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调戏大宋 > 第六十五章 一招妙棋

调戏大宋 第六十五章 一招妙棋

作者:破军骑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37 来源:笔趣阁

“无知小儿,简直找死。”

宁晏这边一离开班房,高廉的神色,立即变得阴沉起来。

转身看向县丞方敬,高廉道。

“宁皓现在已经一手执掌了县衙捕役,莫非你真打算让宁晏也在县衙待下去?”

“你不是说无知小儿而已,既然如此,又有什么担心的。”

方敬神色如常,对高廉之言,他并未有什么变化,似乎没有把宁晏放在心上一样。

“莫非你高县尉,还会怕一个区区秀才。”

高廉神色一怔,心中暗骂一句,随即道。

宁晏昨晚的事迹,高廉不信方敬会不知道。可是,却非要自己说出来。

不过,方敬这么做,高廉并不意外。

在余杭县衙多年,两人对彼此的习性都极为清楚。

方敬为人心机深沉,余杭知县换了好几个,但是他这个县丞,却是一直稳如泰山。

“我承认这次是我看走了眼,这宁晏,往日只有浪荡之名,不想,此人竟然隐藏的如此之深,库房一案,与我公堂激辩,还尚且可以说只是逞口舌之利,不足为惧,可昨晚花魁宴上,他一诗一词,如今已然名动州府。”

“朱澄把他安插在县衙,显然是有所图谋,要是让拽住了什么把柄,日后我们在县衙,怕是又多了一颗眼中钉。”

这才是高廉担心的。

朱澄一介书生,不足为惧。

这么多年,两人联手把持余杭县衙,很多政令都是出自他们之手。而朱澄这个知县,却只有用印的份!

可自从库房一案被宁晏扭转局势,现在余杭县的捕役,都被宁皓执掌,宁皓又摆明是朱澄的人。

接着,宁晏又被朱澄安插进县衙之中。

高廉不多想多难。

毕竟,宁晏的手段,高廉可是亲自领教过。库房一案上,他还有些事情不明白,越是这样,他就越发的忌惮宁晏。

方敬也知道,高廉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事实上高廉能想到的,他早就想到了。

可宁晏毕竟是朱澄亲自安插进县衙,朱澄只要还在余杭县,就是一县主官。直接把人赶走,相当于撕破脸皮。

为了区区一个宁晏,远不止于。

“眼中钉!他还不够资格。”

方敬摇摇头,冷笑道。

“你有办法?”

高廉神色一动。

方敬的语气,他就能听出来,恐怕早就有了应对之策。

“说到底,不过是一介书生。”

方敬语气不屑的摇摇头。

“县衙里的这些文书和公务,可不是会吟诗作词就行,咱们余杭县主簿一职空缺的这几年,我记得一直是由你兼任。”

高廉神色愕然。

一时之间,他竟然不明白,方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余杭县主簿平日主要负责县衙的账务,主官财税出纳,自从上任主簿升迁,这个职位,就一直空缺,吏部也没有继续派人前来上任。

按照大宋官场的惯例,主簿一职空缺,就由县尉代理,直到新的主簿到任。

这几年,余杭县主簿一职,都是高廉兼任没错。

可宁晏怎么会跟主簿一职,扯上关系。

方敬似笑非笑。

“这几年主簿空缺,堆积的文书,该有不少了吧。”

此言一出,高廉立即神色尴尬。

虽然兼任主簿一职,可高廉并没有真正的履行职责。

老朱这根上梁就没个正形,下面自然也指望不上,平日里大家一起开心摸鱼,堆积的公务已经是如山。

更何况,是空缺的职位。

方敬丝毫没有顾忌高县尉的神色,继续说道。

“你既然兼任主薄,他又是文书,这些堆积的公务,交给他便顺理成章!”

被方敬一语点醒,高廉顿时眼前一亮,瞬间明白其中的意思。

宁晏既然是县衙的文书,那他的职责,自然就是处理公务,堆积的公务,也是公务。

那些堆积如山的陈年公务,即便是经年的老吏,乍看也是头皮发麻。而宁晏从来没有接触过县衙公务的人,短时间,连头绪都找不到。

到最后,他就有足够的理由,抓住宁晏的痛处,借机把宁晏赶出县衙。

甚至很可能,宁晏根本坚持不到最后,自己就灰溜溜的离开县衙。

“不愧是我余杭县方县丞,好一招妙棋!”

高廉嘴角冷笑。

他似乎看到宁晏被堆积的公务压得踹不过气的画面。

可很快,他的神色就凝固起来。

“怎么,有何不妥。”

方敬察觉到他的异样,问道。

“确实不妥。”

“这些事情,原本应该是周鸣处理,宁晏初来乍到,我们就让他处理堆积的文书,周鸣恐怕会插手。”

谁都知道,宁晏是老朱的人,而周鸣作为一直跟在朱知县身边的人,当然会帮着宁晏。

这样一来,宁晏就能撇掉一半的干系。

“你说的不无道理。”

方敬点点头。

“不过这好办,我自有安排,让周鸣没机会插手……”

……

出了班房的宁晏,继续跟着周鸣转悠,熟悉县衙。

粗放是真粗放,不过宁晏好歹也看出了一些门道。

不管是一县还是一州一府,最重要的是赋税之事,尤其江南繁华之地,粮税商税,都是重中之重,甚至直接作为吏部考评主官政绩的大头。

大宋的税率不高,但是各种赋税名目却是五花八门。

真要说起来,一天都说不完。

其次,民生、治安、诉讼、祭祀、教育,这些都需要进行管理。

一些特殊的州府县城,主官还要兼任一些特殊的官职。

比如东西边境的军镇,知县还要挂指挥使的头衔,指挥军队进行边防,战时还要接受调度,率军出战。

另外,一些资源丰富的州县,还设有转运使,观察使,河运使这样的官职。

宋朝官僚机构臃肿庞大,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一大堆。

脑子不好使的,连官名都不一定弄得明白,更别说去做官了。

余杭县地处江南,没有边防战事,自然没有驻军。

所以,赋税和治安就成了重中之重。

毕竟,大宋一朝,大部分的赋税,都是出自江南的繁华州县。

你指望西北那些穷的在地里刨食的州县,喝西北风都不够。

由于西边战事不断,每年朝廷还要往里面搭一大笔的军费。

至于东北……

抱歉,东北没大宋什么事,燕云十六州现在还在大辽手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