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之烛 > 第一百零二章 敌人来袭(一)

明之烛 第一百零二章 敌人来袭(一)

作者:石头阿愣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4:21 来源:笔趣阁

却说张书堂这边,也确实像承诺的那样,每天三更过后,都会准时的把饭菜送到朱器墭父子二人的牢房里,虽然每次送的都不多,但是朱器墭父子已经心满意足了,而且朱器墭每次都是给朱聿键一大半,自己只吃一小半,因为他看到朱聿键痛快吃饭的样子,便感到高兴,便会感到被一种幸福包围着,这样他就会忘却饥饿的感觉了。

事情似乎进展的很顺利,张书堂连续送了四天的饭,都安然无恙,而王思翘他们显然也没有发现,因为晓月每次去的时候,世子世孙都会有气无力的躺着,装作很饿的样子,自然也就让晓月自以为计谋得逞。

而惟一让晓月糟心的事就是,初夏那边一直没有消息,派去神塘湾的人回来也说没有发现初夏的踪迹,监视世子府的人也一边几天没有发现叶游的活动,这让晓月产生了一种假想,以为初夏跟叶游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银子,会不会拿着银子跑了的假象,不过那样如何呢,只要把叶游这个碍手碍脚的家伙弄走,赔点银子又算什么呢?所以晓月也就不在乎了。

而这其实都是叶游有刻意安排,他让高沾确认了叶府周围的环境安全之后,便让初夏女扮男装,打扮成护卫的样子,又贴上络腮胡子,跟着高沾大摇大摆的走出了世子府的大门,这样就骗过了监视世子府的人,成功转移初夏到叶府;

而叶游自己更是直接躲在了英歌的卧室里,每天跟英歌同吃同睡,当然,一个睡床上一个睡床下,其实叶游也有想法来着,但是奈何英歌给了自己两巴掌之后,变得老实了。

叶游躲在英歌歌的卧室里,这事连世子府内部的人都不知道,监视世子府的人更是不会想到这一点,自然就造成了叶游消失的假象,叶游突然消失再加上初夏失踪,自然而然的就会让人联想到二人拿着银子跑路的假象,虽然这出乎了晓月的意料,但也是她所乐见的了。

给世子世孙送饭的事情算是暂时解决了,一切都在等着袁梅能从开封请陈奇瑜前来了,但另一件事却又火烧眉头,张献忠攻打南阳的事情。

按照张献忠本来的计划,是想佯攻南阳,吸引朝廷的主力部队往南阳方向调,然后自己主力部队秘密往前往荆州,待荆州兵力空虚之后,一举拿下荆州,因为按照张献忠跟李自成默认的规定,河南地界归李自成,湖北地界归张献忠,所以张献忠不想跟李自成闹的不愉快,就制定了这么个佯攻的计划。

为了配合这个计划,张献忠甚至派人打下了新野县,新野只是个小县城,战略意义不大,但是从南阳方面来看,打下新野,实际就是打下了南阳的南大门,南阳门户大开,朝廷的军队必然会立即驰援南阳,这样就达到了张献忠把朝廷部队往南阳方面调动的意图,再打荆州就要轻松的多。

然而事与愿违,朝廷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超出了张献忠的相像,所以军阀现在最大的想法就是保存实力,不愿意与张献忠硬碰硬,以至于张献忠打下新野县十几天,朝廷竟然无一兵一卒派往南阳,非但不派,本来守卫南阳的刘良佐部还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气的张献忠差点吐血。

作为督师的杨嗣昌倒是很积极,他积极的调兵谴将,派左良玉、黄得功、高杰等人立即前往南阳支援,杨嗣昌之所以这么积极,主要还是因为折了两个藩王,一个襄王、一个福王,都被张献忠和李自成杀害,这已经构成了陷藩伏法罪,按照崇祯的刻薄寡恩,是一定会治杨嗣昌的罪的,所以杨嗣昌又惊又惧,怕再打下南阳,使唐王再身陷囹圄,自己就更罪上加罪了。

但是自玛瑙山之战之后,所有拥兵军阀都看清了杨嗣昌的虚伪,开始渐渐的不听从指挥,这次就是显著的例子,左良玉、黄得功、高杰虽然已表示派兵前往南阳,但是行动十分缓慢,一天走不了十里路,这那是在赶路啊,分明是在爬吗,眼瞅着新野县失陷,南阳危在旦夕,又见各地军阀如此行事,杨嗣昌急火攻心,一病不起了。

杨嗣昌一倒下,各地军阀更不拿这玩意当回事了,直接让部队在当地驻下,开始静观其变起来。

张献忠一看竟然是这种情况,也就不再执着于李自成的约定了,到手的肉不要白不要,反正打荆州跟打南阳一样,都是为了打王府,抢珠宝,荆州有荆王,南阳有唐王,两个都挺肥,打那两个都一样,所以在静观了十几天之后,张献忠决定,打南阳。

于是,张献忠直接倾巢出动,襄阳也不要了,反正自己是流寇,打那算那,从不守城;所以就直接带着所有兵马直赴南阳,再加上新野县的五万兵力,合兵八万,对外宣称二十万大军,黑压压的向南阳扑来。

这可就急坏了知府伍修德,刘良佐他可以跑,但伍修德却跑不了,身为地方父母官,当有守土安民之责任,但是自己身边只有几十个衙役,都还不够张献忠塞牙缝的,所以见此情形,跑也不是,不跑也不是,无奈之下,只得来找朱舜水商量。

伍修德是朱舜水的门生,朱舜水曾任会试主考官,明朝的科举制度,读书人需要参加县、省、全国考试,县试合格者为秀才,省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全国为会试,考中者为进士,进士的甲科,即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人,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产生。

每逢乡试和会试,主考官都由礼官任命,特别是会试,一般都由学问高深者担任主考官,而每一位参加乡试和会试的读书人,若是考中举人或进士,就要拜本科的主考官为座主,而座主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

明代以孝治天下,每家都有一个牌位,上书“天地君亲师”五字。这五个字,天与地放在前头,乃是敬畏神灵的表现。跟着后面的是君王、父母、老师三位,都是每个人必须终生依附和顺从的权威。

座主的称呼源于老师,但比老师更受人尊重。因为座主兼有老师和仕途领路人的双重身份,一般座主跟门生会产生利益集团,这便是朋党制度的产生,明朝朋党制度最甚,先后出现过浙党、楚党、闽党等各种朋党,不过最后都被东林党击败,为东林党一家独到,到了后期,因为不满东林党,又才出现了复社等其他朋党。

伍修德是朱舜水的门生,而张书堂跟周延儒是同党,所以,他们都是各自的利益共同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