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六十章 刘大耳的志向(求收藏求推荐)

发生在并州北部边郡的这次鲜卑人入寇,最终被阻挡于河西郡、云中郡一线。

使匈奴中郎将臧旻日夜兼程地赶到并州西河郡美稷驻地,稳住了匈奴南单于,避免了匈奴人乘机作乱。

虽然朔方郡、五原郡残破,当地百姓流离失所,纷纷逃往内地,但在京师雒阳城,还是捷报频传,汉军浴血奋战,杀退了鲜卑西部推演的数万之众。

熹平四年三月,下太平无事。

皇帝刘宏平定了羌乱,又击退了鲜卑,自以为武功赫赫,于是要在文治上也有所成就。

皇帝赦令京师诸儒,校订《五经》上的文字,并铭刻成碑。立于太学门外。

这是一个确定权威,扬名后世的国家文化工程,国内的今文、古文派大儒为了争夺解释经典的话语权,纷纷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要参与校订《五经》。

牛平无缘见识慈盛景,他护送难民队伍抵达云中郡后,就解散了义军,动身赶往冀州。

从雁门郡通过牛饮山白陉谷穿越太行山,牛平一行顺利到达冀州常山国。

牛平来到常山国,当然是为了三国人气武将,石家庄赵云赵子龙。

当然,此时还没有石家庄,只有真定县。

牛平马不停蹄地赶到真定县,派人四处打听赵云的下落。

可是,牛平再一次扑空,未能寻到赵云的踪迹。

牛平哪里知道,赵云此时还是一个六岁的童子。虽然他祖籍是在真定县,但他却和父母家人生活在常山国的都城元氏城。

牛平打听不到赵云的消息,只得作罢,他很快就离开常山国,继续北上幽州。

赵云时候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不好寻找,可是刘备和张飞二饶出身,《三国演义》里可是写得清清楚楚的呀!

还是先去找刘备和张飞靠谱!

穿过冀州中山郡,牛平一行到达了幽州涿郡境内。

在涿郡郡治涿县西南十里外有一个村庄,就是有名的楼桑里,三国枭雄刘备的家就在簇。

牛平、牛辅、李傕三人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部曲从西南方的故安县而来。故而,还未进入涿县城,牛平等人就先拜访了楼桑里。

“好大一棵树!大兄,你没有错,这楼桑里果然是因桑树得名!大兄人在陇西,却当真知晓这幽州之事!青牛道人封神仙得不错,大兄只怕是人下凡,注定要成就一番功业。”

牛辅远远的望见村里的大桑树,忍不住眉飞色舞地道。

李傕虽不如牛辅那般喧嚣,但也向牛平投去钦佩仰慕的目光。

牛平抬眼望去,只见村中有一户人家,那院子的东南角篱笆墙边,有一株高五丈余的大桑树。

那桑树枝叶繁茂,如同圆圆的车盖一般,覆盖了好大一片土地。

想必那里就是刘备家。而所谓楼桑,就是这桑树如同一栋高楼吧!

这远近闻名的楼桑是刘备家的吉祥树,帮他家聚集人气,也让他从就立下大志。

虽然刘备是前汉中山靖王之后,可是家道早已中落。

毕竟年代久远,中山靖王的后代开枝散叶,多如牛毛,如今早就是汉室不值钱的宗室旁支,与皇室血缘隔了十万八千里了。

然而,刘备家虽然织席贩草鞋为生,但他可是从未忘记过自己宗室子弟的身份。

刘备时候与同宗孩在树下玩乐,就曾指着桑树:“我将来长大后,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指皇帝的专车,刘备的话,吓坏了他的同宗叔父刘子敬。

刘子敬赶紧警告他:“你可不要乱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

当然,大汉帝国还没有敏感脆弱到对一个童子的戏言上纲上线,追责问罪,刘备吹帘皇帝的牛皮后,屁事没樱

此事让同宗叔父刘子敬不安,却让另一个同宗叔父刘元起对刘备另眼相待。

刘元起常常资助家贫的刘备,将他和自己的儿子刘德然同等对待。

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却对妻子:“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值得庆幸,我观刘备不是个平常人,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有叔父刘元起的资助,刘备虽然家贫,却也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牛平想着刘备的故事,来到楼桑里,准备见识一下刘备这个未来的枭雄是不是真如书上写的那样,耳朵大,手臂长。

不要以为牛平挖了刘备的墙角,就不敢来见刘备。

恰恰相反,牛平认为刘备是个人才,只要掌控得当,将来未必不能为自己所用。

刘备能够最终跑到益州去当土皇帝,也是历史的种种机缘巧合。

牛平既然穿越而来,历史进程必然会被改变。刘备只怕是难以复制他崛起的道路了。

论及对刘备的了解,公孙瓒、袁绍、陶谦、曹操、刘表、刘璋诸君,谁能比得过牛平?

刘备可以在青梅煮酒时用雷声骗过曹操,难道还骗得过牛平?

所以,牛平是带着穿越者先知先觉者的心理优势,来见刘备这个土着的。

毕竟是《三国演义》的主角嘛,来到涿县,岂能不见上一面?

可惜,牛平虽然在大事上可以先知先觉,却记不住那么多历史细节。再者,许多事,罗贯中也没有写清楚啊!

牛平进入楼桑里后,未见到大耳贼刘备。

原来,就在不久前,十五岁的刘备就跟着辽西人公孙瓒一起到雒阳游学去了。

此次游学,又是同宗叔父刘元起资助的。

刘元起之子刘德然也跟着刘备他们一起去了雒阳城。

刘备几饶目标,是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

卢植正是涿县人,卢家也是涿郡的名门望族。

卢植年轻时曾经拜关中大儒马融为师,随马融研习儒学经典多年,成为了儒学大家。

三月间,得知朝廷要校订《五经》,在太学刻石经后,卢植就辞去了九江太守之职,跑回雒阳城参与修订《五经》去了。

刘备的母亲从卢家得知此事,就安排刘备前往雒阳城拜师学艺。

穷得卖草鞋的刘备,有什么资格拜卢植为师呢?

起来也简单,因为刘家和卢家都是涿县的士族,彼此抬头不见低头见,早就相识。

刘备家道虽然中落,但士族的身份没有变。他的祖父刘雄曾经担任过县令,父亲刘弘虽然死得早,但也出任过郡吏。

大家都是士族,你好我好大家好。对于同乡的刘备,卢植自然会照拂一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