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风华路 > 第574章 过年?过年(此章催泪无比,二合一大章节)

孤苦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遥望辽东事,征袍掩风尘。辉火阑珊夜,谁见英雄坟。

战士们在前线浴血奋战,马革裹尸埋骨他乡,将军百战经有死,只为同胞过安年……

三日之后,大唐除夕。

大年之夜,万家灯火,这是中国百姓最重要的日子,骨子里就有一种向往。无论贫穷与富贵,无论悲欢与离合,在大年夜这一晚上家家户户都要保持欢笑,保持乐观。

富人家且不说,就说穷困潦倒之家,哪怕家里已经家徒四壁,哪怕家中粮筐已经见底,但是在大年夜这一晚,穷苦百姓总要想尽千方百计弄一点好吃的。

要给孩子扯一块布做件衣裳。

要给闺女买一根带色彩的头绳。

如果实在太穷买不起,那么当母亲的就算把自己衣服拆了也要做到,一年辞旧迎新,孩子是家里希望。

但是还有更穷的,家无隔日粮,身无替换衣,一家几口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换上穿着出去,此种情况叫做赤贫。(这不是山水乱写,咱们中国五十年代还有这种穷人,全家穿一条裤子典故就是这么来的。)

赤贫穷人是最苦的,大年夜也是最难熬的,不但没有粮食吃,而且没有衣服穿。人的最大痛苦不是穷,而是穷的没有指望,并且还看不到生活的目标。

每当发现这种穷人的时候,就需要大唐官府出面了。

……

今夜是大年夜,忽然有零碎的雪花飘荡,入夜寒风吹拂呼啸,将长安城大街上的灯笼吹歪。

长安西北有曲江,今夜曲江灯火灿。

十日之前李世民就曾说过,今年大年夜皇家要在曲江之畔设立大宴。这宴会既是酬功之宴,也是打压世家儒门之宴,同时还是皇帝臣子交流之宴,更是情谊联络之宴。

这种宴会一年才有一次,无论是朝中大臣又或国公勋贵都可参加,另外家中的贵妇正妻也可以参与,不但贵妇正妻可以参与,就连嫡脉甚至庶出的子女都可以参与。

大年夜曲江之宴,有一个目的就是相互选择联姻。

这种宴会自然极其繁华,刚刚入夜已经人头攒动。几有灯火辉煌,时见高歌吟唱。

然而就在这繁华热闹的曲江西北五里之地,却有一个村庄一户穷人全家叹气。

……

这个村子叫华家村,全村总共四百口人,说不上贫穷,但也不算富裕。唯独村西头有一家赤贫人,大年夜的热闹似乎和他们没关系,全家缩在草铺上瑟瑟发抖。

不发抖不行啊,因为实在太冷了。

虽然屋里土炉里燃着几根木柴,但是难敌门缝挤进来的寒风,两个六七岁的小娃娃可怜兮兮看着母亲,其中小一点的妹妹还在呜呜咽咽,不断道:“娘亲,我饿,妞妞饿……”

当娘的蓬头丐面,闻言忍不住悲从中来,忽然放声一阵悲号,用同样呜呜咽咽的声音安抚丫头,道:“妞妞忍一忍,忍一忍就睡着了。睡着了就不会饿,明天娘再办法挖野菜给你吃。”

其实这话她自己也没有信心,如今是冬末时节,田地里哪有野菜可以挖,就算有那也是别人家地里的野菜,自己家早被翻找了很多遍。

草铺最里面忽然响起一声黯然叹息,但听一个男子消沉声音道:“月娘,要不你再去东头孙婶家里走走?今天是大年夜,不能一点吃喝没有。咱俩可以饿着,但是孩子得吃一点……”

这男子声音说到这里越发低沉,喃喃道:“毕竟过年了啊。”

妻子闻言哭的越发伤心,呜呜道:“让我怎么去开口?前年借的粮食今年还没还。你断了手断了脚,我一个女人就算当牛做马,可是家里的地还是种不出太多粮食。”

男子黯然一叹,黯然躺在草铺不再说话。土炉里的柴火微弱灯光传来,依稀照亮他脸庞上的热泪。

“月娘,你带着孩子改了吧。在这样撑下去,咱们全家都得死。”

蓬头丐面的妻子目光呆滞,双手使劲搂着瑟瑟发抖的女儿,忽然脸上凄苦一笑,幽幽道:“等到过年之后,我去寻个愿意上门的汉子。希望能找个敦厚的,不会嫌弃妞妞和石头。”

断手断脚的男子眼泪横流,显然心中悲伤无限,不过他却咬牙不让自己哭出声音来,反而劝慰妻子道:“你放心,一定会找到好男人的。到时你们住在屋里,帮我在门口搭个草棚子就行!”

“哇……”女人悲从中来,哭的越发大声。

古代女人忠贞守节,如果不是穷的实在没有办法,哪家人妻愿意找上门汉子?她不是水性杨花想养汉子,她是想用身体换个男人来养她们全家。

门外寒风似乎越发冷厉。

其实今晚的风雪并不大,风只是微微寒风,雪只是细小碎片,这种天气搁在文人墨客眼中,那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景色。

然而搁在这一家赤贫人身上就完全不同,家中常年不得饱餐,身体自然极其虚弱,稍有寒冷就抵抗不住,所以觉得今夜寒风特别的冷。

远远的曲江之畔忽然有轰隆声,近处的村子里也有噼啪啪声响,这是有百姓在火堆里燃烧竹子,寓意用声音祛除一年的污秽。

“过年了!”男人忽然一声黯叹。

“是啊,过年了!”蓬头丐面的妻子幽幽凄笑。

两个小孩子虽然懂事,然而却耐不住腹中饥饿,小女孩可怜兮兮缩在母亲怀里,又道:“娘亲,妞妞饿……”

女人眼中的泪水涔涔而下,然而她却没有任何办法。

“吃我的肉!”

草铺上躺着的男人陡然张口,大声道:“月娘,你去拿菜刀,割一块我的肉。”

……

……

女人吓了一跳,然而男人却挣扎着想要做起来,他脸上有滚滚热泪,眼中有浓浓自卑,不过这一刻胸膛却挺得很直,大声道:“过年了,不能让孩子挨饿。吃我的肉,让孩子吃个饱……”

这是一种何等悲凉的感觉?

又是怎样一种强大的父爱?

“相公,不能,不能啊!你快躺下,你快快躺下,咱家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你动一动都会衰弱身子……”

女人呜呜大哭,抱着孩子使劲摇头。从这种语气里可以看出,她深爱这自己的男人。哪怕男人已经废了残了,但是在大唐女人心中男人就是自己的天。

便在这时,忽然屋外有急匆匆的脚步传来。

听声音似乎还不是一人,应该是两三个人同时来此。

女人和男人对望一眼,心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莫非有人来讨债了?

下一刻男人忽然摇了摇头,轻声道:“应该不是讨债,月娘不要担心。村里虽然没法救济咱家,但也不会在大年夜让人过不去,就算他们想要讨债,那也得等到开春……”

女人点了点头,心中略略安心。

她也觉得相公说的有理,毕竟这是这个时代的民风。哪怕你欠债欠粮再久,哪怕对方债主家里也马上揭不开锅,但是大年夜绝对不会有人讨债,总归要让人安安稳稳过完这一年。

既然不是讨债的,那又是来干啥的呢?

男人和女人对视一眼,忽然想起了一个传说。每年大年之夜,官府要周济一些赤贫人。

也就在这时,外面传进来一个温和的声音,只听有人道:“请问这里是华老三家吧?咱们是长安县衙里的差役,今晚过来有点事情要办,再有两个时辰就要过年了,朝堂上有规定,再穷的人也不能缺了这口吃喝。屋里有人吗,出来领接济吧……”

接济?

这两个字眼本来带有一种施舍意味,然而男子和女人听了却眼中发亮,人穷的久了不太在乎颜面,夫妻俩更渴盼的是能让孩子有口饭吃。

外面人驻足良久,发现屋里没有声音,说话那人忍不住再次开口,温和又道:“在家吗?”

能被选出来周济穷人,自然知道穷人需要什么尊严。哪怕华老三家只有一件破草房,哪怕这间破草房完全挡不住用手一推。然而前来之人只是静静在门外站着,没得主人同意始终不肯进门。

“在家吗?屋里有人吗?”几个差役再次问了一句,语气越发显得敦和。

“在的在的!”

蓬头丐面的妻子终于从惊喜中惊醒,连连道:“家里有人的。”

她欢喜从草铺上站起来,急匆匆就要出门迎客,忽然想到自己没有穿衣服,连忙又急急跑回草铺,先用茅草掩盖自己,这才羞涩道:“家里穷苦的很,不方便出去见人……”

今天是大年夜,她家里唯一的裤子穿在相公身上,原因并不是相公需要出门,而是过年不能让男人光着身子过。

虽然他男人是个残废,但是再残废也是自己相公,大年之夜不能让相公光着,家里唯一一条裤子就是相公的尊严。

至于女人则无所谓,光着就光着吧。等到过完今晚大年夜,明天她再穿裤子出门找活干。

这种事情若是搁在豪门大族或者不懂,但是能被选出来周济穷人的百姓肯定懂。

外面几人一听就知道这家穷的连衣服都缺,最先说话那人呵呵一笑,温声道:“那么我们也就不进去了,今夜拎来了十斤粗粮,半斤精细白面,另外还有二两肉膘和一捆韭菜。东西放在门口,等会你们自己拿。”

另有一人同样温声而笑,接口道:“东西不要嫌少,这是衙门定额。毕竟大唐的穷苦实在太多,每家每户只能救一救急,暂时还救不了穷。”

自古救急不救穷,救急是一时之事,救穷则要花费大力气,长安县衙未必就不想多发一些粮食,但是县衙要照顾的穷人实在太多。

女人躲在草铺子里欢天喜地,然而眼中却有滚滚热泪,边哭边拜谢道:“感谢各位大人,可惜不能见客。”

外面几人呵呵轻笑,对此并不责怪生气。他们小心翼翼把东西放在门口,临走再说一声道:“你家的情况村上已经跟我们说了,十斤粮食能撑三天,省着点吃应该能吃到初五。但是半斤精细白面不要省,还有二两肉膘和韭菜也不要省,因为这三样东西是陛下和娘娘发下的仁慈,让你们今晚包一顿娇耳吃,毕竟过年了嘛……”

娇耳就是后世的饺子,古代不叫水饺而叫娇耳,虽然名称不一样,当时过年吃饺子的习俗却一样。

女人欢天喜地磕头,不断发出感谢。

……

……

几个差役转身离开,身影渐渐消失在夜色之中。他们今晚要走的不止这一家,需要周济的穷人还有不少。

茅屋之中,小妞妞忽然抱着母亲胳膊,小心翼翼道:“娘亲娘亲,是不是要有东西吃了?”

女人使劲亲了闺女一口,欢喜点头道:“丫头不要急,娘亲这就给你们做饭。”

她使劲擦了一把眼泪,再次道:“今晚过年,咱们吃角耳。”

两个娃娃眼睛闪闪发亮,她们从来没有吃过娇耳,但却无限期盼,她们觉得这东西肯定很好吃。

女人急急从草铺子上爬起来,准备推门去拿县衙的接济,偏偏这时外面又有声音响起来,这一次似乎是车轮碾压积雪的声音。

下一刻,韩跃的声音淡淡传进屋中,温和道:“家里有人吗?过年好啊……”

屋里华老三和妻子同时一呆,女人下意识又躲回草铺子上。

韩跃在外面等了一会不见动静,张口再次道:“今夜是大年夜,在下带着两个妹妹在曲江逛街,忽然听人说这边有个村落,所以想看看百姓如何过年。你们不要担心,在下和两个妹妹不是坏人,我们能进去吗?”

华老三的妻子使劲用稻草掩盖自己下身,语气慌张道:“家里穷苦的很,不方便开门迎客。”

韩跃心头微微一怔,随即黯然发出一声叹息。

他后面忽然小跑着走上来一个百姓,看穿着应该是华家村的宿老,这位宿老直接站到茅屋门前,语带激动道:“老三家的不要害羞,你们今年好过了,快点开门迎接贵人,万万不可失了礼数……”

宿老并不知道韩跃身份,但是并不妨碍他猜到韩跃是个贵人,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韩跃随身跟着一辆装满粮食肉食的大车。

可惜华老三的妻子还是很羞涩,躲在屋中几乎用哀求声音道:“家里实在穷苦的很,真是不方便出门见客。”

所谓穷苦的很,也就是暗示家里连衣服都缺。一个女人连衣服都没得穿,你让她如何出门迎接客人?

宿老急的直跺脚,但他身为村中长辈又不能推门直接进屋。

韩跃再次发出一声黯然叹息,忽然转头对身边跟着的两个女孩道:“长乐妹子,让你准备的衣服都准备了吗?”

……

……今天两更合并成一个超级章节发布,主要是写的有点心酸,没心情拆分成两章了,大家就这么看吧,这是我的中国百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