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147章 大忽悠谢至

大明好伴读 第147章 大忽悠谢至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王守仁,唐寅,朱厚照都有事要忙,晚间吃饭之际,诺大的圆桌之上,只剩下了谢至和徐经二人。

“知县,可还有何事须在下去做的?伯虎他们都忙去了,在下闲在衙中自觉无用至极。”

谢至既然带着徐经出来了,自然是要给他安排些事情的,不会让他吃白饭的。

对徐经的问题,谢至笑了笑,道:“某正想与你说呢,有个事情某倒是想交于你负责,只恐你回嫌弃。”

徐经放弃继续科举,跟着谢至出来就是为做番功业,苦累都不会嫌弃。

徐经想都没想,便道:“知县请说,无论何事在下皆愿前往。”

徐经现在说的痛快,只怕谢至说出口,他便会犹豫了。

徐经发问,谢至回道:“某想请衡父你着手负责本县的商业之事,士农工商,商未末位,这着实不算是个清高的差事,衡父你若是不愿,某也不会建议。”

唐寅负责县学,最为清高。

王守仁负责云中卫,虽说没落些,但也还能说出口。

可这商贾之事,实在是...

徐经果然有了犹豫,半晌后,问道:“具体如何做?”

谢至放下手中筷子,道:“县中无论是各村学堂还是往后的云中卫,都需银钱作为支持,我们虽有抄马家的些,目前来讲是足够了,但也不能坐吃山空吧?只靠些田地,按朝廷律法收租的话,是远远不够支撑巨大花销的,某计划,由你负责开辟条商路,为县中创造收益,也未百姓创些财富。”

谢至简单说了一些计划,徐经还在考量之中。

若要做个商贾,又何须多寒窗苦读那么多年。

谢至见徐经有些为难,也不做逼迫,道:“这个事情,衡父你自己考量,你若不愿,那某另选人去做,只不过,暂时之间,找到一个如衡父这般能担当此大任的人着实不易。”

端起酒杯,喝了口酒,谢至叹了口气又道:“民以食为天,只有埋头种下粮食,才是盛世安定的保证,商贾牟利颇丰,为避免无人种田皆去经商,历朝皆在打压商贾,其实,当粮食有了结余,其他劳动所创造出自身用不尽的产物,这是需要商贾把这些东西售卖出去的,不然的话,自己用不尽,别人又需要,从开始的以物易物,到现在以银交换,这是进步,绝非倒退。”

商业的发展,也是文明的碰撞,更是文化的交流,取长补短之中方才奠定了科技的发展。

自然,这些高声的东西,谢至说了,徐经也不见得能够明白。

不过,作为徐霞客高祖,谢至相信徐经也是差不了的。

谢至这番感叹之后,徐经终于开口,问道:“不知知县对商贾之事有何想法?”

徐经又问到了,那便说明在这个事情之上徐经还是有所想法的。

谢至回道:“此处与鞑靼之部不愿,可与此处特产与之交换,拿到他们特有的东西自然也不仅仅是销售给我云中百姓,毕竟区区云中,所能赚取收益又有多少,要把这些东西拿到其他地方进行销售,此处距天津卫也不甚遥远,可通过那里的海路,销往海外,把途径之地的产物再带回来销售,在鞑靼之处不值多少银子的皮毛,或许到了海外便是价值连城了,此事所赚的便是这些差价。”

把商人排在末等行业,其实也有那些士人的刻意打压。

毕竟,金钱对酸腐文人来讲便是粪土,这种削尖脑袋赚取差价的行为更上不了台面。

徐经在思考当中,谢至又道:“一个国家是否富裕,要拿粮食保证,却也要看银钱多少,自然,这个银钱得看市场...”

高深的经济学,徐经恐怕难以接受,还是说的简单一些吧。

顿了一下,谢至又道:“虽看银钱,但也不能一味的创造银钱,就拿太祖弄出来的宝钞,这些宝钞创造的多了,只能使之贬值,这样的银钱再多也不能称之为富裕的。”

把这个问题解释到此,谢至又道:“民富决定了国富,就像我们接下来要做之事,我们有了银子,在云中剩余之后,便可拿给朝廷,让朝廷充盈国库去兴兵,经商之人多了,朝廷征收来的银子自然也就多了,便可免除从土地之中的征税了,朝廷不再征税,开荒地权限也可放低。

那些皇亲贵戚手中土地也就不再值钱,最终只能是低价抛售,如此一来,百姓有了自己的田,谁还会背井离乡,自家种田,所得粮食皆是自己的,在全家留足口粮,还有余粮的话,便可卖出这些粮食,这样的话,真正各行业的民富便也就达成了。”

谢至这番话把徐经说的是一愣一愣的,半晌后问道:“此事就这么简单?”

谢至微微一笑,回道:“说起来容易,真正操作起来难,所以便需要一个能做事之人去做,先驱之人自是不是那般容易,不过,这条商路,若是能够开通的话,某的想法便成功了一半。”

顿了一下,谢至继续道:“在陛下的努力之下,虽使大明进入了中兴,但历代王朝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了,若努力一把的话,便了让大明再开创一个盛世,这样做的话,风险也相对来说低一些,比直接去撼动那些皇亲贵戚利益要好上很多的...”

谢至还未说完,徐经起身道:“知县有如此鸿鹄之志,在下岂能因顾忌自己声名而犹豫不决,此事在下应下了,知县尽管放心,在下定能行好此事。”

这就答应了,徐经突兀的答应,让谢至有些反应不及,愣了一下,才道:“若考虑好了,那便做吧,所有资源县中尽能所用,若有需朝廷出面之处,某去与陛下请旨。”

徐经又是拱手道:“谢知县。”

谢至抬手招呼道:“某能得衡父相助,三生有幸,也省得有衡父伯虎还有伯安这些不计名利之兄弟的相助,不然,某这些事情如何可成?”

徐经扒拉了几口饭后,便冲冲告辞。

这真是够雷厉风行的,刚才还做考虑呢,现在便匆匆忙忙去办事了。

谢至吃了饭,看了会书后,便去睡觉了。

中午的时候,贺良便回来了,在他身边还带了一老一少父子两人。

“少爷,这位是尹匠,这位是他儿子...”

正在院中藤椅上读书的谢至,听到贺良的介绍,随即从藤椅上起身问道:“造火器的?”

那父亲点头回道:“小人尹水,拜见知县老爷。”

谢至挥手制止了正要叩拜的父亲,道:“不必了...尹水?名字倒有意思。”

尹水憨憨一笑,回道:“小人的爹说,小人要与火器打交道,便取了个这名字,说是能保小人平安。”

尹水介绍之后,贺良随身拿出一信道:“这是陛下给少爷的,还有些火器和火药,由神机营出了十余人押送,小人怕少爷着急,便带着尹匠父子先回来了。”

贺良说话的功夫,谢至便也打开了信,翻来覆去看来半天,上面没一个字,举着透着光看了半天,也没什么划痕,这是搞暗号?

谢至把信拿到面前,问道:“这是陛下给的?字?天书啊?”

贺良一愣,回忆了半晌,道:“小人把信给了老爷后,便一直在家中等着陛下的回信,是萧公公把这信交给小人的,萧公公领着小人去了神机营,传了陛下口谕,带出了尹匠父子和一些火器火药的,小人也没再瞧过这封书信啊...”

经手这封书信的也就只有萧敬和贺良了,他们两个自然是毫不理由换了书信的,唯一的可能就是弘治皇帝给的时候就是空白的。

什么意思,直接说明白不好吗?非得打什么哑谜!

不过,谁让谢至聪明呢,瞧着这封书信谢至倒也能理解弘治皇帝的意思,这怕不是嫌他麻烦了吧?

他可是个实诚人,他在离开京师的时候,弘治皇帝可是说过有事可找他的。

谢至不再多想,收了书信,道:“赶得夜路吧,先带尹匠去歇息,晚些的时候,本县有对火铳的一些想法要与尹匠交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