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乱世太帝 > 204 大闹皇庭

乱世太帝 204 大闹皇庭

作者:沉闷的大蟹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8:51 来源:笔趣阁

王羲之在离石勒二十步远的地方站定,丝毫没有下跪的意思。

他把白袍揭开,露出了整个胸部和肚子,然后去解裤带。

所有的妃嫔公主都“啊”“啊”地尖叫着闭上眼睛转过头。

石玲早已回来,即使额头疼痛要死,她也不愿意错过热闹,女眷中只有她目不转睛地盯着王羲之的一举一动。

“大胆王羲之,居然敢当着皇后贵妃的面脱衣服,如此下作的使臣,本朝不欢迎,皇上,请立即下旨将他抓起来投入大牢,以儆效尤!”

尚书右仆射郭敖第一个跳出来指责王羲之的行为,他在自己人中圆滑世故,对待敌人却从不容忍手软。

郭敖的父亲是汉族地主,母亲是羯人,他自己一直把自己当羯人看,许多羯人贵族也以他马首是瞻,纷纷附和,要求把王羲之下狱。

石虎最为张狂,只是隐忍着不在石勒面前表现,而他最讨厌别人在他面前张狂。

“如此狂徒,侄臣以为应该将他立即拿下,当场廷杖一百打死,然后扔掉荒郊野外喂狗!”

“对对!”

夔安等一干将军也纷纷表示赞同。

其实这些人心里都是怕王羲之对他们评评点点,如果被关起来活着死了就没法发声啦!

石勒没有作声,似乎在考虑这些提议,那些崇拜王羲之的人却担忧无比。

“哈哈,哈哈哈!”

王羲之根本不怕,怕死就不来出差了。

他边狂笑别解裤子,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不过好像今天这个结打得有点复杂了,怎么都解不开啊……

石玲觉得王羲之真是洒脱到爆,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不过她对他解裤子的举动很费解。

“喂,潇洒哥,你干嘛一直脱裤子,难道想尿尿吗?”

其他人都是这么想的。

其实王羲之把一道诏书放在裤子里面,他想当着石勒的面拿出来,以显示他晋朝第一风流名士的狂放不羁,可是,他确定今天起床给自己寄裤带的小妾打错结了。

“哼,我王羲之的狂妄是有限度的,哪像有些人摞奔!”

曾经有名士前辈光着身子车上喝酒,然后让人赶着车绕城跑。

终于他解开了裤子,从里面掏出一卷东西,然后解开绳子摊出来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昭曰:羯人石氏勒安定北方有功,特授予大单于大将军,镇守北方,以此为贺!”

说完,他卷起圣旨,一手托起。

“石将军,恭喜恭喜,快接旨吧!”

这简直是在侮辱全赵国,皇帝一下降格为将军,那么群臣呢,成为幕府里的幕僚?还别说,石勒以前就是匈奴汉国将军,很多人都是从幕僚走过来的,好不容易石勒称帝自己当了开国功臣,岂能再降回去?

所以,晋廷这一道寿礼得罪了所有赵国百官……不过想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赵国的人,无论是汉是胡,都是晋国的仇人。

“皇上,杀了他!”

“宰了他!”

“剥皮抽筋!”

.......

群臣激愤!

王羲之把圣旨朝石勒面前的地面上一扔,闭上眼睛站住原地等死。

他的任务就是侮辱石勒和全赵,之前他想用点评诗赋什么的来实现,可是那早就实现了,一路上不知开了多少诗会评了多少烂诗,他觉得已经没有激情了,所以他才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其实那道圣旨是他自己编的。

他毕竟是晋国数一数二的门阀世家子弟,谁也不敢派他出来让他送死,他自己争取出来,本来是要以文为武器杀翻全赵。

之所以如初,也是要为王氏博名,因为晋廷中如今第一大族庾氏压着他们,憋气郁闷!

太后庾文君垂帘听政,哥哥庾亮是大丞相,晋廷成了庾氏的一言堂。

曾经的王氏,大将军王敦控制长江中游,丞相王导控制中枢,“王与马共天下”,那种显赫尊荣,是王氏每一个子弟的内心深处的骄傲。

可是大将军膨胀了,想要做皇帝,结果所有的门阀都起来反对,功未成,身先死,尽管丞相王导有远见和王敦划清界线,但是先皇帝显然忌惮王氏,开始冷落他们,有意压制他们。

作为王氏的后来人,王羲之多么怀念王氏那辉煌的时刻,今天,他就要为王氏再次带来荣耀!

一死何以足惜,只要王氏能够洗刷大将军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振族风,死十次百次他也愿意!

石勒犹豫了,不杀,是否就等同默认了晋廷的任命,遭受了侮辱?杀了,别以为他不懂汉族士人的心理,反而成就了王羲之的英名,而他也将背上杀戮名士的罪名,必定为天下士人憎恨,治理赵国,总不能依靠羯人那批大老粗吧……

群臣不明白皇帝的犹豫,都在催促快点杀了王羲之,尤其是羯人贵族。

只有一人心里满是疑惑,石敢。

他为了在寿宴上出风头做足了准备,对王羲之的性格癖好,来此的目的,带了些什么人什么东西全都研究透了,却从没有消息说王羲之带了圣旨。

这要是一刀杀了王羲之,这家伙更会永垂不朽,可是他没有把自己带出名啊!

他心有不甘,早就知道这家伙狂妄,不按套路做事,莫非这圣旨是他临时造的吧?

他站起身朝王羲之走去,群臣都知道石敢是暴脾气,在皇帝面前恃宠而骄,都以为他去揍王羲之,纷纷叫好起来。

王羲之听到鼓噪,微微开眼,看见一个雄壮的青年走向他,以为他们终于有人动手,更是把头一扬,一幅视死如归的样子。

徐谦对王羲之不怕死的精神很佩服,若是等下真要杀他,他也不得不舍了老命救上一救,特别是石敢,只有他敢动王羲之,自己绝对打个冷枪把他干了!

石敢走到王羲之面前,没有辱骂没有动手,而是颇有深意地看了他两眼,把王羲之都看得懵逼了。

他看见石敢走向地上圣旨,然后弯腰要去捡它。

他突然紧张起来,他赌得就是没人会接假圣旨更不会打开看。

“喂,这是给石将军的圣旨,你是哪根葱,敢乱动!”

这时候郭敖石虎程遐等群臣都大声警告:“世子不可,这是辱国之物,不能沾手!”

他们都看向皇帝,希望他能喝止石敢。

石勒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只是冷冷地看着。

太子转头对石婷道:“你看,这人和王羲之倒有一拼,都是狂妄悖逆之极!”

石敢不理其他人,却弯着腰转过头看着王羲之,对方那略显慌乱的眼神更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他一把抓起假圣旨。

王羲之立刻冲了过来,他要把它撕碎吞下,不然今天的英勇事迹反倒成了笑话。

他年轻,敢作敢为,不顾后果,当后果来了之时却也要灭杀它。

可是石敢是半个真正的武夫,王羲之名为将军,也是同太子一样练过几下花拳绣腿而已。

所以石敢一只手抓住他的手腕一拧,王羲之顿感手臂就要折断,身体不由自主地向后弯曲动弹不得。

石敢用另一只手一抖,快速看了一下圣旨,然后“哈哈哈”大笑起来。

群臣莫名所以,面面相觑,王羲之疼痛加恼怒,脸色苍白。

石敢一把放了王羲之,然后抱拳道:“王使者,王大人,得罪了,待会记得给我诗作一个好评哦!”

“你!”王羲之不知如何回答,又想去抢圣旨,石敢一个转身,他就扑了个空。

不等他再次来抢,石敢就把圣旨高高一举。

“皇上,各位大臣,王羲之根本就没有拿什么圣旨,这只不过是一张白纸而已!”

众人纷纷睁大眼睛果然上面一滴墨水都没有。

“敢儿,拿来看看!”

石勒的心里像是一块千钧之石落地。

石敢恭敬地呈上,内心有股得意之色,他岂能不知皇帝的困境。

果然是空白的圣旨。

石勒对晋廷的内斗再清楚不过,丞相庾亮怎么可能会让皇帝给他这样的圣旨?

两国虽然摩擦不断,晋廷也称他为伪皇帝,可是却从未想和他来场大战,而那样的圣旨想不招来大军都难!

况且如此功成名就的事情他怎么会交给王氏子弟,如何他自己的子弟中没有像王羲之这么不不畏死的,他宁可让机会烂掉!

“哈哈哈,”石勒也忍不住大笑起来,“王羲之,你假传圣旨,欲引起两国争端,回去必定会被下大狱!”

这下有些尴尬了,王羲之本来就没打算回去,所以没有想那么多,回去之后还真是会麻烦不断呢!

不过,他一向无所畏惧,一会儿就不去想以后的事了。

“哼哼,我是死是活无需你这个伪皇帝担心,你窃我中原,胡贼!”

他又开始换着方式求死。

石勒虽然气得胸腔快要爆炸,却根本不会上当,骂几句就骂几句,又少不了什么,你说我是伪皇帝我就是伪皇帝?我根本不受你影响呀!倒是杀了你会影响民心。

“哈哈,”石勒开始耍赖道,“我不叫窃,是拿,你们汉人自相残杀,守不住家业,把大好河山搞得乌烟瘴气,我替上天教训教训你们,所有上天让我接管,你们这群败家子,还好意思说别人偷窃,我要是你们老祖宗,都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把你们拉进去!”

“你......”王羲之一时语塞,西晋之乱起于“八王之乱”,叔伯兄弟乱成一团,把一个个盛世硬生生地搞得遍地战火,所以边境的几个胡人民族才乘势而起。

“没话说了?你看看朕统治的河北,那一点比你们统治时差?百姓有吃有穿,没有战祸骚扰,汉人和胡人和平相处,哪像你们那时民不聊生!”

“......”

“再说我羯人,你们汉人以我为外族,实则我们也是黄帝部族中的一支,只不过当时部落之争战败,所有我部进入草原,如今不过是南下归家而已!”

关于羯族的来历,徐谦查过很多历史资料,众说纷纭,没想到石勒却道出了其来源。

正确与否其实并不重要,关键是在他愿意承认是华夏民族的一支。

“哼!”

王羲之虽然才华横溢,对这种无法考证的上古之事也是一片茫然,他所能知道的是,如今赵国和晋国是生死对头。

“本人贺寿已毕,你要留就留,不留.....本人就要告辞了!”

那些原本要杀他的人得知他假传圣旨之后,巴不得放他回去让晋朝皇帝处理他。

“快滚吧!”他们纷纷喊道。

徐谦替他松了一口气,快走吧,不然以后《兰亭序》就不会出现在历史上了呢!

王羲之转身拂袖离去,石敢跑到他前面去拦住他。

“王大人,来都来了,品评几首诗再走呗……”

王羲之厌恶地看了他几眼,又是想从他这里获得好评博取名声之人,可惜这边真没有让他看得上眼,所以没兴趣。

他从侧面绕道而过。

石敢哪肯放过他,又转身跑去拦在他面前,从怀里掏出一卷纸给他。

“这是我的新作,你给我看看!”

他沉寂了一下,爱看诗评诗的癖好终于让他忍不住伸出手接了过来。

他瞄了几眼,眼睛里闪出了一丝亮色。

石敢察言观色,兴奋地问:“咋样?”

王羲之脸色恢复了平静。

“可以给个中品,在我来北边所阅这些诗赋之中,你这首诗算是最好了!”

“真的,哈哈哈,我是赵国第一了!”

这个评价也让所有在场的人大吃一惊,王羲之这可是第一次给出中品的评价,之前都是下品甚至无品!

王羲之的评价绝对权威公正,他不畏权势,连石勒都不放在眼里,他不缺钱,王家何止良田千顷,无欲则刚,这也是为什么他的评价是金不换的原因之一。

至于说担心王羲之会因为是敌国的原因而故意给差评就更没必要,匈奴人建立的前赵因为是杀了西晋最后两个皇帝可以说和晋国仇恨更深,但是有一个匈奴诗人是全天下中唯一被王羲之唯一评为上中品的。

程遐同太子使个眼色,太子硬着头皮站起来把昨天熬了一个通宵经过几个太学博士改了十八遍的诗拿出来走到了王羲之面前。

“王大人,本宫也有一首诗,还望大人点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