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12章 回了云中

大明好伴读 第212章 回了云中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谢至回家没多久,便接到了弘治皇帝催促他即刻前往云中上任的旨意。

弘治皇帝此举绝对是故意的,他不过就是一小小县令而已,至于下这道旨意催促吗?

还让他即刻就去,美其名曰是云中不可长久无主官。

既然云中不能长久没有主官,又为何把他派去处置宁王叛乱,朝中也不是没有可以领兵之人。

既是把他派去处置宁王叛乱,那也完全可给云中再选个合适的主官了。

当然,谢至在心中再有抱怨,却也不能把这抱怨当着萧敬出口。

就萧敬那厮,他可是了解的很,他敢保证,就他现在的一个微表情事后都得一一传到弘治皇帝耳朵的。

当着萧敬的面,谢至笑的很灿烂,回道:“陛下也真是着急,某准备回家打声招呼便回去了,陛下这倒是又下了一道旨意,就这么一个小事,还至于下一道旨意,就这卷轴都比这个事情值钱。”

萧敬嘴角蠕动一下,道:“陛下这不是担心你有了媳妇便忘记了承诺之事吗?云中既然记得,那便更好,望云中即刻启程吧,咱家在出来的时候,陛下吩咐了,要瞧着云中伯出了城再回去,云中伯有需要安顿之处慢慢安顿,咱家也没事可干,可以等着。”

你这像跟屁虫一样跟着,他还能干成啥事?

谢至收了卷轴,笑呵呵的道:“陛下既然有旨,某怎能再当耽搁。”

弘治皇帝让萧敬跟着,这明显是着急把他赶走。

能得弘治皇帝的赐婚旨意,谢至已是很满足了,不就是即刻去云中上任,去也就去吧。

谢至即刻就得走,宁王那里的事情还未解决,朱慧也不合适这个时候就走。

没办法了,谢至只得是把朱慧留于家中,托他老娘照顾着了。

他老娘说来也算是宽宏大量之人了,对朱慧身份的接受倒也能够接受。

“去了云中好生干,朱慧在家中自是不会受了委屈。”

有他老娘这句话,谢至倒也放心了。

谢至微微一笑,回道:“多谢娘了,娘也不用担心儿子。”

安顿好朱慧的事情,谢至也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直接便出发赶去了云中。

贺良待在云中,没跟着谢至去南昌。

云中卫随着谢至去南昌的兵丁,在把朱宸濠等押回京师便返回了云中。

所以,此番谢至从京师回云中,也就只有他一人了。

不过,京师距云中倒不算太远,虽无聊,但几个时辰的路程坚持一下也就到了。

谢至骑着马一路也没怎么停歇,差不多两个多时辰便赶去了云中。

走了一月之余,竟是没想到,云中竟是变成了如此。

一条条水泥铺设成的沟渠还在源源不断的蹚着水,这些水皆都被引到了田中。

田间还有忙忙碌碌的农人在耕地种植。

不知是谁最先发现了谢至。

随着那人的一声呼喊,田间劳作的农人呼啦一下皆都围了过来。

叽叽喳喳的你一句我一句的问着,谢至都顾不及该回答谁的。

许久,谢至只能道:“本县回了云中也不走了,尔等若有事直接去县衙找本县就是,本县才回云中,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处理,得及早去处置了。”

谢至这般开口了,围着他的那群人才渐渐散开。

一人开口道:“是啊,知县老爷忙得很,哪能和我们这般下瞎耽误工夫。”

与这些人分别之后,谢至不知晓又遇到了多少次这样的情况才终于到了县衙。

到了县衙,不仅王守仁和唐寅不在,就连贺良也都不在衙中。

经询问差役,才知晓王守仁正在云中卫练兵,唐寅负责县中教化之事,也不知晓在具体哪里忙,而贺良忙着县中的一些杂事,每日也是两脚不沾地。

至于随着谢至来的另一人徐经便更不用说了,这个时候的他正忙着在天津卫建造大宝船呢。

原以为建造宝船的事情又会引来一些言官的弹劾。

却是没想到,正好在此时出了宁王的事情。

那些言官的注意力都在宁王身上的,倒是忘记了这茬。

县中的事情基本上都有人在各司其职,也无需谢至过多操心。

但他闲下来却也不能去打扰别人,知晓王守仁和唐寅在做什么他也不打扰了,直接回了自己书房。

至于云中这一段时间的近况,晚饭一块吃饭的时候再一道交流也不迟。

谢至回了书房屁股还没坐稳,便有差役报道:“知县,有民告状。”

谢至在云中做这个知县也将有半年时间了,总体来讲,云中的治安还算不错,升堂问案拢共也没几次。

现在既有民告状了,谢至也只得是应道:“拿本县官服来!”

穿了官服,谢至信步走进了正堂。

走了流程,询问了状告之人的名字,谢至才道:“刘福,你说吴郡害死了你家牛,可有证据?”

刘福一个大老爷们脸上挂着泪,哭的嗓子都有些沙哑,坚持道:“就是吴郡害死的,他借了我家牛去犁地,不是他的他也不心疼,可劲的使唤,生生把它累死,这牛还是小人爹在早年的时候用尽家中积蓄买来,快二十年了,乡里好多人家都卖了田,小人家正是这老牛在,才勉强活口。”

听刘福这般说,谢至了然了。

一头犁地二十年的耕牛,想必寿命也到头了,若说是吴郡害死的也不尽然。

谢至又问道:“你与那吴郡何种关系,你又为何要借牛给他?”

刘福声音嘶哑,回道:“小人与那吴郡一块长大,头几年他为安葬他爹,把家中的五亩薄田卖给了马家,他种田也是在给马家种,后来知县老爷到此后,还了他的田,今年灌溉之后,他便来与小人借了牛,小人看在两人一起长大的份上,自己家还未种呢,便把牛借给了他,哪成想,他竟然硬生生害死了他。”

刘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说的好不凄惨。

其实,谢至也能够理解,毕竟这个时候的一头耕牛,是相当于家中的一个劳力的。

个中原因谢至虽说也能够猜想到一些,但断这种事情是得以理服人的,总不能他一人说了算的。

“来啊。”谢至喊了一声,道:“去传吴郡上堂回话。”

李甲出列,正准备领命出去。

在堂外零零星星围观的人中,钻出一人,喊道:“小人在此,小人在此...”

自谢至到任之后,每日升堂问案皆允许百姓观摩。

不过,现正是农忙的时候,谢至虽给了这个机会,观摩百姓却是寥寥无几的。

既然吴郡在,倒是省的在浪费时间去找一趟的。

谢至出言命令衙役把人放了进来。

那汉子一进正堂,便率先拜下行礼道:“小人吴郡拜见知县老爷。”

谢至出口朝刘福询问,道:“他可是吴郡?”

刘福态度不善的瞅了一眼汉子,点头回道:“是。”

既然是的话,那就好办了。

谢至又问道:“你为何在此?”

这吴郡好歹也是被告,这出现在观众席中是何意思,难不成是心中有鬼,耕牛的事情还真就与他有关?

吴郡大概是觉察出了谢至的怀疑,赶忙解释道:“小人得知刘福进城便想到他定是来告状了,便随他一块来了。”

谢至又问道:“为何要随他一块来?”

具体原因如何,那都得一一问明白,这样也才能让刘福心服口服。

吴郡回道:“小人刘福既然告状,知县老爷必定会宣小人上堂的,所以便在外面候着了。”

说着,吴郡便以头触地,又道:“知县老爷明察,这个事情真与小人没多大关系,小人借了刘福的牛,那是当祖宗一样供着的,每日吃的都是小人儿子割回来的鲜草,不止如此,小人还把睡觉的地方让给了那牛,小人一家在外面睡,小人怕晒着他每日早晨凉快那阵出去,天热了就回来,晚上太阳下山凉快了才拉出去耕上一会儿,小人都没这般伺候过小人爹,小人是在是冤枉的很,不知怎么,睡觉的时候,那牛还好好的,早晨小人想拉出去再耕会儿,才发现那牛竟然死了,本来,没多大会功夫,小人那地也就耕完了。”

如此对待,那可真是如祖宗一般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