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回到了清朝 > 第二章 欢宴黄鹤楼 中)

我回到了清朝 第二章 欢宴黄鹤楼 中)

作者:hanbingm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30 来源:笔趣阁

虽然这不请自来的老头坑盟拐骗,不过看在他还算有趣,尤其是识人的眼光还不错,所以没有赶他走。结果他越发的猖狂了,一边顺手指点江上风光,,一边和陪同的地方官员们聊的亲热,一口一个兄弟,老哥什么的!最过分的是他还不停的替我赔不是,说些什么“年轻人啊,骄傲轻狂了些,各位兄弟们不要和他一般见识之类的话”让那些贪官污吏如沐春风,纷纷附和,暗自里挑大拇指,称赞他才有高贵的王族气质,待人接物更是谦虚,真是礼贤下士啊!

实在受不了他们互相吹捧,乐得做个不谙事实的纨绔子弟,带着我的人很没有礼貌的先走一步了。

登上黄鹤楼,眼前的辽阔倒显得突如其来。龟蛇依然静,大江依然东逝,这一幅画面有隐藏起来的奔腾和洋溢着的壮阔。无须刻意远眺,眼光完全是自然的落在遥远甚至更遥远的地方,那时刻,心情会因占据、征服或统领而变得狂野;或者,再过一秒钟,心绪变的更加凄柔:忧国,忧民,历史,天地,古人,浊酒,明月,相思……似乎可以散尽一个诗者,一个文豪,一个伟人的思想;可以蒸发感受到面对沧海桑田的粗犷和宁静。

这就是黄鹤楼,巍巍立在高处,立在江中,立在山峰相对的视线之间,却仍然保持着一种沉着、悠然、古朴,似乎他的存在只对某个人,某件事,某段过去负责。所以它凭出世的超脱和苍老的冷静诠释着坦然。

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听到后面低低的声音,不大的功夫,孙子潇来到身边,压低了声音向我禀报,听完他的话,不由的剑眉一挑,呀异道:“有这等事!胆子也太大了吧!”

孙子潇缓缓的点头,道:“确实如此,第一件事绝不会错了,是我们铁血里最优秀的一员,‘熊八’送来的消息,自从他打入白莲教内部后,传来的每个消息都很准确的。子潇已经命令我们的人戒备了,必要时,出手平定叛乱!”

点点头,孙子潇分析的很对,武昌是朝廷的重镇,白莲教在这里势力不算太强,所谓的起事充其量也就算一次大的刺杀行动吧。他们也不会傻到认为会有多大的成效,能成功更好,不成功也可以杀几个朝廷的官员,造成混乱也是好的,不由的暗自感慨,看来这白莲教是青出于蓝啊,教给他们一点招数,学的这么快,都用到授业恩师的身上来了。

可惜他们打错了算盘,希望这次不是王聪儿亲自带队,要不然就太可惜了,今天我手下可是有大队的精兵强将,又有准备,有心算无心,来刺杀的人的下场会很惨的。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不是子潇能解决的了,今天他们都是冲着世子来的!文人轻狂,这些人是什么都做的出来的,可以想见,今天额黄鹤楼上必定是一番唇枪舌剑了。”

轻轻一笑,莫名的,自从拜谒了岳飞亭后,出奇的平静,脑子也清醒了很多,道:“子潇多虑了,今天也应该是展露一下才华的时候了,毕竟好的名声对将来的行事很有帮助的,择日不如撞日,就是今晚,就在这黄鹤楼,让长龄大放异彩!”(看来还是要用***的大作啊!)

孙子潇不由的皱眉,这实在不是个好时候,不知道为什么,今晚的黄鹤楼群贤齐至,刚才一会的工夫,他就见到了几个以才能卓越著称的人,有点担心我应付不来。毕竟双拳难敌四手,何况对方有不少好手呢。劝道:“世子,还是不要逞一时之快的好,这武昌藏龙卧虎,一个人难免有照顾不过来的时候......!”

知道他担心什么,道:“埃,子潇,这也是迫不得以,以前在京城想的太简单了,出了京才知道这时代一个人的名声很重要的,以前以为一有战功,名声自然来。可今天你也见过了岳飞亭的残破,我忽然觉得,世事无绝对,反思了一下,我们实在是有必要加强一下‘宣传’!"

“宣传?!”孙子潇又皱眉头,忍受着我无意中创造出来的又一新名词。

“对!”思路清晰,语气也热烈起来,解释道:“对,就是宣传,宣讲和传播,子潇你想啊,在兵法里有惑敌之计,一但成功,往往能取得极大的战果!这么有用的计策,我们为什么不扩大一下使用呢?用在朝廷官员和老百姓身上!"

这后世的普遍伎俩在孙子潇听来就有点太超前了,他有些惊讶,一时还没有消化我话里的意思。谨慎的个性让他没有反对。不过也没表示赞成。

我一笑,这可是实践证明能顶百万军队的法宝,以后就要孙子潇来执行了,还是让他心服口服的好。

满心的得意,壮丽的长江景色也不能吸引我了,经过孙子潇身边的时候,少有的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子潇,我知道你不相信,看着好了,今天我就让你见识一下‘宣传’的威力,这可是一件能顶百万军队的法宝啊!”

临了,忽然想起了什么,问道:“子潇,那个老头是什么人?查了吗?”

话一问出来就后悔了,实在是太心急了,虽然情报组织十分高效,可不是万能的,碰见那个陌生的老头不过才1个时辰,怎么就能知道他的底细呢。

没想到,孙子潇给了我一个惊喜,他略一犹豫,语气肯定的答复道:“知道了,是原云贵总督--勒保,因镇压苗乱有方,朝廷招他入京复命,路过武汉!听说他很有可能就是新任的湖广总督呢。”

啊,原来是一个封疆大吏,怪不得官气这么重呢。勒保?我暗自思量,这个名字十分熟悉,好像在那里听过。嘴里很自然的称赞道:“子潇,厉害,没辜负我的希望,这一段时间铁血在你的手里厉害了不少啊!”

孙子潇听了我的称赞没有欢喜,却是一丝苦笑,道:“世子这可是折杀子潇了,那里是我的功劳,不过是刚才在楼外见了舒铁云舒兄,顺便聊了两句,我才........!”

竟然见到多日不见的老朋友,怪不得勒保这个名字这么耳熟呢!分明就是当年舒铁云去投靠的那个人吗!

听到舒铁云也来了,分外的高兴,急急忙忙的跑了下楼,到处寻找他,要和他好好的聊聊。

可惜,一进入楼内,我就被各方官员肉麻的恭维给包围了,好一番讨饶,虽然讨厌,可是我知道以后还不知道有多少要用到他们的地方呢,就算不能为我所用,也不要添乱。所以硬着头皮一一应酬,态度和蔼,又不失高傲的贵气,又拉又压,倒是作出了很成功的演出。一趟下来,不少精明老练的官员收起了先前对我的轻蔑之心,纷纷暗自庆幸,好在没有因为这位小王爷的坏名声怠慢了他,今天看来,此人还是有一定水准的,起码在人才凋零的王族里算是好的了。

应酬告一段落,不论是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最喜欢的活动来了,酒宴正式开始!

按照身份,自然是本小王爷座了首席,那冒充我家亲戚的总督--勒保十分心安理得的坐在我的右首,另一边是湖北官职最高的湖北巡抚--景安,以东道主的身份作陪,以下是湖北的一干文武官员,按照职位的高低,各有安排,差不多所有的官员都到齐了,也算盛况一时了。

一边听景安说着不着边际的客套话,一边打量这位冒充我家亲戚的总督大人。他真是毫不客气,差点把这个当成了自己的欢迎宴会了,一边唠叨着:““南游莫忘武昌鱼”,说什么鄂菜首推武昌鱼,老夫想吃这一口多年了,没想到今天如愿了之类没营养的话!”其实他在胡说八道的同时却是暗中观察在座的湖北各路官员,阴险的很。

因为今天是为本小王爷接风,所以别人对我这个忽然冒出来的亲戚很是客气,很快就有人接着他的话说了下去,讲起了故事。原来吃武昌鱼的讲究也很多的,武昌鱼原产于鄂州樊口,樊口为梁子湖入江处,樊口古称武昌,所以樊口鳊鱼又称武昌鱼。武昌鱼又叫团头鲂,它是梁子湖的特产,其它地方只有长春鳊、三角鲂,没有团头鲂。这三种鳊鱼较难区分,据说宋代著名的美食家苏东坡在这上面也迷了眼。一天,王安石约苏轼一起填词赋诗,并托苏轼代买几条武昌鱼以助酒兴。苏轼欣然答应,上鱼摊拣大的鳊形鱼买了几条。王安石见后连连摇头,苏轼大惑不解。等鱼蒸好后,王安石用筷子夹出一根鱼刺,扔进一钵清水中,只见水中“咕哝”一声冒出一个油花,再拈一条也是如此。拈到最后一条鱼时,王安石说:“此乃武昌鱼”。果然,当最后这根鱼刺扔进清水后,只见水中连接翻出了三个油花。原来武昌鱼油脂丰富为其它鳊鱼所不及,王安石的作法是一种区分真假武昌鱼的方法。

湖北人根据武昌鱼肉质细嫩、脂肪丰富的特点,创制出了“清蒸武昌鱼”这种吃法。清蒸武昌鱼,一般选用两斤左右的鲜活武昌鱼,除去鳞、鳃、内脏后洗净,用刀锋在鱼两面划兰草形,涂上一层猪油,加上少许精盐、绍酒、姜片、葱丝、香菇、味精等佐料,连盘放入蒸笼,在旺火上约蒸15分钟,出笼再在鱼上缀红、黄、绿各色菜丝,这样一盘香味浓郁、五彩缤纷的武昌鱼就呈现在眼前了。当品尝着这肥美细嫩、汤鲜汁浓的武昌鱼时,一定会体会到唐代诗人岑参“秋来倍忆武昌鱼”的个中滋味。武昌鱼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也是药膳,《本草纲目》特别记载了其调味治碑骨、脏腑的功效。多吃武昌鱼,对身体大有好处。

介绍的人口才很好,说的又有趣,让勒保听的都入迷了,口水差点就流下来,不停的嚷嚷要赶快的尝尝。而我看着似乎轻松无比的勒保,若有所思,浑然不知此时景安已经讲完了话,正尴尬的等待我也说两句,好让酒宴正式开始呢。

还是一旁作陪的姚莹脸皮厚,先是狠狠的瞪了一眼那口才极好的道台,让他如黄河长江一般奔流不息的口水嘎然而止。一边笑嘻嘻的重复他的东翁刚才的话。希望我也说几句,大家好开始吃喝。

临时决定赌一把,本小王爷可不傻,这勒保既然是回京复命,为什么要绕道武汉?还隐瞒身份?据孙子潇说他很有可能新任湖广总督。在座的官员也都有所耳闻。只要勒保亮出身份来,这在场的官员都会卖力巴解的,何必费那么大的工夫混进来?如此看来,他的目的就很清楚了。

看这老小子精明厉害的样子,正适合本小王爷赌一赌。

所以脸色一沉,忽然多云转阴了。

笔直的站了起来,正容沉声道:“各位,不要怪我说话直!今天这一切都太让人失望了!”略带怒气的话一出口,刚才还人声鼎沸的楼里霎时变的安静异常。每个人都屏声凝气,不知道刚才还好好的小王爷为什么发火。

继续道:“哼,都什么时候了,现在乱匪作乱,川、甘、陕、鄂、豫,数省糜烂,万岁爷在北京可是日夜操劳!连白头发都有了!为了镇压叛乱,甚至派本世子出征,我带的可是护卫皇家的卫队啊!为的就是早日的平息叛乱,让百姓过上太平的日子!”

大道理一出,底下的官员们立刻就蔫了,镇压白莲教叛乱不利正是他们最怕的,正怕朝廷追究呢,怕什么来什么,这世子爷说的严重,要真是朝廷的意思就不好了。

继续给他们的罪行加码,道:“临出京的时候,万岁爷拉着我的手叮嘱,说湖北的官员们日夜殚精竭虑的镇压叛乱,已经是尽力了,之所以还没有成功,是因为兵力不足,所以要从京师抽调兵马支援大家。各位,万岁爷是多么的体谅大家啊,真是千古未有的明君!”

“可是,我一路上走来,看到的是什么?是互相推诿,是望风而逃!是像今天一样的花天酒地!就是没有人尽心尽力的办差!真是太让我失望了,小王这就写折子,禀告皇上,让陛下来圣裁!”

一番声色俱厉的斥责说下来,底下的湖北官员面面相觑,纷纷揣摩这纨绔的小王爷的真实想法,说为朝廷尽心,大家打死也不会相信的!至于敲竹杠吗?这也太明目张胆了些!那剩下的只有一点了,立威!

糊涂的人就认为本小王爷是准备在湖北大捞一票,所以先把大家镇住,果然是将门虎子啊!不愧是**。

只有少数聪明的人从中听出了蹊跷,暗自怀疑难道这位小爷是专门来传递皇帝的意思?要着力镇压白莲教?而不是现在的打打停停?

真正猜到我这是为了以后行事方便,准备大干一番的人,除了我的心腹,没有几个!

发了一通火,场面沉静,下面的人各有心思。大家都觉得自己明白了这位小王爷来的目的,无论是为权,为钱,反正他一时不会走了,还会和湖北的官员们打交道的。这就需要一个台阶下了。可惜景安是个草包,最该他出面的时候,这老小子想太多了,以为要来惩罚他,有些手无足措。诺诺的说不出话来。让在座的官员很是失望。

“这个,长龄啊!年轻人别那么大的火气!其实在座的各位兄弟还是为朝廷出了不少力!要怪就怪乱匪太猖獗了”老人精勒保一句话就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白莲教身上去了,撇清了在座各位的责任。

见勒保出面,在座的官员都松了一口气,有这位老王爷出马,一切就好说了。

这勒保倒是会做人,为大家开脱道:“长龄!你还年轻,不知道啊,平常大家的生活都是很简朴的,绝对是各负其责,为剿灭叛乱出力!大家说是不是啊?”

听到有人开脱,所有的人都附和起来,说:“正是,正是,”

“我等日夜操劳,已经很久没有酒宴了!”

“今日若不是世子带领援军到来,大家那有心思啊!”

“是的,是的,世子一到,必定打的白莲邪匪全军覆灭!”

为自己开脱的,拍马屁的声音此起彼伏,更有人把我的700菜丁比喻成了天兵天将,仿佛我一伸手指头,白莲教就会被捻碎一样。一时间乌烟瘴气。臭不可闻。

不光是我一个人受不了,一个声音响起,声音洪亮,显然是极为愤怒,道:“无耻!荒唐!朝廷坏就坏在你们这些无耻之徒的手里!”

不由的惊讶,不知道这正直,充满勇气的人是何方神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