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真神武三国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宗室之狼,废史立牧(3000)

洛阳北宫,崇德殿。

袁基的笑声像是触发了什么似得,殿内有一部分人默默的靠近袁基身后。

此时,崇德殿内分成了两个明显的阵营。

大约四成左右的朝臣聚集在袁基身后,剩余的朝臣则面面相觑站在原地。

刘宏看到这个场景,下意识吞咽了一下口水,强行挤出了一个微笑,结巴的说道:“袁卿因何发笑呀?”

袁基缓缓走了出来,对着刘宏躬身一礼。

“启禀陛下,臣发笑完全是因为臣心中喜悦,故而一时没有控制住,还请陛下恕罪。”

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答案,刘宏愣了一下。

“哦,袁卿因何事喜悦,可愿与朕分享?”

袁基抬起头,扫视了一圈朝臣,最后将目光停留在刘宏身上,深吸一口气,幽幽的说道:“启禀陛下,臣欣喜的是陛下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代合格的帝王,不再需要臣辅佐了,臣终于可以解甲归田,过一过平凡人的日子了,故而,臣欣喜万分,这才笑出了声。”

“........”

听到袁基的话,刘宏神色僵硬,不敢置信的看着袁基,下意识问道:“袁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袁基脱掉朝服,摘到官帽,整理好后,轻轻放于地上,对着刘宏又是一礼。

“启禀陛下,臣自十五岁起投身军旅,为大汉镇守边疆十余载,从未有过一刻歇息,无一日不是殚精竭虑,生怕有一点过失,这样的日子,臣实在是过够了,为了大汉,臣父不在了,臣叔也不在了,如今臣祖父也已年迈,但臣却因诸事缠身无法侍奉其左右,实乃大不孝也,故而,还望陛下能够成全臣,准许臣辞官隐退。”

听到袁基的话,崇德殿内瞬间一片哗然,所有的朝臣都震惊了,他们没有想到袁基竟然要辞官隐退,就连张让也没有想到袁基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但这些话听在刘宏耳中却是另一番意思,那就是心寒了。

看着与自己君臣相伴这么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袁基,刘宏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在他看来,袁基就是因为自己连续颁布的几道针对他的诏令,而心寒了,所以才临时萌生了辞官隐退的想法。

“袁卿!”

刘宏下意识喊了袁基一声,他的神色显得无比纠结和愧疚,但这段时间所有人在他耳边说的话,让他对于袁基升起了强烈的防备之心,所以当他听到袁基的话时,心中除了愧疚以外还暗自松了一口气。

就在这时,突然一道怒喝声响彻整个崇德殿。

“启禀陛下,臣不赞同大将军所奏!”

正当众人以为是谁竟敢如此大胆,在此时开口说话时,才发现站出来的人竟然是蔡邕。

蔡邕大步上前,连礼都没有行,直接开口说道:“启禀陛下,臣认为此事不妥,大将军之位乃国之重位,怎可如此轻易请辞,如今黄巾初平,天下正是不稳之时,还需要大将军来震慑天下宵小之心,再则,大将军刚刚平定黄巾之乱,没有任何封赏,反而辞官隐退,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陛下!”

“而且,大将军如今正值壮年,何来辞官隐退的想法,简直荒谬!”

蔡邕说道后面,更是直接怒视着袁基,完全是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

原本袁基正在心中窃喜,因为刘宏最后这西园八校尉的圣旨简直太合适不过了,这简直比他们原先制定的计划还要完美的解决了将曹操三人调回洛阳的问题,甚至还给了自己一个绝佳的辞官借口,但此时自己的老师兼岳父竟在这个时候跳了出来阻扰自己,不由得让袁基心中一阵无奈。

“大胆蔡邕,陛下还没说话,岂容得了你咆哮朝堂,你莫不是没有将陛下放在眼里,来人呀,还不将蔡邕赶出殿外!”

听到袁基要辞官,张让心中狂喜,他不管袁基到底是怎么想的,他只知道,只要袁基离开朝堂,离开洛阳,这朝堂就是他张让说的算了,所以当蔡邕跳出来后,张让顿时坐不住了,直接一顶藐视天子的帽子扣在蔡邕头上。

刘宏原本就因为接受了这么有冲击力的消息处于迷糊的状态,此时张让说什么,他也就信什么。

“来人呀,给朕将蔡邕轰出去。”

“陛下!”

蔡邕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看着刘宏,同时又看看袁基,但两人没有一个人理会他,蔡邕愤怒的一把将手中竹简摔在地上,指着袁基厉声喝道:“你要是敢辞官,老夫此生不再是你的老师,你也永远不要再想踏进老夫家门半步!”

说完这句话,蔡邕掉头怒气冲冲的走出崇德殿。

袁基无奈的摸了摸额头,在心中暗道一声,“这个倔老头,又要花时间哄他了。”

当蔡邕离开后,崇德殿又是一阵沉默,没有任何人再敢说话。

刘宏看着袁基几次想要张嘴说话,但都没有开得了口,此时,贾诩对着朝臣中一名面容阴鸷的中年人使了个眼色。

这名阴鸷中年人想到贾诩前两天对自己许下的承诺,不由得站了出来,对着刘宏躬身行礼,高声喝道。

“启禀陛下,臣,太常,宗室刘焉,有表上奏!”

刘焉的这声高喝打断了刘宏刚刚酝酿好的话,刘宏心中顿时不喜,但想到刘焉身为宗室重要成员,他的话在宗室内极具说服力,所以只能耐着性子对着刘焉问道。

“太常有何事上奏?”

刘焉大声说道:“启禀陛下,正如蔡邕所言,如今天下刚刚经历黄巾之乱,正是民心思动的时候,若是大将军此时辞官,恐怕会引起天下人的惶恐和猜测,不利于天下安定。”

看到刘宏若有所思的样子,刘焉继续说道:“故而,臣想到一个办法,即可让大将军为袁老太公尽孝,也可让天下人安心,再则还可嘉奖大将军此次剿灭黄巾之功!”

“哦,太常有何高见,快快说来!”

刘宏明显是来了兴趣,他认为刘焉的话不无道理,如果袁基这个剿灭黄巾的最大功臣在如今刚刚剿灭黄巾时就辞官隐退,那天下人会怎么想自己这个皇帝,容不下有功之臣吗。

刘焉阴鸷的双眸中闪过一丝野心的光芒,轻声开口说道:“启禀陛下,如今民心思动,刺史和太守两权分立,已经不足以掌控地方治安,何不在刺史之上设立州牧一职,全权掌控一州军机民生。”

“到时候陛下只需掌控几名州牧就可掌控整个天下,岂不是方便许多,而州牧则代天牧守百姓,这‘天’就是陛下!”

听着刘焉略带蛊惑的话语,刘宏不禁有些心动了,他想到若是今后只需要掌控几人就可掌控整个天下那倒是方便了许多。

“太常所言有些理,但州牧一职掌控一州军机民生,太过重要,何人才能担当?此事又与袁卿有何关系?”

刘焉笑着回答道:“启禀陛下,州牧一职虽然重要,但只要选择我大汉宗室子弟和忠心于朝廷的重臣担任就无大碍!”

“至于大将军奔波数月,亲冒矢石,辛苦平定黄巾之乱,实乃我大汉肱骨之臣,他对于陛下以及我大汉的忠心自然毋庸置疑,不如封大将军为州牧,替陛下牧守一州。”

“且,大将军曾担任过并州刺史,如今再担任并州牧也是驾轻就熟,而且臣听闻,鲜卑近来又有些蠢蠢欲动,不如将冀州牧一并让大将军兼领了,冀州乃黄巾大本营刚经历战火肆虐,如今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若有大将军治理,定能快速恢复民生,同时大将军还可以统领并冀两州抵御鲜卑,镇守我大汉边疆。”

“故而,臣恳请陛下加封大将军为冀州牧兼并州牧!”

刘焉的话,像是一个扔进湖面的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太常此言差矣,区区两个州牧之位,怎能比得上大将军这上公之位!”

“正是,如此一来对大将军来说不是降职吗!不妥,不妥!”

“没错,若是大将军辞官后担任冀并两个边陲之地的州牧,这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陛下,如何看待朝廷,天下百姓定会认为朝廷就是这样对待有功之臣,这岂不是陷陛下于不义当中!”

一时间朝廷议论纷纷,此时刘焉又一次开口。

“陛下,群臣所言在理,是臣思虑不周,两州之地却是比不上大将军之位,那不如将幽州牧也一并让大将军兼领了,正所谓能者多劳,这样大将军可以更加方便的统帅冀并幽北方三州对抗鲜卑,同时为了嘉奖大将军功勋,可赐大将军公候之位!”

“公候!!”

“不可,我大汉二十等爵制从未有过公候之位!”

刘焉冷笑一声,嘲讽道:“无知,前汉大儒戴圣所著《礼记》中就曾明言,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莫非你认为以大将军之功,当不得这公候之位!还是你认为陛下是那种苛责之君!又或者说.......”

刘焉故意拖长了声音,等到所有人都注意他时,才阴恻恻的说道:“又或者说,你想为大将军请封王爵!”

“封王!!!”

所有人此时都不敢在说任何话,只有刚刚反驳刘焉的那人面色慌乱连忙跪在地上大声辩驳。

“陛下臣绝无此意,绝无此意呀!臣绝无为大将军请封王爵之意!望陛下明鉴呀!!!”

刘宏听着殿内乱糟糟的吵闹声,不由得一阵心烦。

“好了,都给朕闭嘴!”

“张让,着尚书台拟旨,迁大将军袁基为冀州牧,兼领并州牧及幽州牧,负责抵御塞外鲜卑等部,同时需尽快恢复冀并幽三州民生,同时,加封袁卿为晋公......”

“且慢,老臣不同意!”

就在刘宏口述圣旨时,一个中正磅礴的声音从殿外传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