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世太帝 > 195 殿前议事

乱世太帝 195 殿前议事

作者:沉闷的大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51 来源:笔趣阁

皇帝召集太尉石虎,尚书右仆射郭敖,中书令徐光,武威将军夔安殿前议事。

“各位爱卿想必都已经听说了司马家的小皇帝派了人给朕贺寿,来者是郗鉴的东床快婿,大名顶顶的文坛第一人王羲之,朕起初颇为惊喜,如今却变为惊吓了!”

其他人都明白皇帝所指,唯有武威将军夔安粗鲁豪放,除了打仗就是忙着喝酒玩吕人,只在酒席上迷迷糊糊好像听说过南边派了个大文豪来贺寿。

“陛下,南方的小皇帝如此识礼,可见他想臣服于我皇,臣不明白皇上为何会感到惊吓?”

徐光最看不惯军队里的大老粗,一不打仗就变成了蛀虫。

“武威将军夜夜笙歌,似乎以为边境暂时安定就天下太平了,岂不知世上除了靠蛮力的武战,还有依靠才华智慧的文战!”

夔安听得懵逼,半天才反应过来。

“妈的,老子就是不懂才问陛下,要你在这里挑三拣四地骂人!”

“粗鲁,”徐光鄙视道,“在陛下面前如此放肆!”

“最讨厌你们这帮文皱皱的酸才,想当初我们十八骑和陛下一起光屁股洗澡一起玩吕人的时候你还不知在哪里吃奶呢!”

“武威将军!”石虎大声说道,“以前和现在不好比!不过徐中书,打仗可不是光靠蛮力,本王就不信你赶着几万头牛就能打败鲜卑人!”

他貌似对两人都有所批驳,实则是帮助夔安。

夔安想象着徐光赶牛的样子。

“哈哈哈,下次出征就右徐中书戴着草帽手持竹鞭赶着一群牛去就行了,我们都在家里喝酒睡大觉!”

“你们!”

徐光知道自己说错话,结果反被对方嘲笑,一时气结。

“好了好了,陛下面前吵吵嚷嚷成何体统,各自退让一步。”

郭敖沉着脸说道。

“老狐狸,墙头草!”

夔安一点面子不给。

“夔安,你强抢良家妇女二十人,目无王法……”

“咳咳!”

石勒重重咳了两声,众人安静下来。

群臣不合,各有心思,这也是皇帝的一大忧虑,自己在世尚可,若是百年之后,这些功臣勋贵太子将如何驾驭?

不过现在不是想这个问题的时候。

“朕可能刚才没有说清楚,所以武威将军误解了,朕再解释一下,王羲之一路北上,所过之处文人雅士毕集,纷纷作诗要和他唱和,却全被他评为中下品之流,他不停哀叹北方无才子,说我赵国完全是被蛮人统治!”

徐光道:“岂有此理,名为祝寿,实为羞辱赵国!”

“哈哈,”夔安道,“原来是这么回事,我无所谓他说我们是蛮人,倒是连累徐中书也被骂,非常过意不去呀!”

徐光撇撇嘴没有开口,不然又要吵起来。

石勒没有理会夔安的戏言。

“王羲之欺人太甚,诸位有何办法应付!”

石虎道:“此等文战,自然是徐中书等文臣出马,想必他才高八斗,定能让这个姓王的闭嘴!”

徐光写写文书还行,若论作诗则是一窍不通,他要是在王羲之面前估计一个字都说不出啊,石虎知道他的水平,故意要他难堪。

徐光内心惭愧,现在才发现自己文武双不全,他低着头一声不吭。

皇帝也明白徐光有几斤几两,要他出场作诗,那是自取其辱,当然,徐光有他的长处,比如做事心细有条理,公文写得漂亮等,也算是个能臣。

“太尉之言有理,不过此事事关赵国全国荣辱,文臣武将都应该出一把力!”

夔安立即道:“好办,臣带着家奴找到王羲之将他打个半死,拔了舌头,看他还敢不敢乱嚼舌根!”

“诶,武威将军不可,”郭敖道,“如此便是自认我北方无人,况且杀戮名士,不管他来自北方南方,都会大失人心,我朝虽然是以羯人为主,汉人名门望族却也不可忽视,他们最重视的就是名士!”

石虎道:“郭尚书所言不差,本王有不少幕僚都是来自汉人名门望族,他们相互推崇,世代联姻,若是有人冒犯了其中一人,其他人便群起而攻之,所以对待这些人,要么安抚,要么全部杀死!”

徐光心里一抖,他们算不得名门望族,却也是颇有影响力的家族,自己一向和石虎及其伙伴不和,皇帝死后石虎要是当政他可真有灭族之危呀!

“皇上,臣以外对待汉人,以绥靖为上,只要不去过分压榨,他们不会反叛,而且汉人勤劳聪明,可以为皇上创造无限财富!”徐光自然是为汉人辩护。

皇帝当然明白汉人其实比羯人更优秀更能为他创造财富,但是,汉人是否会真心拥戴他这个异族皇帝?如果臣民是羯人他更能安心,况且羯人迁入后人口增长也很快,良地是有限的,只能赶走汉人,如果他们不服,只能动用武力。

这些想法放在他心里,慢慢实行,他不能公然说出,否则大赵境内的几百万汉人立即起来造反。

“你们说得我都听到了,现在不是讨论该怎样对待汉人的问题,而是怎么对付王羲之的挑衅,杀他显然是不行的!”

“那就有只有一条路,和他拼诗!”郭敖道。

“诶呀,这个本将军真无能为力了……”夔安叹气。

皇帝道:“朝中和地方的官员,哪些有才华的,不论官职大小,你们皆可以推举。”

徐光道:“陛下,不仅仅是官员,臣以外定有许多才华横溢之士散落民间,只要陛下愿意提出优厚的赏赐,他们之中肯定有人愿意为陛下分有解难!”

石虎道:“这话我信一半,汉人的确不乏藏龙卧虎之辈,但是许多汉人称我们为伪朝,装模作样不愿意出仕,恐怕给了甜头也不会出来。”

石勒大怒,用力一拍桌子道:“若是让朕知道哪个汉人这么想,灭他九族!”

徐光对石虎恨恨,这人就是个种族主义者,想着法激化皇帝心中汉人和羯人的矛盾。

“陛下,中山王所言有失偏颇,汉人不仕之风在南方更为盛行,大量名士藏匿名山大川,追求逍遥自在,敢问他们也是因为皇帝不是本族人?”

中山王一时语塞,好一会儿才道:

“你们汉人头脑特别复杂,本王才看不透......”

徐光继续道:“这是时风,是自汉末百年乱世以来士人达成的一个共识,除非有汉高祖文帝景帝这等明君持续出世,士人才会改变他们对朝廷的态度,试想汉武帝刻薄寡恩,穷兵黩武,凭自己喜好杀戮大臣,但是仍然不断有名士哀叹不能为之重用,这是因为有了前几代明君的积累。”

石勒重用徐光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总能结合历史分析现状,把道理说得透彻。

“朕不敢自比汉高祖,至于太子......”想起了石弘,似乎、似乎不知道该跟谁比,“......太子年少,以后会如何也不清楚,朕打算仿古给他增加些师傅,希望三代之后,也能造就一个盛世!”

群臣齐贺。

“陛下圣明!”

徐光趁机道:“陛下,应将程尚书放出,不然太子没了约束,恐怕学业德行进步都会变慢。”

程遐被关的原因,皇帝讳莫如深,但是石虎及其亲党都很清楚,而且早已散播出去,以此抬高石虎的威慑力。

敢与中山王作对,臆测中山王之人,皇帝会亲自处理!

对于徐光这些彻底与石虎走不同的人来说,威慑没有任何作用,只能激起更强烈的斗志,所以一有机会就要把同伴救出来。

夔安早就知道程遐被关的原因,此刻却故意问道:“陛下,不知程尚书犯了何罪被关起来,群臣都想知道,不然人心慌慌呐……”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看向皇帝。

他一向大大咧咧,什么话都敢说。

石勒明白他的性格所以不以为忤,而且他话糙理不糙,隐瞒会造成猜测和不好的联想,他必须对群臣有个交待。

“这个......”

郭敖道:“臣听说,前段时间太子失踪并且被误认为出了意外都是程尚书看管不严所致,倘若太子真的不测,臣认为陛下对他的惩罚太轻,幸好天佑大赵,太子安然无恙,程尚书已经经历了牢狱之灾,臣认为可以放出督导太子......当然臣听说的都是风闻之言,若有不实,臣自承担失言自罪!”

郭敖要给皇帝找个台阶下,且他知道程遐迟早要被放出,所以做个顺水人情。

石勒心道:“郭尚书圆滑,但是深得朕心!”

“空穴不会来风,郭尚书所闻大致不差,太子若崩,程遐难辞其咎,如今太子缺乏师傅,就准予释放!”

徐光感激地看了郭敖一眼,然后朝石勒一拜。

“陛下圣明!”

夔安白了郭敖一眼,这个老家伙让人又爱又恨,滑得和泥鳅一样,最是让人讨厌!

石虎一脸平静,尽管皇帝没有官方承认关起程遐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但是稍微看得清事理的人早明白了事情的始末。

对于郭敖这等人,他无所谓喜欢或者憎恨,他唯一的做人的标准就是你好我还大家好,万一发生了冲突,他只会置身事外做个中立者,谁赢了他就跟着谁。

“程遐之事到此为止,对付王羲之之事还没有结果,依徐中书之见,朕该怎么做?”

“臣以为,这次王羲之来我国闹事,是坏事,也是好事……”

“闹事是好事,本将军今日下朝就带着家奴去徐府闹腾闹腾!”

“武威将军,请听我说完,”徐光心里对之厌恶至极,却明白发生口角毫无意义,“陛下可以以此事为契机,显示陛下的亲民。”

“哦,愿闻其详?”

“陛下可以发布一道旨意,在全赵国征集才子,若能自信作出让王羲之品为上品之诗作者,可以在在大内陪侍陛下三天,皇上亲自做东,每天宴请,之后要做官的从太学博士起,三年内提拔到尚书六部内任职。

皇宫分为大内和外城,大内里能长住者,除了皇帝和妃子,就是太监宫女,皇子和公主住在外城,比如石玲和石婷,虽然是住在皇宫,但是是在外城,和大内还是有一墙之隔,一言以蔽之,能带把且住在大内的只有皇帝一人!

至于太学博士,属于正五品低阶,每个品级都有高中低三阶,虽然是低阶,起点也算不低,因为五六品已经属于中品官,而能进入尚书省,官职都是四品起,而四品官,已经属于入流的上品,须知品级越高上升越难,五品以上,八成的人起码二三十年才能升上一品,大多数都是在三阶内升升降降。

按照徐光的建议,不仅送了这人三天帝王的部分待遇,而且送了一个上品大官。

石虎道:“一个会作诗的人而已,未免抬举太过,此法处处违背国法常理,陛下不可同意!”

此举必定使文人的地位在赵国加重,而文人的领袖都是在文臣之中,届时恐怕军方的话语权会减弱,所以石虎极力反对。

“非常时刻采取非常措施,若能因此获得更多士子之心,大赵的凝聚力会越来越强,汉民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皇上驱使,这将是大晋送给皇上的最好礼物!”

“切,”夔安不屑道,“如今天下四分五裂,士子们只会清谈,就算凝聚到一起又有何用?立国之本依然是军队,依臣看,让王羲之把礼物送到襄城门口就行,也不用进入京城,更无需在皇宫里招待他!他喜欢写诗,回南方蛮地去去写去!”

“陛下,万不可听夔安将军的短视之语!并不是所有士子都只会清谈,大都数只是不愿意发表见解而已。治国凭文臣,古往今来都是如此,简单地说,打仗要粮食要兵器,治理好国家就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这些军需,皇上志在四方,以后军队会越来越大,仗会越大越远,这些,没有文臣的鞠躬尽瘁是很难做到的,汉高祖若没了萧何,打天下恐怕会困难倍增,而文臣要尽力,心必须安定!”

“巧舌如簧,我们打胜仗都是你们文臣的功劳,打败仗都是我们贪生怕死,岂有此理!”

“武威将军,我并没有这个意思,打仗是文武协作之事……”

石勒感到头大,说不上几句这帮人就会吵起来,嗡嗡嗡听得耳鸣。

不过徐光有些话说到他心里去了,他的确志在四方,可眼下的实力却只能维持赵国这么大的疆土,徐光所说的似乎很有道理,攘外必先安内,可以尝试!

“各位爱卿,”他声音洪亮,一副要做出决定的样子,群臣立即静了下来,“朕以为,即使按照徐中书让士子住大内且封赏品官的建议,也未必有士子能让王羲之看中,即使有也是凤毛麟角,朕是爱才之人,对待这种人,按徐中书所说去赏赐不为过,甚至,朕再加一条,若是不愿意做官的,任其游山玩水,赏赐金印一枚,通告全国此人姓名模样,每到一处都以钦差的身份招待,十年不变!”

徐光立即跪拜。

“陛下圣明!”

夔安嘴巴一张刚要说话,石勒早就料到了,一挥大袖。

“今日朝会结束,退朝!”

也不管群臣的跪拜,急急忙忙溜往后堂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