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34章 倭寇来袭

大明好伴读 第234章 倭寇来袭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王守仁穿梭在所有海盗在拼命争夺海盗头目位置的夹缝之中,说服这些海盗能够弃暗投明。

在招降这些海盗之际也未曾许诺他们任何好处,走到哪里都只有一句,以战功来减免朝廷的处罚。

这样的诏安恐怕乃是史上少有的。

自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说话,也会碰到那种群凶极恶的。

这些人一听说是朝廷的人,根本就不买账。

碰到这些人王守仁自是免不了动些拳脚,期间少不了挨上一顿打,也少不了在鬼门关走上一遭。

反正不管如何,好在最终也有幸活着回来了。

王守仁和刘阿亮漂泊了几日,在回了台州营地,明显瘦弱了许多,几人脸上的伤势还显而易见的挂在脸上。

一见面,王守仁便开口道:“在下的任务完成了,海上三十六路海盗皆已答应可助大军平倭。”

王守仁能完成如此艰巨之时事,谢至倒是丝毫不惊奇,王守仁一直都是牛人一般的存在,他早就已经习惯了。

倒是张懋比较惊奇,问道:“那些海盗全都答应了?”

王守仁点头应道:“是,都答应了,在下答应他们若能在平倭之时奋勇杀敌,他们所犯之过错也就可一笔勾销,可恢复他们清白之身。”

这样的承诺相比较动辄高官厚禄的诏安已算是最差了。

朱厚照还有些不相信,问道:“就这些?”

王守仁也见喜怒,淡淡的回道:“是,只有这些。”

朱厚照来了精神,问道:“你是如何说服的,与本宫说说呗。”

王守仁还未开口,一旁的刘阿亮正准备介绍,被王守仁抢了过去,道:“总之一句话,他们都是大明子民,协助倭寇祸害大明百姓,那便就是背弃祖宗,说到底他们还是有良知的。”

刘阿亮并非那种溜须拍马之人,他能够抢着为王守仁介绍,可见被被王守仁本事折服了。

而王守仁打断刘阿亮的介绍,可见其心性是何等的淡泊。

王守仁这样的人已是超脱常人一般的存在了。

王守仁既然不愿介绍,朱厚照默默,倒是没不再坚持询问了。

谢至出言道:“既是如此,也是时候加快兵丁的训练了,倭寇绝不会等到我们的兵丁训练出来。”

张懋随之应道:“金川之事后,倭寇随时都会袭来,先行把选拔出来的要进行编队,一旦敌袭传来,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能够登船,云中卫的兵丁要加紧掌握宝船上的火炮。”

当日晚上,趁着夜色的笼罩,倭寇浩浩荡荡的船只便出现在了东海一带。

最先发现倭寇船只的是王大麻子的人。

王大麻子在王守仁拜访之后也着实仔细考虑过,朝廷是否能够赦免这都不重要,关键是他若是再与倭寇一道的话,那死了无颜面对列祖列宗,活着也无法面对子孙后代的。

既然朝廷下决心处置倭寇隐患,那他作为大明子民也是当初一份力的。

在手下发现倭寇船只后,立刻报到了平倭大营。

此时才刚掌灯,谢至等人还就接下来的行军布局进行研讨。

平倭之事全朝举世瞩目,他们也不得不上心。

谢至也非常清楚,在这个平倭之事上他一旦出现任何疏忽,那些拿了钱的人的弹劾折子立马便会如雪花般的弹劾到他身上来。

到时候,弘治皇帝为了大局着想也不见得还会护着他。

所以他现在已是到了退无可退之处,前面即便是有着刀山火海,他也必须得硬着头皮闯过去了。

“张世伯,得遣人去探查一下倭寇的老巢究竟在何处了?时机成熟了,也当给之致命一击了。”

张懋点头应了一声之后,随后又询问王守仁道:“守仁,你所去海盗之处可有打探出那倭寇的老巢究竟在何处?”

这个事情王守仁自是也打探了,可惜却是一无所获。

王守仁回道:“也就只有邱武去过,其他海盗连倭寇的大头目都不曾见过,也就是几个与邱武关系要好的知晓,那大头目姓中,具体叫什么都不知晓。”

谢至就是没听说过,也知晓倭寇不可能存在这个姓的。

无论姓什么都不是最重要,对王守仁打探出来的这个消息,谢至也没做辩驳。

张懋叹了一口气道:“这个事情搞不清楚便很难把那些倭寇斩草除根的。”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有兵丁报道:“都督,有个海盗说是有紧要事情要报。”

几人也不是那种带着有色眼镜看人的。

张懋随之喊道:“把人带进来。”

不管事情是否重要,也总归是要见了人的。

人带进来之后,在屋子中寻摸了一圈,找到了王守仁,道:“王佥事,倭寇大概有船二十余艘朝台州这便来了。”

“什么?”最先惊呼的是朱厚照。

王守仁还算淡定,问道:“可否属实?”

那海盗回道:“绝对属实,是小人亲眼所言,之后报了首领,首领命小人即刻把消息传给王佥事,王佥事及早出兵应对吧,再晚可就来不及了。”

王守仁还未说话,张懋随之道:“来人,遣斥候出去,详细打探清楚倭寇的情况。”

一方面这海盗的话不可全信,另一方面着实也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情况才方便出兵的。

反复斥候出发之后,张懋又直接命令那海盗,道:“着你不随时候命,等待出击。”

那海盗领命出去之后,张懋立即吩咐传令兵个全军整装待发准备登船。

对付海盗这一仗务必得是在海上进行。

斥候的消息还未打探回来,所有兵丁便皆已经登了船。

各卫所送来的兵丁还未考察完毕,如此情况之下便只能让这些兵丁全部登船了。

在此次登船之时,所有能够战斗的兵丁已达到了一万余人,另外还有两千多人负责驾驶宝船。

算起来这次出战人员至少在一万三千人之上。

在所有人员皆以登船之后也并未等候多长时间,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斥候便回来了。

“都督,情况属实,着手有二十余艘宝船正往台州而来。”

张懋瞧了一下夜色,道:“这个天色正好,既是确定倭寇无疑,也无需靠近,先开炮打上几下再说。”

经过谢至的改良之后,大明现在无论是火炮还是火药那都是当下最为顶级的。

火炮的射程在倭寇的几倍之上,差距异常明显,只有大明火炮打倭寇,那倭寇的火炮即便是拼尽全力也很难伤大明分毫的。

在航行了几百海里的时候,夜色朦胧并不能瞧不清楚前面的状况,张懋下令所有宝船停止了航行。

在宝船停下之后,张懋随即命一队兵丁乘小船快速打探清楚倭寇船只的位置,以及距离。

这个时候没什么先进的通讯工具,也就只能用此种繁琐的办法了。

派出的这兵丁,乃是刘阿亮率领的桃渚村的百姓。

这些百姓的水性比水军卫所的要强上太多,由他们去做也较为合适一些。

刘阿亮出发,谢至,张懋,王守仁,朱厚照一行人就站在甲板之上。

今晚连一个星星都不曾有,航向根本无法掌握。

在没有任何雷达辨别方向的情况之下,就犹如瞎子和聋子一样。

在此种情况之下,随时都会迷失方向。

望着茫茫夜色,几人心中说没有担心那是假的。

不知过了多久,派出去的刘大亮终于回来了。

对海中的事情,刘阿亮异常敏感,估算道:“都督,以倭寇的大船的航行来看,现在距我们应在一百二尺之间。”

张懋也不含糊,命道:“所有火炮掉转炮口,于一百二十尺开炮。”

夜色朦胧,十米之外也见不到人影,更别说把命令传到三艘海船之上了。

没办法,也就只能采用鼓点进行传令了。

别误会,这鼓点传令的方法并非是谢至传授的。

这种传递消息的办法在后世谍战剧中很是常见,在这个时候便有人能够掌握,可见古人的智慧是何等的强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