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替汉 > 第七十七章 议事大会(一)

替汉 第七十七章 议事大会(一)

作者:三合一咖啡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20 来源:笔趣阁

八月二十,汇聚在吴县的江东群臣一大早就在吴侯府外集合,然后在张昭、周瑜的带领下来到了议事大厅中。

上百位臣子在张昭的安排座次之下,全都有序入座,他们双手放膝,目不斜视的等着孙翊的到来。

而在大厅外,朱然统领的亲卫将议事大厅给重重保护起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就连议事大厅内都值守着近百位虎士。

在孙翊还没到来前,厅内的臣子和虎士们全都没有发出一声声响,就像数百具庄严的雕塑一般,静静的等着他们的主人到来。

这场议事大会,是孙策创业以来江东开的最大的一场议会,与会臣子之多,概无前例。

此次议会的主要内容也是攸关着江东将来的命运,至关重要,因此整个大厅内此刻都弥漫着一股肃穆的气氛。

厅中的臣子们没有等待太久,孙翊就在亲卫的护卫下来到了大厅门口。

在孙翊出现在大厅门口的那一刹那,听到动静的百余位臣子的眼神,就齐刷刷的朝大厅门口看来。

在确认是孙翊之后,这百余位臣子全都在座上朝孙翊拱手屈身。

孙翊还未踏入厅中就看到这一幕,嘴角露出了笑意。

虽然心里很爽,但孙翊没有迟疑,他大步跨进了厅中,往属于他的吴侯宝座走去。

孙翊在来到高立于上的主座坐下后,张昭适时喊道,“起,”百余位群臣就齐齐从座上起身。

在群臣起身后,张昭又喊道“拜”,这时起身的群臣齐齐对孙翊拱手参拜,口中尊崇地说道,“拜见君侯,君侯万安。”

百余人的声音响起,声音之大引起了一阵回声,持续飘荡在这庄严的议事大厅之内。

孙翊坐于主座,看到这一幕,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种唯我独尊的感觉。

孙翊保持着淡定开口说道,“孤安,众卿请坐。”

孙翊此话一出,厅内群臣们才都慢慢坐下。

从孙翊还未进入大厅到现在,群臣们的动作都是整齐划一,一丝不苟,令人赏心悦目。

“吾乃今日知为人主之贵也”这是孙翊此刻心中的想法。

这些臣子动作能这么整齐,当然是练过的,这也是身为臣子的必修课之一——君臣之礼。

孙翊虽然不是天子,但与这些臣子有君臣之实,因此这君臣之礼孙翊受的起。

像那刘表、袁绍,都已经开始用起了天子之礼了,江东这里还算克制了。

在群臣坐下后,代表着议事大会正式开始。

张昭率先出拜道,“山越主力虽为君侯所击溃,大部已降,但千里重山中尚有不少余孽。

这些余孽虽多为老弱妇孺,但人数众多,为了以防后患不可不早规之。”

今日召开如此盛大的议事大会,当然不会仅仅就为了议一件事。

“善,张公所言有理,诸卿可有良策。”

孙翊心中有对山越后续处理的办法,就是历史上诸葛恪的那个做法。

但君主是要群策群力的,兼听则明,没准臣子们有更好的办法呢?

孙翊此言一出,不少臣子都出来参拜建言。

建议多种多样,有说放火烧山的,有说派大军进山围剿的,有说在山外放置粮食吸引他们出来的,反正多是建议直接以武力征服。

孙翊不置可否,这些建议良莠不齐,但是都没有一条可以让孙翊真正采纳的。

在一些臣子建言之后,张昭坐不住了,他对孙翊建言道,“方才诸臣所言,昭皆以为不妥。”

见大拿出来了,余下的跃跃欲试的臣子都暂时按捺住了心思。

孙翊看张昭像是有方法,问道,“那依张公之见呢?”

张昭拱手言道,“毗陵一战君侯受降七万余,这七万山越兵虽降但心中并未归附。山中山越余孽多为这七万降兵家眷,逼迫太急恐引起山越降卒哗变。”

“臣以为不若从山越降卒中,按其之前分部各挑选些降卒入山。

让他们前去对山中的山越余孽明宣君侯威信,君侯还可下令言明,自动出山者皆授田授粮收为子民,并且前事不究。

君侯威望当前,又对彼等示之以利,恩威两下之下,彼等必携老扶幼,踊跃而出。”

“如此,亦可进一步收服山越降卒人心,到时君侯军民两足又不损耗一兵一卒,方为上策。”

孙翊听后脸上显露喜色,他对张昭说道,“老成谋国,吾之张公。”

张昭这个办法比孙翊心中的那个办法更好,或者说更适用于如今的江东。

因为毗陵一战孙翊是把整个山越的军事力量都给打没了,不同于历史上东吴是在慢慢的给山越放血,这两种对山越部族的威慑力可谓是天囊之别。

在这种情况下,张昭的办法无疑是更适合的。

“张公既有良策,那这一事就全权委托张公处理,至于详细规程,张公后期写一奏本给孤阅览即可。”

张昭领命而退。

在把目前江东最紧急的一件事议妥之后,张昭身后的秦松出拜,对着孙翊言道,“臣有一言要进于君侯。”

孙翊知道重头戏来了,他对秦松言道,“文表请讲。”

在得到孙翊的首肯后,秦松言道,“昔先君在位时,常有北进中原之念,惜中途薨陨,未能如愿。

今淮南一地兵力空虚,加之江东内乱已除,实在是北进中原良机,臣请君侯奖率三军,北进淮南以遂先君之念。”

秦松身为江东重臣,亲自打头提出近来在吴县闹得沸沸扬扬的北进一事,瞬间厅中就有一多半的臣子附和,皆言此刻应当北进。

在大半的群臣都说要北进之时,臣列之中有一俊朗男子挺身高声言道,“不然,此刻不可北进。”

孙翊向那人看去,正是建威中郎将周瑜。

周瑜从座中而起,来到厅中与秦松相对,他对孙翊拜道,“君侯,此刻不可取淮南,应当西征荆州。”

秦松眉头微皱,他没想到率先反对北进一议的会是周瑜,但尽管是周瑜,他还是坚持己见,“公瑾何言此刻不可攻取淮南?”

秦松提出北进淮南是有理有据的,周瑜既然反对当然也要拿出理由来。

周瑜对秦松一笑道,“因为时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