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十六章 猛虎血脉

替汉 第十六章 猛虎血脉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江东一地不过六郡,在信使的快马加鞭下,三日内,江东全境都已知晓了孙翊继位的事。

服从者有之,心怀观望者有之,甚至直接挂印而去,往北而逃的官吏更加不在少数。

一时间,江东人心动荡,有些县甚至出现了无人理政的的现象。

而为孙翊所召的那四位宗亲,其中孙贲,孙辅,孙瑜在得到消息后,纷纷在信使面前号泣不停,而后立马整理行装,克日启程,只带十数亲卫往吴县而去。

唯有那离吴县最近的孙暠未有动静,甚至有人报讯吴县,孙暠在乌程召集兵将,结营自守,不知有何企图。

三日前,是吴县往江东各地发出消息,三日后,吴县则接到了来自江东全境的文书。

哀痛孙策者有之,示忠孙翊者有之,言语之间刺探孙翊态度者有之。

甚至还有县与县之间互相指责对方欲反的文书,会稽,丹阳二郡更是各自上书境内山越蠢蠢欲动,请孙翊早做准备。

各种消息错综复杂,真假难辨,让江东在吴县的中枢机构在超负荷运转。

幸亏张昭日日持杖在官署中监督众僚属理事,分理各地传来的消息,归纳汇总后挑出紧要的报予孙翊决策。

在张昭的主持下,将军府众僚属虽每日忙碌不堪,但也算井井有条。

在张昭报予孙翊后,孙翊对江东各方的反应分别作出了处理。

致哀者,吴县写文书抚慰之。

示忠孙翊者,吴县写文书令其警惕当地情况,不可大意。

至于互相指责对方反叛的,吴县各传文书训斥,让他们安守本分,不要节外生枝。

至于那些县长,县丞等挂印而去的县,孙翊传令六郡郡守,可暂且署理县长,县丞,以尽快恢复当地的秩序。

绝不可使任何一个县出现无政府的情况。

在孙翊可便宜处事的放权下,各太守皆奉命行事,挑选信任之人假县长,慢慢的,这些地方的秩序也在渐渐稳定。

虽然现在江东群情鼎沸,但是在重臣张昭、吕范、程普、朱治的署理下,吴县将各地传来的繁杂事务一一化繁为简,而这些事务又在孙翊临事不乱的一一决策下,迅速回送给四方,

加上孙策在位时任命的各太守,县令等,大部分还是心向孙家的。

在得到孙翊的决策后,全都尽最大努力贯彻孙翊的命令,各自尽到了稳定地方的重任,

因此江东的情况在慢慢好转,至少不如一开始那般好似每处皆叛,又好像人人都心怀不轨。

在这其中,孙翊继位后在吴县的表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他的表现流传江东各地,各地官吏见孙翊颇有明主之资,心中的疑虑也在慢慢减少。

还有孙翊在告丧文书中点明的那一点职分不变,更是打消了许多人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有些态度摇摆的人,见此也纷纷后发的上表示忠。

各地纷纷扰扰,身处漩涡中心,为众人所关注的重点的孙翊此刻却在案上伏头小憩着。

徐灵伊端着一碗热汤来到孙翊身旁,见自己的夫君如此疲累,心中有所不忍。

这几日来,孙翊为了应对危局,保证吴县中枢的稳定,几乎每日召集群臣议事,一议就是几个时辰。

而晚上,孙翊身为孙策的继承者,则要为孙策守灵,这样计算下来,孙翊一天歇息的时辰不足两个时辰,而这样的情况已经连续几日了。

徐灵伊俯身将手中的汤水轻轻放在案上,而后就这样坐在孙翊身旁,用手指摩擦着孙翊的脸颊,手指滑到了孙翊脸上刚刚长出的胡渣上。

这段时间,孙翊沧桑了很多。

孙翊今年方才十七,在世家中,这样的年纪正是可以肆意放荡的时候。

但同样的年纪,孙翊却要承担着千斤重担。

有好几次徐灵伊都看到孙翊批决文书时昏昏欲睡,但每次都很快惊醒过来,而后喝点热汤让自己清醒起来,继续批复。

热汤很烫,烫的孙翊直皱眉,但他从来没有哼过一句,这正是他要的效果,越烫越容易清醒。

在外臣眼中,孙翊是临危不乱的少主,是勤奋理政的君侯,但只有徐灵伊知道,夜里有一次孙翊跪在孙策柩前语气哽咽,

他对他大兄说,“他好累。”

无论外面如何盛誉,他终究还只是个少年郎。

徐灵伊的手指惊动了孙翊,孙翊眼眸微动,继而睁开了双眼,困倦之下,他一时间有些看不清眼前的这位女子。

待看清后,孙翊突然惊醒,他连忙问道,“吾睡了多久了。”

徐灵伊答道,“估摸有一个时辰了。”

孙翊惊怒,他不舍得斥责徐灵伊,却对身后的亲卫朱然斥道,“孤不是说了,安歇片刻就要唤孤,你怎敢违背孤的命令。”

这段日子来,随着孙翊少主的地位越发稳固,他的威势也在与日俱增,他的这一声怒斥吓得朱然连忙跪倒,口中要辩解,却不知道要怎么说。

徐灵伊见状,对孙翊言道,“是妾看三郎太过劳累,所以不让其唤你起来的。”

孙翊听后怒气才消,让朱然起来。

“现今江东风雨飘摇,吾应该时刻必争,卿以后不要如此这般了。”

徐灵伊听后,对孙翊劝道,“三郎你太累了,再这样下去,妾恐你的身体吃不消,如今三郎身负山河重任,更要珍重自己才是。”

孙翊听后一笑,手指着案上如山般的公务,“正因为重任在身,才丝毫不敢懈怠。”

徐灵伊有些伤心,只是也不再劝了,端起热汤递给孙翊,孙翊正要接过,厅外亲卫来报,说张昭诸君在外求见。

孙翊听后连忙放下汤水,叫徐灵伊回避,而后召入了张昭等人。

张昭等人进来后,向孙翊报告了一个重要的消息。

探子来报,建威中郎将周瑜私自将兵二千东向来吴,意图不明。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重磅了,张昭在得到这个消息,就连忙领着众臣来找孙翊定夺了。

孙翊眉头紧皱,他怎么把周瑜奔丧,是将兵而来的这件事给忘了。

不过想想孙翊也就释然,他前世又不是历史专家,哪能时时刻刻记得所有事。

厅中的众臣见孙翊眉头紧皱,还以为孙翊也是为这件事烦忧,

臣子中的程普连忙对孙翊言道,“虽君侯命周公瑾奔丧,然也曾言明,奔丧者不得带兵,如今周公瑾堂而皇之违之,将兵奔丧,实乃大逆。”

“巴丘居吴县上游,顺水而下,不过三日即可到达,探子来报时周公瑾已离吴县不足百里。最迟明日,就会到达吴县。在此时刻,还请君侯允准臣下带领兵马阻拦,以免有大患发生。”

程普与周瑜素来不和,如今周瑜又在这关头公然违背孙翊的命令,也怪不得程普反应如此大了。

不过吕范却对此持不同看法,“君侯,公瑾与讨逆将军情同兄弟,且公瑾性情忠义,断不会反。

此次将兵前来或许别有内情。若依程公所言,领兵阻拦,周瑜为吾江东大将,两军对峙,届时旁人只会认为我江东君臣失和,心思暗生。”

程普听吕范所言,哼了一声说道,

“吾并非说周公瑾一定是反,只是他将兵前来,如今已逼近吴县,若是吾等不率军阻拦,难道要让他兵临城下,那时候再出兵吗?

况且别有内情,待吾将其阻拦住,再细细问之不迟。”

吕范还是提出了异议,“两军对阵,剑拔弩张之下难免失控,那时一场大战难免,若事后得知公瑾别有内情,岂不悔之晚矣。不如遣一使者前去责问,看公瑾如何分辨再说。”

众臣中程普和吕范分别对周瑜将兵来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程普认为必须率兵阻拦,遏制周瑜,吕范则认为先遣使者,问明缘由。

随着程普和吕范的争执,厅内的众臣也渐渐分成两派,只是支持程普的一方更多。

而孙翊始终不发一言,没有决策,这让厅内争论的气氛更加浓郁起来。

张昭见气氛越来失控,心中叹然。

君侯继位以来对臣下太过宽仁了,这要是孙策在位,群臣哪里敢如此失态。

除了孙翊宽仁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群臣皆为孙翊长辈。

孙翊此时又没有任何将军称号在身,职分不贵重,众人虽忠诚于孙翊,但对上下尊卑之礼仪也渐渐的忽视了。

他正要出拜阻止这场争论,要说周瑜反叛孙家,张昭是万万不信的,他一会出来以性命作保,再加上他的威望,这场争论也能停息了。

可就在这时,一声巨响突然在众臣耳边响起,厅内的争吵声瞬间停止,大家都往巨响传来的方向看去。

只见孙翊面露寒意,用手中长剑将身前的桌案砍成了两半,桌案上的公文散落一地。

孙翊冷声开口道,“大兄尸骨未寒,汝等就在孤面前如此造次,欲欺凌孤乎?”

“孤看不是公瑾欲反,是在座尔等欲反尔。”

孙翊的厉喝声响彻厅内,话语中表达的意思更让群臣胆寒。

刚刚还在争执不休的群臣一下子都跪伏在地,战战兢兢,口呼不敢。

在孙翊的厉喝声下,厅外守卫的亲卫一拥而入,数十位魁梧壮士将整个议事厅包围了起来,亲卫们抽出腰间长刀,直指跪地的诸臣。

厅内的气氛一下子就变得越发肃冷起来。

孙翊怒气未消,对地上的诸臣喝道,“为人臣子,在主上面前争论不休,视主上如无物。如此行径,难道是忠臣所为吗?”

孙翊再出诛心之语,诸臣吓得头更低了。

见震慑住了群臣,孙翊为众臣争论的事情划上了一个句号,

“公瑾将兵奔吴,是大兄死前遗命,孤前几日亲自发出,公瑾是受令而来,非私自将兵,不为罪也。”

“待明日公瑾到达后,子衡汝亲自去将公瑾迎来见孤。”

吕范见孙翊点他名了,连忙应道,“谨遵君命。”

孙翊点点头,以为这件事已经完结了,谁知群臣中竟有一位文臣问道,“敢问君侯,若是先君遗命,吾等怎的不知。”

这位文臣问出口的一刹那,地上的张昭、朱治、吕范、程普等人心中齐齐闪过一个念头,

这是哪里来的蠢货。

这位名为高由,是吴县高氏的人,因为精通文墨,故为朱治所招,为吴郡主薄。

孙翊听了高由说的话,竟被气的笑了出来。

他来到高由身前,压低嗓音问道,“汝是认为孤假言欺你咯。”

孙翊的语气很平静,喜怒不明。

但高由就算再傻,也知道孙翊此时动怒了。

高由全身渐渐被冷汗浸透,他如今才反应过来,他问了一句多么蠢的话。

见高由结巴着说不出话来,孙翊哧笑了一声,用清冷的话语对高由做了最后的判决。

“汝既生疑,何不入地自寻先主问之?”

说完后,孙翊手中长剑一扫,一道寒光闪过,高由还来不及反应过来,脖子上的血液便溅射而出。

他临死前想伸手盖住伤口,挣扎着挥了几下手后,身体最后还是无力的倒在地上了。

高由的血液溅在孙翊的白袍上,映照的孙翊整个人凌厉之势尽显。

此时的孙翊哪里还有往日那副宽仁之态。

“高由欺主辱上,不明尊卑,当堂质疑孤之钧令,毫无人臣之态,死有余辜。

另外传孤令,凡有吴县高氏在江东任职者,一律罢黜。

吴郡太守朱治按察高氏是否有违法之事,若有,高氏一族上下人等依律重办,抄家没田!”

朱治凛然,孙翊这是要把高氏连根拔起呀。

要么不做,要么做绝……

朱治不敢迟疑,立马恭敬的应道,“谨遵君侯令。”

最后,孙翊对着在场的臣子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少主也是主,望诸君思之。”

说完后,孙翊负手离开了议事厅。

在孙翊走后,就有亲卫进来将高由的身体拖拽而出,在地上拖出了一道长长的血痕。

众臣看着地上那触目惊心的血痕,想着孙翊刚才留下的那一句话,心中惊觉了一个道理,

孙翊宽厚是对他们的恩赐,不是他们可以犯上无礼的资本!

明白后,众臣心中俱是后怕不已,自己怎么往日就忘记了,眼前这位身体里可是流着猛虎的血脉呀。

想到这,大部分臣子心中都警惕起来,以后再不敢存孟浪之心。

而另外一部分臣子,则是对孙翊有了新的评价——此主,杀伐决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