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汉 >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六章 平藩(二)

新汉 第四卷 长乐未央 第二十六章 平藩(二)

作者:左角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33 来源:笔趣阁

就在刘邦平藩的过程中,刘常满这才深深的理解了这些诸候藩国存在的意义。

中国太大了,虽然汉朝的时候,面积还远不象今天这么广袤,但对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中国,实在还是太大了。

难怪欧洲一直到中世纪时候,都还是几百个小王国公国在那里混杂着;难怪春秋时候,一个中国地面上就有一千多个诸候国,难怪老庄二人希望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去。

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讲,说不定真的是小国寡民的状态,更适合百姓的生活——请注意,是百姓的生活,老子庄子两人,才是真正的人本主义者呀,刘常满心里暗叹。

中国太大了,从长安发出的政令,传递到辽东,足足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中国太大了,哪怕都是华夏子民,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也大不一样。

正因为如此,对于中国不同的部分,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统治。也正因为如此,“封建”制度,也就是为臣子诸候封土建国的统治方案,一直延续到了清朝。我们绝不可以小看古人的智慧,小学生作文上常出现的“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的疑问,不过是小孩子口无遮拦罢了。

当然,随着狭义上的“中国”“华夏”地区越来越融为一体,对于北到长城,西到大散关甚至是玉门关,东南两个方向到大海的广大范围内,逐步的完全实行了中央集权,但对于其他地区,也就是所谓的“藩国”,依然采取封建制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制度下的王国,有些类似于今天的“高度自治”地区。直到清朝,蒙古、青、新疆、高丽、安南等藩国,都还是标准的“博格达汗”“大可汗”属下的封建王国,属地方高度自治的藩国。

当然,可能人家高丽棒子会找出论据,说乾隆是接受了高丽的封号才能当上的中国皇帝的,这就不得而知了。

二千年后的清朝,尚且有这许多藩属国,更不用说二千年前的汉朝了。

汉朝建国后,刘邦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在地方设置了十余个诸候王。这一来是迫于形势,二来呢,各地也确实需要诸候王来坐镇,比如说燕国吧,它处在胡汉混杂的地域,完全使用汉朝廷的制度,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臧荼被灭后,刘邦立即封了新的燕王卢绾。

基本上来说,汉朝廷在开始的数年之中,天下四十余郡中,汉直属的只有十几个郡,其余的全都封给了诸候王们。

那个时候,是为了保持时局的安定,也为了酬谢诸候的功劳,最关键的是,要顺应人心。

人心这玩意看不见摸不着,然而它的力量却是极大。没有了人心的支持,刘家不过父子数人而已,能做得成什么?

因此刘邦很明智的在得了天下之后,按功行赏,分封了十余位诸候。

但所有的这些诸候国,除了国相以外,其余的事务都完全由自己掌握,包括人口、税收、军事等等。可以说,从分封那一天起,刘邦就为汉树立了十余个潜在的敌国。

那些偏远的地域,如长沙、黔中、东越、闽越、瓯越、崖山等倒也罢了,唯有地处中原腹心地带的梁赵韩楚淮南诸国,刘邦是万万容不得他们存在的。

因此,先从军事实力最强的楚王韩信着手,刚刚分封还不到一年,便立即把韩信的爵位削掉,国分为二,封给了刘交和刘贾两人。

接着是韩王信,接着便是赵王张敖,然后又轮到梁王彭越。

记得在历史论坛上,有人说刘邦不如宋太祖赵老大,不懂得杯酒释兵权,用和平方式解决这些功臣。

真正到了汉朝,刘常满这才明白,这些话纯粹是狗屁。

赵老大所以能杯酒释兵权,那是因为他释去的,是自己直属部下的兵权;而对于刘邦来说,自己直属的这些部下,要释兵权连“杯酒”都不用,一句话下去,属下就得乖乖交上兵权。

那些诸候王和刘邦根本就是“敌国”,他就是再大能耐,能去和平拔掉“敌国”的兵权吗?让赵老大闲着没事儿的时候,去弄杯酒释一下北汉、南唐的兵权试试?

刘邦在平藩上的决心早就下定,而且埋伏在各藩国的内线也早就由陈平安排好,因此平藩的时候,下手又快又准,象韩信、彭越这些军事能力强大的,更是出其不意的就将他们捉到京城,然后宣布处理结果。

不过原本,刘邦是没准备平灭赵王张敖的,毕竟自己才嫁女儿给人家两三个月不说,这个张敖平素也是个谨慎的,本事嘛,也不算大,只比卢绾强那么一点点,几乎可以排除他造反的可能性。

毕竟,随便派一个樊哙、周勃这样的将军就能平灭的诸候王,他想造反,那还不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脑袋么?就算刘如意当了皇帝后,刘常满、韩信、吕泽这样的他驱使不动,但郦商、周勃、灌婴等人,还是肯出力的。

可因为想换太子的事情,刘邦和陈平匆忙间改变了目标,本来应该拿先拿下彭越、黥布后再考虑赵王张敖的,结果先把赵王张敖拿下了。

这么一来,问题就出来了。

在除去了韩王信之后,汉国的直属地盘,已经朝东方延伸,与齐王刘肥、楚王刘交的地盘连成了一片。

刘肥已经二十岁,刘交年龄更大,已经接近三十岁,都是成年人了,治国虽然就那么回事,但毕竟是大人,刘邦又派了曹参、陈涓等辅佐他们,守住自己的国土还是很稳当的。

这么一来,梁王彭越就被包围在汉、齐、楚三国中间,翻腾不起来什么浪花儿了。而黄河之北是赵国,那又是张敖的地盘,在汉朝拿下彭越时,他至少也得保持个中立吧?

刘常满估计,按阿爹的思路,本来肯定是要先拿下彭越,然后再拿下黥布,并把这两个国家分封给自己的两个小兄弟或是收归朝廷直属,也就是所谓“国除为郡”了。

拿下这梁和淮南两国,再等刘恒长大一些,代国安定住以后,才能考虑再动手拿掉张敖。毕竟他们放在那里,虽然也占去了一大块地,却没有什么造反的可能性。

谁知道这中间出了变故,提前拿下了张敖。

张敖一被拿下,赵国国除为郡,然而赵国地方不小,全国共有三郡,汉朝中央势力一时渗透不及;再加上赵王张敖素得民心,此番又无故被捉拿,民间皆有怨气。

而刘邦这边也深知此事,却因为手边没有合适的人才,只能让兼着代相的陈希暂时管理赵国。

代国是刘常满弟弟刘恒,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的封国,此时刘恒不过三岁多一点,还在深宫中由乳母带领,如何能治理国家?所以代国的事务,完全委托给了陈希。

刘恒的母亲本来就没得什么宠爱,只是偶然和刘邦来了一次,就怀了儿子,后来几乎就不得见面了。所以刘恒虽然封王,却封的是极偏远,又与匈奴相邻的穷地方代郡。

也正因为如此,陈希在单领代国的时候,还是比较老实的。可后来赵王张敖被削夺王位后,刘如意被封为赵王。他一个四岁的小孩子,懂得什么?所以赵国还是得派人管理,刘邦就让陈希兼领赵国相。

可现在不一样了,土地肥沃、人民众多的赵国三郡上党、巨鹿、邯郸全部交给了陈希后,陈希的心理大大膨胀。

赵代素出精兵,人民强悍,风俗硬朗,被自己手里的实力所迷惑,陈希领代赵两国后,当即开始着手准备造反。终于在接手赵国半年后,陈希联合赵国原来的武将们一起,造起反来。

赵代两地地土广袤,地形复杂,因此这次叛乱,持续的时间也很长,一直过了八个月,御驾亲征的刘邦才将这次动乱剿平,回到长安。

发起叛乱的陈希,人头也被自己的部下斩下,贡献给了刘邦。

陈希原本是极信刘邦信赖的大臣,原本归属吕泽,后来背吕归刘,并追随刘邦,在楚汉战争中,也立下了赫赫功勋。当初刘邦西进关中时,陈希就曾立下大功,后来征伐诸候,陈希也表现得极为忠心,因此刘邦才会把赵代两国都交由他管理。

谁知道陈希有了两国的管理权后,转眼便背叛了自己,不仅害得刘邦征战了八个多月,更使刘邦对自己看人的眼光,有些怀疑起来。

人老成精,然而人老却也多疑,因为见过的背叛太多了。

想来想去,刘邦觉得,还是自己的亲戚们可靠一点,再说现在确定让刘常满当太子了,那就派一个不会背叛他的人去吧。

因此,汉十年七月,刘邦派樊哙为将军,率军镇守邯郸,为平衡起见,又派周勃为将军,屯守代地,严防匈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