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回到了清朝 > 第十八章 (2)

我回到了清朝 第十八章 (2)

作者:hanbingm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30 来源:笔趣阁

正如我所预料的,太福晋进宫求情碰了一鼻子的灰,气乎乎的回府来了,一进府门就抱着我大哭,老泪纵横,仿佛我这就要被叛乱的匪徒砍上几刀了。

没有办法,只好好言安慰,又拿出当年我爷爷从军的经历来劝说,表示没有问题的,我肯定不是短命的,这是一个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啊!可是爱孙心切的老人家,根本不糊嘟,一一反驳:

“那怎么能一样啊!你爷爷当年是笔贴式,在中军大帐效力的,安全着那,只要大帅没事,他就没什么事情,可是你不同那,皇帝让你领4佐领,5、6百人,那是干什么的?还不是冲锋陷阵送死的吗!。再说了,你爷爷当年的时候咱们旗人还精锐的很,虽然比不上太祖太宗的时候所向无敌,可也胜多败少,你奶奶也是豪爽出身,也知道一些咱们祖先的英雄往事,咱们开国后到乾隆爷这,就是雍正爷的时候在青海的那个什么合通泊全军覆没了一回。可是到了咱们这一朝,黄鼠狼生耗子,一窝不如一窝。吃喝嫖赌还行,让他们骑马弯弓,个个都成孙子了,小小的大小金川,不过万把藏人,前后打了二十多年,反了打、打了反,为什么啊,不就是那些藏人看我们的兵懦弱,不能打吗?先后杀了三个统兵的大帅,全军覆没好几回。要不是阿桂中堂厉害,还不知道死多少人那!就是这样,打那儿起,出兵打仗,都少用京城的旗人,他们不行啊!奶奶我是知道的,就咱们家的那些家奴,能骑马,会射箭的就很少!你带着这一帮子吃孙去,那还不把小命送了!”

听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唠叨,我是既温馨又无奈,感动的是奶奶的一腔慈爱,无奈的是怎么才能让老人家不担心,高高兴兴的放我去建功立业。沉思一番,安慰道:“奶奶,你不要担心,你孙子是什么人那?我有那么傻吗?明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还巴巴的去跳?我只所以在乾隆面前讨这一个差使,就是因为我有把握啊!肯定能够打胜仗,绝不会失败的!”

奶奶止住了哭声,十分的不理解他孙子那来这么大的信心。

我笑道:“奶奶,您想想,从小到大,没有好处的事情我什么时候干过?放心,我早就知道八旗子弟腐烂,已经不能打仗了,我压根就没打着用他们!我是蒙皇帝玩的!要是不这么说,哪能让我自己独领一军?小小年纪,寸功未立,又没有带兵的经验怎么能上阵?您就不要担心了,孙子给您透露一下,我准备根本让咱们的家奴挂个名号,而是从咱们的庄园里招收健壮的农家子弟为兵!他们刻苦耐劳,身体也好,只要我加以训练,传授武艺、阵法,激发他们的勇气,再加上犀利的火器,必定会成为一只纵横无敌的劲旅。到时候,我杀别人还来不及呢,那轮到人来惹你的孙子啊!”

看奶奶有一点相信,继续加码,“再说了,孙子我可和先祖不一样,爷爷是文人,早就不骑马弯弓了,我可是一流的高手啊,我的师傅是谁啊!赫赫有名的费老神仙,江湖上的超一流高手啊!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些的人,只要我师傅在我身边,根本没有人可以伤的了我,我师傅一个五雷正法,他们就都玩完了!”说着不禁情不自禁的遥想,威力巨大的榴弹炮蓄势代发,费老神仙羽衣飘飘,白袜麻鞋,手持桃木剑、脚踏七星步,宛如神仙中人,一声令下,巨炮齐发,顿时天崩地裂,万军辟易,小王爷我轻松的取胜。不由的呵呵傻笑,弄得我奶奶直发楞,不明白我在高兴什么。

还想继续说服奶奶,这时候,父亲干咳一声,缓缓的走了进来,先按照礼节,必恭必敬的向奶奶请安,问候,又严厉的横了我一眼,对我手舞足蹈提出严厉的批评。其实这时候的家教就是这样的,家庭亲情讲究严父慈母,老夫子们提倡,父子之间要严格的执行礼法,就是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父子之间,要和大臣面见皇帝一样,严肃认真,最好讨论学问、圣人之言,至于父子亲情、家常里短之类的话题是坚决不能谈的!对儿子而言更是要讲究孝道,所谓“父叫子死,子不得不死!”老子要儿子去上吊,儿子是不能说半个不字的!当然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父子天性,虎毒还不食子呢。

我对这套礼法向来不大感冒,历史证明,老头子虽然经验丰富,但不是什么事情都是他们对,反而很多的科学发明,真理的发现是年轻人干得,同时推翻了老人们的权威和尊严。起码我自认比我那端方、严谨的父亲懂的多多了,能力上强的也不是一点半点,孔夫子还说呢,“达者为师”,我的学问起码可以作父亲的师傅的师傅、也就是师祖了,凭什么事事都要听他的。

所以、扮了一个鬼脸,伸伸舌头,算是对父亲责备的回应。

奶奶早就等不及了,一叠声的问:“怎么样,嘉亲王怎么说?是不是还有转圜的余地?还是有什么办法让龄儿不必从军?”

父亲缓缓的摇头,解释:“母亲莫急,这一次恐怕,长龄是要从军了,嘉王爷和我言道,这次的起因其实和他还有很大的关系,要知道,和砷现在权倾朝野,但是嘉王爷素来和他不睦,甚少买他的帐。现在乾隆爷年纪大了,和砷也是惶恐,惟恐陛下一去,他的富贵不保。所以千方百计的试探嘉王爷的心意。这次龄儿胡闹,竟然傻乎乎的直接给和砷送银子,你也不想想和砷是什么人,他家的银子多得都堆到大街上,他现在想的是怎么保住富贵,会在乎你的那一点银子?”

听了父亲的训示,我虽然不服气,也是凛然,一直以来把事情都想的太简单了,以为清朝**,凭借银弹攻势,那还不是无往而不利!其实是低估了和砷,他可不是简单的人物,二十年的宰相,门生、党羽遍布朝廷,再说他现在确实富有,我父亲说的还是有道理的,现在他关心的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官位,而不是搂银子了。

父亲见我幡然醒悟,低头受教的样子,语气也不是那么的严厉了,继续分析道:“和砷之所以将龄儿贿赂他的事情上达天听。是存了和嘉王爷交好的念头,他认为凭借我们两家的深厚关系,龄儿要是出事,王爷念在情谊的份上,一定会鼎力相助的。到时候,他或者是推波助澜,打击王爷的声名、威信.或者是退让一步、卖个人情给王爷,与王爷结好。都是稳赚不赔。万一王爷要是顾及清议,没有施加援手,又可以散播谣言,诋毁嘉王爷的人品。思虑周密,确实十分的阴险。”

听了父亲的这一番话,我想到的却不是和砷的阴险,而是大吃一惊,刚才的一番论述,听语气,是父亲转述别人的分析。这个人,仅仅凭借所得到的信息,想来,和砷算计嘉庆和我的阴谋也是极端机密,很少人知道的。就能准确的判断和砷的通盘计策,思维缜密,可以说的上算无遗策,这么聪明厉害的人物,绝对不是嘉庆,他虽然还算是聪明、明理,但绝对没有这么厉害。也不是我启蒙的老师刘禹之。老师谦谦君子,根本没有这样的心计。仔细思索,以我对嘉王府的熟悉,竟然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物,这个人的城府真是可怕,明明腹有良谋,偏又能忍,甘愿作一寂寂无名的幕后之人,太可怕了,希望他和绵宁的关系不太好,要不然,我就有苦头吃了。

由于出神漏了父亲前面的一段话,再听时,父亲也基本讲完了,“........,就这样,嘉王爷说,看在咱们阖府情义的份上,拼着被陛下责罚,早就为长龄开脱了一番,而没有让和砷得逞。又大大的赞扬了一番龄儿的才能、聪慧,要不然陛下也不会召见龄儿。不过谁也没有想到,咱们家出了一个满口大话的忤逆子,竟然在陛下面前大放厥词,胡说什么能够编练精锐的军队。要不是乾隆爷圣明,嘉王爷为他开脱,早就被责罚了,而不是仅仅发往军前效力,还可以带领4佐领的家奴。”

虽然父亲说的严重,可是奶奶的亲情还是战胜了理智,见嘉庆不能救我,颤声道:“既然一切都是因和砷而起,实在不行,咱们就去求.......?”越说声音越低,显然她老人家也认为这不大现实。

父亲见奶奶这样难过,连忙安慰:“母亲,也不要为他担心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次长龄从军,未必就会有什么不测,说不定还会立下功勋呢。现在兵部就是嘉王爷作主,他可是答应最大限度的给予帮助,要给龄儿配备最犀利的火枪,都是大内精心制造的!只要龄儿不是太无能,无论是对上谁,凭借犀利的火枪,都不至于输的太难看。”因为以前的顽劣表现,父亲对我的信心不足,最高的期望也不过是不输的太难看,能保住小命回来。

我一听嘉庆帮了这么大的忙,顿时高兴了不少,冲淡了刚才对那位厉害谋士的担心。要知道清朝的火器管理可是十分严格的。康熙初年在北京设立了三个造炮处制造火炮。其一是设立于紫禁城内养心殿的造办处,产品称“御制”,专供京城守备和满人八旗之用;其二是设立于景山的造炮处,产品称“厂制”,质量稍次;其三是设立于铁匠营的造炮处,产品专供汉军之用。养心殿造办处是当时朝廷的主要造炮场所,比较重要的火炮,都要由皇帝亲自指派官员督造。后两厂均由工部管辖,每年的造炮数量视需要而定,制成的火炮都要由皇帝钦命官员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配发部队使用。各地方只能制造火yao、鸟枪和轻型火炮。造前还需由各省督抚按需要报请兵部、工部,经批准后才能进行。各省多余和退役的废旧火炮,都要按规定解送京师,或修整改装后再用,或熔铸新炮。

而火枪在清朝又叫鸟枪,别误会和各位大大的那一位小兄弟没有任何的关系,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威力颇佳,能够击中飞翔的鸟儿。当然,鸟儿不能飞的太高,要是都和大雁、天鹅似的一飞就7,8千米,连最高的雪山都能飞越,那鸟枪是绝对打不到的。

鸟枪这东西,到了乾隆时期其制作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一些地方设立了“民壮”(大约是民兵一类)以协助军队,民壮们的武器不似军队一样要求规范一致,于是有人已打上了鸟枪的主意。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乾隆皇帝下令全国停止民壮演习火枪(鸟枪)。起因就是山东刚刚有人造反,幸亏他们没有鸟枪在手,故而很快就被剿灭。

但鸟枪的威力是显而易见的,于是一个叫高晋的总督上奏请对武举考试进行改革――将舞刀改用鸟枪,以中靶多寡定成绩。这真是一个好主意,但乾隆皇帝“深思熟虑”后却否定了这个建议,不许武科改用鸟枪。他传谕说鸟枪是制胜要器,民间不宜演习多藏。他举例便是上面山东的那个例子,继而说如武科改用鸟枪,武生必将时常学习打靶,民间私买火yao、铅丸的事儿就难禁止了,天下也就难管了。于是“高晋所奏,断不可行。”

细想起来,乾隆说的的确有理,国家的“稳定”也的确应该限制鸟枪。但他的这种“深思熟虑”显然是针对了国内,而对来自国外的威胁则没做什么考虑。这恐怕就是几十年后中国与英法军队对阵时,我们从历史电影里痛苦地看到:在对方的枪击下,徒有忠勇爱国之心的清军将士如镰刀下的稻草般倒下,而清军能够摆出的还击样子,除了那类似于二百年前明朝的土炮(炸出的火yao射程极其有限)外,大量的就是沿用了数千年的弓箭和刀剑戈矛了。我想,这一点,也许乾隆未曾料到。进而再想,如果乾隆地下有知,也未必后悔,因为此后满清的王祚毕竟还延续了60多年。(以上的资料由大大提供,万分感谢,大大还在吗?喘口气啊,在书库的评论里告诉我。我赠送150枚金币。)

最后,我奶奶伤心的眼泪也不能抗拒圣旨的威严,皇帝可是金口玉言那,乾隆说了让我发往军前效力,我就得乖乖的去了。

和父亲告别了奶奶,一起出来,我连忙故作严肃,表示我错了,以后一定改正。大概也不看好我在军中的前途,父亲并没有过多的责备,而是难得一见的仔细嘱咐我不少的注意事项,什么那位那位将军是我们以前的家奴了,可以照顾我,那位那位是我们这一派的政敌了,要加倍的小心。谁谁素来有知兵的名声了,可以讨教一番。

一一答应,把这父亲说得一切都记在心里,最后看父亲的脸色和缓了许多,装作不经意得样子,问道:“父亲,嘉王爷分析和砷的阴谋可是分析得很准那!一定是下了不少功夫吧!”

父亲漫不经心的答道:“那里是嘉王爷分析的,听说是他新进的一个幕府说得,叫什么来着,高高瘦瘦的,阴沉的很。”

再询问那谋士的情况,父亲就不大高兴了,表示自己也不大清楚,等有空的时候,再详细的向嘉庆询问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