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分化

替汉 第一百一十九章 分化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陆逊对着孙翊说道,“先前吴县城西动乱,致使许多士族被捉拿。

夫人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竟得全功,但吴县城西大户者不都为吴郡籍贯。

或丹阳、或庐陵、或豫章、或会稽,这些士族深根地方百年者,不计可数。

夫人擒拿这些士族的消息已经传遍江东,君侯对这些士族绝不容赦的消息不出数日,也会传遍江东。”

“先前这些涉案士族或在观望君侯态度,希望君侯对彼等网开一面。

但君侯严惩此事的态度既然已下,那么这些士族必然不会束手就擒。”

“依逊料,最多不过这几日,地方就会有叛旗举起。”

陆逊接着说道,“以往地方强宗或士族叛乱,多会引山越之众为外援,彼等里应外合之下,官军猝不及防,奔走不及,终成大祸。

但如今山越已灭,彼等最有力的外援已无。

既无外援,彼等还想叛乱,唯有私下勾连一途。”

“江东近百余士族,百年来虽地域不同,但平日里多有交好,或有联姻之亲,或有同志之谊。

这次涉案士族多为地方最富名望者,若彼等宣扬危言耸听之语,因为彼等昔日名望,信者必众!

到时候这些士族作乱,势必会有众附之状。”

“士族群反,地方豪族定会跟从,两相结合之下,江东的安定将顷刻间不存。”

“君侯先前虽分派兵马镇守各地,但若是叛乱之势蔓延开来,地方将糜烂不堪。

就算最后将这些叛乱一一平定,江东也将元气大伤。”

陆逊的意思是说那份名单上的江东士族其实不足为惧,因为论实力他们加起来也不是孙翊的对手。

但最怕的是他们蛊惑人心,将叛乱牵连到其余的江东士族身上。

若是大部分的江东士族都反了,那么那些在地方上拥有不弱实力的地方豪强,也会因为想要浑水摸鱼而响应叛乱。

在这样互相鼓动裹挟之下,叛乱可能会遍及全江东,这才是最危险的。

孙翊听后点点头,陆逊对如今情势的判断是准确的。

虽然现在江东还很平静的样子,但其实许多叛乱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毕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正常人都会选择冒险一搏。

孙翊对陆逊问道,“伯言可有计应对之?”

陆逊笑着说道,“如今所忌者乃是涉案士族互相勾连,将叛乱蔓延开来。

但凡事总有因。

张允的那份名单上都为江东士族,加上君侯又对名单上的人员毫不留情,这会让其余的江东士族心惊胆战。

他们会误以为君侯会借此时机掀起大案,株连到他们。”

“在这样的心态下,若有心怀不轨之徒以言语动之,勾连之势必成。”

吴县的那夜动乱,是几乎把城西的江东士族一锅端了。

但从整个江东范围看来,他们并不是全部,还有许多江东士族没有牵扯到这件事中来。

但消息传开来后,别人就会想,孙翊会不会借助这件事继续扩大范围,将江东士族来个一锅端?

毕竟孙翊继位以来,与孙策一般,对江东士族从没表现出什么好颜色。

而打击江东士族,又是孙策时定下的政治策略。

再加上那份容易让人引起误会的名单,这重重的原因之下,剩下的许多江东士族,的确会心中担忧不已。

捉拿了那些涉案士族,要想牵连到其他士族,那实在太容易了。

就连陆逊也是因为担忧这点,才立即动身来寻孙翊的。

陆逊接着说道,“既知其因,最大程度上消弭这场灾祸就不难。”

“涉案士族虽然声名显著,广有人望,但也有一些未涉案的士族,人望不输彼等,甚至犹有过之。”

“君侯可择一家,纳其家女入府,与之联姻,这足可体现君侯亲爱江东士族之心,此举可安大多摇摆不定的士族之心。”

“其次,君侯可下令各郡县,只准缉捕涉案士族,不准擅开株连。

在此期间,有叛者平之,无反者由之,以静制动,后发制人。”

“君侯本就威望卓著于江东,各郡县又各有重兵镇守,加上此二法双管齐下,又有何家会影从那些叛逆之家乎?”

“待君侯从容处理那些涉案的叛逆之后,届时君侯已联姻江东高门,江东士族中有能力首倡作乱者又都被君侯平定,

接下来君侯借妾之族望,行变法之事,岂不易之?”

“逊以为,此计既可稳定当前局势,又可有利于君侯将来的变法,故向君侯进言,望君侯纳之。”

孙翊听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在这世上最了解士族的除了宦官之外,也就只有士族本身了。

陆逊的这一计可谓是釜底抽薪之计。

涉案名单上都是江东士族,所以容易给人造成错觉,引起大范围的人心惶惶,这也让那些即将叛乱的士族有机可乘。

但现在孙翊若是与江东高门望族联姻,就会释放出一个政治信号,那就是没涉案的人等无须担忧,孙翊对于江东士族还是心有喜爱的。

而且这件事还有一个好处。

无论孙翊给这些涉案的江东士族安上了什么罪名,但这次杀的人可不少,若是有人有心挑拨,那么孙翊的名声很容易蒙上污点。

但要是与江东的一个高门士族联姻,那么自然而然,这个高门士族会站在孙翊这边,为他不遗余力的洗白。

江东各士族之间本就都有交情,有了人带头为孙翊洗名声,肯定也会引起一部分的江东士族,站在孙翊身后为他发声。

这样就能将这件事,对孙翊的影响降到最小。

就像后世某个人做了一件事,如果舆论是一面倒的斥责他,那这个人估计要社会性死亡了。

但如果有权威的机构为这个人正名,最好的结果就是将这个人洗白了,最次的结果就是这件事会变成争议。

变成争议也不错。

因为争议代表热度,热度则代表利益。

这一点在这看重名声的汉代,更为体现的淋漓尽致。

像那名满天下的袁绍也有黑历史,但为他洗白的人多,那么他的名声还是既盛且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