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181章 大旱

大明好伴读 第181章 大旱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光是黄册都整理了四五日时间,每家每户几口人,就是每家有几只老鼠都查的的是一清二楚了。

几日时间,谢至睡得比狗晚,起的比鸡还早,熬了几日时间,黑眼圈都有了,有关于那天那几个刺客的影子却是没找到半分。

这个真不能怪,谢至无能,只能怪那些刺客太鸡贼了。

都是些能够飞檐走壁之人,区区一个云中县城岂能够困得住他们。

唐寅白日要带人出去采集,晚上还要整理,所付出辛苦可比谢至多太多了,本来英俊帅气的奶油小生,秒变糙汉,头发乱糟糟的,胡子拉碴的,见到谢至,嘶哑的声音脱口而出。

“知县,县中并未查到任何踪迹,接下来该怎么办?”

谢至招呼唐寅坐下,道:“这几日你也辛苦了,目前唯一办法,也只能是开城门了,正赶上过年,城中许多人还在陶器作坊做活,这么一直关着城门也终究不是个事儿,开城门吧。”

人找不到,总不能就不开城门吧?

再说了,也许那些刺客当日便离开了,他们这般关着城门,那些背后刺客恐早就笑掉大牙了。

唐寅迟疑了一下,有些担心的开口道:“这般开了城门,那便更没希望找到那刺客了,陛下那里该如何交代?”

唐寅这完全就是为谢至考虑,谢至倒是毫不在乎,摆手道:“无妨,在折子中,某已把情况说明了,陛下也并非不辨是非之人,云中的正常运作不可滞留。”

谢至也没必要为了此事,阻碍了他云中的发展的。

再说了这个事情可并未谢至小小一个县令能够差出不来的,朱厚照的身份若是之事普通主薄那般简单,那可说是他在县中行事出了偏差。

可现在的结果是,在明知晓朱厚照身份,还要搞这个刺杀,那明显就是冲着皇家来的。

不管是谁,就谢至的这些力量都是很难查出来的。

谢至这里一筹莫展之际,弘治皇帝遣出锦衣卫和东厂在几个怀疑对象中暗查依旧是一无所获。

冲着朱厚照前去的刺杀,怀疑对象也很容易想到的。

弘治皇帝他只有一子,朱厚照若是有个三长两短的话,那势必要从宗室子弟中选一个入继大统的。

而能被选中的,首先就是弘治皇帝几个兄弟的子弟了。

此番,弘治皇帝派出排查的就是这些人。

另外,除此之外,弘治皇帝还特别排查了周太后所出之子朱见浚。

按理说来,朱见浚是弘治皇帝的叔叔了,只要弘治皇帝还有兄弟,是不可能从他这个叔叔之中挑选子弟入继大统的。

不过,在大明朝也不是没有叔叔继承侄子皇位的先例。

若在结合周太后平日行事风格,这个可能性更大了。

弘治皇帝是在周太后膝下长大,但相比较孙子,儿子才能亲近吧?

若是儿子能继大统,不就能够更长久的保周家了吗?

在想到这层之后,弘治皇帝不得不对朱见浚多些了解了。

相比较于周家,还是他的儿子更重要些的。

“陛下,臣所查的几个藩王今日以来皆无异动。”

“奴婢所查也是如此。”

弘治皇帝得知二人的结果,心下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有些忧愁。

谁都不愿看到兄弟阋墙的。

可若不是这些藩王,那便更不容易找到刺杀自家儿子之人了。

弘治皇帝起身,在房间来回走了几圈后,道:“云中也无任何消息,尔等时刻注意着,太子那里这些日子也加强护,多遣些可靠之人过去。”

找不到背后之人,唯一办法也就只能是加强对朱厚照的护卫了。

......

转眼之间,便到了一年一度的春耕之时了。

可却是连个雨点都没有,每天不是艳阳高照,就是黄风漫天。

种田本就是靠天吃饭,若是没了雨,种子连发芽都办不到,何谈收成。

民以食为天,商业发展的再好,这么一大片的田地若是都荒芜了,谢至这么短时间的努力,顷刻间便要烟消云散了。

而且,出了这个天灾,少不了有唯恐天下不乱之人会说谢至近段时间所做的这些有违天意,是上天所降的惩罚,才导致云中之地几月无雨的。

本来,谢至所营造的风清气正的云中就有人开始害怕了。

谢至带着贺良站在田埂处,满是凝重。

一老农站在谢至身边,嘶哑着道:“知县老爷,这可该如何是好啊,老汉三个儿子,两个已娶了妇都有了娃,大的已去了学堂,小的今岁也就去了,三个儿子都在陶瓷作坊做工,小人还硬朗,想着把地种了,打些口粮,他们所赚的也就能够存了...可却偏生出了个这问题,没有口粮,只怕到时候所赚的那些三瓜两枣都拿出,也不够买到粮食的...”

这老农还想着没有了粮食,用陶瓷作坊赚的银子买粮?

若是云中今年绝收了的话,陶瓷作坊也不见得能不能开下去了。

每家都有这样的难题,对这老农谢至也无从劝告,问道:“往年可有这样的情况?”

有经验可借鉴,当然是要借鉴一下的。

那老农回想了一下,道:“春雨贵如油,每年都有如此情况,也就是今年严重些,也就属去岁的时候好一些,雨下的及时,收成也好。”

这么说来,去年收成好,完全凭借的是运气了。

谢至扯起一道苦笑,又问道:“往年此种情况,县中该如何处置?”

老农回道:“知县会带着本县百姓敬神祈雨,心诚的话,当天便会降下甘霖,若是不诚,七八日都不会有效果。”

祈雨什么的谢至也都听说过。

谢至好歹也是知晓科学的,像这些祈雨完全就是运气,运气好的话,正好赶上下雨,那是求来的,运气若是不好,那便就是心不够诚了?

谢至摇头不置可否,老农却是催促道:“知县老爷,再有个把月便得种了,看着天也无下雨的征兆,也是该求雨的时候了。”

在这个问题之上谢至也没做应承,回道:“嗯,本县知晓了,尔等也莫要着急,本县会想办法的。”

求雨的事情,谢至反正是不会信的。

回来县衙后,他便开始绘制起风车来。

他好歹也是工科博士毕业,这些原理还是晓得的,弄个风车出来对他是轻而易举的。

不过,风车是容易,关键还得是打出水井来的。

光有这些东西还远远不够,沟渠也得弄出来的。

而沟渠好挖,可挖好之后还得需要些水泥为底的,就这个旱情,只是土渠的话,不足以漫灌田地,就已先得被这土渠吸附的差不多了。

风车容易,只要人力充足水井也不成问题。

最关键的是水泥了,大致配方谁都知晓,可关键要能把这些配发弄到一块形成水泥,可就不那般容易了。

有些大致想法后,谢至便招来了王守仁。

训练云中卫虽说重要,但当下的旱情也是重中之重。

找来王守仁,谢至也没说那么多弯弯绕,直接道:“守仁兄,云中的旱情得及早解决了,若是没有了粮食,就我们云中所打下的这些老本全部用上,都不足以养活云中现有的百姓。”

事实就是如此,不用谢至说,王守仁都清楚。

接着,谢至又道:“这段时间,各作坊先停下,全力进入到打井之中,要先保证每村一口,另外,再找几个木匠,把风车弄出来,先把井水引出,利用风车大面积灌溉,某这段日子加紧想办法,使水渠耗水能够降低。”

云中没什么内陆河,唯一办法只能是如此做了。

王守仁也没什么有效办法,只能听谢至的了。

目前解决办法也只有如此,总比去祈雨来的要好上一些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