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公子当锦衣 > 第217章 下罪己诏

公子当锦衣 第217章 下罪己诏

作者:云墨小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37:27 来源:笔趣阁

武军出其不意之下的突围,除了墨易,谁也没有意料到。

正因如此,三国联军始料不及,即时反应不过来,以致武军最后还是成功突了围,进入了草原境内。

这时,就是三国联军想要追也是不行了,因为三国联军人数太大,草原上的粮食供给是个问题。

况且,草原地势平坦广阔,根本追剿不了。

因而,三国联军只得放弃了追击,让武军北上了。

……

尽管武军北上之后的命运难以预料,但三国联军还是错失了削弱武**事力量的机会,这让三国大军统领十分不甘。

为此,在高培方的提议下,三国联军向武国边境驶去。

其实,明面上是高培方的提议,实际上是墨易给高培方的建议。

想想,这几个月来,武国先是挑拨泓国内乱,再是联卫伐齐,给泓齐两国都是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特别是齐国。

这武军占领的大半疆域内,百姓受苦受难,并极大影响了经济与政治等方面。

即使如今齐军收复了失地,恐怕没个几年,这些地域的经济等各方面都是不能回复到沦陷前了。

受了重大损失,又岂是将武军驱赶出去就能抵消得了的。

所以,三国联军压境,就是要给武国施加压力,打打秋风后再退军。

……

三国联军压境,这可不是什么小问题,边境的大小官员,戍边将士全都慌张了起来。

他们再是自大,那也不敢认为武国能抵挡得了三国近百万兵马。

于是,在三国联军尚未到达边境城池下时,他们就已经是点燃了烽烟,并将军报百里加急送到京都。

当然,三国联军压境自然是会比武**报送达京都快了。

不过,三国联军此行只是为了打秋风,并非是为了挑起战火的。在能和平讨得利益的前提下,他们不会选择攻城等不友好的方式的。

……

八百里加急之下,边境军报终于送达了武国京都,递到了武皇手上。

然而,武皇一看完军报,差点没吐一口老血。

实在军报内容太过惊心,让武皇也是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立刻传召王太师,太保吴山,及各部尚书到御书房议事。”武皇下令道。

宫侍得令后,见武皇脸色不太好,生怕触了霉头而丢了性命,赶紧通知几位大人去了。

半晌,几位大人陆续赶到了御书房,并轮流传阅了军报。

“怎么会这样,大军已经打到齐国南苍郡了,怎么突然会这样?再不济,守住大应郡也行呀。”吏部尚书尚可希说道。

太保吴山说道:“这可是三国联军呀,大军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跟他们斗,输是意料之中的事,也怪不得大军众将领。”

“现在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关键。”兵部尚书周国坤直抓当下问题核心,说道。

武皇深叹了一口气,说道:“周爱卿说的对,我等眼下应该想尽办法对付眼前危机才是。”

“一旦三国联军袭境,必定势如破竹,不消多久就会打到京都来了。”

先不说伐齐计划抽去了武国不少兵力,就是武国兵力全盛时期,同一时间面对三国联军,他们也是够呛。

“眼下形势,只有议和一道。”王太师出声说道。

闻言,几人纷纷低下头颅,默不作声。

这是羞愧的表现。

回想自武国建朝以来,何曾有过议和的先例?

没有!

从来都是别国求着与武国议和的,武国从没有过被逼迫得主动提出议和的历史。

可以说,这一任武皇是开了武国的先河。

武皇见几人的表现也知道眼下只有议和一条道了,不然可能武国都没有了。

“哪位卿家愿意负责议和之事?”

既然心中有了决定,武皇也是十分干脆,想要尽快将议和人选挑出来。

然而,话音刚落,一道声音响起:“就让老臣去吧。”

一听这声音,几人都不需要回头,都能听得出是王太师的声音了。

“王太师……”武皇开口想要说点什么,但却又被打断了。

“陛下。”王太师说道,“老臣老了,身子骨不行了,在这朝堂上也坐不了几年了,就让老臣背负这骂名吧。”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议和的负责人都将会受武人唾骂,甚至背负千古骂名……

毕竟,这是武国开朝以来第一次向人低头!

背上了骂名的朝臣,自然是不可能再坐在朝堂上了,不然武皇顶不住来自民间的压力。

也正因为知道自己在朝堂上没几天可待了,王太师才主动提出负责骂名的。

在王太师说完后,几人对他躬身一礼,以表敬意。

“陛下,尽快安排人手随老臣出发吧。”王太师催促道。

时间十分宝贵,说不定晚了就让三国联军失去耐心,进攻边境了。

“太师,你身子……”周国坤担忧地说道。

王太师摆了摆手,说道:“无妨,只是赶两天路而已,老夫还能坚持。”

见王太师坚持,几人也不再劝了。

其一,王太师不是轻易动援决心、改变决定的人。

其二,他们也着实不想负责议和,毕竟没人愿意背负骂名而活。

……

王太师到达边境后,只身前往三**营,与三国大军统帅共同商议起退兵条件起来。

经过一番扯皮与讨价还价后,武国终于与三国商定了议和条件。

不管怎么样讨价还价,武国伤筋动骨是避免不了的。

议和的条件包括了割地,赔款,和亲等……

割地与和亲这些都好办,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但是赔款对于武国来说就够呛了,毕竟这是三个国家讨要赔款。

最终,三国只得同意武国分期付清了。

……

当议和消息传回武国内后,全国上下哗然,几乎一度发生民变。

武国平统二十一年,武国发生有史以来第一次议和事件,民众激奋。

为安抚民心,武皇在不得已之下,听取了朝臣意见,决定下罪己诏!

罪己诏一下,民愤果然有所平复。

可是,武皇却是一下子似老了十多岁,整个人不再有以前那般的锐意进取的劲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