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汉 > 第五卷 盛世 第四十二章 皇位更替(上)

新汉 第五卷 盛世 第四十二章 皇位更替(上)

作者:左角龙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0:33 来源:笔趣阁

生老病死,用是世间最大的规律,强如大汉皇帝刘常满,也是抵抗不了这个规律的。

大汉历五十二年,刘常满就六十三岁了。说实在的,这男人一上了年纪,慢慢的就感觉到精力大大不济了,虽说距离老年痴呆那还远得很,但比起原来的时候,确实忘性增大了不少。

就象昨天的事情吧,大汉皇帝刚刚签署过一项命令,让一个叫“张大锐”的侍卫前去卫尉任军官,谁知第二天,大汉皇帝就突然又命令张大锐来内殿值宿卫,搞得中尉的首领是不知所措。

在我国历史上,皇帝往往是做到死的那一天为止,但刘常满不想这样。

做皇帝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计,大皇帝已经老了,所以他想休息了,太子刘裕已经年过而立,正是出力的时候,再加上在此之前,刘裕也已经接过了许多国政,大汉皇帝完全可以放心的将担子移交于他。

在老皇帝神志还清醒的时候交接皇位,好处多得很。但在历史上,往往由于形势格禁,或者老皇帝希望多做些年头。因此迟迟不肯交棒。

如今大汉皇帝膝下,总共有四儿六女,儿子们当中,最小的刘衿,也已经前往辽东国为王了,女儿们也都全部出嫁,刘裕最大地儿子,也已经七岁。大汉皇帝早就对刘裕当这个皇帝考察完毕。可以放心的交棒了。

在历史上。庞大的后宫群,往往是老皇帝交棒的巨大障碍。不过大汉皇帝不同。大汉皇帝总共只有一个皇后,三个嫔妃,如今更只剩了一后一妃,移居也是容易得很,刘常满甚至早就派人把长乐宫打扫干净,要去住在那里了。

大汉历四十四年。在大皇帝刘常满六十五岁生日的那天,当中华联邦、欧洲诸国、波斯、天竺、非洲诸国的使节都到长安城替中华圣天子贺寿的时候,大汉圣天子向天下臣民下达了诏令,将皇帝之位传给了长子刘裕,号为太上皇。

“朕以不德之身,沗居皇位,四十余年矣!如今朕年纪老迈,已经不堪再操劳国事。为天下臣为计。为大汉社稷计,为中华联邦的安定计,朕已决定。即日将大汉皇帝、中华联邦天子之位,传于皇长子刘裕。”

“嗟乎!尔小子裕,受此社稷,为天下臣民之主,为万邦朝拜之王,为上天之子,保国安民,可不敬!”

当这封诏书发下时,大汉国地百姓们,不由得大吃了一惊。吃惊之余,更是觉得有些伤感。虽然早就知道大汉皇帝要将皇位传于皇太子刘裕,但谁也没有想到,大汉皇帝会在自己地身体还很是强壮时,就作出这个决定。

按照大汉国百姓地看法,大皇帝身体一直很好,极少有过疾病,按照他的情况,再在皇位上呆个十年八年的,一点问题都没有,当然,政事的处理,可能会没有原来那么勤谨罢了。

对于自己的这个皇帝,大汉国百姓的心中,有着万分的感激地留恋,但大汉皇帝诏书已经下达,君无戏言,这个皇位,传给刘裕的事情,已经是一定的了。

“芑芑,眉儿,你们两个原来不是常说,等我们闲了下来的时候,就一起到天下各地去转转吗?这下子,老头子退休喽,我们可就有空啦!”发过传位诏书后,刘常满回到长乐宫中,笑着对项眉和范芑说道。

“呵呵,皇上,恐怕半年之内,你总走不开吧?裕儿那边,不明白的事情还多着呢!”范也笑着说道。

萧珏和吕云在五十来岁的时候,都因病去世,如今大汉皇帝身边,就只剩了范芑和项眉二人。范芑的儿子刘裕继位当了皇帝,她自然也接替了皇后之位,喔,这个时候,已经皇太后了,到底心疼儿子,也笑着对刘常满说道。

“是呀皇上,你别说,现在我们一个老头,两个老太太,却去哪里玩好呢?还不如在京城看着裕儿顺顺当当的把事情办下来再说。”项眉也是个识大体地,虽然如今她地儿子刘衿已经是掌管着辽东的辽东王,但她却不愿跟着儿子前去享福,仍愿意和刘常满呆在一起。

其实她们不说,刘常满也知道,这个时候,自己还是走不掉的。

刘裕虽然已经参与政事多年,但“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学习工作”,更不用说是大汉皇帝这个天下最高的“职位”了。

象大汉国这么一个有着一百多个郡国地大国家,事情千头万绪,有很多都必须向刘裕交待清楚;不但如此,刘裕在接掌大汉国的同时,也接掌了中华联邦的天子之位,这里面更有许多需要告知的东西在内。

因此刘常满也不过是和范芑项眉两个说笑罢了。再说如今以他的身份,虽然不当皇帝了,但依然是尊贵无比的太上皇,刘裕怎么会放心他孤身一人带着两位母亲出去随意游玩去?

“嗨,这当了皇帝,不遂心的事情,也还多着呢!”刘常满在心里暗叹道。

在很多人心里,当了皇帝,就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可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儿。

当了皇帝,所受的限制和掣肘,根本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多。

就象刘常满吧,自从当了皇帝之后,刘常满几乎从来没有过单独活动的时候,甚至,连睡觉的时候,旁边也都站着侍者。

而且,一旦需要做出什么决断的时候,还必须过以丞相为代表的政府体系的通过,一旦政府不通过,皇帝的命令,也就无法执行。

汉朝的时候,上下的等级还远没有原来那样的森严,大汉朝廷之上,丞相和皇帝争得面红耳赤的情形,也时有发生。

刘常满记得,那位伟大领袖年老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我管不了全中国,我所能管住的,最多也不过就是北京附近的这一块儿地方罢了。”当了皇帝,又活了六十五岁之后,刘常满终于完全明白了他这句话的意思。

是的,哪怕是皇帝,也管不了太大的地方,只能管住以自己的宫城为中心的首都,根本不可能将下面的事务一一改进,对于基层的事务,还是得靠那些贪官猾吏去执行命令,去传达政令。

当了皇帝才知道,原来,当皇帝,根本不是想象中的那样,他需要做的事情,和需要注意的事情,依然特别的多,和普通小老百姓一样,有着不同的烦恼。

比如说黄河大河道的整修。刘常满清清楚楚的记得,大汉历十五年的时候,自己曾给派人修整过黄河大堤和河道,当时一共花了一百万贯。

可后来就不一样了,待到大汉三十五年的时候,大汉皇帝又派员前去修筑黄河的时候,只是将原来筑好的河堤修整一下,工程并不算浩大,但却花去了四百万贯,整整是当时完整修建的四倍!

可对于这种事情,查了几次之后,刘常满就决定不再追查了,因为这样的事情,是阻挡不住的,社会富庶了,经济发达了,官员们自然就也**了,这和生老病死一样,也是一样自然规律呵!

但刘裕的性格,和刘常满不同。

刘裕虽然为人彬彬有礼,处理事务礼节上也是做得很周到,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宽厚的皇帝,但刘常满心里知道,刘裕的性格和自己还不一样,在他的性格中,刘裕却有一种似乎来自先天的缺陷:他的眼睛里,太容不下沙子了。

都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说的就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对于每个政治家来说,最最需要的一条,就是肚量宽宠,包容性强。可刘裕的心气太刚,因此上,刘常满就说估计,这个儿子,需要一次挫折,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好皇帝。

所以,丝毫不是矫情的说,刘常满现在,可以放手让儿子去做,但还真的没有办法完全放心。

然而不能放心也没有办法,孩子长大了,自己却老了,当然是要把位子传下去的。不然等自己糊涂了,到时候闹出大乱子来,可要怎么好?

不过刘常满也早就想好了,要给儿子半年的缓冲期。半年之后,就把传国玉玺交给他,让他好好的去当自己的大汉天子,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就可以真正的带着两位妃子外出游玩,如果有好的孙子孙女,也可以弄一两个来,仔细尝一尝含饴弄孙的乐趣。

至于天下,至于家国万世,至于其他一切的身前世身后名,还是留给后人评说吧,做人最重要的,乃是无愧于心,刘常满突然想起来这句香港电影中最常用的语句。

刚接任皇位的时候,刘裕还颇有些小心翼翼的样子,后来发现父皇真的是把权力全都移交给了他,便也放开了些手脚。

新皇登基,各藩属国前来朝拜的络绎不绝,前来太上皇处的朝见,也由刚接任皇帝时候的朝安晚省,变成了一天一次,再往后,就要三四天才会来一下。即使是来,也很少跟父皇商量政务上的事情,都是略略问些日常生活的事情,就退去了。

对此范芑倒是说过几句话,也提醒过儿子一次,但刘常满却很高兴。

”这才是个做皇帝的模样!要是事事都要跟老头子请示,那还不如我自己做皇帝了,还让他继位干嘛?项眉,去告诉皇帝,就说是我说的,以后呀,有事儿才来,没事儿的话,不用来朝见了!“

不过话是这么说,刘裕还是会在每月初一十五两天,前来拜望父皇。政务上的事情,原来还有些老臣子经常来找刘常满商议,现在却也少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