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秦之铁血帝国 > 第六百八十一章 赵丹的迷茫! 六千字大章!

“那末将立即去安排!”都长京弯腰作辑应道,随即转身离开帅帐,都长京走后,嬴常继续观阅兵书,打发无聊的时间。

时间缓缓流逝,一晃两日,三十八万秦军主力外加二十万秦燕军团开始南下,南下的同时,也派出一小部分士卒前往淮北郡各地招降,果然不出嬴常所料,刘镇东留在淮北郡各地的残部,一得知秦军大破宁塔长城,刘镇东自刎,立马吓的向秦军来使投降,丝毫不敢提条件,清一色无条件投降。

就这样,刘镇东留在淮北郡各地的五万残部,迅速归附于秦军麾下,秦燕军团的规模从二十万变成二十五万,几乎将刘镇东的淮北军一网打尽!

一晃二十天,圣秦二十四年四月六日!

经过二十天的时间,淮北郡八县皆易主于秦,每个县驻守一个秦燕小军团,足足一万兵力镇守,八县各一个秦燕小军团,让二十万兵力的秦燕军团只剩下十七万兵力。

大秦夺下淮北郡的同时,秦军入关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大燕帝国,当各地王侯得知秦军只用三炷香的时间,就击败了二十五万大军的宁塔长城,当即吓的大惊失色。

三炷香破关,这还是人打出来的战绩吗?

一时间,大燕各地人心惶惶,惶恐万状,特别是那些割据一方的王侯,更是夜不能寐,甚至做梦都能梦见秦军攻破他们的老巢。

济源郡、南直县!

南直县位于济源郡北部,是靠近淮北郡最近的一座城池,原本南直县不是什么大县,但经过群雄割据,这座名不经传的小城变成济候吴杨的都城,一跃成为济源郡一流大城!

济候吴杨出身山匪,靠着大燕帝国动荡获得一席之地,坐拥济源郡以北之地,焦城以北都是吴杨的地盘,吴杨手底的兵马并不多,只有三万,并且这三万兵马,都是由地痞、流民、山匪组成,战斗力堪忧。

济源郡有三大势力,分别是坐拥济源郡北部区域的济候吴杨,坐拥济源郡南部区域的源候柳审,以及坐拥焦城的宁王宁得,三大势力之中,属宁王最强大,有十万兵马,其次就是源候柳审,有四万兵马,最次的就是济候吴杨。

由于柳审也是山匪出身,再加上宁王宁得太过于强大,因此济候和源候为盟友,共同抵御外敌,正是因为如此,济候吴杨才能苟活于此,否则以他的实力,宁王宁得、淮北候刘镇东、郑王郑龙,三个随便挑出一个就能灭掉他。

南直县、县衙、公堂!

县衙公堂内,一名袒胸露乳的粗狂大汉坐在县令椅上,这名粗狂大汉脸上有一道狰狞的疤痕,这条疤痕从眼角到下巴,几乎占据半张大脸,一双眼睛也是凶神恶煞的,一看就知道不是一个好惹的角色。

他正是济候吴杨,一个恶名远扬的大魔头,如果要将他的恶名全部说出来,起码要说上一天一夜才能说完,反正用一句话概括,他的名字能够让三岁小儿停止哭泣!

在吴杨旁边,站着一名身着白袍,尖嘴猴腮、眼睛呈三角形的中年男子,正所谓相由心生,长成如此奸诈之样,可见其心有多么奸诈,此人名叫李正,是吴杨的军师。

李正出身可比吴杨好的很多,他出身某地世家,身份尊贵,可因为相貌丑陋,被族人所嫌,李正从小就埋下自卑之心,为了能够让人看的起,受人尊重,他苦读诗书,博取功名。

经过十几年苦读圣贤书,最终高中探花,他中探花的时候,还是燕帝流亲政时期,巧的是,丞相张非子也是那个时候离秦,作为大燕帝国的探花,皇帝燕流自然要按照规矩接见新科探花。

谁成想,燕流居然嫌李正丑,不像忠臣,确实,李正的相貌,的确不像忠臣,那张脸,就感觉写了‘奸臣’二字一样,当时的燕流正因为张非子离秦而心生不忿,因此把火发在李正头上,不仅当着大庭广众的面大骂李正是奸臣,还剥夺了李正的功名,一番怒骂和惩罚之后,燕流就让人把李正扔出皇宫,成为大燕立国以来最惨的探花。

李正心灰意冷,黯然神伤,于是开始展开报复,先是投靠几个势力强大的山匪,可那些势力强大的土匪也因为他的相貌不收他,还有几个差点把他杀了。

就在李正想要跳崖自尽的时候,吴杨出现了,吴杨脸上的疤是小时候被猛虎划伤的,因为这道疤,被村里子的人嫌弃,最终跑去当了山匪,吴杨得知李正遭遇,顿时心感同情,于是就收下了李正。

两人心心相惜,推心置腹,成为互相的知己,在李正的帮助下,吴杨迅速从一个小山匪变成一个占地为候的土霸主,可以说,吴杨有今日,全靠李正出谋划策,而李正有今天,也全靠吴杨信任帮衬,否则的话,他早就死在某个无名山崖下了。

此时的吴杨手里抓着一封信件,看着信件上的内容,吴杨脸色越加越难看起来,站在他旁边的李正也看到了信件上的内容,脸色也都与吴杨相同,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

这份信件,正是淮北郡的探子传来的,里面的内容都是关于秦军的事,比如秦军攻破长城,收编刘镇东的淮北军,夺下淮北郡全境!

看完这封信之后,吴杨和李正脸色煞白,额头冒出一丝丝冷汗,心中也感到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特别是吴杨,抓着信件的手都在微微发抖。

“刘镇东放水了不成,怎么能让秦军不到三炷香时间攻破宁塔长城,他的淮北军是干什么吃的,不到三炷香时间就败的一干二净,故意的吧!”吴杨满脸不可思议的喃喃自语道。

“看来,民间的传闻一点都不假!”李正神情凝重万分。

吴杨转头看向李正,神情带着疑惑之色的问道:“什么民间传闻?”

李正语气充满凝重的说道:“民间传闻称,秦武王白起是神灵下凡,秦军也都是天兵天将,凡是他们要进攻的目标,皆是攻必克战必胜,无往不利!”

“我吴杨虽然大字不识,但这传闻太假,我不可不信!”吴杨并非是一个无神论者,相反,他还信神,但神灵下凡和天兵天将,就有点扯了,这要是真的,天下早就是大秦的了。

“呼!”李正深呼一口气,“我也不相信,但秦军展现出来的实力,一点都不必传说中的天兵天将差,一座拥有二十五万精锐大军驻守的长城,秦军不到三炷香时间就攻破了,秦军就算不是真的天兵天将,也与天兵天将没有任何区别!”

虽非天兵,但堪比天兵!

虽非神灵,但堪比神灵!

这就是无数民间百姓对秦军和白起的评价!

“这...”吴杨一时语塞,不知用什么话来反驳,是啊,秦军虽然不是真正的天兵,但实力与传说中的天兵无任何差异,秦武王更是与神灵无二,眨眼间,便斩敌将于千步之外。

“我们还有希望吗?”吴杨失魂落魄,犹如霜打的茄子,没有半点精神气可言。

这就是秦军的恐怖之处,还未来临,就让人心生恐惧,怀疑自我,最终放弃反抗,乖乖的归降。

李正面色一正,神情无比郑重的弯腰作辑喝道:“一切全凭侯爷做主,侯爷要做什么,李正就做什么,无论侯爷选择反抗还是投降,李正誓死跟随,绝无反悔之心!”

“反抗?”吴杨自嘲一笑,“我虽然是侯爷,跟刘镇东平起平坐,但论势力,我远远不及刘镇东,他都败的这么一干二净,我手下的三万兵马又能掀起什么风浪!”

“侯爷是想投降吗?”李正毫不忌讳的问道。

吴杨点了点头,“实不相瞒,我有这个想法,但我担心,秦帝不会放过我啊!”

他恶名远扬,杀过无辜百姓,奸过良妇,吃过人***良从娼,擅杀无辜,这些都是他此生的常态,他的罪名太多了,根本数不尽数,种种罪名之下,燕人不杀他,秦人都会杀掉他,甚至会拿着他的人头,去安抚百姓,收拢民心。

“那些人都是该死之人,你没罪!”李正义愤填膺的反驳道。

吴杨杀的‘无辜’,在百姓眼里是无辜,可在他吴杨和李正眼中,那些‘无辜’并不无辜,因为这些所谓的‘无辜’,都曾因为他们的相貌而露出厌恶之色。

无论是吴杨还是李正,都是因为相貌而自卑,都是因为相貌成为现在这幅模样,要怪,就怪那些愚蠢的‘无辜’只看外表,若天下人不在意他们的相貌,他们岂会变成今日的大魔头。

龙有逆鳞,触着必死,他们两个也有逆鳞,这逆鳞就是相貌,谁要是在他们两个人面前露出厌恶或者嫌弃之色,非死即残!

他们已经病态了,不过病态都是那些只看外表的人逼出来的!

“有没有罪,不是你的说算,也不是我说的算!”吴杨有气无力的说道。

“唉!”李正重重一叹,忧心忡忡的说道:“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难不成,我们要跑进大山,重新当土匪吗?可就算这样,秦军也一定会剿灭我们!”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

吴杨眼睛一亮,好像想到了什么。

李正一阵疑惑,不由皱起眉头回道:“我刚才说,投降是死,不投降也是死!”

“不是这一句,下一句!”

“我们要跑进大山,重新当土匪?”李正试探性的回道。

吴杨眼神闪过一道希望之光,仿佛看到了人生的余路,当即一脸喜意的回道:“没错,我们要跑进大山,不过不能当土匪了,要不然就跟你讲的一样,秦军还会派兵剿灭我们!”

“我们带着金银珠宝,再带一家老小,一起逃进深山之中,从此不问世事,成为山中猎人,等天下稳定,所有人都忘了我们之后,我们再带着家人下山,过上普通人过的日子,没错,就是要这样,这样的话,我们就能保住性命,还能保住荣华富贵,只不过需要潜藏一段时间!”

“啊?”李正猛然一愣,有些错愕道:“这...这样能行吗?而且...而且...”李正看了看自己弱小的身板,颇为无奈的看着吴杨道:“我也不会捕猎啊!”

就他这个小身板,一个文弱书生,还打猎,猛兽不猎他就好了。

吴杨从县令椅上起身,重重的拍打李正的肩膀,神情郑重道:“放心,只要我吴杨有一口肉吃,你绝对也会有,咱们兄弟两家共食一锅饭,到时候我去打猎,你留在家里教孩子们读书认字,有一句话怎么说的,各司其职,对,就是各司其职!”

“这....”李正犹豫下来。

逃进大山,就意味着要放弃现在的所有,再也没有之前的地位和身份,虽然现在的地位身份也不是特别高,但都是日以继夜,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现在就这么放弃了,实在是不舍。

看到李正犹豫,吴杨便紧接着劝道:“我们这点力量,还不够秦军塞牙缝的,现在不跑,以后等秦军兵临城下,想跑都跑不了了,所以,我们还是赶紧拿个主意,时间不等人啊!”

在权利和小命面前,吴杨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后者,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好,那就逃进深山,当一个山中人吧!”李正在吴杨的劝导下,终于拿定决定,决定随吴杨跑进深山老林,当一个自由自在的山中人。

“好,那我们连夜离开南直!”吴杨闻言大喜。

接下来,吴杨和李正开始偷偷摸摸的收拾行李,卷走大量金银珠宝,同时也只会自己的家人,准备好连夜离开南直的准备。

与此同时,大赵帝国、邯郸帝都、御书房!

御书房内,大赵帝国皇帝赵丹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自有了合纵伐秦这条计策之后,赵丹心情大好,每餐都能比以前多吃一碗饭,连带着胃口都好了起来。

踏...踏...

徒然此时,一阵脚步声从殿外传来,赵丹下意识抬头望去,只见丞相方如海脸色难看的走进御书房内,看到方如海面色阴沉,赵丹大好心情顿时沉了下去。

“陛下,出使齐、韩、夏、楚四国使臣已经回来了,齐帝拒见赵使,直接将我赵使赶出阐帝都;赴夏赵使到达商丘帝都之时,正巧碰到夏帝意外掌杀夏太子一事,导致夏帝无心接见我赵使,将我赵使赶了回来。

“相对于齐、夏两使都不顺利,赴楚赵使相对于来说要顺利一些,成功见到了楚帝,只是楚帝不识大局,拒绝合纵伐秦,最为可恶的就是韩帝国,虽然接见了我赵使,但却当着韩朝臣的面,羞辱我赵使!”

方如海没有绕弯子,也没有多说废话,直接开门见山的把出使四国的结果告知赵丹。

“你说什么!”

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让赵丹猛然从龙椅上惊起,满脸不可置信的看着方如海!

你要是齐帝和韩帝拒绝合纵伐秦,这也说的过去,毕竟一个是秦帝国忠诚的盟友,一个是被赵帝国狠揍的可怜人,可夏帝国和楚帝国是什么情况,这两个皇帝也都不傻啊。

而且夏帝掌杀夏太子是神马情况!

“哎~陛下,情况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乐观!”方如海摇头轻叹一声,对合纵伐秦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计划还没有展开,就胎死腹中。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呢,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赵丹一阵失神,心不在焉的喃喃自语。

自朱太皇太后提出合纵伐秦的策略,他就已经看到诸国联军攻打秦军的场面,甚至还看到秦帝低下高傲的头颅,向列国皇帝投降,被灭掉的晋帝国也因此得而复国,再次成为秦帝国的牵制。

而方如海一番话,彻底将他的幻想击碎,回到残酷的现实。

梦想有多么美好,现实就有多么残酷,一下子接受现实,让赵丹一时半会缓不过神来。

“陛下,依臣只见,秦只能交好,不能交恶,抗秦一事,还是暂且搁置吧!”方如海神情肃穆的弯腰作辑提议道。

“搁置?”赵丹喃喃自语,又是一阵失神道:“难道就这么眼睁睁看着燕帝国被秦帝国吞并?秦帝国已经足够强大了,若在吞燕帝国,秦帝国疆域底蕴会更加厚实,皆时,恐西北列国一同对抗,也难挡虎狼之秦!”

“我大赵除了眼睁睁看着,别无他发啊!”方如海语气充满无奈的说道,说完这句话,方如海又紧接着说道:“陛下可能有所不知,燕帝国最大的势力,郑王郑龙已经向秦帝国投降,正式属于秦帝国势力!”

“除此之外,秦帝国已经破了宁塔长城,按照秦军神速,想必已经夺下淮北郡全境,郑龙的投降,刘镇东的惨败,势必会打击燕帝国各地王侯的抗秦信心,若不出所料,接下来会有很多燕王侯不战自降,秦帝国灭燕,已经无法逆转,臣请陛下以大局为重,派遣使臣,与秦修好,若是可以,可派公主和亲,与秦联姻!”

“你说什么?”赵丹神色呆滞,又是一阵失神,实在是方如海的这番话,信息量太大,根本接受不过来。

佣兵百万的郑龙居然投降了?刘镇东居然惨败了?而且方如海还说什么,与秦联姻?

“臣刚刚接到消息,秦军聚兵于白兰长城之时,郑龙亲自前往秦军大营,向秦帝投降,随后秦帝率大军攻打宁塔长城,淮北候刘镇东积极备战,准备坚守长城,抵御秦军!”

“谁成想,秦军发明了一种新式武器,这种新式武器就是一种羽箭,传闻羽箭是空心的,里面灌入了火油,由于羽箭箭管是易损材料制成,只要承受一定的撞击,箭管就会破损,箭管内的火油就会溢出,火油遇气既燃,燃起大火!”

“秦军就是依靠这种武器,不费吹灰之力攻破宁塔长城,整个过程不到三炷香时间,淮北候刘镇东也自刎身亡,这些都是臣刚刚得到的消息,并且臣可以保证,这消息非常准确,不惨任何夸张!”

为了避免赵丹认为此事过于夸张,方如海刻意加了一句‘臣可以保证,这消息非常准确,不惨任何夸张’,没办法,如果不加这一句,赵丹肯定认为传消息的人以讹传讹,毕竟三炷香时间攻破一个二十五万大军驻守的长城,实在是离谱至极。

“你确定这是真的?这怎么可能!”赵丹一脸不相信的说道。

就算方如海刻意加了一句话,赵丹依旧不相信这消息是真的,这倒不是不相信刘镇东兵败和郑龙投降,而是不相信秦军三炷香时间攻破宁塔长城。

“罢了,无论这是不是事实,都不重要了,这该死的郑龙,朕还以为他会和秦军拼命一搏,谁成想,却是一个怂蛋,还不如燕淮北候刘镇东,虽然他败了,但人家至少以死抵御敌国入侵,这种人要是在我大赵帝国,朕非得将他千刀万剐了不可!”

赵丹还是明智的,没有一昧的纠结事情是真是假,只在乎眼前,可眼前的事把他气的不轻,被他寄予重望的郑龙,居然一兵不派的直接投降了,特么的,真是好事不成双,坏事一串串的来。

“哎~”

方如海重重一叹,事不愿违啊!

“唉~”

赵丹也重重一叹,神色较为落寞的说道:“强秦赵弱,合纵无果,我大赵何去何从啊!”

这一刻,赵丹迷茫了,仿佛心里的康庄大道突然被浓雾笼罩,看不清前方的道路,不知该往哪里走。

“陛下,目前而言,我大赵只能与秦帝国联姻,并与其结为盟国,无论联姻失败还是结盟失败,至少都能对外界传达我大赵友好之心,到时候秦帝国要对我们动手,多多少少会有些顾忌!”

PS:“六千字的超级大章,堪比之前的三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