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秘史之偷天换日 > 第88章 囹圄之谋

三国秘史之偷天换日 第88章 囹圄之谋

作者:犄角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48:03 来源:笔趣阁

知道城门外有流民骚乱的消息后,王蒙立即命张郃增派人手到南门,并不是为了与流民作战,只要求带好加固城门的圆木柱子等东西,防止流民破门而入。

王蒙自然知道,一旦流民冲进来,手中的这点兵根本就抵挡不住,所以只能是先顶住城门,然后自己临机决断。

众人迅速来到南门。王蒙和田丰来到城墙之上,衙役们呼喊了半天,有人已经看到王蒙站在城墙之上了,喧闹的人声才慢慢褪去。

王蒙找了几个领头的问清了闹事的原因,原来是这些人觉得昨天的那些土匪应该拉去斩首,毕竟他们祸害乡民,罪该万死,现在却迟迟不见官府的动静,便开始安耐不住了,觉得官府是在欺负他们,不为他们做主,才闹起来的。

既然知道百姓因为什么闹事,那对症下药即可。

王蒙缓缓说道:“你们既然能够来到高阳,就是对我王蒙的信任,这么多人也是对我们高阳的考验,至于如何处置这些土匪,我将会按照最有利于高阳的安危和百姓的饭碗着想,请你们相信我。如若不然,我也不会拼死与他们战斗来保护你们。若是能信得过我,那你们就跟着我一起建设一个新的高阳,你们都将会成为高阳的百姓,让你们有安身之所、有立命之本,不知道你们是否愿意?”

王蒙几句话就将流民的注意力转移到对自己的信任上,又绕到了为他们吃穿想办法上来,本来心就不是很齐,只不过想发泄一下憋闷情绪的流民,也瞬间跟着王蒙的想法绕过来了,在城下齐声高喊:“我们要吃饭,我们要穿衣……”

王蒙的威信空前高涨。

随后王蒙便将与田丰商议的计划简单的和百姓说了一下,给所有人画了一张能够实现的大饼,这下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信心满满。

县丞带领城中文吏,立即着手登记人口,挑选兵丁,按照半军事化的方式分拨人口,每一万人为一方,一千人为一队,一百人为一屯,十人为一伍,男女老少搭配的基本相当,统计下来,高阳县城除去原有的几万百姓,灾民又分出二十六方还多,加上县城原有百姓共计三十万人,这人口数量远远超过了一个县城的规模,甚至超过一个郡城了,从人口看王蒙俨然一个郡守。

随后便分配土地,之前县城旁边的土地自然是还归县城原有的百姓耕种,而新分配下来的人自然要由各自的方长、千夫长等领着开荒,并在自己的领地上建设草房,一边有安身之所,避风之地。

灾民每天日出便集结到分配给自己的土地上,天色晚了便回到城边休息,毕竟县府境内还不安全,而新的房子还没有搭建好。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也只能暂时这样安排。

虽然是冬天,但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有饭吃,有希望,就有奔头,各个争先恐后,因为王蒙有言在先,不论干什么,只要是出类拔萃都有奖赏,开荒种地、斩杀贼兵都能得到奖励,而得到奖励自然而然地位就会上升。

土地开荒卓有成效,亏得去年王蒙购买了不少粮食,再加上和张燕那里倒手得到的粮食,王蒙手中的钱粮还能够坚持大半年,这也让王蒙心中有了不小的底气,只要灾民不再大量涌入,坚持到明年粮食成熟也差不太多。

黄瑞和高览这边进展的也算可以,有些百十人的小土匪基本上看到来人招安,也都纷纷投降了,毕竟刀口舔血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的,绝大多数都是走投无论的灾民,自然还想念安稳的生活,现在既然官府不来追究他们的责任,还有饭吃,肯定都欣然愿往。

但人数稍微多一点的,对官府就不那么在意了,甚至还出言威胁,几次都差点动手,要不是高览几次展示手段,估计早就打起来了,这些出去的人也剩不下多少。

两个月的时间,高览和黄瑞基本上走遍了县府境内知道的大小山寨,还剩下十一个超过两百人的土匪没有投降,其中最大的一个近千人,声势浩大,极难应对。其他的不足百人的也有二十几个,这些当然都是看着那些打土匪的风向行事,不足为虑。

张郃这边进展的就顺利多了,从灾民和高览招降来的土匪中一共挑选了七百多人的队伍,王蒙不敢要太多的军队,这些人都是不用干活的,是白吃饭,而且还要吃饱的,多了自己还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来供养,现在看最多也就是一千人,等到明年要是能有个好收成,估计会好很多,到时候在扩充一下军队也不迟,现在能够维持住自己县里百姓安稳度日即可。

那些土匪也来王蒙这里抢过几次,吃了几次亏,也都不敢再造次,知道王蒙现在比以前厉害多了,最多的是到外县去抢,或者抢过路的人,日子也很难熬,王蒙和土匪之间维持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但王蒙深知,只要时间够用,最后赢的肯定是自己。

转眼间已经过了新年,可能是冬日了天寒地冻,灾民来的真的是不多,也可能有很多人都冻死饿死在路上了也未可知。

几个月过去,县城安然无事,所有的人都按照县府的安排,开始春耕,余下的劳动力就搭建房屋,修建水渠。

这天,王蒙正和田丰在田间巡察,突然哨兵来报,在城关处抓到一个过路的人,此人很像之前朝廷通缉犯许攸,特前来向大人禀报。

这是前些天朝廷传下来的通缉令,许攸串通冀州刺史王芬、沛国周旌等蓄意谋反,如今很多要犯都已缉拿归案,但主犯之一的许攸却始终不知下落,这才开始全面通缉。

之前黄巾乱局,这边兵荒马乱的,许攸并没有过来,现在世道稍微太平一些,便想着往北逃,路过了高阳县,没想到却被守城的哨兵发现了,给抓了起来。

王蒙和田丰立即赶回县府,刚一进县府,田丰立即跪倒在王蒙身前,王蒙一愣,立即扶起田丰问道:“先生所为何事?”。

田丰说道:“在下确实有个不情之请,刚才哨兵来报,抓到的人可能是许攸,这许攸当年搭救过我,在我辞官出走的时候,朝廷并不甘心,想拿我问罪,幸好有袁本初、许子远从中周旋,才让我安然脱困,今天如果真的是许攸,还请主公饶他一命,在下自当舍命相报。”

王蒙知道田丰是无奈之举才留在高阳,本来是有更好的去处的,如今要是真把许攸放了,还真算是让田丰欠了自己一个大人请,日后肯定能尽心竭力。

可许攸是朝廷通缉的犯人,一旦让别人知道了,那自己岂不是往火坑里跳吗?王蒙左右为难。

田丰哭着说道:“主公,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许攸的才能胜过在下十倍,此大才难得,还望主公三思。再者,许攸的真假主公说的算,如今的高阳县所有人都对主公惟命是从,这一点主公自是不必担忧,还望主公搭救许攸。”

王蒙心中本来就有所松动,至少对汉室的感情不是那么崇敬,只因为几个月前的洛阳之行,而如今许攸是朝廷通缉要犯,要是押解到朝廷,算是公事公办。如果将其放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坏处,但田丰既然替许攸求情,还不如将其放了,也算满足田丰一个愿望,以后事情要是败露了就直接说没认出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王蒙便答应了田丰的请求,毕竟王蒙这样一个大摊子还是需要有人替他分忧的。

王蒙和田丰来到正堂,两个守卫正看着一人,田丰一眼便认出来了,此人正是许攸,便小声在王蒙耳边告诉了一声。

那两个守卫见王蒙来了,立即拿着通缉令展开在许攸的脸侧,让王蒙看得清楚,也想就此邀功。

王蒙看了看画样,又看了看许攸,许攸似有躲闪,但被两名守卫给困住了,动弹不得。

王蒙拿着画样看了半晌,说道:“这胡须看着不像,这人的胡须比画样上的卷曲许多,看来我们应该是抓错人了。”本来画样就都是画的主要特点,想找点不像的地方太容易了。

两个守卫还想辩解什么,王蒙打断他们的话继续说道:“虽然不是通缉犯,但念及你们尽忠守卫,还是给与奖励,你们到儁乂那里领功去吧。这人先留在这里。”

这两人听了非常高兴,立即退了出去。

待正堂就剩三人的时候,田丰立即上前握住许攸的手,哭着说道:“没想到在此遇见先生,知道先生有难我心急如焚,没想到竟能在此相遇,托我家主公的洪福,保得先生周全。”

许攸先是大吃一惊,后仔细一看,认出了田丰,便深深向王蒙和田丰行礼,说道:“二位高义,保全许某性命,在下当年也只是尽了绵薄之力,让先生能够顺利走脱,其中还有本初等人的功劳,在下之事不足挂齿。”

两人又客套几句话。

正堂外面往来人多,王蒙怕事情败露,便领着二人来到后院,着人给许攸洗漱一番,便备了饭食招待。

许攸洗漱一番,精神状态好了很多,看到王蒙准备的饭食也没有过多的谦让,便放开吃起来,看得出来这一路受了不少苦头,毕竟这方圆很大一片地方都缺衣少粮的,逃亡在外自然是更加难以保证。

吃着吃着许攸突然停了下来,放下手中的饭食,走出座位,躬身向王蒙行礼,说道:“在下自知才学有限,但大人胸襟坦荡,搭救之恩无以为报,在下愿为大人做囹圄之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