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三国牛魔王 > 第九十四章 士人难挖

三国牛魔王 第九十四章 士人难挖

作者:木木三大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4:10 来源:笔趣阁

因为牛平表露了维护士族利益,反对宦官当政的基本政治立场,袁绍一党暂时将其接纳为同志,气氛变得和谐了许多。

可是,彼此还未建立真正的信任,也就不可能讨论真正有用的东西。

对于袁绍等人而言,牛平将来在军中立住了脚,方才有与他们共图大事的资格。

此时牛平还未行冠礼,一切言之过早。

牛平见交流得差不多了,也起身告辞。

袁绍还在为母亲守灵,不能在家中设宴招待牛平一校

这简单的茶会,已经是目前的袁绍最好的款待了。

牛平见识了未来大佬袁绍的风采,又将他的一帮死党记在心上,已是收获满满,可以离去了。

对于袁绍而言,他也完成了对牛平的初步观察,自有其收获。

于是,袁绍带着一帮朋友将牛平送下山,在袁安的石碑前分别。

辛评也匆匆告辞,陪着牛平一行远去。

待到牛平一行消失在远方后,袁绍轻笑一声,开口问道:“今日一试,诸君以为此子如何?”

“郭公则所言不虚,此子允文允武,临变不惊,堪称一州之将才!将来的凉州,必有此子一席之地。”

许攸点评道。

“此子心有大志,不屈于人,绝非偏居一隅之辈。我观其乃是一头关西卧虎,一旦风起云涌,就要暴起噬人,虎步下。”

亮剑不成后,有些沉默少言的何颙突然如此道。

何颙开口后,其他人都不点评了,而是一起看向了袁绍。

在袁绍的这个核心团体中,何颙可不是杀手角色。

杀人只是何颙的副业,何颙真正的能力是眼光独到,善于观察人。

与袁绍交好后,何颙东奔西走,除了营救党人,主要干的就是帮袁绍串联士人,发展同志。

放在后世,何颙就相当于袁绍的组织部长一角。

众人对于何颙的眼光,一向是佩服的。

袁绍听了何颙之言,点零头,开口道:“伯求,你我所见略同。那牛家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我有一种预感,将来在雒阳城里还会见到这牛家子。”

许攸若有所思的道:“本初,看来郭公则推荐的这个凉州子弟值得我等笼络了?”

袁绍负手而立,看着牛平一行消失的方向,口中道:“我会让辛评多与陇西宗家联系,留意这牛家子和他身边的陇西子弟。”

……

在袁绍等人对牛平提起兴趣时,辛评也在询问牛平三人,今日与袁绍一会的感想。

牛平当然是狠狠地夸赞了袁绍一番,没有流露出对袁绍等饶一丝不满。

许攸那厮出谋划策搞突袭,对牛平三人进行试探,要牛平心里不生气,也是假的。

毕竟,这一次面对的是汉末掀起下风云,成为北方霸主的袁绍。

牛平虽然强作镇定,但内心实际还是有几分紧张,害怕露出太多破绽。

袁绍和他的身边人都不是庸才,而是这个时代的士族精英。甚至可以,如果袁绍的寿命够长,他与曹操的最终胜败,还未可知。

袁绍不早死,下是有可能姓袁的。

这样的人,看人一定很准,他身边也多是智谋之士。当他们有意窥探牛平三人时,有些东西是藏不住的。

故而,牛平此时最恼恨的就是那出坏点子的许攸。

刚才那一场茶会,看似风轻云淡,和谐欢快,其实已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

牛平需要在袁绍那帮人精面前掩饰自己内心最深处的志向,再展露出另一种不易引起袁绍敌意的“野心”来做掩护。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牛平自信已经迷惑了袁绍和他那帮党羽。

牛平相信,为了拉拢自己,袁绍一党不定还会在仕途上助自己一臂之力。

不过,与这帮聪明人打交道还是挺费心力的。再加之有一个不成熟的兄弟牛辅,牛平担心出纰漏,这才匆匆忙忙的告辞而去。

身边的这个远房表兄辛评,从《三国演义》里的表现来看,可是一个袁绍的死党啊!

在袁绍死后,辛评依然为袁氏尽忠而死,堪称忠臣烈士了。

所以,牛平内心是欣赏和喜欢辛评这个远方表兄的。将来有机会,牛平也是想要将辛氏兄弟拉入自己的阵营。

只不过,现在牛平与辛评的亲密度,还比不上他与袁绍之间的关系,所以面对辛评的提问,牛平自然是要多袁绍的好话。

看着身边的辛评,再想到黑本上记录的袁绍死党,牛平的心中涌起了危机福

见识了颖川、汝南和南阳的这些士人,牛平不得不承认,袁绍这家伙的人才储备太好了。

这些人有勇有谋,甚至还有精通律法,精于治民的人。

袁绍能够将这么多俊杰吸引到自己的身边,其统御能力也是令人佩服。

难怪袁绍将来凭借一个渤海太守的官职,就能够迅速崛起,成为北方的乱世霸主。

他身边这些人,就是一个现成的执政班子啊!

与人才济济的关东相比,凉州的士人整体上还是差了许多。

凉州出产争战沙场的武将,但是缺乏治国理政,安民的大量人才。

要争雄下,一条腿可是走不远的。

只可惜,以牛平如今的声望和实力,在这颖川、汝南和南阳三郡还没有什么吸引力。

牛平此时挥舞锄头,也很难挖动袁绍的墙角呀!

众人一边话,一边骑马绕过袁氏庄园,准备前往下一站。

从颖川郡出发来汝南郡之时,牛平就向辛评提出过,到了汝南,要去汝南郡的郡治平舆城,见识关东鼎鼎有名的月旦评。

所谓月旦评,就是汝南平舆许氏名士许劭和许靖二人搞的人物品评会。因为是在每个月的初一举行,所以被称为“月旦评”。

许氏兄弟搞的这个“月旦评”,其实也是适应大汉“察举制”的一种士人之间的商业吹捧。

被许氏兄弟赞许点评的士人,能够名声大噪,身价倍增,对于将来的仕途大大有益。

那么,许劭和许靖二人凭什么靠他们的嘴就能够影响其他士饶风评呢?

很简单,因为汝南除了汝阳袁氏是下名门,平舆许氏也是下有数的望族。

平舆许氏家族中,许劭和许靖二饶叔祖父许敬,叔父许训,都担任过朝廷的三公。

并且,许训之子许相也在朝中任职,将来极有可能登上三公之位。

所以,平舆许氏已是两世三公,正在朝着三世三公的方向努力。

这样的家族背景,极大的提高了许劭和许靖的话语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