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侯门庶子 > 第十五章 草原南侵

侯门庶子 第十五章 草原南侵

作者:淡淡的平常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5:47 来源:笔趣阁

自从薛氏被关佛堂之后,贺元盛的日子好过了不少,府内的下人对他也恭敬起来。

毕竟当日发生的事,聪明人都能猜到些内情,何况贺元盛还杀过人,一般的下人自然有些畏惧。

而如愿拿到管家权的贾氏,因为贺元盛献策的原因,也对他好了几分,还给了不少好处。

就这样,时间很快过了一个月,贺元盛在思索今后出路的同时,也开始锻炼起身体。

这也是因为当日陌生男子闯入,给了贺元盛一个教训,毕竟在某些时候,只能靠自己。

贺元盛的日子过的不错,可普通百姓就难受了,因为从七月开始,大乾王朝的北方,只下了几场雨,田地干旱的厉害,所以减产是肯定了。

等到了八月,干旱非但没有缓解,反而更严重了一些,导致大乾王朝的皇帝异常着急,朝廷内的几个辅臣,也纷纷开始做赈灾之前的准备。

不过大乾王朝立国两百多年,文官势力参差不齐,而且党争异常严重,有人想赈灾,也有人想拖后腿。

所以赈灾的准备工作,速度慢的厉害,也为以后的祸事埋下伏笔。

大乾王朝的北方干旱严重,那么紧挨着北方的草原,干旱就更严重了。

草原民族向来是中原民族的天敌,他们每逢灾年,就会南下抢劫中原王朝,好利用抢劫来的东西,度过灾年。

如今的北方草原,正是新旧势力交替之时,新崛起的草原霸主叶赫真,自称昆仑汗,几乎统一了草原各部。

整个草原上,只剩下所谓的黄金家族还在苟延残喘,可也被昆仑汗欺负的四处流荡。

昆仑汗叶赫真,可以说是雄才大略,又几乎统一了草原各部,使得他的野心越来越大,就把目光放在了中原的花花世界。

而这个灾荒之年又十分难熬,他自然要南下抢劫大乾王朝。

不过叶赫真虽有一丝入主中原的野心,却还有一点顾虑,所以这次南下,抽调的全都是精兵强将,以叶赫部为主,足足十万人马。

这次草原部落大规模南下,出乎了大乾王朝的意料之外,因为双方已经太平了十几年之久,根本没有大的战事。

顶多是灾荒之年,有些小部落偷偷南下,抢劫一把就走。

所以大乾王朝在草原上的眼线发觉异常,想要传递消息之时,草原上的人马已经集结完毕。

在消息传往神京城的同时,叶赫真已经带着十万人马扣边,从山西杀入大乾王朝。(大乾王朝的版图和大明朝相同)

草原十万人马南侵,自然是天崩地裂之事,而大乾王朝承平日久,武备松弛,自然吃了大亏。

短短十日,半个山西都遭遇到草原骑兵洗劫,叶赫真的兵峰,直指山西首府太原,甚至有精锐的小股人马,开始向河北大地渗透。

草原兵峰如此之利,山西方面自然要向朝廷求援,尤其是叶赫真的主力人马,即将抵达太原城下之前,山西巡抚和总兵,联名上了求救奏章。

山西距离神京只有五百里,加急奏章一日即到,所以从草原入侵开始,每隔几个时辰,朝廷就能收到山西官员的奏报。

本来大乾王朝的皇帝,并不太把草原南侵当回事,因为灾荒之年草原南侵,几乎已经成了惯例。

只是大乾王朝的皇帝没想到,这次入侵的规模会这么大。

尤其是山西巡抚和总兵的奏报到了之后,大乾王朝的皇帝,更是大惊之色。

因为叶赫真的表现,完全就是要打下太原,然后留在大乾王朝的地盘上不走。

面对如此恶劣的局势,大乾王朝的皇帝,自然急眼了,马上召集内阁辅臣和兵部尚书商议对策。

内阁辅臣有三人,首辅顾汉明,次辅陆禾章,以及辅臣沈涵。

这三人是大乾王朝文臣的核心,只不过顾汉明和陆禾章一直不和,双方的矛盾几乎明面化。

“几位卿家,如今草原南侵,兵峰直指太原,你们认为该如何是好。”

首辅顾汉明第一个开口:“陛下,如今太原的情况危急,臣认为,必须要派兵救援,可以调集附近几省之兵力,与叶赫部一战!”

顾汉明的话一说完,陆禾章马上开口反驳:“首辅此言差矣,叶赫部来势汹汹,只靠着附近几省的兵力,绝不足以抗敌。

臣以为,只要守住几个重要城池即可,待天寒地冻之时,叶赫部自然会退去!”

首辅和次辅的意见相反,让皇帝拿不定主意,便把目光看向其余两人。

最后一位辅臣,到是没提出什么意见,只说了些冠冕堂皇的废话,意思就是由皇帝做主。

到是兵部尚书杨彦庭,提出了一个可靠的方案:“陛下,当务之急,不是是否与叶赫部一战,而是救援太原。

所以臣建议,马上从京师三大营中,抽调数万兵力,疾驰太原。”

杨彦庭之所以这么提议,是因为了解朝廷上情况,也知道首辅和次辅的矛盾很深。

若是按照他们的办法,不论采取谁的建议,另一个都会拖后腿。

而救兵如救火,要是耽搁下去,说不定会出现什么问题,太原又是山西首府,要是被叶赫部攻破,局面马上会变得不可收拾。

所以杨彦庭才提出这个建议,打算直接从京城调兵,先守住太原再说。

皇帝也很重视太原,所以杨彦庭的话音刚落,他马上做出决定:“传旨,令赵国公韩维臣,从三大营中抽调五万人马,连夜前往山西,一定要保住太原!”

赵国公韩维臣,是勋贵之首,掌管着神京三大营的兵权,所以皇帝才派他领兵。

皇帝的话一说完,杨彦庭的眉头顿时一皱,想要说些什么,却没有开口。

在杨彦庭心中,认为勋贵早已经腐化,哪怕勋贵之首的韩维臣,也不是什么帅才,根本没有能力指挥几万人作战。

可皇帝已经做了决定,杨彦庭也不能反驳,尤其是这种兵事上的。

因为当今皇帝的年龄不小了,脾气越来越古怪,多少还有些糊涂,要是敢反驳他的决定,很容易脑袋搬家。

最重要的是,杨彦庭认为,太原是一座大城,只要韩维臣及时赶到,叶赫部根本攻不下来。

定了出兵之事,皇帝又开始思索,到底应不应该抽调附近几省的兵力,与叶赫部决战。

首辅和次辅看到皇帝犹豫不决,也开始争吵起来,一个说要战,一个说不战。

皇帝年老,越来越糊涂,所以也拿不定注意,就决定待第二日大朝会时,让百官讨论。

看到这种情况,杨彦庭叹了口气,心中也有些无奈之意。

第二天的大朝会上,百官也各抒己见,最后首辅的意见占据主流,皇帝就做了决定。

于是大乾王朝开始抽调北方数省的精兵,打算跟叶赫部决战。

可文官的内斗实在厉害,由于没有采用陆禾章的意见,这位次辅便开始拖后腿,在一些物资调配上设置障碍。

地方上的陆禾章一党,也不配合此事,根本不在乎即将爆发的大战。

就这样,各路兵马拖拖拉拉的前往山西,给了叶赫真各个击破的机会。

最先倒霉的,就是赵国公韩维臣。

由于错估了形式,所以韩维臣在抽调了五万精兵之后,快马加鞭的赶往太原。

谁知太原城只是个幌子,叶赫真在做出强攻太原的假象后,马上带着主力人马隐藏起来,只留下小股人马、在太原城下装模作样。

太原城内的人马,已经被叶赫部骑兵吓破了胆,再加上兵力不多,根本不敢出城交战,也不知道敌人的情况。

而韩维臣尚未进入山西,就被叶赫部的骑兵发现了,双方的信息完全不对等。

得知韩维臣的兵力只有五万,叶赫真马上决定吃掉这只人马,于是带着主力去伏击这支援兵。

骑兵行动起来,本就比步兵要快,所以韩维臣刚一进入山西地界,就被埋伏在此的叶赫部骑兵杀得大败。

叶赫真选择的伏击地点是青山镇,这里除了一座小山,全是开阔平原,所以韩维臣一败,后果是灾难性的。

整整五万三大营的精锐,被叶赫部骑兵杀得是片甲不留,韩维臣只能带着少量亲信骑马逃走。

韩维臣大败之后,其余各省的援兵,行动马上缓慢了起来,生怕步入后尘。

可这时,叶赫真又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就是留下少量人马在山西周璇,自己带着主力人马进入河北,并绕过几座军事重镇,直扑河北首府保定。

韩维臣在青山镇大败,五万人马损失殆尽,惊动了整个大乾王朝。

之后叶赫真进入河北,直扑保定的行为,更是如同一把达摩利克斯之剑,悬在了大乾王朝的脑袋上。

因为保定距离神京,只有不到两百公里,骑兵只要不遇到阻拦,一个昼夜,就可以直达神京城下。

这回大乾王朝的皇帝,可真紧张起来了,马上召开大朝会,与文武大臣商议对策。

危急时刻,大乾王朝的文臣们,没有先考虑退敌之事,反而集体上奏,要求皇帝立太子。

而一件改变贺元盛命运的事,也在这草原骑兵南侵中原之时,徐徐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