分,走吧。”

.......

洛阳城。

经过一天一夜的快马加鞭,袁基一行终于回到了洛阳。

“琰儿,一路上辛苦你了,我先送你回府吧。”

袁基看着面容有些憔悴的蔡琰,心疼的对她说道。

蔡琰摇了摇头说道:“天临哥哥无妨,已经回到洛阳了,琰儿可以自己回去,想必天临哥哥也要赶快回府,面见老太爷吧,琰儿不想耽误你的事情。”

袁基听后,疼惜的看着蔡琰,说道:“你呀,永远是这么懂事,无妨,我先送你回府,刚好我还有些事,要与老师商量。”

很快,两人就抵达了蔡府。

“学生见过老师,还未答谢老师救命之恩,请老师受学生一拜!”

说着,袁基就对着蔡邕,恭敬的磕了九个响头。

等袁基行完礼后,蔡邕将袁基扶了起来,说道:“行了,今后,你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少,但是你要撑住,毕竟袁氏一族以后全都指望你了。”

“老师之言,学生谨记!”

“父亲,天临哥哥,琰儿先回房了。”

此时,蔡琰对着两人行了一礼,随后,就飘然离开大厅。

蔡邕看着袁基说道:“琰儿还是如此通情达理,可惜呀,你需要守孝,你们的婚事,怕是要推迟了。”

袁基点了点头,对着蔡邕说道:“启禀老师,学生今日前来,也正是因为此事,根据礼法,学生需为家父守孝三年,所以,学生与琰儿的婚事,可能要推迟三年时间了。”

“嗯,此事也非你之愿,实乃世事无常,三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无妨。”

袁基听后,点了点头,随后,他又对着蔡邕恭敬行了一礼,说道:“老师,学生还有个不情之请。”

“哦,何事,但说无妨。”

“学生打算以守孝的名义,辞官三年,但若是朝堂中枢,没有亲近我袁氏之人,对于我袁氏来说......”

袁基刚说道一半,蔡邕就抬手打断了袁基的话。

蔡邕神色严肃的看着袁基,说道:“我且问你,你辞官守孝这三年的目的是什么?不要告诉我,是因为礼法。”

袁基看着蔡邕的脸色,想了想说道:“学生要为父亲和四叔复仇,所以不能被朝廷俗事牵绊住手脚。”

“住口!”蔡邕对着袁基大喝一声,随后,盯着袁基冷声说道:“所以,在你心中,家事大于国事?”

袁基沉默不语,没有说话,但是他的意思在明显不过了。

蔡邕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看着袁基,说道:“你可知道,如今朝中暗流涌动,各地郡守也是贪赃枉法,百姓民不聊生。而此时,你这个功勋卓著的武安侯要辞官,你父亲和你叔父也都不在了,仅靠杨家的杨赐,是镇压不住朝堂上的明争暗斗,到时候,又该如何?”

袁基突然抬头,对着蔡邕说道:“老师,你应该知道,我大汉自光武帝立朝之后,一直有三股势力,相互制衡牵绊,分别是外戚,士族,党人。而近些年,宦官一系不断崛起,达到一个四方制衡的安稳局面。”

“可自从两次党锢之祸后,党人十不存一,窦氏一族全灭后,外戚也不复存在,而宦官也因曹节等人残忍袭杀太后一族,全部覆灭。自此,朝堂之上,由我士族一手遮天。”

“但若长此以往下去,完全由士族掌控朝堂,大汉必将大祸临头!”

“所以,学生想要借此次之事辞官,将士族的力量抽离,起码将我袁氏的力量抽离出来,再由老师成为党人的代表,老师本就是胡公亲传弟子,代表党人进驻朝堂中枢,从而平衡朝堂局面,再好不过。”

听到袁基这样说,蔡邕思考了一下,认为他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可是总觉得哪里有些不太对。

袁基看到蔡邕思考入神的样子,又快速说道:“而且,学生也不是辞官之后,就不关心朝堂了,学生打算入职太学,教导太学生。”

“什么,你要去太学任教?”蔡邕听到袁基这句话,有些惊讶,要知道,如今党锢之祸还没有过去太久,对于这些太学生和党人,朝堂还是有些抵触的。

袁基点了点说道:“老师,只有平衡了朝堂势力,不使我士族一脉独大,方才能让大汉恢复原本相互制衡的平稳局面。”

听着袁基突然抛出的这些观点,蔡邕不禁陷入沉思,他认为袁基说的有些道理,但是心中却总是觉得哪里不太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