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好伴读 > 第270章 一亩一石粮

大明好伴读 第270章 一亩一石粮

作者:张六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30 来源:笔趣阁

谢至再给弘治皇帝出谋划策之后,弘治皇帝第一时间便召集了内阁的智囊团开始着手完善此事了。

在内阁三个大学士的仔细斟酌之下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建议之后,直接便委托了户部着手处置此事。

就在那些有着大量良田的庄户焦头烂额之际,朝廷新的政策出台了。

无论是哪家需劳力收割地里粮食的,朝廷可组织人手帮忙,由朝廷出资雇佣这些劳力,而主家要为每十亩田人便要为之支付一石粮食。

在这个时候,每亩地的收入是在两三石开外,朝廷每亩收取一石头只负责收割着实有些不便宜了。

除却春耕种下去的,加上那么长时间的管理,怎么说都要比只收割所付出的辛苦要多多的。

不过能收割回来,总比臭到地里,连本钱都丢了强吧?请朝廷出面负责收割总归还是要比较划算一些的。

但总归是有吝啬的,不说是每亩一石,就是总共需一石也是不愿意出的。

“一石?这么多,还不如去抢,与其有这一石粮食,自己就可收割了,明日便发动家丁都往地里去,每人每天都收三亩田回来,不收割回来,不准吃饭,不准睡觉。”

其实各行各业都需要的是一个技巧,若是掌握不好这个技巧的话,就是吐了血也不见得能够做好。

那些看家护院的家丁,看起来五大三粗的很是壮硕,但若是让他们去收割粮食的话,还真就不一定能够赶上那些瘦弱的佃户的。

朝廷政策出台之后,便由户部派出官吏开始往各地驻扎。

这些官员到了之后要先行组织可用的人手。

有多少庄户出身,有多少伺候过庄稼的,这些都必须得有一个具体的统计才是。

在云中周边,多存在的是陶瓷,食油作坊,而在南地则开始又一些棉花作坊,丝绸作坊,茶叶作坊了...

这些作坊所产的东西无论是什么,都在前面加了云中二字,而这些作坊所贯行的月钱乃至安家落户政策都与云中的如出一辙,劳力自是能够吸引过来。

能把人吸引过来,那吸引个懂诀窍的人自然就不是难事了。

有别人弄不出来的工艺,那弄出来的物件能差了吗?

物件若是不差,自然也就能把口碑打出去了。

人手被招募了一部分之后,便开始愿意往那些出粮的人家收割了。

本来秋收已是迫在眉睫了,太迟了的话,那些庄稼成熟的太厉害可就都要落地了,自然是要抓点紧了。

西安府刘家湾,田垄的一边是朝廷组织起来的人手,另一边负责收割的则是自个儿组织起来的家丁。

两家都曾有子弟中了功名,房子在一块挨着,田也在一块挨着,平日里就明争暗斗的,现在收割用的人不同,自然也是要多几分较劲的。

“刘兄啊,你这一日收割了多少?”

“不多,到现在已有五十亩了,今日估计至少能收一百亩了,明日剩下那一百二十亩应该差不多就能够完成了。”

“你这二百二十亩,得上交二百二十石吧?”

“不错,是二百二十石。”

“这二百二十石能养活多少人啊?够你们家一岁的口粮吧?本来就不用交税,现在却白白给了朝廷,多可惜。”

两日之后,当刘家的二百亩良田全部装入粮仓后,那觉着给朝廷交粮有些可惜之人嫉妒了。

他养的那些家丁就跟吃干饭的似的,五十余人,两日时间都没收了十亩,剩下还有一百七十余亩,若是这般算下去的话,他那剩下的那些粮食至少得将近一个月时间。

他是能等了,可那些粮食又能等了吗?

不过虽说是如此,他还是心疼那些白白交给朝廷的粮食,并未马上去找朝廷解决收粮问题。

第三日的时候,直接亲自到田间监工了。

那早收了粮食的那家伙知晓对家的粮食还没收上来,自是开心的很,搬了把椅子,直接坐在自己田里看对面的笑话了。

“王兄啊,你这粮食还没收上来啊,得抓紧时间了,你这片地种的好像比我这里的还要早上那么十几日吧?若是再不收,一场大雨下来,恐都得趴在地上了,那损失得多大,可比给朝廷那一石多的多吧?”

也别怪人家乌鸦嘴,这说的完全都是实情。

被称作王兄那人,名王孝,面对摆放在面前的事实,对着讥笑还能如何说,只能是挥起手中的鞭子朝着自己手下的家丁打去。

“快干,今日一人都必须收割上十亩来,收割不上来全都不准吃饭。”

这王孝吝啬是有些吝啬,但却并不坏的,当初定下的数额没有完成,最后却也并未真的不让家丁吃饭睡觉。

那些家丁是想加快,给自家主人长长脸面,但事实却是事与愿违了,不是他们想加快就能够加快的了的。

一日之后,五十余个家丁汗流浃背忙活了一日,也就收割上了十亩。

剩下的那些眼看着就要臭到地里面了。

那姓刘瞧了一天,也乏味了,在临走之时,还特意叮嘱道:“王兄还是去找朝廷收割了吧?这般耽搁下去,恐很难全部收割上来了,到时候连两石都落不到自己手中了,而且因此也会被朝廷记恨上,往后说不准就得被朝廷穿小鞋。”

其实不用说,朝廷肯定是有这个意思的,用朝廷收割,给了朝廷这一石粮食的,一切都好说。

可若是宁可把粮食在地里发霉,也不用朝廷收割的,对于这样的另类,朝廷还真就要关切到眼中了。

王孝虽当面没多说什么,但从地里回来便还是很快去找了负责此地粮食收割的官吏。

此人名为于融,是弘治十三年刚刚中举的,现在翰林院中,是被户部借调来的。

说来也是与谢至同科进士。

现在做的这个事情需要的人可不少,户部就是把大大小小的人都派出去也很难填充的足。

没办法了,在弘治皇帝同意之后,便着手从各处开始征调人手。

有了弘治皇帝的旨意,征调起来自然也就容易很多了。

王孝准备了礼物到了行辕之际,在门前已排起了长龙。

刚开始朝廷出台这个政策的时候,那些拥有土地的人肯定是不服气,自己又不是没人了,收割上来那还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事吗?

没亩地需一石粮食的话,还不如直接自己找人收割了呢。

将近五日时间,他们终于发现了,他们人是有,也能把人派下去,可收割上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了。

这粮若是放在那里,多会收割完了都行那也就罢了,他们大不了多等几日,多费些吃食。

可现在那粮趴在地里,多耽搁一天便有一天的折损。

没办法了,现在唯一的解决之法便是来寻求朝廷了。

听说收割排名都是按照前后的报名顺序来办的,后面来报名的那都排出去老远了。

因而唯一的可行办法便就是加紧来报名了。

这个钦差油盐不进,无论多少重礼都不收,不接受插队,一切都得按照先后的报名顺序来。

如此一来,有先见之明的提起找朝廷收割了的,那是赚到了。

像那些比较吝啬的,先得试试自己能否收割了再想起找朝廷来解决的,那可就如王孝一样了。

王孝在后面排了这么久都没能排上去,直接便开始往前挤着去找那些差役,想着要提前进去。

这个举朝关注的大事情,别说是那些钦差不敢开后门了,就是那些差役也不敢随随便便放人进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