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一百零五章 校事上门(4000字)

替汉 第一百零五章 校事上门(4000字)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吴县城西,张氏府邸中。

一脸富态的张允正坐在厅中饮酒,饮完酒后他将酒杯放下,淡淡地问身旁的一位妇人道,“惠恩在何处,吾有事要与其商议。”

张允口中的惠恩名张泽,乃是其长子。

张允身旁的妇人是其妻子陈氏,是吴郡陈氏之女。

陈氏听到张允的问话,眉头皱了一下。

随即她展开笑容答道,“惠恩现在应是在城外视察田亩,今年收成不太好,惠恩很是忧心呢。”

陈氏口中的维护之意,张允怎么会听不来。

他重重的哼了一声道,“视察田亩?吾看是又看上哪户田家的女子了吧。

不然依其的性子,怎么会亲自去城外视察田亩。

他要是能如此长进,吾这些年也不会如此辛苦。”

张允言语之中,对张泽的不满之意甚浓。

张泽年纪已经二十许,但从小养尊处优,又因为陈氏溺爱,长大后的性格越来越骄横不法。

祖产学业不治也就罢了,还经常四处为非作歹,淫辱民女。

要不是有张允他开脱,他早就被秦松抓进大牢去了。

陈氏知道张允对张泽的不满由来已久,但张泽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她继续维护道,

“慧恩是吾张氏长子,那些田家托庇于吾张氏,那就是吾张氏的私产。

慧施看上了也就看上了,有什么大不了的。”

张允被陈氏的话气到了,他斥责道,“那也不能接连闹出人命呀。

你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盯着我们张家吗?

现在不同以往了,以往江东群雄割据,政令不一,故而慧恩一些事做得出格点,并不会被人注意。

但现在江东已经一统,君侯又敏锐果决,若是惠恩再不懂得收敛点,迟早会大祸临头。”

陈氏出身名门,她对时事的看法也有自己的见解。

她辩解道,“先君在位或许吾等需谨慎小心,但现在是平南将军在位。

平南一向宽仁,就算之前出了那档子事,平南不是也没怪责你吗?

由此可见,平南将军不如先君那般酷虐,既然如此,何必那么畏手畏脚呢?”

陈氏觉得张允年纪越大,胆子反而是越小了。

在张允年轻时,张氏的家产还不如现今丰厚。

是张允勾连郡府,威逼强买庶民田产,又使计让原本可独立生产的农户破产。

从而让这些农户只能贱卖田产给张氏,自身也成为了张氏的佃农,失去了人身自由。

如今张氏拥有数千亩良田,不计可数的私家佃农,张允在其中可是居功至伟的。

不过张允这些不光彩的往事,陈氏可不敢明着说出来,只能心中暗自腹诽。

陈氏的话让张允哑然,他不得不承认陈氏说的是有理的。

陈氏口中的那档子事,就是张暠谋反的事。

在这一件事上,孙翊并没有对张氏进行株连,只是将那人改姓为张。

这其中或许是有敲打张允的意思,但其他的更大的罪罚,孙翊到现在都没有对张氏作出来。

这一点,张允当初也不解,但最后想来想去,只能归于孙翊宽仁这个原因了。

其实在张允心里也是认为张泽强抢佃农妻女,乃至于有时闹出人命这些事算不上什么大事。

他只是担心这会让他的政敌抓到把柄,并以此攻讦他。

张允没有纠结于这件事,张泽是一时半会回不来的了,他又问起了他幼子的情况,“温儿到毗陵了吗?”

问起幼子张温的境况时,张允富态的脸上满是关切。

陈氏也极喜爱这个幼子,她答道,“数日前就已经到了,今日收到温儿亲笔书写的回信,信中言道一切平安。”

张允也笑了起来,每次提起这个幼子,他脸上总是挂满了自豪的笑容。

张温今年年方八岁,虽然年幼,但其小小年纪就懂得修养节操。

其又天资聪颖,任何经书典籍一教就通,而且能举一反三,这让张允的许多好友都感到惊羡。

张允也尝尝叹道,“能传吾业者,此子也。”

张氏本以儒学显家,为江东名门望族之一。

张允治理产业是一绝,其学术能力也是不俗的,能让张允发出这样的感叹,可见他对张温的喜爱与期望有多高。

在张允心中,他是想着家中产业以后由张泽操持,而家中的学业就由张温来发扬光大,两者相辅相成。

如果张温能一直保持着儿时的聪慧的话,将来的成就必定不可限量,没准就能让张氏更上一层楼。

见张允如此喜爱张温,陈氏责怪道,“温儿还年幼,你怎么舍得让其远行去毗陵拜访恽氏,若门第,吾张氏不输与其,何必如此谦礼。”

陈氏是张允妻子,又见四下无人,张允低声解释道,“论门第,恽张二门不相伯仲,但论于吴侯渊源,江东中谁能比的上恽氏?”

“吾近来听到一些风声,太夫人对那徐氏颇有不满,时有为君侯纳妾之意。而太夫人最想为君侯纳的妾,除了那恽氏女之外,还有何人?”

“恽氏若进了门,君侯与其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其定受宠爱。

若是恽氏肯在君侯面前为吾等美言一两句,得东迁入殿之荣誉者,又岂会仅仅是那朱氏?”

“况且恽氏若为君侯诞下一子,吾等江东士族合力共推之,那世子之位也不是没有希望争上一争。”

“故而吾趁恽氏女还未出阁之际,提前让温儿与恽氏交好,这是放长线,得长利之事。

莫说那恽氏近在毗陵,就是其远在会稽,为了张氏将来,温儿也定要一行。”

陈氏听了张允的解释后恍然大悟,原来夫君是有着如此长远的考虑。

明白有利可图之后,陈氏也就顺服了张允的决定。

张允见陈氏不逼逼了,也安心饮酒起来,张允是个走一步算三步的人。

张家的产业在他的“努力”之下越来越盛,但张允时刻保持着危机感。

他深知在乱世中,再大的产业若是没有政治上的庇护,那么就会是空中楼阁,甚至会因此引来杀身之祸。

这一点不止张允明白,其他有识之士也都明白。

例如那陆氏如今的掌门者陆逊,年纪虽轻但已经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自他掌门之后,他就变卖家中田产,分散家中财货结乡里之心,更严加管束家人,以防他们违反乱纪,这就是他的避祸之举。

不过张允不同,他比较贪心,他知道乱世拥有太多田产家财是很危险。

但他也知道乱世之中,是霸占田产的好时机。

他不舍得放弃这个时机,所以他用一系列的手段,终于让张氏有了如今的规模。

人人都说其轻财好士,这不过他扬名自保之举罢了。

更何况若不是从那些低贱的庶民身上榨取钱财,他又如何能轻如此多的钱财,让一州的士人都盛赞其?

张允知道单单凭轻财好士一举,不足以让其高枕无忧。

最重要的是张氏要有人出仕并且身居高位,这样才是最稳妥的保障。

不然乱世之中,纵使一个人有九州之名,但要是碰上一个疯子军阀,也就是一刀解决的事而已。

所以张允十分关注江东的政治动向。

现今整个江东政局中,淮泗士人一家独大,两任吴侯皆视淮泗士人为嫡系,对江东士人没有啥好印象。

可是张允知道这种局面不会一直存在,因为孙氏的基本盘在江东,今主继位以来的一举一动都在透露出一个信息——今主不想偏安一方。

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将来今主一定会起用江东士人。

只有这样才能让江东这个基本盘更加稳固,让其无后顾之忧。

这是大部分江东士族的共识,他们一直在寻找着一个契机,一个让吴侯能够放心起用江东士人的契机。

之前吴侯府中传扬的“大桥迁府”一事,就是江东士族的一次试探。

本来按照设想,那事得到进一步的宣扬后,周瑜、张昭等淮泗重臣绝对不会坐视不理。

甚至孙母也会插手,而徐氏背后的徐家、宗亲势力也不会任由徐氏受损。

冲突之下,两者必定相争,相争就会乱起。

徐氏为吴侯庇护,没有吴侯的首肯,就算是太夫人也不敢废了徐氏。

但那事足以让徐氏失去在淮泗大臣中的人望,从而让他们可以借机捧恽氏进府。

这才是那次江东士族,合力作出那个试探的真正目的。

但很可惜,他们的目的被吴侯察觉到了。

吴侯以雷霆手段将这件事压了下来,并且为了避免后患,他从始至终没有对这件事发表什么看法。

就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一样。

吴侯认为这件事没有发生,那么这件事就是没有发生过。

孙翊的态度让三方势力瞬间哑火。

这件事没发生过,那还争啥?早点回家睡吧。

虽然那件事的风波被孙翊巧妙的解决了,但对有利于自身的事,江东士族是不会轻易放弃的。

现在张允与其他江东士族正在谋划着另一场风波,风波由头就是徐氏的“监国”之举。

这时,张泽回到了府中。

他一脸纵欲过度的样子从厅前经过,张允本就对这个儿子不满,如今见到他这样,更是压抑不住自己的怒火。

张允将其召了进来。

张泽来到张允身边,张允闻到了他身上那奇怪的味道,又看到了他袍袖上沾染的一些血迹,他就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又出去乱来了。

张允对张泽斥道,“汝已经将近而立之年,何时才能长大!

你身为兄长,不能为弟楷模已经是错,现今又放荡不经,连你弟弟的半分都比不上。

吾怎么会有你这样的逆子。”

张泽性格骄横,不法已久,但还是很怕张允的。

面对张允的斥责他不敢还口,只是小声嘟囔道,“又是弟弟,你年轻的时候不也是我这样吗?”

张泽是小声嘟囔,但他就在张允身前,虽然他的这句话张允没有听完整,但大概的意思是懂了。

张允气极,他起身狠狠甩了张泽一巴掌,将张泽扇翻在地。

倒地的张泽脸上很快浮现了手掌印,他一脸惊诧的看着张允,这还是张允第一次打他。

陈氏见张泽被打,心疼不已,她起身来到张泽身旁,蹲下来仔细检查着张泽的伤势。

见张泽脸已经肿起来,她眼中慢慢出现了泪水。

这时张允怒气未消,还要上前踹张泽,陈氏却直接护在张泽身前,她伤心地道,“你是要打死泽儿吗?”

张允气的在原地转来转去的,他用手指着陈氏恨声道,“慈母多败儿。”

随后他又说道,“他刚才的话岂是人子可言?就凭他刚才那番话,吾杀了他也是天经地义。”

张允被张泽气的都说出要杀了他的言语,这除了张泽不孝不外,还因为张泽的话勾引了他最不想回忆起的往事。

清名满州的张文信,那双握笔的手上,还沾满了无数庶民的鲜血。

这种事,张允一辈子也不愿回忆起。

但毕竟张泽是他的亲生儿子,虽然张允愤怒至极,但终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更不会真如他所说那样,杀了张泽。

就在张允气极,陈氏泪崩,张泽畏惧,这一番家庭伦理大剧正在上演的时候,门房突然进来禀报,说是张凌领着数十校事在府门外求见。

张允一听先是诧异,校事怎么会无缘无故上门?

但校事是吴侯使者,张允不敢怠慢。

他急忙让人将张凌等人请了进来,随后他告诫张泽道,一会在张凌面前不得失礼。

张凌在张府门外没等多久,就有人出来,请其并一众校事入府。

张凌却让一众校事在门外等待,他自己一人踏入了张府之中。

在进入张府大门之后,身后大门关合,张凌走了几步就停了下来。

他让张府的下人前去通禀张允,他就在这庭院中等着张允,让张允来这里见他。

下人听后心中有气,一个小小的校事既然敢让他家主出厅相迎。

但他只是一个下人,就算心中不愿,他也得尽到一个下人的职责,于是他只能入内通禀了张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