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22章 险些被刺杀

大明好伴读 第222章 险些被刺杀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本来宝船下海是举世瞩目的大事情,若是可以的话,谢至定是会亲眼观摩的。

可惜现在出了倭寇的事情,亲自观摩是办不到了。

不止如此,这宝船还必须得以最快的速度赶往台州才是。

王守仁徐经皆是雷厉风行之人,既然已确定宝船没问题,自是也不会再耽搁。

在所有兵丁陆续登船之后,二人也纷纷上了船。

上船之后,徐经直接便喊了一声开船的命令。

负责开船的乃是徐经招募打造宝船的匠人,不止如此,上到建船的,下到加装火炮的,现在都在船上。

他们的船是建造好了,火炮也加上了,可真正性能如何,他们却并未下水尝试过。

此番往台州进发,一方面是运送兵力准备抗倭,另一方面也是对这宝船进行下水试航。

不得不说,谢至,王守仁,徐经他们胆子都不小。

这宝船还未试航,便敢用来运送兵力,万一这船出现问题,云中卫的那些兵丁都葬身海底的话,那责任可就大了。

才刚驶离港口,徐经手搭在栏杆上,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笑嘻嘻的道:“三宝太监着实非常人,绘制出的宝船基本上不存在误差,这般稳当,与陆地也没甚不同嘛!”

徐经虽说监督制造了这宝船,但他也是第一次坐这么大的船,心下忍不住要感叹几声。

王守仁在一旁随身附和,回道:“着实如此,云中卫的这些兵丁虽说是北人,从未坐过船,但这船若能一直这般平稳,那到了地方立马与倭寇缠斗上几个回合,也不会有问题。”

在徐经和王守仁站在船板之上吹着海风之时,云中卫的一群兵丁也满是新鲜的站在船板之上,说说笑笑的,竟皆是好奇。

北方人见到海,就跟南方人见到雪一般。

王守仁也不管这些兵丁的好奇,只叮嘱何三友注意警戒。

虽说这个时候的倭寇都集聚在东南沿海一带,但毕竟这条海路也是倭寇老巢的必经之路,小心使得万年船。

叮嘱这些之后,王守仁便与徐经二人进了船舱。

进了船舱,徐经便拿出珍藏的好酒,道:“这酒是在开始打造宝船之际买进的,想着等到宝船竣工,咱几个一块痛饮的,知县和伯虎他们两个是没有这个口服,咱一道喝了吧。”

王守仁领兵云中卫,本是不能喝酒的。

但瞧着徐经这般高兴,也没拒绝,道:“好,喝吧!”

徐经起身拆了酒,倒出了两碗,又拿了一只烤鸡,道:“在下知晓守仁兄身为云中卫主官,不可在行军之时醉酒,只喝这一碗算作是庆贺。”

徐经能够体谅,王守仁自是不再坚持,道:“实乃抱歉,等大败倭寇,在庆功酒之时咱一并喝个痛快。”

只喝了一碗,徐经便把剩下的拿给尹水,让他拿着分给那些匠人了。

而他则是与王守仁一道解决起桌上的烤鸡来。

“自太祖之时起,朝廷便从未想过真正解决掉倭患,太宗之时的勘合贸易,不过只是缓解而已,我大明并未从中取到过便宜,之后倭国内乱,勘合贸易停止,袭扰沿海又重新兴起,可我朝廷却也不如太宗之时强硬,陛下重文轻武,能出兵着实是不曾想到的。”

徐经感叹着说道:“陛下能下这个原因得以与知县的周旋,也不知晓知县是如何说服陛下的。”

王守仁从鸡身上扯了一块下来,回道:“说的再好,不过只是夸夸其谈的天方夜谭罢了,想要陛下下定决心出兵,还得是让陛下看到实力,这实力不仅在兵戈方面的,还得解决钱粮的问题,恰好,知县他有这个实力,在在下出来的时候,太子殿下便在勋戚官宦之中搞募捐了。”

徐经许久不在京中,京中的一些事情他也没刻意打听,对王守仁所说的这个事情也不甚了解。

听了王守仁的话之后,嘴巴张的老大,问道:“真的?那些吝啬,肯拿钱出来吗?”

王守仁笑了笑,道:“若是直接让他们拿,他们是不会出这个银子,但英国公和知县都率先做了表率,且还是太子殿下亲自与他们去要,他们若是不拿,还担心太子殿下给他们穿小鞋呢,有的得拿,没有的即便是砸锅卖铁也得拿,有了这些,出战的钱粮肯定就够了,只要后方能够解决钱粮的问题,那前方的那些阻挠,知县自然也就能够顺理成章的解决了。”

对局势的把控,王守仁还是很有先知的。

在宝船下海几个时辰的时间,远在京中的弘治皇帝便收到了消息。

厂卫知晓弘治皇帝对宝船的重视,自是一直注意着动向。

在宝船才下海,便通过各自手段把信送入京中了。

在厂卫把这些消息送至弘治皇帝面前的时候,朱厚照正在暖阁与弘治皇帝汇报他的成果呢。

在朱厚照挨家挨户搞募捐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人哭穷过。

可有了前面的那些领头人,多的是回复理由。

每有人哭穷之际,朱厚照便抓起账本翻看上半晌,回道:“你们兵部的也捐了,王侍郎捐了多少来着,本宫瞧瞧,王侍郎捐银一千两呢,刘侍郎与王侍郎同等官职,俸禄一样,子弟也差不多,需要养活的人也差不多啊,王侍郎却是大呼没钱,这便只有两种情况了,王侍郎要不就是不想给本宫面子,要不就是王侍郎把这俸禄都花在勾栏乐坊了,不成,回去得禀明父皇,遣锦衣卫和东厂好生查查了。”

丢下这句话,朱厚照也不多留,抬腿就走。

往往走到一半,便会被拉住,喊道:“殿下留步,臣可筹集,定也捐一千两。”

朱厚照要的是银子,只要答应给银子,那一切便都好说。

朱厚照满脸堆笑,回上一句,道:“王侍郎乃忠君体国的肱骨之臣,平倭大业有王侍郎一份功劳,本宫会记着的。”

虚虚假假的一句话,一千两银子便搞到手了。

其实,凡是朱厚照光顾之家,都有锦衣卫和东厂查清其名下有多家财了。

朝廷的那些俸禄确实低的可怜,那些银子养活一家人都不易,更别说还要拿出几年的俸禄往出来捐,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朱厚照去的那些人家,都是家中有田有铺子的。

当官的那些俸禄连牙缝都塞不住他们的。

凡是那些家中无田的清正官宦,往往都是心有正气之人,不会看长官捐了多少,支持平倭,有这个心的话,拿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便是。

搞募捐的四五日时间,朱厚照办得很是顺利。

在暖阁中汇报他的成果之际,自是沾沾自喜的很,道:“父皇,儿臣不过才五日时间,便募来了五万余两,这些银子完全可暂时解决掉平倭大军的钱粮了,别说,谢五的那办法倒是还真管用的很,那些官宦真不是个东西,压榨了那么多民脂民膏,拿些银子用来抗倭,他们倒是还舍不得了。”

朱厚照这个差事办的着实利落。

自土木堡之变后,文官在朝中地位便陡然飞升。

上面皇帝的一些旨意,若是触碰到文臣的利益,根本就很难实行下去。

现在,朱厚照做的这个事情,也是敲击到了文臣的这一层利益壁垒。

当然,如此一来的话,那些文臣是会反击的。

而弘治皇帝需要的就是如此,他要在他在位的时候,解决掉这一痼疾,让朱厚照在即位的时候,彻底不用再被文官制衡。

瞧着朱厚照这般高兴,弘治皇帝能心下也是高兴的。

但面上却是呵斥道:“谢至那小子身上的好处没学到,倒是学来了那小子夸夸而谈的臭毛病,就不能稳当着些吗?”

正训斥着,牟斌和萧敬同时送来了宝船出海的消息。

“宝船已经出海了?那平倭之事不日便也当提上日程了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