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重生三国之白马奇兵 > 第十三章 骑兵阵法,田畴家书

后备白马义从组建,公孙瓒确实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军械粮饷都共用那个充足,只是战马不足。之前补充损失的白马义从,公孙瓒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凑够两千匹白马,如今军营马场剩下的多是杂色马匹。即使这样,也才有五百匹左右的马匹。

赵云负责后备白马义从的训练,一千多十来岁的少年凑在一起,并不容易管理。赵云从军中挑选了近二十名老兵作为骑士吏(骑兵中级将领,统领五十骑),每人负责五十名少年的营操训练及衣食住行安排。在训练完成之前,所有人一视同仁,接受统一的训练,没有人可以特殊,包括公孙续、刘蓍、李敢、乐平,还有田靖。

赵云事先言明,一个月之后,举行会操,到时表现突出者可以担任骑长或者骑什长的职位。但是依然要和所有人一起训练,而且训练除了战术技能之外,还要学习基本的指挥技能,包括整队、阵型、进攻、撤退等等。十余岁的孩子大多都是有好胜心的,所以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赵云起初接受这个任务,一方面是因为公孙瓒的命令,一方面是因为要帮助这些幽州阵亡将士的遗孤。但是赵云真正接触到这些少年,开始训练他们的时候,赵云是真心喜欢上了这个职位。因为这些少年的素质超乎他的预料之外。第一,大多数孩子自由都学习过射箭,这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手至少要五年以上的时间;第二,很多孩子会骑马,这也是受边塞风俗和大汉国策的影响,边地的百姓大多是要为官家养马的,虽然汉末朝廷早已没有了之前的财力支持这个国策,但是幽州这个胡汉杂居的地方,还有很多人养马,也还有很多人自幼就学会了骑马;第三,幽州民风悍勇,战场之上勇气士气往往是胜败的关键。有了这三点,要是不练出一支好奇兵来,赵云真觉得有些说不过去了。而且这些孩子还小,还有的是时间,所以赵云准备了一个长达五年的训练计划,如果能按照他的意图完成,那么这将是一支无敌天下的骑兵。

正因为时间充足,所以赵云这第一个月的时间一直在练习整队。要知道骑兵的队伍和步兵的队伍可不是一回事,要想在高速运动中保持阵型,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骑兵的阵法没有步兵那么负杂,讲求实用高效。最有效的阵法其实只有三种,就是横阵、锥形、雁行三种。横阵是正面战场平行推进的阵法,讲求的是堂堂正正;锥形是突击阵法;雁行是骑射包围的阵法。

一月训练下来,赵云选择会骑马又能充分控制马匹的四百人为一曲,号“甲曲”,以后专事骑兵训练。剩下的六百余人,仍然坚持体能和骑马的基本训练,等待下次考核。这次考核之中,田靖、公孙续、刘蓍、李敢、乐平都如愿当上了骑什长或骑长,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身体瘦弱的小六陆麒麟,因为训练刻苦,表现优异,受到赵云的当众表扬,而且当上了骑什长。

其实小六的刻苦田靖是最了解的。因为师父督促的严,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练习枪法。但是每次田靖起来的时候,小六早在已经开始他的练习了。马匹是需要休息的,而且军马有统一管理,小六就每天骑在一根木桩上练习骑马控马的动作。如果一天这样也就罢了,难的是天天如此。田靖对小六是非常喜欢的,对他的毅力和刻苦也很佩服。小六虽然刻苦,可是毕竟是孩子,平时训练的间隙喜欢跟在田靖的屁股后面玩耍,一方面是感恩,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田靖的佩服。经过这一个月的训练,加上公孙续的说合,田靖和小六与刘蓍、李敢、乐平他们也逐渐成为了朋友,毕竟都是孩子,没有什么隔夜的仇怨。这六个人平时没事的时候,倒是常常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打闹玩耍。

赵云训练的锥形阵,是整屯或整曲几百人作战的阵法。田靖曾记得父亲给自己的家传兵法之中,有一个小的锥形阵。父亲领部曲二十人,加上他自己共计二十一人,曾经在塞外用过这个阵法。其实阵型非常简单,第一排一人,第二排二人,第三排三人……第六排六人,共计二十一人,后排每一人正对前排空隙的位置,形成锥形箭头作为冲阵之用。而锥形阵的两侧和后翼各为六人一横排,只要队伍中每人拨转马头四十五度,就可以形成六个人较大的攻击面,用弓箭射击敌人侧翼;几轮弓箭过后,只要再次调转马头,就可以向任意方向再次形成锥形的阵型。

既然发现了小锥形阵的精妙,田靖就想在实践中实验一下,没有二十一个人也不要紧,可以先用六个人,按一、二、三人排列先做一个实验。田靖邀了公孙续、刘蓍、李敢、乐平、陆麒麟共同实验,大家都觉得此阵看着简单,却颇有些奇妙。几番试炼下来,觉得此阵颇适合小部队作战,想着有机会给赵云进言,看能不能全曲推广。

这一日,公孙瓒召集众将军中议事,据说有紧急军情,赵云也在议事之列,所以后备白马义从营破例放了一天假。小六久不在家中,回去看望母亲;公孙续他们则邀请田靖去酒楼吃酒,田靖累了这一段时间,想好好休息一下也就没有答应。他出了军营,在街上闲逛一阵,突然想起之前和师傅去过的耿氏铁匠铺,自从上次拜访之后,耿师傅亲自送来了打好的长枪,自己也就在没有去过,也不知道简雍先生还在不在幽州。去了铁匠铺一看,耿师傅倒是在,赵云让自己从山上扛下来的三十根麻栎木杆现在都配上了枪头,打造成了上好的长枪。不过简雍先生却不在,据说半月前就回平原去了。

田靖知道赵云迟早有一天会去投奔刘备的,只是时候早晚罢了。自己应该加紧努力,争取多从赵云那里学些本事。而且答应赵云的《塞外见闻录》现在也抄录的差不多了,也该早点交给师傅,让他了一桩心愿了。想到这里,田靖突然又想到父亲那面,差不多快有两月没有来信了,也不知道家里怎么样了?虽然父亲、母亲都是来到这个时代才认识的,但是心中却有一种对他们割舍不下的感情。

正想着,突然看到前面巷中一个人在对他招手。田靖心想谁会找我呢,摸了摸腰间的匕首,暗自戒备,跟着来人进了巷中。那人领着田靖七拐八拐,到了一处僻静的地方,然后转身给田靖磕头行礼。

田靖下了一跳,正要躲闪,只见来人摘下帽子,对田靖喊了一声“少主。”

田靖这才看清来人的面貌,是无终县田府二管家,田福。

“福叔,你怎么来了?”田靖赶紧把田福扶了起来。

田福看到田靖不仅没有瘦了,反倒比以前在无终县的时候又高壮了许多,非常高兴。“少主,我可算找到你了。我五天前就来到了蓟县,本以为你在刺史府中,没想到一打听却说你到了马场给公孙瓒做马童,我再到马场的时候,又听说你去了什么后备白马义从营。军营守卫森严,我又没有办法和你通消息,正巧今天少主出营,才让我见到了。”

田靖听田福说这么多,知道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不以前来信都只通过下人传递,也不用费这么大的周折,“福叔,家中可是有事?”

田福一听,赶紧从贴身的衣服里面拿出一封信来。“这是老爷的亲笔信,你先看看,要不我一下也说不清楚。”

田靖接过信来,仔细看罢,却陷入了沉思之中。信的大意是说,前信已经收到,赵云欲求《塞外见闻录》一事,既然书在田靖手中,便有田靖斟酌自己做主。这两月未曾回信,是因为田畴在筹备一件大事。无终县旁百里外,有一座大山,唤作徐无山。徐无山,山深林密,几乎与外界隔绝。田畴曾经与一个猎户进入深山,发现山中有谷地,有溪水,是个上好的隐居之地。记得前日父亲曾说过要保一方百姓安宁,在这乱世多活一人便多积一份功德,正好有此徐无山既可结寨自保,又能自事生产,自给自足。便暗中相约族人在这山中,搭木寨,开荒地,以做准备。为时两月,山寨已经初见规模。正在此时,却有刘虞旧部来寻,说要举兵为刘虞报仇。田畴已经无意再让幽州百姓受战乱之苦,所以便没有答应。不过公孙瓒和刘虞旧部之间,和袁绍之间的战争迟早是免不了的,而且自己没有答应刘虞的旧部,只怕他们也未必会放过自己。所以田畴决定最近举全族之人退入徐无山中,结寨自守,保一方之平安。另外信中也写了田畴和妻子对田靖甚是想念,让他自己一人在此受苦,也是不得以的办法。将来若有机会,定会派人接田靖回去,一家团圆。田福就留在蓟县,安顿下来,随时能够互通消息,并且暗中照顾田靖。

田福看田靖看完书信不语,以为田靖是担心一个人在蓟县为质,不能和父母团聚的事情,便说道,“少主放心,老奴已经在蓟县城中长期找了一家永平客栈长住,平日少主若有所需,可来客栈找我。老爷那面一旦安顿下来,也会经常和少主通信。相信不出一二年,老爷定会接你回去的。”

田靖被田福打断,才想到田福已经来了五天了,如果自己决策慢了要耽误大事,“福叔,你且听我说,你现在马上骑快马赶回无终县,和我爹说,此事尚有思虑不足之处,且放缓进行。今日公孙瓒聚将商议军务,定是知道了刘虞旧部欲起兵的事情,父亲在这个时候帅族人退入徐无山中,在他看来是自保,在公孙瓒看来只怕是暗中勾结刘虞旧部,准备与公孙瓒为敌的信号了。所以父亲要带族人进山,就一定要选择对时机,这个时机可以等也可以制造。最好的办法就是有一支乌桓骑兵趁乱进攻无终县,烧了粮草房屋,杀了无辜百姓,父亲迫不得已举家迁入徐无山中,这样不论是公孙瓒还是刘虞的人只怕都看不出破绽了。”

田福听完也觉的田靖所说十分有理,就有马上赶回无终县的想法,但是一想老爷的交代又有些犹豫,“少爷,我若走了,你这面这么办。”

田靖一笑,“你不曾来时,我不是也过得挺好的吗?福叔且回,回去告诉父亲我在这里很好,一切放心便是。”

田福施了一礼,“少主保重。”拜别田靖,骑快马赶回无终县了。

田靖站在当地,想想现在的形势,只怕大战不远了。管他呢,在这乱世,要想生存,就要做一个强者,真希望能多给一些时间,让这支后备白马义从强大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