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汉 >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八章 秦墨钜子

新汉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八章 秦墨钜子

作者:左角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33 来源:笔趣阁

“殿下,如今咸阳城中,砖瓦工匠都过多,我已经控制不住了!”阳成延先说道。他本来就是个长于技术的人才,如今过来的人太多,确实让他招架不住,没法指挥。

“如今长乐宫即将建好,不知下一步太子打算如何筑城?”萧何也问道。对于刘常满拿着内府的钱购买百姓的砖瓦这一点,萧何非常不解。

不过没办法,人家是太子,内府的钱本来就是皇帝、皇后、太子三人支配的,如今皇帝听说懒懒的不想理事,洛阳内政都是皇后处理,而皇后早就说过,关中内政,一任太子处置。

“内府里钱财不还多着吗?我看民心可用,不如就趁势再建一座宫殿,如果还有闲钱,就把宫城也建了吧!”刘常满随口说道。这有什么好禀报的?这个萧何奇怪!

“太子,臣可能没说清楚。长乐宫乃是用了前秦遗址,但如今倘若要建新宫新城,却非臣能力范围,还请太子派人助我才好!”萧何说道。

“小臣也正要禀报此事。太子,宫殿乃天子所居,必须示威重于天下。都城乃国之首都,必须示雄伟于四方。故定都之前,须善戡风水,精研术数的高士划策,臣虽稍长于建筑,却不擅此道,还得请太子寻访高士,方可修筑宫殿。”

“喔!”刘常满长长的应了一声。这一向高兴,竟然让他忘了还有这么一茬事情,可不是嘛,古代修个民宅还要看看风水术数,何况这建国定都的大事?

“东陵候以为呢?”刘常满对这些玩意,可是一窍不通,谁会这些更是摸门不着。

“太子,精通术数之人,本朝莫过于北平候张苍,他原掌秦王律令,后来逃归汉王,因此必可胜任。至于阳成少府所说,咸阳之内人、物驳杂,不便掌管之事,倒让我想起一个人来。”

“是谁?”三人一齐问道。

“墨门钜子!”召平道。

“原来是他!”萧何、阳成延一齐说道。

“不错,正是当今秦墨钜子魏无相!如今皇帝帐下室中同,正是秦墨高弟,而阳成少府是公输门高弟,想来也知秦墨钜子大名。”召平说道。

“不错,魏钜子对于统谋筹划,别有研究。太子可知当初秦**器乃万人所制,但为何形制都是一般吗?那便是秦墨钜子的功劳!”阳成延说道。

“是的,我也听说,秦墨钜子当初与齐墨决裂后,受秦王收留,因此效命秦王,为秦王做战阵之具,当初建筑阿房宫,也是秦墨钜子的手笔!”萧何说道。

听三人纷纷夸奖秦墨钜子魏无相,刘常满倒是来了兴趣。

“那就把室中同调回来,咱一起去拜会一下这位秦墨钜子!”刘常满笑道。

按照室中同的说法,墨门共分为两派,一派是山东的齐墨派,以研究墨家经典,传播墨门学说为主;另外一派,就是秦墨了,以研究墨子留下的实用技术为主。

“那这么说来,当初你等修的是墨术,他等修的是墨经,应该是墨术派大获全胜,把墨经派逐出山东才对,为何偏偏是墨经派全胜,倒把墨术派给逐了出来,成了秦墨呢?”刘常满有些奇怪。

“太子有所不知。我墨门经义,不管是墨术墨经两派,都要砥身砺行。因此墨经派以兼爱、非攻为辞,在穷人中广招门徒,而我墨术派多半闭门钻研,至多不过招收几个弟子,哪儿有他们人多势众?最后当然是我秦墨不敌了。”空中同苦笑道。

这倒也有几分道理,刘常满想道。想来以墨子那“兼爱、非攻”的信条,倘若真有人认真执行,肯定能感动无数穷人,加入墨派。记得后世在网上看过,说墨门就是最早的黑社会,如今看来,黑社会倒不一定,但确实应该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民间社团。

“那后来秦墨钜子又是如何受到秦王赏识,成了秦国供奉的呢?”刘常满对于秦始皇帝的治国方式很感兴趣。

“后来我秦墨钜子流落到秦地之后,却发现秦国上下锐意求治,不拘一格,广求人才,于是我秦墨钜子便接受秦王之诏,主管器械制作之事。”

“但墨子之术,天下无双,很快的秦王就把军械、盔甲甚至农具的制作,都交给了我墨门。秦**器太子肯定见过,在一万柄相同的武器里,随便拆下一柄的零件,就能直接安在别的武器上!那便是我恩师之力!”

“再说我恩师策划定案之术,也是天下无双,就连大驰道、阿房宫、骊山陵、长城的修建,也都有我恩师之力在内呢。”室中同说道。

这下刘常满算是听明白了,敢情这秦墨钜子当初为了生存,直接放弃了墨子“兼爱、非攻”的基本教义,全力研究墨子留下的统筹、整合、设计、制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抛弃了政治方面的诉求投靠秦始皇帝后,秦墨钜子受到了重用,从而成了秦王军工厂的头头,不,应该说总后勤部长,因为听室中同说,当初秦始皇帝六十大军扫灭六国,那后勤上的事务,就是由秦墨钜子统筹安排的。

“太子有所不知,咸阳焚毁之前,我曾前往秦国制造军械的山谷之中,将那里的工匠图样全都收了过来。那里面的器械,萧何简直闻所未闻呀!”萧何说道。

“是吗?拿来我看看!”刘常满也来了兴趣。

到了这个时代,刘常满才发现,秦始皇帝当初维持的军队数量和战斗力,绝对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以这个时期的后勤工作能力,全凭牛车运送物资的时代,竟然能保证全国上百万大军旷日持久的供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阿房宫和骊山陵被项羽一把火烧掉了,刘常满没能看到有多么壮观,但大驰道和长城却是知道的。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在地形复杂的广袤国土上,是凭借什么手段来进行测量的。

如今听了室中同和阳成延所说,刘常满这才知道,原来在秦始皇这一切奇迹的背后,存在着这么一个牛人!这等牛人,当然不能不见,于是这天,刘常满便带着召平、室中同、阳成延三人一起,前往墨子谷拜会魏无相。

前往墨子谷前,从召平、室中同、阳成延等人的嘴里,刘常满已经知道了此时各门各派的来龙去脉。

要说起来,此时的门派,还远不象武侠小说中那么组织严密,其实是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流亚。不过经过战国数百年的发展,诸子百家学说之中,有得志的,有失意的。

这得志的自然首推法家,其次便是儒家。这两派学说创建之始,其意就在于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可以说先天便占据了优势,很快便成为“显学”,意即被各国君主大力推崇的学问,先后在数个诸候国实践过。

当然,最为成功的还是法家。这法家自己宣称“根源于道”,但和老庄所说的“清净无为”之道正好相反,若说老庄是“顺其自然”,那法家便是“驱之入笼”,要用完全的条条框框把人类所有的行为都规范起来,达到一种理想的“规矩方圆”状态。

法家的治国方法直接有效,乱世用重典,在战国乱世中,起效最快,因此各国纷纷采用法家学说。然而法家学说却有一点大坏处:不易变通,不近人情,松散惯了的六国法治贯彻得都远远没有秦国彻底,最后终于全部被秦国所灭。

而在法家兴起之前,各国治国的办法,其实按各国习俗统治,没有什么成系统的名目。后来孔老夫子便把他老先生心里认为正确的综合综合,便成了儒家。

不过正因为如此,儒家比起法家来,显得更贴近人情些,而他的“入世”思想,又比道家的“出世”思想,更适合治理国家的需要,所以在法家兴起之前,儒家——如果说得上儒家的话,才是真正的“显学”。

然而除了儒法两家,其他的学说便没那么幸运了。象召平任“大匠”,也就是掌门人的农家,先天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治国的显学,其他的比如公输门、阴阳家甚至兵家,都因为学术的局限性,无法成为显学。

但道家和墨家却是其中的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道家曾经占过统治地位,甚至有人说“三皇五帝”时代,基本上都是以道家的方式为主进行统治的。并且道家的创始人——或者说总结人吧——老子,在诸子百家的创始人中,年龄最大,生活时代最早,而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意味极浓的学派,其实诸子百家都杂采道家之说,因此道家可以说是百家之宗。

墨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在战国时代,曾有一段时间,墨子的学说也成为显学,然而很快它就衰落了。毕竟墨子的“兼爱”思想,归根结底是绝对平均主义,那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平均主义和公平是两码子事,真正执行起来,恐怕结果和我国建国初实行的制度效果差不多。

这些东西,在当今大家当然认识得极为清楚,然而这些话在二千年前说出来,绝对是高屋建瓴的“见识”,就连召平这等见识广博的大家,也都赞叹不已,对太子的能耐,更是佩服莫名。

据室中同说,他的恩师,秦墨钜子魏无相,是个脾气很执拗,很不容易说服的人。从前秦始皇帝曾三派使者不至,最后派皇长子扶苏亲自前往墨谷奉帖不说,还在大殿亲自设宴招待魏无相。

室中同还说,当初魏无相并非屈从于皇帝的权威,而是李斯丞相以“平天下,正所以解民倒悬之苦,行墨子兼爱之义”,这才说服了魏无相忠心为秦皇服务的。因此请太子想好说辞再前往墨谷。

不料刘常满哈哈一笑,说道:“放心,我自有办法说服钜子!”便带着他们来了。

见农家大匠亲自带着皇太子前来墨谷拜会,魏无相倒也不便摆什么架子。只是见了之后,神色之间并无热切之意,好象根本不想出仕。

“好教钜子得知,太子这次前来,正是对钜子经术高山仰止,所以特地前来恭请钜子出山相助,还请钜子钧鉴。”召平见情况不对,连忙替刘常满说道。

“大匠言重了。只是如今天下已经太平,我之所学,秦始皇帝不过用于战阵之事。当初李斯丞相劝我说道,平天下所以止杀戳,亦行兼爱非攻之义也!可结果呢?始皇帝屠戳天下生民无虑百万,且平定天下之后,又北伐南征,大事兵戈,殊失墨子之意。”

“且如今我年老力衰,精力大不如前。门下子弟,欲追随太子者尽可前往,我却恐怕是难效驽钝了。”

刘常满看这魏无相的样子,虽然确实年过六十,但精神矍烁,双目开合之间精光四射,哪儿有一点“年老力衰”的样子?听室中同说,墨门有养生之法,当初墨子活过九十岁还精力旺盛得很,这魏无相分明是推托。

“师傅,您老人家制造筹划之术,天下无双,我等弟子谁也不及你之十一,你不出山,我等可就失了头领,如何行事呢?”室中同急道。

自他屡立军功之后,获封候爵,墨门子弟也颇有艳羡功名富贵的,便出山投军,魏无相倒也不加制止。但室中同深知师傅之能,听说他不愿出山,当即急了。

“是呀,钜子只比我大五岁,何来老迈之说?我还准备为太子卖命二十年,看着我汉家天下稳若泰山呢!”召平笑道。

但那魏无相只是拈须不语,刘常满却知道,召平和室中同的话都没说到点子上。自己亲自来请,这魏无相还不肯出山,那就说明,唯有一个可能:自己没有打动他。

具体是他嫌自己年轻,还是嫌皇帝没有亲自来请,还是自己这方说的话没能让他引起共鸣,这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前两个可能性自己没法改变,那就只能试试看最后一条了。

“钜子请了。”刘常满站起身来,微微欠身道。“不知钜子以为,齐墨和秦墨之间,哪个的名望更高呢?”

刘常满一言既出,大厅里顿时寂静无声,室中同急得直搓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在秦墨门中,乃是一个禁忌话题。先不说秦墨当初被齐墨赶出大本营齐鲁的耻辱,就算在受了秦王上百年的扶持,秦墨在声望上,也并没有超过齐墨的可能性。

声望这个东西很奇怪。秦始皇帝灭六国时,齐墨的大本营稷下学宫自然被取消,而秦墨势力庞大,几乎掌握了整个秦军的后勤供应系统,但这个时候,并不是说秦墨的声望就超过了齐墨。

情况是相反的。齐墨诸子“苦身砺行”奉行墨子之义,在齐、魏、赵三国大力宣传墨子教义,很多贫苦人都加入了墨子学派,可以说,齐墨门徒,无虑十数万人。而其中精英辈出,诸子百家之中,没有比齐墨门徒更多的。

反观秦墨,弟子不过数千人,而且因为秦墨注重实用的实际情况,发展的多数是匠人。但这些匠人的实用技术高是高了,在宣传墨子经义上,却是差劲得很了。

因此在诸子百家这个“江湖”之中,墨家的主流其实是齐墨,而秦墨,道宗张元的一句话最能说明秦墨的江湖地位:一群匠人耳!

秦墨诸人自然也深知此事,无奈精研经义这个玩意,实在不适合秦墨这些热爱实用技术的。数十年累积下来,凡是和秦墨交往的人们,自然也都知道秦墨的这条禁忌,所以谁也不肯提起,没想到刘常满竟然不顾室中同的再三交待,很贸然的提了出来。

“太子可是有意嘲讽于我么?”被人捅到痛处,魏无相的脸色自然也很难看。

他是有史以来秦墨钜子中极为惊才绝艳的人物,不但将墨术精研到极致,甚至因此通彼,将墨经也精研了至深。但弟子们都是些匠户出身,学起技术来倒是一点就透,但研究起经义来,却没有一个能学出点名堂的。

一个门派的兴盛,靠的是一大群人,魏无相再有能耐,也只能发展出千余弟子,却没有办法象齐墨那样,发展数十万民众成为教徒——当然秦始皇帝也断不许他这样做。

越是有能耐的人,越是害怕遇到让自己无奈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提到门派声望,魏无相才更加生气,当即厉声喝问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