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喊冤

替汉 第一百二十三章 喊冤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江东六郡的士族因为地域因素,还有自身的利益或者说政治需求,他们在很早之前就有意识的抱团在一起。

而每个团体中,必有领袖人物。

在这特殊的以家族为联盟的团体中,领袖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几个名声最盛,家学渊源最深的家族。

江东六郡中,显贵士族半出吴郡。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个江东士族联盟中的领袖家族,也大多是吴郡望族。

陆家与恽家因为他们的门第,就是其中两家让人较为认可的领袖。

当然了,江东的士族联盟,本质上只是一种下意思的抱团行为。

并没盟誓之约,也并没什么明言指出谁是领袖,所以这种领袖的概念只是一种潜规则。

或者说是一种风向标。

江东各士族之间虽大多都有联络交往,但凡事都会有亲疏。

江南文风不如中原昌盛,大多江东士族其实都算小士族,底蕴不足。

自身底蕴不足的情况下,自然就会想到找大树来依靠。

而大多江东小士族所寻找的依靠的大树,除了考虑那家的声望之外,则必然优先选择与自己较为亲近的。

影响亲近的因素有很多,或因为联姻关系,或因为门生故吏之恩,或因为自家子弟与他家子弟曾共同蒙学等。

就是这样错综复杂的因素下,从外人看来,江东士族形成了一个联盟,但在内部人看来,这个联盟之中其实又分为几个团体。

几个团体分别为亲善恽家,亲善朱家的,亲善张家的,亲善陆家的,亲善顾家的等。

江东士族虽然形成一个联盟,但其本质是松散的,因为领袖不同,他们根本没办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步调一致。

只能在某些大事上尽量保持一致,共同维护江东士族的共同利益。

但其实很多时候,几家领袖之间的意见并不一致,这也导致了下面江东小士族的态度之间的分化。

例如当初孙策讨伐刘繇时,陆家和顾家是支持刘繇的,但恽家和朱家却是支持孙策的。

朱治支持孙策这是应有之义。

因为当初就是他力劝孙策南下江东,而且朱治与孙家还有深厚的渊源。

恽泰支持孙策,那是因为当初常氏恩养了孙策家人,对孙策有恩。

而且当时孙翊与恽清也有谈婚论嫁的风声,在这样的情况下,恽泰对孙策入主江东还是有所期待的。

在恽家与朱家支持孙策入主江东的情况下,这也影响了底下依附他们的小士族。

孙策刚率兵进入江东时,因为军纪严明,爱护百姓,秋毫无犯,江东百姓都亲切地称呼其为“孙郎”。

这句孙郎其实多出自各地士族之口,后面传播开来,渐渐的也影响了庶民的感官。

而且孙策率军每到一地,当地的百姓就会以牛酒犒军。

牛和酒这两样东西,不是是平常庶民可以拥有的。

这也大多是那些亲善恽家和朱家的士族们,在受到这两家的影响之后,对孙策的示好行为。

更有趣的就是,孙策拿下吴郡其实没费多少工夫。

在孙策即将进军吴郡的时候,吴郡太守许贡率兵在由拳率军抵御孙策。

结果时任吴郡都尉的朱治,直接以下克上,从钱塘率军到由拳击败了许贡。

许贡战败后投奔了严白虎,朱治就这样堂而皇之的代领了吴郡太守,在孙策到来后,将吴郡献给了孙策。

从表面上看,这是朱治忠肝义胆,立下大功,但本质上这是朱治背后支持孙策的士族,击败了许贡背后排斥孙策的士族。

不然朱治怎么敢奔袭由拳,又怎么可能在击败许贡之后,就这么直接代领了吴郡太守之职,而且还没引起什么动乱。

朱治是丹阳郡籍贯,当时在吴郡根基并不深厚,他背后若是没有部分吴郡士族的支持,这件事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江东士族是江东的地头蛇,他们要是真的团结起来,爆发出的力量足以让孙翊元气大伤。

但有句话说的好,同姓尚且可能异心,何况这些本就是松散的,并非完全一条心的江东士族呢?

正是知道这一点,孙翊才想出了分化的方法。

只要江东士族不能凝结为一个整体,孙翊化私为公的国策才能有力的实施下去。

……

在不久前,徐氏大肆捉拿居住在吴县中的士族的消息,已经传遍江东。

虽然官方公布的,他们的罪名是谋刺孙策这样的大罪。

但人心不同,有的人信,有的人自然不信。

特别是那些涉案的地方士族,哪怕他们明知这件事的确与他们脱不了干系,但这个时候肯定没有人会傻的认罪。

在这个消息传到各自的族中之后,先是在各自的族中引发了轩然大波。

然后各族族长或族中重要人物,他们的反应就是喊冤。

这样一传一十传百之下,许多江东士族的心中,就天然对这件事抱有了怀疑。

亲疏有别,相比于淮泗集团所代表的官方,这些被罪为叛逆的士族的话,更容易让他们信服。

当初徐氏派出信使传报四方,除了要将这件事宣告四方外,还有就是通告各县县令,让他们将在涉案名单之内的,这些家族成员捉拿起来。

有的江东士族在刚刚得到这个消息时,还没来得及组织反抗,便被县令带着县兵给全家捉拿了起来。

有的江东士族消息更为灵通,他们早一两天得到了这个消息。

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人,就立即组织家兵进行反抗,但很快都被当地的县兵镇压了。

孙翊先前分派数万兵马镇守各县,加上原本的各县中的县兵,

各家族中的私兵不说精锐程度,就是人数也大大少于对方。

要是这时候直接扯旗造反,获胜的几率根本不大。

另一部分涉案士族则采取了另一种做法。

他们知道这时候,就算让他们侥幸获胜了,得以占据一县又有什么用。

接下来这只会引来,大规模的孙军的反扑而已。

他们采取了四处喊冤的办法。

他们通过哭冤让其余江东士族对这件事起疑,让其余江东士族以为这件事是孙氏巧立名目,目的就是为了打击整体江东士族的。

这个方法让其余江东士族,对他们产生了同情。

甚至有种同仇敌忾的气氛在弥漫着。

涉案士族是想通过舆论,让孙翊迟疑。

就算孙翊对他们动了杀心,最后也有很大可能引起各地士族的作乱。

部分士族的作乱,凭孙翊如今的实力自然不惧。

但若是全部的江东士族一起作乱,引的江东各地处处兵乱的话,孙翊不可能坐视不理。

孙翊到时候很可能会惧于现实压力,对他们宽恕。

毕竟孙翊还有许多外敌。

这些在名单之中的士族想的不错,他们通过四处喊冤的确引起了许多江东士族的共鸣。

就算很快他们都被县兵捉拿进了牢狱,或起兵被各地县长镇压,但这件事的影响已经波及开来。

更大的动乱已经一触即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