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让刘玄德去

替汉 第一百三十一章 让刘玄德去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在刘表的召集之下,荆州文武再次汇聚一堂。

刘表将全柔的信笺,展露给堂中的众臣观看。

此刻刘表的脸上满是一番喜意,他对着群臣说道,“孙翊不仁,终惹得义士举义,这既是**,亦是天意也。”

众臣中现在还有许多未观看过全柔的信笺的,但听到刘表如此说,心中也了然了江东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一人立马拱手对刘表庆贺道,“江东内乱,实乃孙翊倒行逆施的结果,这也证明孙氏在江东不得人心。

而将军在荆襄行仁义,兴王道,顺人心,彼逆吾正,孙氏败亡可计日也。”

率先对刘表进行庆贺的,是荆州二蒯之一的蒯柔。

蒯柔是刘表最信任的谋士之一,现任镇南将军主薄,他的话让刘表脸上的笑意越发浓郁。

就像当初刚刚得知孙策遇刺而死的消息时,也是蒯柔第一个庆贺刘表。

刘表看向这个深得他心的臣子,对着蒯柔说道,“当初子柔言道:众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生乱者,义不足也。

这句话在当时可诠释孙策之死,在今日又预言全柔之事,子柔之智,真是深不可测。”

听到刘表这么赞誉自己,蒯柔脸上也露出了几丝得意。

就在刘表与蒯柔这两君臣互相吹捧之时,堂中的众臣也都看完了全柔的来信。

看完这封信后,他们对刘表方才口中的“江东义士举义”这件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堂中的许多臣子,脸上也露出了笑意。

当初孙策身死后,刘表虽不想派兵攻伐江东,但也纳了蒯越之计,想通过煽动助长江东境内的山越叛乱之势,让整个江东彻底乱起来。

但后来江东的情势的变化,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总的来说,就是喜了江东,愁了荆襄。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江东新主孙翊。

从那以后,刘表也将孙翊当成了他的新的心腹大敌。

在这个关头,刘表得到了全柔投诚,并愿献丹阳五县的消息,这怎么不能让他欣喜过望。

在座的荆襄臣子中,既然荆州二蒯的蒯柔发言了,蒯越自然也不甘落后,他出拜言道,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全柔既有反意,将军不如派兵马接应之。

这样进可以席卷丹阳断孙翊一臂,退亦可占据五县以图将来。”

蒯越此言一出,不仅刘表听后点了点头,就是堂中的许多臣子也纷纷附言。

更有一大臣直接出拜言道,“臣愿率一万精兵东渡入丹阳,接应全柔。”

刘表朝这位大臣望去,脸上虽露出赞赏之色,但心中却起了忌惮之心。

刘表对这位起忌惮之心,完全是因为他的身份。

这位大臣名蔡瑁,字德珪,现任南郡太守。

蔡瑁出身襄阳当地豪族蔡氏,蔡氏既是襄阳著名的士族,亦是当地势力颇为强盛的豪族。

蔡瑁除了拥有深厚的背景之外,他还是刘表继室蔡氏的弟弟,是刘表的小舅子。

当初刘表能单骑平荆州,除了他自身的能力之外,就是因为他拉拢了南郡的两大士族蒯、蔡二氏。

在蒯、蔡二族的支持下,刘表才能那么轻松的戬除了,当时盘踞在南郡的众多宗强势力,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荆州之主。

而在刘表平定荆州之后,因为蒯、蔡二族在南郡的影响力,也因为蒯、蔡二族为其平定荆州立下了莫大的功勋,所以刘表就对蒯柔、蒯越、蔡瑁这三人十分重用宠信。

时至今日,在刘表的恩宠之下,蒯、蔡二族的影响力已经可以影响整个荆北地区。

这就造成了,在有些时候,蒯越、蒯柔、蔡瑁三人的命令,甚至比他这个荆州之主的命令还管用。

而这一点,又让步入暮年的刘表起了忌惮之心。

在蒯柔、蒯越、蔡瑁三人之中,刘表最为忌惮的便是蔡瑁。

因为蒯氏二英是文官,并不涉兵权。

但蔡瑁允文允武,带兵才能甚佳,荆州水军的主力就是蔡瑁在掌管着。

现在刘表看到蔡瑁主动请缨带兵东渡,虽然蔡瑁脸上显露的是一副为主尽忠的姿态,但一向猜忌心深重的刘表,却不由得多想了起来。

现在蔡瑁的势力已经很大,隐有尾大不掉之势。

若是此番被他带兵东渡,成功帮全柔稳定住丹阳五县局势,乃至拿下整个丹阳郡的话,那么蔡瑁的声望功勋就太大了。

足以威胁到他的地位了。

想到这点,刘表看向蔡瑁的眼神都有些变了起来。

刘表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他用宽厚的嗓音对蔡瑁说道,“德珪既是南郡太守,又是孤的军师。

南郡无太守,政务尚可由郡丞代之,但镇南将军若离了军师,又有谁能代之呢?”

刘表的话语中体现出对蔡瑁浓浓的看重之情,但同时也是间接否决了蔡瑁的自荐。

刘表委婉得拒绝了自己的提议,蔡瑁脸上适当露出了些失落之色,但他还是尊敬得朝刘表一拜,表示服从刘表的决定。

只是蔡瑁在转身回到自身的座位上时,眼中悄然闪过了一丝阴霾。

在蔡瑁入座后,刘表看向堂中的众臣,问道,“全柔是一定要派兵接应的,只是派何人去,众卿可有建议否?”

刘表定下了议事的基调,那就是对于全柔的献城投诚,他十分心动。

他是一定要派兵去接应的,只是派谁去,他还没有决定好。

尽管在孙策去世时,他并没有派兵攻打江东,但现在全柔投诚与当时的情况并不同。

那时候他刚刚平定荆南四郡未久,元气还未完全恢复。

而且这次是江东内部主动有人投诚,并且以献五城为诱,丹阳郡地域广大,他的五县已经约等于正常一郡的面积了。

这种时机在刘表看来,比孙策刚死时,更为让他心动。

只是在他好不容易决定要出兵的时候,他竟然犯难起了带兵人选。

刘表的难处,同样也是堂中众臣心中的难处。

因此在刘表问出后,堂中竟一下子出现了诡异的宁静。

这诡异的宁静,代表着目前荆州一个尴尬的境地。

那就是将才不足,或者说重文轻武。

刘表本身是当世名士,在他成为荆州之主后,他十分注重文化教育的发展。

但他本人不太喜欢武将,在他任命官职时,多以那人的文采名声作为判断依据,文人带兵者比比皆是。

文武皆通之辈是有,但肯定不多。

刘表的这种任人方式,就造成了荆州在其的治理之下,文人名士辈出,能征之将却寥寥可数。

荆州是有良将的,例如蔡瑁、张允、文聘,刘磐等都是一时之选。

但因为人数不多,导致这些良将要么镇守各地,要么因为其他原因刘表不想派他去。

例如文聘,是刘表颇为看重的一名将领,但他目前驻扎在新野,防备着宛城的曹仁,根本没办法抽身。

刘磐也是在长沙防备着黄盖。

总而言之,荆州目前的军事局势就是,防守有余,进取不足。

在这个尴尬的境地面前,别说是刘表了,就是堂中的许多智谋之士也没办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堂中的场面一下子陷入尴尬之中。

就在堂中的尴尬气愤越来越浓的时候,蒯越轻咳了一声,提出了一个建议。

“使君忘了荆州尚有左将军乎?”

听到蒯越提起左将军三个字,许多臣子的眼中一亮,而刘表的眉头则深深皱了起来。

左将军指的就是刘备。

刘备自从在徐州境内被夏侯渊与张辽击溃后,就南下投奔了刘表。

在得知刘备来投奔自己后,刘表一开始的心情还是挺兴奋的。

他特地出城十里相迎。

在迎接刘备入襄阳后,还亲自命人为刘备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府邸,并且赏赐了不少金银财帛。

刘表这么看重刘备,除了刘备与其同是汉室宗亲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刘备的名声很大。

这样一位名闻天下的人前来投奔自己,无疑是能让自己的名声更上一层楼的。

所以刘表才表现出一副对刘备来投欣喜万分的态度,而且还对刘备十分恩宠。

但刘备在襄阳定居后,让刘表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

刘备在刚入襄阳时,身边只跟着一些残兵败将,兵器老旧,铠甲破损,就连刘备身上的袍服都撕了好几个口子。

这副场景还让当时的刘表,十分同情刘备。

结果刘备来到襄阳不过半个月,许多人就因为刘备的名声,赶来投奔刘备。

那些荆州中的游侠最多。

不过半个月,刘备的身边就已经聚集了三千左右新的人马,因为原本刘表划分给刘备的军营太小,刘备还专门请求刘表允许其扩充军营。

不仅如此,荆襄地区许多往日拒绝刘表招揽的士人,都纷纷主动与刘备交好,有的更是直接成为了刘备的宾客。

就如现在堂中的许多大臣,也经常拜访刘备,交谈甚欢。

刘备军队所驻扎的军营,论热闹程度,有时都要比他这个镇南将军府强。

从这两件事中,刘表意识到了刘备在天下间的名望有多大,刘备收揽人心的本事有多强。

刘表对刘备的态度也从一开始的欣赏,慢慢转变为了现在的深深的忌惮。

别人不知道刘表对刘备的态度,蒯越身为刘表的心腹,自然是知道的。

所以蒯越现在主动提起刘备,这让刘表心中感到不快。

他现在只想刘备消失于众人的视线之中,不想他有更多的表现。

刘表温和的眼光不再,他用一双平静的眼睛看向蒯越,他在等蒯越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

熟悉刘表的人都知道,刘表的这副神情,代表他有些动怒了。

面对刘表的目光的注视,蒯越淡淡一笑,说道,

“全柔献县投诚固然可喜,但孙翊的实力亦不可小觑。

毗陵一战后,其收山越降卒数万,虽得细作探报可知,孙翊将这数万兵马分布各地,但其在短时间内,征集万余兵马讨伐全柔并非难事。

全柔得守城之利,但毕竟势单力孤,加上孙翊有军略,时间一长,全柔必为孙翊所败。

故使君派去接应全柔的将领务必善攻,必须能在短时间内攻下柴桑,这样才能得以迅速抵达丹阳支援全柔。

左将军军中有关羽、张飞、赵云这三员万夫不当之将,可得善攻之效。”

蒯越话中夸关羽、张飞、赵云为万夫不当,这可不是谬赞。

在今年,关羽于万军中阵斩颜良一事已经传遍天下,令无数人惊愕莫名。

而关羽来到襄阳后,他虽然自傲,但平时言语中多有称许张飞、赵云二人之语,认为其二人武勇不下于自己。

这也让许多人认为,刘备手下拥有的万夫不当之将其实有三名。

蒯越接着说道,“荆州中善守之将颇多,善攻者却不多,故而吾建议使君命左将军支援全柔,这是情势使然。”

蒯越说出了他举荐刘备去的理由。

虽然蒯越是看重关羽、张飞、赵云三人,但这三人对刘备忠心耿耿,若是不让刘备当主将,这三人根本就不会搭理刘表的命令。

刘表听完蒯越的理由,心中对蒯越的不满减少了许多,蒯越说的是有道理的。

只是刘表心中的忌惮还是没有退去。

因为众大臣都在,刘表不好言语,他便假装自己要独自思考一下,借机让群臣都退下。

等众臣走了之后,刘表又让近侍偷偷的将蒯越召了回来。

现在堂中只有蒯越与刘表,刘表在心腹面前无须再隐瞒自身的顾虑。

“异度方才在会上的提议虽佳,但孤观刘玄德此人心有大志。

恐放其东渡立下大功后,声威再度大涨不说,只怕他在成功支援全柔之后,会就此不返。

如此孤岂不是养虎为患乎。”

刘表对刘备的猜忌蒯越心知肚明,但他既然敢提出这个建议,就有他自己的看法。

蒯越对刘表说道,“左将军军中虽有关、张、赵三员虎将,但其本身无甚将略,屡战屡败,况其手下只有三千兵卒。

吾建议明公派其前去支援全柔,实乃是为了,借助其军中三员虎将之勇猛来攻破柴桑。

柴桑乃江东重镇,非有虎将不可速破,但攻破柴桑之后,仅凭左将军手下三千士卒,又岂能直入丹阳乎?”

“要想顺利支援全柔,定得另派大军。

先前在黄江夏所请之下,明公调派了五千精兵进驻江夏,而左将军要想进攻柴桑,也需得先至江夏。”

“江夏本有重兵,加上先前明公调派的五千精兵,合数之下,可组织起一支一万大军。”

“明公可让左将军为先锋,为明公攻破柴桑,再令黄江夏率一万大军在后为主力。

左将军若能攻破柴桑,黄江夏即可率军直入丹阳支援全柔,而那时明公再召左将军回襄阳。

这样一来,左将军纵有功勋,但大功不入其身,又何有养虎为患之忧。”

“再者,若左将军攻柴桑不利,亦可为明公损耗其实力,此乃一计双成之举,明公无须多虑。”

蒯越话中没有明说,若刘备攻下柴桑之后,刘表召其回来他若不肯又当如何。

但刘表却明白,有黄祖的那一万大军在后压阵着,刘备是不敢公然违抗他的命令的。

否则的话.......

刘表听了蒯越的完整计谋后大喜,他说道,“异度真乃吾之陈丞相也。”

而后刘表也难得拿出了果断的态度,他当即决定道,

“善,那就让刘玄德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