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回到了清朝 > 第二十章(2)杀人名医

我回到了清朝 第二十章(2)杀人名医

作者:hanbingm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30 来源:笔趣阁

第二十章(2)杀人名医

出乎意料,这次保定之行顺利的出奇,保定将军宜春竟然是我们睿王府的家奴,当然那要追潄到第一代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了,后来睿王府衰弱,宜春的祖先倒是会见风使舵,投靠了新的主子,不但没受到牵连,还趁机发达了,到了宜春这一辈更是显赫,不但他坐了副都统、保定将军,从一品的大员。他哥哥宜绵更是官运亨通,已经做到了甘陕总督。其实宜春早就忘记了还有我这样一个小主子,刚刚发生的事情给他提了一个醒,在他的眼皮底下还有这样一位不能得罪的小爷!

宜春在官场打滚几十年,朝廷的情形那能不知道,现在所有的人都在巴解嘉庆,自然睿王府也跟着水涨船高了!他可不认为我是借机练兵。联想到早年背叛睿王府的事,冷汗都下来了,难道是睿王府在借机报复?所以招待我的时候表现的分外热情。

在我虚张声势一番后,人老成精的宜春总算是明白了我的意思,不就是几百匹马吗!放下心来,什么“小主子看的起是奴才的福分,只管拿去就是了,那里需要亲自跑一趟!”的马屁打发的本小王爷舒服舒服的。

还趁机的表忠心,原来,直隶总督那颜成位高权重,大小事情都是他说了算,我的马匹的问题就是那颜成扣着不发(哦,原来,搞错了,看来还要拜见一下那颜成)。还表示以后不管有什么事,打发一个人来说,他无不遵从!

既然这样,我趁机敲诈,那个逃跑的骑兵的骑术可是真好,就调到我的麾下效力好了。窃喜,这下子,骑术教官有着罗了,呵呵,这就是家世好的好处,走到那里都有人巴解啊。

来一趟保定也不容易,那能不游览一番。本来递了手折求见那颜成的。可是这个人还有点封疆大吏的派头,竟然只派了一个属官接待我,还借口说有什么紧急军务要处理。我不高兴了,谎话都不会说,和平年代有什么军务要处理?

好在直隶总督衙门还算是气派,游览一下也不错。

保定直隶总督署是一座典型的古代省级官衙建筑群,建于清代雍正七年(1729年),费时八个月完工,直到宣统三年(1911)清朝灭亡,始终为总督办公驻地。东西广44丈,南北深78丈,占地总面积约60于亩。以两条南北更道相隔,将衙署分为中、东、西三路。主体建筑在中路,主要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并配以左右耳房、厢房等。

直隶总督署是清代直隶省兴替发展至清朝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北方后,改保定路为保定府,知府衙署设在元朝的宣化堂。保定各府在宣化堂周转扩充基址,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衙署。

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鼎燕京,保定近靠京师,地理位置日渐重要,遂将大宁都司移至保定,保定府署改为大宁都司署,府衙则在原址以东约三十步另行修建。自雍正八年(1730年)直隶总督署迁入办公,直至清朝灭亡,历经八帝180余年,驻此署的总督计有74人99任次,著名的李卫、方观承、刘墉、那颜成、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人都在此任过直隶总督。该署曾多次镇压过农民起义,也有不少兴农治水、察吏安民的事例,历史内涵非常丰富,有“一座总督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陪同的李姓属官到是知情知趣,伺候周到,专捡我感兴趣的讲。我也看出来了,还是怕我生气。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今天没有见到吗,明天来不就得了,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吗?至于要留下我好几天,还说什么三天后有两个罪大恶极的罪犯要被陵迟处死,可是难得一见的事情啊!要给我安排最前面的座位!

赶快打住。制止了他的殷勤。我还没吃午饭呢!你再说这么恶心的事,怎么吃饭啊!

倒了胃口,再加上早就想品尝一下保定的地方风味。所以谢绝了挽留,留下一脸青白、不知道为什么得罪了这位尊贵的小王爷的属官。和小关到保定最大的酒楼解决肚子问题去了。

俗话说“保定府三桩宝,铁球、面酱、春不老”,保定这个小地方能有什么好东西,也就是这春不老还有点意思。春不老又名雪里红,是一种蔬菜,

酒楼的掌柜见我衣着华丽,气度不凡,知道来了贵客,打起精神巴解,介绍这春不老的好处。

原来这春不老是专供腌渍的一种叶菜,与疙瘩;类似,根比较小,叶柄长而圆,腌渍后,无论存放多久仍保持绿、嫩、脆的本色,别有风味,既不生筋长柴,又无苦涩味道,为冬春季不可多得腌菜。

春不老不仅可腌制吃,加肉炒更为鲜香合口。

既然他说的这么好,就来一盘好了。其余的上几个好菜,一壶好酒,在酒楼上看风景也不错。

果然名不虚传,这一盘腌制的春不老,嫩绿新鲜,犹如刚从地里拔出一般。放在口中一尝,脆嫩清香,不由的连连称赞,好菜,好菜!有了主意,这倒是好东西,等回北京的时候让人准备一些春不老保管受我家里那些锦衣玉食的贵妇人的欢迎。

不过,饭菜虽好,环境却不怎么样。满耳朵的都是关于陵迟的话题!整个保定城都为这即将到来的盛大节日而激动。这回算是亲眼领教了以前只能在书上看到的情景了。

离那两个罪犯行刑还有三天,可所有客人的话题就都是这样的了!

这个:“哎哟,李二爷,听说你弄到前排的位子了,恭喜恭喜啊!”

被恭喜的人满脸红光,得意的回答:“那里,那里,也就是我衙门的兄弟够意思,这可花了我二十两呢!”

顿时,一顿羡慕的啧啧声,二十两啊!够一个穷人家活一年的了!

“你说,这可是几十年才一见的希罕事,两个被剐的啊!能不去看吗?”

“对,对,都去,都去!到时候咱哥俩一块去!”

“哎哟,这不是王捕头吗?哥哥求你一件事情,倒时候,给我留一片人肉啊!我也好跟我的亲戚威风威风!”

“......?”

听的我就都喝不下去了。

正要撤退,忽然,刚才还热闹如集市的酒楼安静下来。一个清瘦的老者带着一个小书童上楼来了。

看得出他十分受人尊重,掌柜的亲自伺候,老者倒是简朴,四两酒,一盘春不老,一盘花生米,一碗汤面,吃的十分斯文。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在他吃饭的时候,刚才还兴高采烈的人们变乖了许多,议论的声音低的像蚊子叫,生怕打扰了老者进餐。而讨论的内容也变了,绝口不提刑场,凌迟,肉片,座位什么的。直到老者进餐完毕,离去后才恢复了常态。

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招呼掌柜的一问。原来事情是这样的:

这次被陵迟的两个人中,一个据说是外地的江洋大盗,保定的当地人对他不熟悉,也没有什么大的兴趣。而另一个人叫武益茗,本来是南方人,流落到此,胡乱的混口饭吃,混的比较凄惨。本来这样的一个外乡人除了收留他的人没人关心,可是谁也没有料到这个姓武的年轻人还有点才学,能写一手好字,还懂一点医术。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直到有一回,一个顾老神医都治不好的绝症病人被武益茗治好了,顿时轰动了全城。老神医还亲自拜访,后来更是收了他当师弟!老神医的心地好啊!说什么没有资格作武益茗的师傅,就平辈论交。就这样,这武益茗抖起来了,不但开了医馆,当了先生,还定下了亲事,也算是成家立业了,乡亲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人竟然是一个人面兽心的东西!还是一个急色鬼,本来老婆早晚是他的了,硬要在过门以前办好事,那孙家的姑娘是正经人家的孩子,说什么也不答应,就被这个姓武的畜生一怒之下给害了!啧啧,可怜呢,挺俊的一个闺女,不但被害了,武益茗这个畜生还把她的肚子破开,肠子割了去!说是要开膛破肚,让孙家姑娘在阴间也不得安宁!大爷,你说这样的畜生,是不是该杀!可怜那孙家姑娘,这姓武的走头无路的时候还是人家姑娘可怜他,给他一口饭吃,救了他,这人怎么这么坏,这么忘恩负义呢!

奇怪,听掌柜的絮絮叨叨,我觉得有一点不对,疑问道:“那刚才那位老先生?"

掌柜的回答:“哦,公子,你说的是顾老神医吧!老神医是好人啊!到现在也就是他不相信武益茗杀了人,还不停的为他奔走呢!老神医造福地方这么多年,几乎保定的每家每户都受过他的恩惠,所以大家为了照顾他的面子,都不在他面前提这姓武的事。”

还是不对,可是不知道是那里出了问题,所以就漫无目的的提问:“那,这武益茗就都招认了?”

这下掌柜的来了精神!道:“那儿啊!公子你是不知道啊!要不是咱们新任的总督大人那颜成那大人厉害,就让这姓武的蒙混过关了!这个武益茗可不是一般人,先是给孙家姑娘下了药,让她人事不醒才动的刀子,把肚子拉开,肠子割掉了喂狗,还把拉开的肚子用针缝上!公子你说他歹毒不歹毒。孙家姑娘人事不醒好几天,最后死了,

孙家老头怀疑这个姓武的,告到官府,最后还是那大人英明,开棺验尸,才定了武益茗的罪!”

我懂了,急切的问:“那他认罪了吗?”

掌柜的更激动了,“认罪?呸,要不说这个人不是东西吗?这么明白的事情,他还敢喊冤枉,愣说什么是孙家姑娘得了急病,他开膛破肚是治病!是冤枉的,当场咱们就不干了,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吗!这个姓武的也真是牙硬,80大板打下去愣是没松口,光喊冤枉。最后,还是那大人英明,动了大刑,这夹棍一上,才算是定了他的罪!”

再证实一下,那这顾老神医为什么还相信他呢?

掌柜的也是迷茫,表示,不知道为什么,顾老神医还为他开脱呢,说武益茗是开创了一种新的医术,是救人不力,而不是故意杀人。

我终于明白了,这位武益茗那是什么恶魔,根本是一个出色的外科医生。估计他那未过门的妻子患的是阑尾炎之类的毛病,他情急之下出手救治,本来手术是成功的,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感染的缘故,最后老婆死了,本人变成了罪犯!

真悲哀啊!这就是领先时代太多的下场,偌大的保定城,除了一个老医生以外竟然没人相信他,要不是遇到我,他就要被割成一片一片的了。不过武益茗的运气好,这次算是死不了了。

不过在决策以前,我还是打算多了解一下情况,所以就去拜访顾老神医了。

顾世澄,清代名医,临床经验丰富,学识渊博,对外科学术界之种种争论多取平和兼容态度,并各吸收其所长,在学术思想上少有偏颇之见解。医疗方法由痈疽初起之内消到脓已成之切开引流,非药石所能治愈疾病的外科手术方法与步骤等等,均有着详细而且具体的论述。顾氏在外科学术上十分重视整体现念,认为外科疾病虽然多显于外,但“必先受于内,然后发于外”;他反对“只过膏丹,不习脉理”的局限性;他还强调指出脓已成,仍“勉强消之,不独不能消散;反致……造成坏证”。顾氏学术思想与医疗理论经验对后世及外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影响。

可是本小王爷不知道这位清朝的医学名人,我来拜访他纯粹是因为那位被错判凌迟的无名医生-武益茗。我对他产生兴趣是因为,一来,为了自己着想,我可不想因为一场普通的感冒送了小命,有一个名医在身边怎么也安心一点。二来,有我的指点提示,武益茗会成为一位医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人物的。这样的人才对军队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无数的勇士等着他救命呢。

为了这个目的,厚着脸皮。在顾世澄的家里耗了几个时辰,仆人们不耐烦了,最后都不添茶水了,我就当是没看见,要的是顾老神医的一句话!

究竟这武益茗是不是一个好医生。

终于,傍晚时分,郁郁寡欢的顾世澄,忙完了他师弟的身后事,来应酬我这个不速之客。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武益茗算是救不回来了,可他还是不甘心,总觉得武益茗命不该绝。

没费什么口舌,我就从神情黯然的顾世澄口中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这武益茗绝对是天才,难得一见的医学天才。留下一份厚礼,和一头雾水的顾世澄。连自己的真实身份都没有泄漏,急匆匆的去了。我要抓紧时间,策划一下,这次可和抢马不一样,抢马是因为别人有错在先,不管是闹到那里我都不怕。而这次我要劫持的可是朝廷的死刑重犯,稍微出一点差错都不行!要是让人知道是我干的,小命就保不住了,还要连累家里人。

所以我千叮咛、万嘱咐,让小关直接找孙子潇,传达我的命令,挑选五十个绝对可靠的人,全副武装,秘密来保定。有重要的事情要办。

在小关连夜回山庄的同时,我也悄然化装,要去探视一下这位即将和我共事的武益茗医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