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159章 来了(三千大章)

大明好伴读 第159章 来了(三千大章)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徐经差不多走了一月后,终于回来了。

在他身后跟了十几辆马车,每车之上皆都满满当当的荷载着货物。

一见到谢至,徐经便兴奋的喊道:“知县,在下回来了,在下在兀良哈之地以极低的价钱收购了整整十车皮子,正好将要入冬了,这些皮子卖出便可赚个大价了。”

刚开始,谢至把这个事情交于徐经之时,他还不愿呢,只走了一趟,便找到其中乐趣所在了?

谢至围着几辆马车中走了一圈,道:“这皮子倒都是些上等货,再等些时日,等天开始冷了,再着手贩卖。”

这个时候不过才刚开始入秋,就开始售卖冬天才用得着的皮毛,明显不是明智之举。

徐经点头应道:“嗯,在下还准备再去走一趟,再收些回来,在兀良哈之地,这些东西积压了太多...”

说起这些东西,徐经眼里有些放光了。

这才个把月就被铜臭腐蚀成这般了?这还是当初那个清高的读书人吗?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应道:“辛苦了,这些皮毛再做一下加工,做成成品再售卖,所赚利润会更高一些,虽还不到入冬之时,离霜冻也不远了,该着手准备了。”

徐经顿了一下,欣喜一笑,道:“对哦,在下怎没想到?在下立马去找人赶制...”

接着徐经之言,谢至又道:“可在县中招妇人来做,如此也可为每家填些银子补填家用,倒也算是个好事。”

一县富一国的想法,谢至可并未忘记。

现在每家只是有了些田地罢了,只够支撑勉强糊口罢了,若想达到富裕,手中不仅有粮还得是有钱。

徐经跟着谢至来云中,不就是看在谢至那一番鸿鹄之志上吗?

对谢至的提议,徐经并未反驳,回道:“好,要不再找个裁缝协助指点一下?”

思考一下,谢至回道:“找就找上个,有个裁缝也可更能保证质量。”

敲定这些后,徐经便从县中招募妇人了。

普通人家的妇人即便不懂女红刺绣,但缝缝补补也都是极为熟练的,且针线活儿都不会太差。

知晓这些,再加上一些指点,以皮毛缝制些成衣倒也不算难事。

毕竟有工钱拿,徐经才一开始招募,前来应招的妇人就有五六十人了。

经对没人针线活的检验,留下了二三十人。

这二三十个妇人需得在白日的时候在皮毛作坊中缝制成衣,饭点还得回家赶着去做饭。

徐经瞧着这些妇人辛苦,也耽误做活,便一声令下允许这些妇人把皮毛拿回家去缝制。

这样一来,对那些妇人自是方便了不少。

几个妇人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徐先生,老身交来的成衣定会让徐先生满意的。”

“是啊,是啊...”

“徐先生,做这些成衣可规定了期限?”

徐经也是读书人,没有官职,不能以官职相称,便贯之他一个清贵名头以先生相称了。

对妇人的询问,徐经微微一笑,回道:“期限倒是不成有,按件计工,做的多所拿工钱便多,做的少,拿的便少,只是莫要昧了去便是。”

徐经这话也是在开玩笑,哪家拿着多少皮子,交多少成衣,那都是有记录的,昧下根本就没任何可能。

再说了,徐经好歹也是代表县衙的,就算是有机会昧下,她们也得有这个胆子做。

官府的东西岂能是那么好拿的。

几个妇人笑言之后,一年长一些的道:“哪能呢,徐先生为我等找了这个活计,我等怎能再做这样的事?你们说,是吧?”

围着的几人纷纷点头附和,回道:“对啊,哪能呢!”

徐经也不再多言,又道:“各位领皮毛的时候可凭各自能力,在下只有一个要求,所做成品必须要做到最好,若有不合标准之处,便从工钱中扣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是没有写规章标准做要求的话,那成衣的质量也就不能保证了。

......

徐经还在忙活着这些事情之际,唐寅那边已是请来了程敏政。

知晓程敏政前来,谢至提前便吩咐还未彻底完工的两狼山书院收拾出了房子。

谢至更是一大早便带着贺良去城门口迎接了。

那次春闱之事,程敏政虽提前见了唐寅和徐经,但也并未有泄露考题之说。

现在程敏政却辞官归乡,显现的是文人的铮铮铁骨,在天下士子中并未掉价,镇一书院也是可以的。

谢至到的早,便与贺良坐在城门楼子底下喝着守城差役的劣茶。

守城的这些差役都是原来县衙的那队人马,这些差役平日之中倒是会从往来客商那里拿些银子,但与原来县衙中杨泰和上面的那些人是接触不到的,自然也就不会参与他们那些事情。

既是如此,谢至也不能把这些人一并都裁撤了。

裁撤了他们,谢至也再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替代。

“知县,那个先生到底是何人啊?需知县这么一大早就在此等着?”一年老差役问道。

谢至扯了一道笑容,道:“是本县为两狼山书院请来的先生,程先生曾是本县春闱的主考,算是本县的座师了。”

那年老差役满是沟壑的面颊中,挂起一道憨憨的笑容,问道:“两狼山书院要有先生了?去两狼山书院读书有何要求?”

谢至放下茶碗,问道:“你有子弟想去?”

那年老差役不好意思一笑,道:“小人孙儿在南城的学堂读书,先生说他根骨不错,小人想着小人家或许是祖坟冒青烟了,说不准还真能出个进士老爷...”

在谢至新近开办学堂中读书的皆是刚启蒙的孩童。

才刚启蒙就有如此远大抱负了?

谢至笑了笑,问道:“不知贵孙年纪几许?”

老差役翻了一下手掌,回道:“十岁。”

十岁启蒙其实已算晚了。

不过,若真有此天赋的话,倒也不是不能踏入仕途的。

谢至微微一笑,道:“贵孙若可拿童生,本县便让他免费去两狼山读书。”

其实,人人都读读书出人头地,却又有几人能入朝为官的。

官者,本身就是为治民的,都做官,谁做那个被治理的民。

等到半上午之时,远处才出现了一马车。

这马车虽普通,但在寥寥来往行人之中却有些显眼,在这马车旁边还有唐寅骑马跟着。

“来了,少爷...”贺良喊道。

谢至没做回答,起身等候在了城门口。

片刻的功夫,唐寅领着那马车便到了,率先从马上下来,朝谢至拱手,道:“知县,程先生请来了。”

唐寅早在快到云中地界的时候,便给谢至送了信。

要不然,谢至怎会在今日一大早等在城门口的。

在唐寅朝谢至说话之间,马车上的程敏政已在其长随的搀扶之下下了马车,“老爷,慢些。”

在程敏政下马车之后,谢至便快步走过去,行礼喊道:“学生谢至拜见座师。”

程敏政摆手道:“座师算不上。”

谢至扯起一道笑容,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一日为座师,终生便是座师,感谢座师能来这穷乡僻壤之处,学生已吩咐人在书院收拾了房间,县衙也准备了酒菜,请座师先往县衙,学生为先生接风洗尘伯安和衡父今日知晓座师来,特意留出了空闲。”

程敏政面容威严,应道:“嗯,好...”

谢至作为新科状元,却能到甘愿此一穷乡僻壤之处做一县令,已算是为官之人中的一股清流了。

无论谢至人品,还是才学,程敏政都是颇为欣赏的。

这也是他愿意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书院来的原因。

......

中午时分,徐经率先来的,才与程敏政见礼之后,王守仁和朱厚照便到了。

朱厚照也是跟随弘治皇帝参加过经筵的,程敏政自是不可能没见过朱厚照的。

见到朱厚照,程敏政一脸吃惊,起身便要行礼。

由于场中还有上茶的杂役,朱厚照几步跳到程敏政身边,抓着程敏政的手,喊道:“程师傅,你来了...”

程敏政也觉察出了些情况,倒也没非要见礼。

谢至则是挥手打发走了那些杂役,道:“你们都出去...”

在那些杂役出去后,贺良自觉道:“少爷,小人去外面守着去...”

贺良一走,谷大用和张永也都纷纷退了出去。

屋子中只剩下都知晓朱厚照身份之人,程敏政还未行礼,朱厚照便道:“程师傅不必多礼,在这里本宫只是朱寿,只是一小小主薄,千万莫要暴露了本宫身份,本宫嫌麻烦。”

朱厚照疑惑之时,谢至适时便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学生以前是殿下伴读,在外出做官时,与陛下提了这个问题,陛下权衡之后,便应下了此事。”

程敏政并未被谢至说动,一脸愁容,大呼道:“东宫太子身为国之储君,怎可远离宫廷,这不是龙游浅滩吗...”

在此观点基础之上,根本别指望谢至能够说服程敏政。

谢至只得是换了种角度,道:“学生终究还是年轻,倒是没想到此方面的情况,学生只是觉着,殿下身为储君,当知百姓疾苦,体擦民情,才不会乱征苛捐杂税,前朝亡国之例,固有各方各种原因,唯一共同点还是苛捐杂税之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国之本,了解万民,才能统御万民...”

谢至一番忽悠后,程敏政倒也不再纠结朱厚照为何在此的原因,只是道:“殿下安危可有保证?”

不等谢至回答,朱厚照马上道:“程师傅放心便是,他们皆可照顾好本宫安危,本宫也可自己保护自己的!”

这下此事便算这么过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